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为做好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乙肝金标试纸条对661 18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并按献血次数、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初次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44%和1.8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95,P<0.001);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82%和0.012%,两者差异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为做好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乙肝金标试纸条对661 18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初筛,并按献血次数、种类、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初次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44%和1.8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95,P<0.001);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分别为1.082%和0.0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05.968,P<0.001)。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男性(1.334%)显著高于女性(0.687%)(χ~2=314.594,P<0.001);多次献血者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初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18~25岁男女较低,26~35岁男性明显升高;多次献血随着年龄增高变化不大。初次献血者商贸、农民、工人以及自由职业者以及服务人员乙肝感染率均较高,医生、公务员以及军人乙肝感染率较低;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且变化不大。初次和多次献血者乙肝感染率均随学历升高而降低。结论 郑州市无偿献血者乙肝感染率较低,26~35岁年龄段男性感染率明显升高,农民及中专学历以下乙肝感染率较高,在加强乙肝免疫的同时,应加大乙肝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其他文献
受宗教和社会习俗的影响,长久以来,印度女性地位一直十分低下。伴随着社会改良运动的推进,印度女性逐渐觉醒,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印度女性的力量逐渐壮大。独立后的印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女性权利的法案,女性运动因而渐趋平缓。然而,由于观念、执法等现实因素的限制,女性权利的保障难以落实。20世纪70年代,《走向平等》报告的发表和“反强奸运动”的兴起,再度唤起了印度女性的权利意识,女性运动在印度重新兴起。伴随着
随着旅游形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形象逐渐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旅游形象对旅游目的地市场的开拓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故塑造与旅游目的地相吻合的旅游形象,制定适宜的推广策略是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向外投射宣传的重点。影视旅游为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目前学界对影视旅游的研究集中在影视旅游的影响因素、开发模式、发展现状以及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方面,对旅游形象提升的研究
<正>我们经常说基层党建不平衡、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归根到底是党建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广州供电局开出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抓党建"的药方,在靶向治疗"三基"建设的同时,真正做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而这其中,涌现出来的亮点纷呈的基层案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应当遵循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原则。但基层党组织在党建管理过程中,部分党组织还存在"重生产、轻党建"的思想,在推进党建责任落实中,传导不到位、执行打折扣,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还存在脱节、冲突或者顾此失彼的状况;部分党支部就党建而抓党建,找不到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结合点,
目的 了解现阶段桂林市秀峰区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流行和血清免疫状况,评估肝炎防治工作及成效,为制定新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秀峰区1~69岁人群707名进行乙肝和丙肝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3~5ml,使用ELISA法对样本进行HBsAg、HBsAb、HBcAb及HCV-Ab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HBsAg总阳性率
彼得·凯里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善于挖掘澳大利亚丰富的历史资源,化用历史材料。传统的历史书写方式在因果必然性和目的论的主导下,呈现了“去事件化”的特征,将历史视作同一的、封闭的和静止的。彼得·凯里的历史书写则以事件化的方式,恢复了历史本身的偶然性、异质性和生成性,重新审视了澳大利亚的历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凯里的事件化历史书写:第一,事件在多维关系中发生,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传
哈尼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其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是通过迁徙形成和加强的。哈尼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哈尼族迁徙史诗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哈尼族史诗数量众多,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各个哈尼族集聚地,哈尼族迁徙史诗中蕴藏着哈尼族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包括迁徙记忆、民俗记忆、祖先记忆等。本文以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作为研究问题,以哈尼族迁徙史诗作为研究对象,对哈尼族迁徙史诗体现的历史记忆内容的特点、功能
目前中国当代小说批评的方法与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整合动向,即以审美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和文化研究为核心,发挥其各自优长,在动态调整中互相调适和补充,从而建构起一种所谓“文化诗学”的批评体系,并渐呈兴盛趋势。作为这种正处于建构阶段的批评方法与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批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卓然独立,取得了显著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历史批评占据绝对主流,审美批评已然消歇。新时期以来,特别是198
菲利普·罗斯在创作中着重关注老年群体,他的小说展现了美国自20世纪到21世纪初老年人生活的发展变化,全方位地关照了老年人的生命感受。本以当前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动态发展趋势作为大背景,立足于菲利普·罗斯小说,从四个层面分析小说中展现出的老龄化问题。第一,从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角度分析罗斯小说中传递出的老年生命体验。斯笔下的老年人具有日常、可感的视觉和嗅觉特征,这些身体特征成为人们辨老年人的污化特质。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党领导下的基础群众组织,随着近年来少先队工作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少先队员身份认同也日益受到关注。少先队员所处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他们身份的构建与巩固,作为微观环境的中队活动情境不仅是队员们交流互动的基础环境,更是他们获取身份、体验身份的动态情境。互动仪式链作为现代社会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以微观情境为起点系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互动仪式作用机制的理论。探讨少先队员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