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效率·专业性·跨专业性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阅读是在特定知识领域中遵循其专业规范而思考相应专业问题的阅读方式方法类型。有效分配阅读时间、带着问题读书、写读书笔记、在导师指导下读书等是提高专业阅读效率的途径。出版专业阅读是指编辑出版者在从事编辑出版活动中发生的阅读行为,集中指向审读但又延伸到以审读为核心的相关写作。问与答的专业思维训练,文本选择与导读设计,教与学的及时、多形式互动是出版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专业阅读;出版专业阅读;出版专业阅读教学;《中国青年》
  一、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是个普遍性问题。学人、求学人众皆如此。2018年10月12日,编辑出版学文献选读课上,硕士生马君在讨论的自由发言环节提出了这一问题,让我内心掠过一丝惊喜。结合自身体会,我首先想到时间的有效分配,其次是带着问题读书,再次是写读书笔记,最后是在导师指导下读书。时间的有效分配以自我审视、自我分析为前提。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学会有效分配时间,用自己效率最高、精神最兴奋的时段去做最想做的事情,读最想读的书。至于在导师指导下读书则以导师和研究生的充分有效沟通为前提。如果由导师提供指导性的阅读书目,研究生在专业知识谱系和专业能力建构的双重维度上都更有针对性地读书,则将硕士专业学习与自学区别开来,有可能提高阅读效率。当然,这仅是理论推演。
  读写结合才合成阅读,这是思想者信奉的公理,只读不写,在我看来事倍而功半。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写结合才合成知识、思想的人内传播闭环。有“读”之环节而无“写”之环节,人内传播的链环就不完整,自然更无效率可言。更何况默想言说书写是思想形成及表达的三种不同方式,自以为想清楚了的不一定能说清楚,自以为说清楚了的不一定能书面表达清楚。
  带着问题读书,是读书进入境界、思想稍有成就的学人的经验之谈。今天所说“带着问题读书”与以前所悟不同,在于即境回想到科林伍德,援用了科氏的思想经验和思想方法而想到了“带着问题读书”的两个层次,因而比以前的相关思想更为丰满。
  “作者是把这个命题当作什么问题的答案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因此,只有应用历史的方法才能解决。现在人们通常认为,在久远的年代里写下的那些文献深奥难懂,这是因为作者(至少那些优秀作者)总是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写作,特别是为那些“似乎有同样兴趣”的人写作;“有同样兴趣”的含义是指,那些人在探问与作者同样的问题,这樣,作者本人反而很少解释什么是他要努力回答的问题。后来,他的作品成了“古典文献”,他的同时代人已全部作古,他所论述的问题因此也被逐渐淡忘了。如果他对问题的回答被普遍认为是正确的,他的问题就被忘得更彻底,因为人们不再询问他所探究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某作者给予了回答的问题,其本意只能被历史地重建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处理历史材料的诸种技能训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①
  “带着问题读书”的两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回到作者写作的问题情境,即寻绎作者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过程;第二,是联系自己当下的问题情境,反思反省自己的问题:问题与自我当下情境的关系,所提问题是否凝练、明确,所提问题是否有虚假、枝蔓成分掺杂,书中提问及给出答案对自己问题的解释解决的有效性如何?如果无效,或效度低,为什么?哪方面无效或效度低?如果有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所读之书是否给予了某些提示,要不要继续顺着这些提示去延伸阅读、思考?
  思想最本质最核心的形式即问与答。发现、提出并解决知识、思想问题才能形成人类知识、思想的进步,发现、提出并解决人类社会的实践问题才能形成社会进步。但人类实践以人类思想为理论前提,正如个体行为实施之前、实施之中必然先期存在或伴随发生相应的意念、理念或思想。如果书读不懂,并非认识不了书中的文字符号,而是不理解那些文字符号串联之后所蕴含、表达的思想。基于问与答是思想表达的本质、基本形式的一般理论命题,可以推断——如果读不懂书,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作者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在书中呈现得不够明确明晰;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已不复存在,书中只留下了呈现的答案。
  带着问题读书,于学业有成者屡试不爽,于初学者则殊为艰难。其难不在读,而在思和想,如能提出问题,提出真问题,带着问题读书便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二、专业性与跨专业性
  阅读的专业性可以初步认定为两个方面:其一,作为阅读对象的材料属于专门领域;其二,基于特定专业领域及其专业理论规范而要求、追求的特定的阅读方式方法。出版专业阅读作为一种社会实践,首先指编辑出版者在从事编辑出版活动中发生的阅读行为,以区别于非编辑出版者的阅读,并区别于编辑出版者在从事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其他非阅读行为。这是出版专业阅读的专业性所在,厘清后有助于明确认识对象,进而深入思考。
  出版专业阅读作为尝试提出的概念,是对编辑出版者阅读行为、机制、行为效果的解释与说明,指向审稿但不限于审稿,集中指向审读但又延伸到以审读为核心的相关写作。正如读写难分,专业阅读只能通过相应的专业训练更深切全面地领会写作者的专业思想,专业阅读者只能通过与专业阅读训练相应相关的写作才能呈现专业阅读的思想成果。出版专业工作者通过公开面世的书刊辅文和内部交流的编辑出版公文(选题报告、审稿意见、编辑书信等)来表达编辑出版者的专业思想,书刊辅文和编辑出版公文便成为出版专业阅读训练的首选文本。
  出版专业阅读教学则以书刊正文、辅文、公文等为认识对象,组织实施一定的教学形式以引导学习者理解出版专业文本中的专业意涵(专业思想及其社会效果、专业意向意念及其实施程度等),并形成受训者出版专业思想或出版专业思想取向、专业思想印痕。
  出版专业阅读教学是笔者所在学科点近年尝试的专业教学改革新举措,意在健全强化硕士生一般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出版专业理论和思维能力。诚然,数字时代的出版专业阅读教学尚在起步摸索阶段,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尚待,也只能在教学实践及其深化中提出并回答回应。基于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文本选择与导读设计,出版专业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及时、多形式互动是出版专业阅读教学中值得倍加重视的关键。思想稍纵即逝,所以要及时捕捉抓取。阅读及其中深潜的思想极具个人性,所以针对硕博士生的专业阅读教学要注意强化针对学生个体的互动。无互动或者互动不深、不及时,再好的文本材料及导读设计都是一纸空文;如互动及时,且教学双方共同进入思想的砥砺状态,看似一般的阅读材料也可能取得不一般的教学效果。就此而言,选择出版专业阅读材料时,与其说有高下之分,不如说更应该强调合适与否。导读没计亦然,更应该指向导读中的启发是否真的引而不发,是否适合本阅读材料,是否适合该学生或该班学生的平均理解水平与知识深广度。   专业阅读基于文本细读而又不止于文本细读。这里所说的不止于文本细读,首先指运用特定的专业方法(比如说概念及其相应的概念关系等)对文本做出概括、解释以及说明。这是专业阅读区别于一般的常规的文章阅读的关键性思想形式。《中国青年》发刊词因为鲜明的革命出版历史价值而被收人多种文集,如复旦大学新闻系主编的《中国新闻史文集》等。专业阅读《中国青年》发刊词,硕士生王君将全文本做了段落划分:第1至5段:《中国青年》的创刊背景;第6至9段:《中国青年》的目标——“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引导一般青年到强健的路上”“引导一般青年到切实的路上”;第10段:《中国青年》期待对读者的帮助和互动。这是普通的文章分析,是阅读的必要环节,但并不显示出版专业阅读的专业性。“《中国青年》的目标”虽然从文本化入,但“目标”用语依然不显专业性。因为目标乃人类行动的一般指向,人类作为有理性有思想的动物,所作所为均有目标、目的。在这里更需要选用与《中国青年》相关联的专业名词、术语或概念来具体揭示、解释其作为期刊的“目标”,以显出版专业阅读的专业性。如功能定位、期刊定位、意图效果等,这种看似简单的用词调换,实际上很重要,这就是专业训练,区别于常人思维的专业训练.运用出版专业术语或概念解释、解析出版现象的训练。
  王君还提出了解读《中国青年》发刊词的五个关键词:《中国青年》、共青团、中国青年、思想内容、编辑,并就这五个关键词给出了关系图示。这是显示其专业意向和出版专业阅读训练的。一则论文皆有关键词,关键词成为论文或文章的极简式说明;二则凡检索文献均需检索词,关键词是检索词的快捷化方式。关键词训练对编辑出版学子殊为关键,就没有开列关键词的文章尝试提炼关键词,是起步阶段的专业阅读理解训练;就已开列关键词的论文,联系论文求解关键词及其结构的合理性、概括有效性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专业理论训练,基于专业阅读理解但又更偏重于专业理论解释解说。
  关键词的设立、提取需要一定的理解、理论能力。其提取妥当与否考验阅读者、撰文者的分析与理论水平;关键词的勾连、铺设是否建构了、符合了论文(文章)主旨是判断关键词妥帖与否的核心参照。
  基于关键词及其理论关系,以图形语言形式解释对象、言说理论,是常见的理论话语方式,它以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呈现而明显优越于线性排列的文字语言。这种结构化的话语呈现方式以言说者的结构化思想方式为前提,已成为当代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自然成为专业训练的范围。专业阅读涉及于此,既是从阅读到表述的自然延伸,又是思想及结构的深化推进。当然,肯定这种思想形式的通用性、常见性与具体运用这种图形语言表达思考,推进思想的有效性是两个概念。对硕博士生而言,重要的是,首先要培养其图形语言意识,鼓励他们用图形语言结构化地表达思想,把思想推向纵深。这也是专业阅读的专业性所在,或者说是专业阅读表达形式的专业训练之一。
  导读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问题设置及开放性,或者说要注意设计针对文本材料的开放性问题。后述问题可以视如通用于不同文本的共用问题:“针对本文你提出了哪些问题,其中哪些问题你已解决或初步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王君提出的沒有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中国青年》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其发刊词中为什么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共青团、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等的政治性内容,为什么没有强烈的革命色彩?”
  应该肯定,这是真问题,认真研读了发刊词文本且启动了思考才能提出的深问题。启动思考的证明又恰恰是也只能是提出了这一问题本身。这种表面上的论证循环偏偏实证了真问题与真思想的内在联系。一个硕士生提出这样的真、深问题让我惊喜。就这样的真、深问题在当下时代的课堂上互动,稍不注意便可能为自己惹来麻烦。关于“革命色彩”,我提示创刊词开头一句即为:“政治太黑暗了,教育太腐败了,衰老沉寂的中国像是不可救药了。”这当然是在思想理论层面最“强烈的革命色彩”了,尽管相对后来诉诸武装力量的暴力革命而言还不是实践行动上的革命。可见中国共产党发动的革命从思想动员到军事行动有一个时间过程,在1927年南昌起义前主要是思想动员。期刊功能重在引导读者的思想观念更新,1923年创刊的《中国青年》恰在对当时青年启蒙革命思想,引领他们向往革命,而不在于直接地组织革命。
  至于说《中国青年》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其发刊词中为什么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共青团、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等政治性内容,我答之以初建的共青团是未公开登记的社团,《中国青年》在当时是未合法登记的地下刊物,因而归因于话语策略。这样的回答显然难以让该学生满意,她又举出《先驱》有所不同来“抗辩”。我答以所以《先驱》办不持久呀,匆匆结束了这一环节的讨论。
  课后想,该学生所提问题固然可能涉及中国共产党以及共青团初创时期的话语策略,更大可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阶段、共青团建团史乃至中国共产党党史,而这些学科或专业是我本人并不熟悉,至少不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就敬畏知识的严谨态度而言,我的回答未必有错,就爱护青年学子的求知积极性而言则未必圆满。如何帮助他或他们解决类似的跨专业知识问题呢?如果学生不断追问真知,势必使类似今天的问题及问题情境成为“与课俱来”的常见多见现象。就培养未来理想的出版人而言,这种“与课俱来”的思想追问多好。理想的出版人首先是思想者,追求理想的思想者,为追求理想而不断质疑追问的思想者。出版的附属性、出版的专业依托性势必带来出版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跨出版专业知识问题。面对这种跨出版专业问题,但愿学子有兴味自主追索,而授课教师也能不用担心说错话而畅所欲言,在一旁予以求知路径上的陪练而不仅仅提示提醒。
  阅读是思想的起点。思想以问答为主要操作方式。阅读既将思想引向远方,又将远方的思想引至当下。阅读与思想就这样水乳交融,难分彼此。在远方与当前之间,在问与答之间,在可意会的知识和可言传的知识之间,是广袤的时空深渊。
  注释
  ①科林伍德科林伍德自传[M]陈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0.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我国八部全民阅读的国家及地方立法文本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全民阅读立法还存在诸多困境:其一,较低法律层级影响立法体系完善;其二,阅读权缺位导致政府责任虚化;其三,教育行政力量参与度不高导致阅读教育弱化;其四,促进型立法定位导致法律可执行性较差。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唯有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方能发挥立法对全民阅读的保障作用。为此,应从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以权利为导向的保障机制,
期刊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有声书推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动有声书资源的拓展与普及应充分挖掘数字化优势;要将推广有声书纳入全民阅读发展规划中;应突破版权壁制约,控制有声书开发的内容风险;并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长效推广机制。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有声书;数字出版  近年来,有声书已成为全球出版业增长最快的领域,在国内外引发了较多关注。有声书不仅丰富了文化消费市场,而且其具有纸质书和普通电子书均不可比
期刊
内容摘要:诞生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艺作品。这部作品的乐谱如何制造大众传播的社会轨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黄河大合唱》乐谱的平面再现主要有公开发行、刻版油印和手工抄录三种方式。多样化的编辑出版的形式结构,让旋律的时间性和地域的空间性相结合,再现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精神和意志。这三种信息的复制方式及其社会组合,把大众传播的社
期刊
摘要:以职务特征模型为理论框架,分析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编辑岗位在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任务自主性、任务反馈性5个维度的新特征,并通过工作扩大化设计、丰富化设计、关系化设计、自主性设计、反馈性设计,匹配工作设计与特征,以提高编辑岗位吸引力,激发编辑工作动力,提高出版企业绩效。  关键词:编辑;岗位特征;工作设计;职务特征模型  一、职务特征模型  职务特征模型(JCM),又称工作特征模型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表达视频化的主要形态,短视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也成为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关键组成。在这一进程中,短视频作为流量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引人注目,而其独特的内生机制及规律常被忽略。从全新的结构机制、功能机制、互动机制以及创新机制等内里层面,探讨短视频之于深度融合的意义,试图为融合出版的视频化策略提供一种新思路。  關键词:短视频;深度融合;关键机制;融合出版  课题:中国传媒
期刊
古今中外,书籍的价值引导作用可谓共识。但书籍之流传与扩散,则依赖于出版。出版作为一种商业行为,会受到市场的影响。随着出版技术,尤其是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却一直存在。一方面,出版肩负文化传承的重责,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出版毕竟是文化生意,需要关注市场,考虑市场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版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壮大了经济实力
期刊
摘要:成立于1584年的剑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剑桥社)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学术和教育出版社之一。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剑桥社坚持以传播知识、发展教育、推动学术为目标。同时作为一家需要资本运营的企业,秉承着崇高理想的剑桥社也要接受商业世界的炼造。发展至今,剑桥社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历经多次危机和改革,剑桥社在反复试错中探寻着理想的经营管理模式,维持着学术与商业的平衡,其成功模式也能为中国的学术、教育及大
期刊
摘要:少儿图书是一个重要的出版方向。在“冒险岛少年励志成长小说”丛书的出版与推广过程中,编辑精心策划选题,在整体设计与内容编辑方面以读者为本,并通过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开拓市场,证明了图书出版创新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少儿图书;出版;推广  一、精心策划少儿出版选题  初涉少儿图书出版领域,河北大学出版社没有丰厚的资金支持、丰富的作者资源,也没有现成的市场渠道。几经波折,编辑联系上了出版社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与“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大学出版社积极参与其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走出去”的实践中,勇于探索,积极拓展,形成了“借力国家政策”“打造版权精品”“建立海外分社”“跟着母体走出去”“搭建联盟平台”等方式,走出一条轻资本、高效益,“以软实力拉动为主”的发展路径,被称为“人大社模式”。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我国媒介生态发展已经由简单的“相加”走向“纵深发展”阶段。网络社会崛起之时,传统广播电视如何在平台林立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保证和增强其公共服务的质量,如何在促进文化建设和满足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加快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需要结合国家政策和媒介环境,深入全国占比较大的县区广电一线做实证研究。课题小组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进行调研,研究在做好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实地考察、案例研究、深度访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