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一大新亮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新目标,所谓语文的综合性教学其核心主要为两点:一是将听说读写这些在传统教学中的几大版块有效地融为一体,尤其是要把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渗透于综合性教学之中,目的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新的教学大纲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即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搜集学习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奠定坚实基础是很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对听说读写综合运用是一种素质教育成功的体现,有助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当前综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倡综合性学习就成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教师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有水平方面的。
1.教师对待综合性教学的态度。
综合性教学推行了很久,广大教师也很认同,但是在实践中大家会发现,应用综合性教学的教师还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一方面认同综合性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不去尝试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教师对新课标实施的重视度不够,对新课标没有进行认真学习,导致对新课标的核心精神把握不够,不能理解新课标的内涵,自然就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单纯地认为综合性学习只是在活动形式上多样化而已,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综合起来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肯尝试和改变。
原因二:教师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导致无法实施综合性学习,只好选择不实施。毕竟能使学生在学科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许多初中语文老师虽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一旦遇到跨领域学习的内容,就会束手无策。
2.学生自身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原因一:由于传统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很少,基本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学生做笔记听讲,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面对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没讲过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此类推卸责任的、依赖教师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这类学生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正是要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力争在活动中取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起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综合性学习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接受并改变对综合性学习的看法。
原因二:重视度不够,尽管有一部分学生能很快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好处并马上接受、学会这种方式并从中受益,但是由于长期受惯性思维束缚,学生心目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分量其实还没有提升到主要地位,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将其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方式,因此导致真正投入综合性学习的学生不多。由于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生对待综合性学习活动实际上不是很积极。例如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后,学生通常就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常常是不经自己思考就赶紧从网上搜集资料,拼凑完毕后把资料上交。所以学生对待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不正确,只是停留在概念层次,没有真正学会运用。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多引导,比如用心设计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向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这些越具体指导意义越强。
二、综合性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
要想真正有效实施综合性教学,教师还要多下工夫,多用心思考,不能抱着懒惰的思想置之不理,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总结经验。
1.综合性教学要有计划性。
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教学阶段应该做什么,要事先熟悉教学方案,设计好学习情境,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探究,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不能死磕课本,犯“本本主义”错误,闭门造车。
总之,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应该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在使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能力及个人魅力起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语文教师要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探索并很好地掌握、实施这种好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奠定坚实基础是很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对听说读写综合运用是一种素质教育成功的体现,有助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当前综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倡综合性学习就成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教师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有水平方面的。
1.教师对待综合性教学的态度。
综合性教学推行了很久,广大教师也很认同,但是在实践中大家会发现,应用综合性教学的教师还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一方面认同综合性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不去尝试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教师对新课标实施的重视度不够,对新课标没有进行认真学习,导致对新课标的核心精神把握不够,不能理解新课标的内涵,自然就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足,单纯地认为综合性学习只是在活动形式上多样化而已,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综合起来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肯尝试和改变。
原因二:教师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导致无法实施综合性学习,只好选择不实施。毕竟能使学生在学科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许多初中语文老师虽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知识面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一旦遇到跨领域学习的内容,就会束手无策。
2.学生自身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原因一:由于传统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很少,基本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学生做笔记听讲,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面对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会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没讲过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此类推卸责任的、依赖教师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这类学生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正是要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习惯,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只能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力争在活动中取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起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综合性学习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接受并改变对综合性学习的看法。
原因二:重视度不够,尽管有一部分学生能很快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好处并马上接受、学会这种方式并从中受益,但是由于长期受惯性思维束缚,学生心目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分量其实还没有提升到主要地位,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将其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方式,因此导致真正投入综合性学习的学生不多。由于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生对待综合性学习活动实际上不是很积极。例如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后,学生通常就是为了应付差事,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常常是不经自己思考就赶紧从网上搜集资料,拼凑完毕后把资料上交。所以学生对待综合性学习的态度不正确,只是停留在概念层次,没有真正学会运用。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意多引导,比如用心设计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向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这些越具体指导意义越强。
二、综合性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
要想真正有效实施综合性教学,教师还要多下工夫,多用心思考,不能抱着懒惰的思想置之不理,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总结经验。
1.综合性教学要有计划性。
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教学阶段应该做什么,要事先熟悉教学方案,设计好学习情境,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
2.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探究,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不能死磕课本,犯“本本主义”错误,闭门造车。
总之,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应该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在使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授课能力及个人魅力起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语文教师要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探索并很好地掌握、实施这种好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