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对论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提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因素问题。基于地方党政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起关键性、全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地方党政有必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些责任主要是领导和保证责任、示范责任、引导责任、提供实践机会的责任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化; 地方党政; 责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1-0087-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程的有诸多因子(因素),其中有的因子是关键性、全局性和主导性的,下文根据关键性、全局性和主导性的因子所起作用对该因子的责任作一些探讨。
  
  一、前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概念的界定
  
  当前理论界对什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社会本体进行教育,综合运用社会的各种有利因素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社会大环境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人。另有人认为,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就是通过有效地调控高校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德育过程。第一种看法着重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哲学层面而言,这种定义强调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但该观点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等同于运用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论”,未免使这一概念的外延太狭隘了。第二种看法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环境的双向互动作用,但作为概念的表述还不是很准确。即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机制、手段等外在形式。此外,还有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社会化定义的侧重点放在教育内容的社会化上。纵观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当前很多人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问题,但到底什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这个最为关键的概念,学界还没有认真思考过。
  本课题组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概念新探》一文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以促进大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导与大学生相适应的社会先进思想和政治觉悟为内容,以主动利用有关社会力量为途径,由社会引发而相关教育者主动适应和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趋势。就此概念,我们所作的进一步解释是:一是从发展趋势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在适应开放社会,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趋势下的一种本质发展,从而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自我封闭状态和层级化、单一化的做法;二是从形态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不仅是外部系统各领域的渗透,而且也是在教育系统内各因素的相互衔接和整合,从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及管理相割裂脱节、推诿扯皮造成的孤立教育现象和“多张皮”现象;三是从内容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不仅要关注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应当关注社会现实,照应社会现实;四是从手段、途径和教育主体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靠高校教师的说教,应当借助社会力量,同时社会尤其是掌控国家权利的集团,更应当主动发挥其辅助功能,在合适的情形下,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五是从目的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要培养社会化的人,服务于人的社会化需要,为“社会人”提供支持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即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切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异化为统治者的功利性器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概念作如此界定,既包含了社会改造大学生的内涵,也包含了大学生改造社会的内涵;既体现了社会之于大学生的价值,大学生之于社会的价值。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包容性较强的概念界定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基于上述五点理解,我们才得以进行问题的进一步展开和讨论。
  
  二、原因——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各因素及其与地方党政因素的关系
  
  如前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种趋势。就大学生的个体而言,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除了主要渠道外,还有家庭、社会、新闻媒体、网络、生活圈。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与地方党政因素的关系。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承担这种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然,大多数高校配备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起一定的作用。学校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种方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即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参照物。之所以要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既是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有距离,也是因为社会与学校教育有差距。毫无疑问,相对于社会而言,现在我们的高校所给学生通过主渠道传输的思想政治理论无疑是先进的、高尚的。人们往往批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于理论化,没有贴近社会实践。这种批判有时可能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可能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道德修养说教和政治觉悟灌输与社会实际而不仅是实践落差太大,如果是那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学校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本身是好的,但是对学生而言并不一定是好的,因为它与实际落差太大。我们会注意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我们很多人会使用“灌输”一词。这个词的使用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但它都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这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受教育者不愿接受的情形下进行的,是被动甚至被迫接受的。原因在哪里,也是因为它与实际落差太大。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这种趋势的存在和发展,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学校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存在落差。(这种落差,对于我们这个论题而言,主要指学校教育与地方社会实际的落差。)如果从因果关系上来分析,我们很容易得知导致这种落差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材料;三是地方社会政治环境。对于第二个方面来说,国家是定了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什么课程,采用什么教材,教材中应当有什么内容不可更改的。作为第一个方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尽可能通过恰当的方法、方式、手段将统编的教学材料内容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开展教育。很明显,要使前述结合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地方党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如果地方党政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很好地实现了统编的教学材料内容与地方实际完美结合,前述落差自然就趋于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会朝着有利的趋势发展。
  我们这里讨论的社会是包含了家庭、新闻媒体、网络等社会环境。大学生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当中,将来也将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毫无疑问,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关照社会、回应社会、认同社会。对于整个大学生整体而言,不管是主观思想意识还是客观生存发展,他们都脱离不了这个社会。一个社会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观点如何,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观点的最终决定力量。家庭是大学生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随着大学生的独立能力越来越强,家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但是,家庭从大学生零岁起给他们的思想造成的影响是永久的、深远的;而且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对家庭的认同和回归。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确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一支重要力量。包含广播电视、报纸等在内的新闻媒体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又一支力量。随着新闻媒体监督力量的扩大,新闻媒体对社会(包括大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尤其是思想的影响起着越来越无法估量的作用。而且种种统计数据表明,网络上思想传播和交流的主力军是年轻人,这其中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他们本身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样,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而且他们在网络上交流和碰撞中成为思想政治意识的传输者。而一个社会及其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社会组成部分(家庭、新闻媒体、网络)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观点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导这个社会运行的力量,对于我国而言,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类机构,在地方上,就是地方党政。所以,要想通过地方社会环境、地方社会一般政治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产生有利影响,最终的话语权还是在地方党政手中。
  特定的高校都是在特定的行政地域存在,高校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当地党政机关,免不了要与地方党政机关打交道。而作为地方院校来讲,地方党政对地方高校办学更是有绝对的发言权。而对于地方院校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能得到地方党政在办学上的支持。而地方党政的行为(包括抽象性质的行为和具体性质的行为,包括地方党政要员的公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这样的或那样的影响,最终也必将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而在上述这些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的因素中,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地方党政这股影响力量是主导性的和全局性的。地方高校的办学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地方高校运行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地方高校办学所需的资金来源和人力资源都有赖于地方党政。在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既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又需要配备大量的人才,没有地方党政的支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寸步难行。再有,地方党政能否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这种教育的社会化趋势。从应然意义上讲,地方政府办学,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意识教育的实践化和社会化教育而言,地方党政应当既是主导力量,也应当是实施力量,而不是把所有的担子撂给学校。道理很简单,学校能组织的政治实践活动是极为有限的,而地方党政日常从事的就是政治实践活动,就是贯彻党中央、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针、理论的过程。而这些政策、方针、理论都是写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上的,尤其对于政治理论教育更是如此。另外,地方党政的具体施政行为以及地方党政人员,尤其是党政要员的公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相对其他影响因素而言,地方党政也是主导性的、全局性的。地方党政的施政行为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所在家庭的经济生活方方面面,也影响甚至决定着地方社会经济、地方新闻媒体以及网络信息的运行。
  由此,我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地方党政应当在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有更多的作为,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应对——地方党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的责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高校的主要责任,但是对于地方性大学而言,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这种趋势的责任却主要在地方党政,地方高校在这个方面的作为和作用是有限的。由前面的论述可知,地方社会各领域是由地方党政所主导,人们对政治实际运行及其效果的看法和评价在很大程度是由地方党政决定的。
  1.地方党政应当加强领导与保证责任
  地方党政是地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引领者、管理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是高校,加强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领导是地方党政的职责所在。但是,这种领导并不是要地方党政包办、包揽、包统地方高校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领导作用主要是在政治、组织上对地方高校进行领导,使地方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上呈现民主、有序、团结、奉献的氛围和环境。这种政治领导不仅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地方党政是在贯彻党中央、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针、理论,而且体会到整个学校的运行也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阐述的是一致的。这种领导作用主要在于,让大学生最近的社会环境的政治实践与他们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理论保持尽可能小的距离。比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科书向学生传输的一个内容是建设民主法治国家,而且我们的官方文件提出我们已经是法治国家。而离学生最近的民主法治就是学校的运行和管理,当然学生最直接关心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管理活动。学校的运行和管理是否能以象教科书上说的那样真正落实了民主、实现了法治,对学生切实接受民主法治观念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影响。但是地方院校学校能否实现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既取决于学校的领导班子,更取决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所以,地方党政在政治上、组织上应当对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起正确的领导作用。
  地方高校办学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没有地方财政作支撑和保证,地方高校办学就没有资金保障,就学校层面来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对工作也就无法进行。
  2.地方党政应重视示范责任
  一个意识形态中的政治理念、政治文化是否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同,与这种理念和文化的口头和文字宣传密切相关。例如,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文化通过口头和文字宣传的手段,逐渐传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并为很多人所接受、认同、甚至把它作为拯救中国的思想武器和中国的出路、前途。但是,马克思主义这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接受、认同和拥护,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以自己的行为向中国的百姓昭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念、政治文化是好的,值得拥护。这就是示范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宣传着这样的政治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等等。作为地方高校而言,那里的大学生是否真切接受和认同这样的理念和文化,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他们就认可什么。毕竟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思考,尤其是会对就近区域内的政治现象进行思考。如果就近区域的政治事务和政治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宣传的是一致的,这种宣传和教育的理念和文化就能在大学生心中确立起来;如果就近区域的政治事务和政治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宣传的是不一致、甚至相背离,那么宣传和传输政治理念和文化就很可能变成一种政治说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内容与现实社会是有差距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为一种主动适应社会的教育工作来看,其目的不可能让大学生主动去接受、认同那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政治理念和文化相背离的东西。而如果大学生所在就近区域的政治事务和政治现象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渠道宣传的政治理念和文化是相互背离的,高校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这种环境下的社会化只能是一种政治教育失败的社会化。因此,要想使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地方党政应当担起主要的、直接的示范责任,即地方党政(包括党政工作人员,尤其是党政要员)首先要使自己的行为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政治理念和文化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也就是与大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政治理念和文化教育保持一致。
  3.地方党政应履行引导责任
  根据有关职能规定,地方党政对本辖区内所辖的企事业单位具有领导、监督、管理、引导等职责。随着党政职能的进一步规范,地方党政对地方企事业单位的职能越来越由重领导和管理转向重服务和引导。引导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是地方党政重要职责所在,对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而言,一方面,与非高等教育相比,高校是一个高级人才云集的地方,不管是高校教师还是高校学生,他们都是具备较高素养的人才,针对具有较高素养的人群开展工作,更应当注重引导;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思想意识范畴,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取得较好的效果,比较好的手段也应当是引导。
  当前,地方党政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引导职能主要是通过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实现的。省级地方党政其他部门(比如宣传部门)还偶尔会对本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给予一些关注、做一些引导,到了地市级地方党政,除教育主管部门外,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行引导的现象就极为个别。就地方党政各部门职责分工而言,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行引导主要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其他方面并不是很了解,更无法实践,所以在高校思想路线、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引导上,贯彻和实施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具体运用国家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是各具体职能部门更有发言权。比如关于依法行政,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本地区依法行政的实践与现状肯定不如地方政府法制部门知道的多、了解的广,怎样引导大学生从社会实际的角度理解和接受依法行政的政策,地方政府法制部门更有发言权。
  所以,不管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其他部门,应当结合自己承担的政治职能主动引导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4.地方党政有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责任
  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甚至是旁观、旁听社会政治事务和政治生活,让大学生与国家政治生活尽可能实现零距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最好手段和方式之一。然而,当前大学生能够亲身或近距离体验的无非是校内的民主选举或者下乡社会实践。而就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国家的政治生活来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尽管绝大多数国家政治生活大学生是不能亲身参与和实践,但是也有非常多的国家政治生活和事务可以让学生参与、旁听、旁观。因此,从地方党政的社会责任来讲,有关部门在实施职能活动时,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尽量给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机会和便利,让就近的高校学生有机会参与、旁听、旁观部门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过程。比如,有关部门在举办涉及到地方公众利益的听证会时,可以主动邀请当地高校大学生旁听;有关部门就政府采购中招投标的程序活动,可以公开或应当公开的,可以主动邀请地方高校大学生旁观。
  
  参考文献
  [1] 戴春平,罗士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概念新探[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81-84.
  [2] 张 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综述[J].求实,2007(5):83.
  [3]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6.
  [4] 黄金柱,鹿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0.
   [责任编辑:成方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对纸笔练习和测试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并有许多欣喜的发现。今年,笔者有幸参与了某题库的编题任务。在编题过程中,我在学习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小学数学命题的改革与策略”进行了不断地探究,并摸索出“表述关注身心,凸显‘人文性’”、“内容联系实际,体现‘生活性’”、“内涵注重教育,透射‘价值性’”、“题型富有创意,倡导‘开放性’”、“过程
【摘 要】巧用“追问”,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认知冲突处用“追问”,在理解粗浅处用“追问”,在出现尴尬处用“追问”,在发生错误处用“追问”,可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及时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追问;教学质量  追问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追问不是简单的量的提问,而是质的提升,是前一次提问的
【设计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立足学生的发展,兼顾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引导学生在“闯关竞聘”活动中认识商品、认读商品名称,给商品分类,让学生在“模拟小超市”的活动中感悟语言,拓展识字。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14个生字。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3. 生活目标:了解自选商场的购物方式,体会它给购物人带来的便利。  4. 拓展目标:认读商品名称
【摘 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标与“研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一致理念。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疑是将教师的“教”倾向于学生的“学”,更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体现。  【关键词】“研学后教”;多媒体;自信心;自学能力  “庄稼长不好,责任在农民。”洋思中学创办者蔡林森认为,学生没有学好,肯定不是这个学生不可教,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本领或者失职,只能说是教育的失败。于是,教
【摘 要】作为一种数学工具,方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被普遍应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明晰方格图的基本形式及特点,理清方格图应用上的问题和误区,有助于提出应用方格图的有效策略,让方格图在数学教学中用得系统、用得有效、用得巧妙。  【关键词】方格图;特点;问题;策略  作为一种数学工具,方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被普遍应用,它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甚至是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在教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古老民间艺术面临着断层失传的威胁,民族文化多样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沙湾镇是一个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其保留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如今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保护和扶持工作急需加强。本文就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方法进行了一些讨论和实践,以助益综合艺术课程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综合艺术
摘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统计分析发现: 2006—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文献在数量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内容上日趋全面、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研究热点涉及人学范式的转换研究、实践范式的再轉换研究、文化范式的出场探究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研究范式的创新实践。总体上,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认识在逐步提升,相
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同志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题组第一首席专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梅荣政任常务副主编,崇文书局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大辞典》,作为我国首部从整体性视角进行编撰的大型马克思主义辞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论体系四大部分,收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有关术语、人物、著
【摘 要】提问是课堂的重要一环。在课堂导入处、任务处、一题多解处、误区处、总结处、反馈评价处、引疑处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构建一个和谐、充满探究味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设问;信息技术课堂  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教学技能。课堂提问设计如何,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而且折射出其教学艺术。好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了解学
【摘 要】 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数学阅读理解活动、数学思考与探索活动、问题解决活动以及数学建模活动.  【关键词】 阅读理解;思考探索;问题解决;数学建模  笔者在贵刊2019(6)和2020(2)发表了研读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案的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