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教学实践,我悟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本文旨在以“年月日”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详细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自编年历
(小博士太空探秘,用电脑动画模拟地球绕太阳一周,然后出示重要信息: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月呢?
生1:12个月。
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现在,我们暂且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看成365天。请你把365天分到12个月中,自己编制一个年历。
生2:我记得一个月大约有30天,所以这么编(见表1)。
师:还剩下5天你没有编进去,怎么办?
生3:我先用除法算(365÷12=30……5),也就是平均每月有30天,余出来的5天加在三月份,因为我的生日在三月份(见表2)。
生4:我爸爸说过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所以,我就一个月一个月地轮着编(见表3)。
……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师:大家编出的年历非常有创意,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历可行吗?
生5:不行。
师:对,这就需要一个世界上公认的年历,简称“公历”。我们平时用的就是公历。那我们赶快来看看公历和我们自己编制的年历有什么不同?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拿出准备好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并填写相关表格,见表4。)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6: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那该怎样做?
生7:多找几个2月份看看。
(学生继续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拿出1997年至2004年的年历,特别关注每年2月份的天数,并填写相关表格,见表5。)
生8:为什么会有闰年,是不是和忽略不计的5小时48分46秒有关?
师:真了不起,你的发现很有价值。继续和其他同学讨论。
(生8代表他们小组汇报“四年一闰”的规律,见表6。)
(注:少算多算的几分几秒不要求学生计算,而是教师提供的,只让学生感悟规律。)
师:如果这样推算下去,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请依此推算几个。
生9:2016年、2020年、2024年……
师: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10: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因为是4个4个加上去的。
师: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呢?
生11:用年份除以4,如果能整除,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就不是闰年。
师:我们再看“四年一闰”,又比实际多算了几分钟,这样累计到400年,就会多算3天左右的时间,那就要去掉3个闰年。后来,经科学家研究决定,就从4个整百的年份中去掉了前3个整百的年份,留下400这个整百的年份仍为闰年。请想一想,下个整百的闰年是哪一年?
生12:2400年……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整百的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
3.练习巩固,生活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保质期、生产日期等问题,并学习选购商品的技巧;二是寻找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各种信息。
二、教学反思
1.以生为本,坚持适合学生学情的理念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初始阶段,总想有创新,但随着设计的深入,我认识到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需要,因此,我进行学情调查,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对“年月日”这一内容已有所认识。100%的学生知道一年有12个月,85%的学生知道一个月有30天左右,但不知道每个月精确的天数,没有大月与小月、平年与闰年的概念。实践证明,判断闰年是个难点,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将“教”和“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满足他们的需要,又促进他们的发展。
2.整合教材,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
在“情景引入,自编年历”这一环节,我将教材整合与创新,力求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探究崭新知识,即自助构建“年月日”的相关概念,不仅促使学生尝试、探究和发现“年月日”的相关规律,更体现重过程、重体验的新课程理念。
3.预设和生成,打造适合学生的数学活动
在“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这一环节,关于闰年产生的原因,我本打算放在课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不过,学生在自主探究“年月日”的相关规律时,已开始考虑闰年产生的原因,于是,我调整预设,利用表格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四年一闰”的成因和规律。
4.生活应用,设计适合学生的拓展练习
在“练习巩固,生活应用”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自编年历
(小博士太空探秘,用电脑动画模拟地球绕太阳一周,然后出示重要信息: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绕太阳一周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月呢?
生1:12个月。
师: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现在,我们暂且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看成365天。请你把365天分到12个月中,自己编制一个年历。
生2:我记得一个月大约有30天,所以这么编(见表1)。
师:还剩下5天你没有编进去,怎么办?
生3:我先用除法算(365÷12=30……5),也就是平均每月有30天,余出来的5天加在三月份,因为我的生日在三月份(见表2)。
生4:我爸爸说过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所以,我就一个月一个月地轮着编(见表3)。
……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师:大家编出的年历非常有创意,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历可行吗?
生5:不行。
师:对,这就需要一个世界上公认的年历,简称“公历”。我们平时用的就是公历。那我们赶快来看看公历和我们自己编制的年历有什么不同?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拿出准备好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并填写相关表格,见表4。)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6: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那该怎样做?
生7:多找几个2月份看看。
(学生继续四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拿出1997年至2004年的年历,特别关注每年2月份的天数,并填写相关表格,见表5。)
生8:为什么会有闰年,是不是和忽略不计的5小时48分46秒有关?
师:真了不起,你的发现很有价值。继续和其他同学讨论。
(生8代表他们小组汇报“四年一闰”的规律,见表6。)
(注:少算多算的几分几秒不要求学生计算,而是教师提供的,只让学生感悟规律。)
师:如果这样推算下去,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请依此推算几个。
生9:2016年、2020年、2024年……
师: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10: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因为是4个4个加上去的。
师: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呢?
生11:用年份除以4,如果能整除,就是闰年;如果不能整除,就不是闰年。
师:我们再看“四年一闰”,又比实际多算了几分钟,这样累计到400年,就会多算3天左右的时间,那就要去掉3个闰年。后来,经科学家研究决定,就从4个整百的年份中去掉了前3个整百的年份,留下400这个整百的年份仍为闰年。请想一想,下个整百的闰年是哪一年?
生12:2400年……
师: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整百的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
3.练习巩固,生活应用
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保质期、生产日期等问题,并学习选购商品的技巧;二是寻找生活中有关“年月日”的各种信息。
二、教学反思
1.以生为本,坚持适合学生学情的理念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初始阶段,总想有创新,但随着设计的深入,我认识到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的需要,因此,我进行学情调查,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对“年月日”这一内容已有所认识。100%的学生知道一年有12个月,85%的学生知道一个月有30天左右,但不知道每个月精确的天数,没有大月与小月、平年与闰年的概念。实践证明,判断闰年是个难点,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将“教”和“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满足他们的需要,又促进他们的发展。
2.整合教材,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
在“情景引入,自编年历”这一环节,我将教材整合与创新,力求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探究崭新知识,即自助构建“年月日”的相关概念,不仅促使学生尝试、探究和发现“年月日”的相关规律,更体现重过程、重体验的新课程理念。
3.预设和生成,打造适合学生的数学活动
在“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这一环节,关于闰年产生的原因,我本打算放在课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不过,学生在自主探究“年月日”的相关规律时,已开始考虑闰年产生的原因,于是,我调整预设,利用表格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四年一闰”的成因和规律。
4.生活应用,设计适合学生的拓展练习
在“练习巩固,生活应用”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从而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