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所以语文又是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统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既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内涵,又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应辩,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提高个人修养。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量远远不够,经过归纳总结,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不想读 有的学生阅读纯粹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的作业。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他读”而不是“他要读”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读,没兴趣。
(二)不能读 日益加重的课业负担,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阅读成了学生为考试而读。比如,学生现在所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关于作文方面的,种类非常局限,所以形成了“不能读”的局面。
(三)不会读 对于经典著作,相对有效的阅读方式是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勾画,标注书中的好词好句,或者在感触最深的段落旁边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样,既可以加强对书中观点的认知,又可以积累一些好的表达方法,日积月累,写作水平自然就得以提高。但是很多同学对于一些名著却不知如何去读,甚至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迷迷糊糊地讀完了,结果不知道读了些什么,也没有吸收书中的思想。读书方法不正确,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深入感悟文章的哲理和其中的感情,也不能领会文章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盲目读 受社会和媒体的冲击,现在的读物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部分小学生又没有正确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加上平日里学习枯燥,所以许多学生沉湎于漫画、笑话书,甚至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一些没有内涵的读物。这些书要么文字少,不用细读就能理解,要么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积累,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容易误导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影响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兴趣才主动阅读。所以这里主要谈阅读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需要我们从这几方面入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个故事对于带动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要,学生就会因为小故事而选择自己想阅读的书籍。
2.从课本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阅读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课本,教师要经常根据课本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全文”的欲望。
3.教师以身作则,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本身要热爱阅读。教师的言行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要成为积极参加阅读的表率。如果我们的老师时常跟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想,学生们会积极效仿。看到教师成为阅读的受益者,博学多才,学生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爱上阅读。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自然会大大增加。
4.设定阅读情景。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自然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同时多与学生沟通,分享孩子们阅读的快乐。
(三)教给孩子们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技能
阅读兴趣固然重要,阅读方法也同样重要。老师应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不懂的字词并进行标注。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要运用不同的方法。精读,就是对文章的重点进行逐字逐句的精思熟读;略读,是快速浏览文章抓大意;查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优化阅读效果。
总之,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用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为赤诚的热情投身三尺讲台,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一)不想读 有的学生阅读纯粹是为了完成老师和父母的作业。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他读”而不是“他要读”的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不想读,没兴趣。
(二)不能读 日益加重的课业负担,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状态,阅读成了学生为考试而读。比如,学生现在所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关于作文方面的,种类非常局限,所以形成了“不能读”的局面。
(三)不会读 对于经典著作,相对有效的阅读方式是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勾画,标注书中的好词好句,或者在感触最深的段落旁边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样,既可以加强对书中观点的认知,又可以积累一些好的表达方法,日积月累,写作水平自然就得以提高。但是很多同学对于一些名著却不知如何去读,甚至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迷迷糊糊地讀完了,结果不知道读了些什么,也没有吸收书中的思想。读书方法不正确,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深入感悟文章的哲理和其中的感情,也不能领会文章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四)盲目读 受社会和媒体的冲击,现在的读物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部分小学生又没有正确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加上平日里学习枯燥,所以许多学生沉湎于漫画、笑话书,甚至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一些没有内涵的读物。这些书要么文字少,不用细读就能理解,要么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积累,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容易误导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影响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兴趣才主动阅读。所以这里主要谈阅读兴趣的培养,培养兴趣需要我们从这几方面入手:
1.以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利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个故事对于带动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要,学生就会因为小故事而选择自己想阅读的书籍。
2.从课本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阅读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课本,教师要经常根据课本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全文”的欲望。
3.教师以身作则,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本身要热爱阅读。教师的言行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要成为积极参加阅读的表率。如果我们的老师时常跟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想,学生们会积极效仿。看到教师成为阅读的受益者,博学多才,学生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爱上阅读。一旦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量自然会大大增加。
4.设定阅读情景。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自然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同时多与学生沟通,分享孩子们阅读的快乐。
(三)教给孩子们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技能
阅读兴趣固然重要,阅读方法也同样重要。老师应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不懂的字词并进行标注。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对于不同类型的读物,要运用不同的方法。精读,就是对文章的重点进行逐字逐句的精思熟读;略读,是快速浏览文章抓大意;查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优化阅读效果。
总之,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用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为赤诚的热情投身三尺讲台,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香伴随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