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水稻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依据稻作制度来分,我国的水稻主要有单季稻以及双季稻,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要对水稻种植区划进行研究,对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为此,本文就针对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稻;种植分布;气候变化;响应
引言
在水稻的种植当中,自然气候是影响水稻成长与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品种的水稻会被种植在不同的土地上,归根结底是因为气候的影响,这个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水稻的划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气候变化下农业的响应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对于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有效制定应对措施和对策、以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对水稻品种选择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年积温的增加、霜期的拖后,以及各季的农艺措施、新技术应用的成熟,原来的品种由于是早熟的,虽然适合于本地区,但为了求得更大的产量和效益,开始引进中熟品种,形成了跨区的种植,由于受地域性的早霜、阶段性低温等的影响,使得产量、米质、抗病、抗倒伏的能力不足,使品种选择上还没有较大的突破。
2.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水稻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水稻品质的主要因素,但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的重要部分,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年份的生长区,其品质也有较大的变化,温度较大的起伏和降水量、降水日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前期的低温、后期的高温,虽然整体的温度够用,但会缩短成熟的天数,造成籽粒充实不良,垩白大,精米率和整米率均低,连阴天和水稻需水期出现旱象都会对水稻的品质有影响。
3.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经过近几年的总结,年总积温、总降雨量、总日照时数变化三者与产量关系不密切,对产量影响不直接。水稻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天气条件,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起伏与增加水稻叶片数来提高产量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方法,当出现天气异常时,产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水稻种植分布和气候的关系
1.水稻品种不同分布不同
相对来说耐寒能力比较强的水稻,抽穗的温度要求是在20℃左右的,但是在一些相对气温常年比较低的地区,水稻在18℃温度下也是可以抽穗的,所以,水稻的种植分布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对于这样的水稻影响最大的就是降水还有温度的平衡性。
2.气候不同水稻分布不同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比较大的,南北温差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水稻的种植规律也就不相同。
3.水稻因地形不同的分區
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分析,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大概在29962千公顷,占据粮食的播种比例是相当大的,稻谷产量也是很大的,占粮食产量一半左右。结合中国水稻实际情况,水稻气候适宜等级分区标准如下:P<0.05为气候不适宜区;0.05≤P<0.33为气候低适宜区;0.33≤P<0.66为气候中适宜区;P≥0.66为气候高适宜区。
三、水稻种植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1.单季稻
对于生物的生长起到作用的各种因子全都是生物必需的,可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些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因子,也就是主导因子,对它们进行确定,能够了解气候对于水稻布局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单季稻来说,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有年降水量、湿润指数、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大于等于0益的积温。从累积贡献率看,前三个因子对于其潜在分布造成影响的积累贡献率达到了94%以上,因此,这三个指标是对单季稻分布造成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对于单季稻的种植区来说,在低适宜区,其年降水量要在491~2042mm之间,湿润指数在0.84~2.53之间,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为0~235d。而在中适宜区,其年降水量在590~1686mm之间,湿润指数在1.11~1.97之间,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为33~186d。
2.双季稻
对于我国双季稻来说,对其造成影响的气候因子有年降水量、最暖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益持续日数以及稳定通过10益持续日数。从累积贡献率来看,年降水量以及最暖月平均气温与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是对其潜在分布造成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对于我国双季稻来说,一般年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上,同时它的热量资源也是很充足的。在双季稻最适宜的气候分布区,其年降水量一般都在1629~1988mm之间,最暖月份的平均气温要在28.4~29.1益之间,稳定通过18益持续日数在158~266d之间。
四、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措施
1.优选更新水稻品种,分担由于天气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以气象条件为基础,根据水稻品种的要求,在品种选择上还是应注意在适合本地种植的相对少的叶片上,而不应看到眼前的整体气候变暖就跨区域种植,增加水稻不必要的风险。
2.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机制,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
天气变化是人类无法控制的,造成灾害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把握和利用气候资源,建立完善的、布局合理的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天气变化的监测手段、预报时效、中长期和短期的预报准确率及实行人工影响天气等措施,可以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的目的。
3.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根据水稻自身的生长习性和规律,结合近几年出现的异常天气,及时的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把具体的农业措施做细、做全,不要存在侥幸心里,出现了影响水稻生长的不利的气象因素,要采取以防为主、以补为辅的原则,对减少和避免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总的来说,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产物,在粮食生产以及消费的过程中都有着主导地位。由于水稻是比较喜欢温暖气候的作物,因此要想防范经常变化的天气对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就要先从对于水稻的选取和种植上做好准备,比如一些水稻在气温比较低的环境下是根本没办法生存的,这个时候就要把这些水稻和其他的水稻区分开,在温暖的地方进行种植。
参考文献
[1]段居琦,周广胜.我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年代际动态[J].科学通报,2013
[2]孙智辉,王春乙.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科技导报,2010
[3]郭建平.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农广校)
关键词:水稻;种植分布;气候变化;响应
引言
在水稻的种植当中,自然气候是影响水稻成长与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品种的水稻会被种植在不同的土地上,归根结底是因为气候的影响,这个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水稻的划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气候变化下农业的响应以及不同区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对于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有效制定应对措施和对策、以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对水稻品种选择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年积温的增加、霜期的拖后,以及各季的农艺措施、新技术应用的成熟,原来的品种由于是早熟的,虽然适合于本地区,但为了求得更大的产量和效益,开始引进中熟品种,形成了跨区的种植,由于受地域性的早霜、阶段性低温等的影响,使得产量、米质、抗病、抗倒伏的能力不足,使品种选择上还没有较大的突破。
2.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水稻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是影响水稻品质的主要因素,但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的重要部分,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年份的生长区,其品质也有较大的变化,温度较大的起伏和降水量、降水日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前期的低温、后期的高温,虽然整体的温度够用,但会缩短成熟的天数,造成籽粒充实不良,垩白大,精米率和整米率均低,连阴天和水稻需水期出现旱象都会对水稻的品质有影响。
3.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经过近几年的总结,年总积温、总降雨量、总日照时数变化三者与产量关系不密切,对产量影响不直接。水稻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天气条件,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起伏与增加水稻叶片数来提高产量的矛盾还没有解决方法,当出现天气异常时,产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水稻种植分布和气候的关系
1.水稻品种不同分布不同
相对来说耐寒能力比较强的水稻,抽穗的温度要求是在20℃左右的,但是在一些相对气温常年比较低的地区,水稻在18℃温度下也是可以抽穗的,所以,水稻的种植分布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定。对于这样的水稻影响最大的就是降水还有温度的平衡性。
2.气候不同水稻分布不同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比较大的,南北温差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水稻的种植规律也就不相同。
3.水稻因地形不同的分區
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分析,我国水稻种植的面积大概在29962千公顷,占据粮食的播种比例是相当大的,稻谷产量也是很大的,占粮食产量一半左右。结合中国水稻实际情况,水稻气候适宜等级分区标准如下:P<0.05为气候不适宜区;0.05≤P<0.33为气候低适宜区;0.33≤P<0.66为气候中适宜区;P≥0.66为气候高适宜区。
三、水稻种植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分析
1.单季稻
对于生物的生长起到作用的各种因子全都是生物必需的,可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些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因子,也就是主导因子,对它们进行确定,能够了解气候对于水稻布局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单季稻来说,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有年降水量、湿润指数、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大于等于0益的积温。从累积贡献率看,前三个因子对于其潜在分布造成影响的积累贡献率达到了94%以上,因此,这三个指标是对单季稻分布造成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对于单季稻的种植区来说,在低适宜区,其年降水量要在491~2042mm之间,湿润指数在0.84~2.53之间,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为0~235d。而在中适宜区,其年降水量在590~1686mm之间,湿润指数在1.11~1.97之间,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为33~186d。
2.双季稻
对于我国双季稻来说,对其造成影响的气候因子有年降水量、最暖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益持续日数以及稳定通过10益持续日数。从累积贡献率来看,年降水量以及最暖月平均气温与稳定通过18益的持续日数是对其潜在分布造成影响的主导气候因子。对于我国双季稻来说,一般年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上,同时它的热量资源也是很充足的。在双季稻最适宜的气候分布区,其年降水量一般都在1629~1988mm之间,最暖月份的平均气温要在28.4~29.1益之间,稳定通过18益持续日数在158~266d之间。
四、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措施
1.优选更新水稻品种,分担由于天气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以气象条件为基础,根据水稻品种的要求,在品种选择上还是应注意在适合本地种植的相对少的叶片上,而不应看到眼前的整体气候变暖就跨区域种植,增加水稻不必要的风险。
2.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机制,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
天气变化是人类无法控制的,造成灾害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的把握和利用气候资源,建立完善的、布局合理的预报预警机制,提高天气变化的监测手段、预报时效、中长期和短期的预报准确率及实行人工影响天气等措施,可以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的目的。
3.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适应气候变化
根据水稻自身的生长习性和规律,结合近几年出现的异常天气,及时的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把具体的农业措施做细、做全,不要存在侥幸心里,出现了影响水稻生长的不利的气象因素,要采取以防为主、以补为辅的原则,对减少和避免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总的来说,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产物,在粮食生产以及消费的过程中都有着主导地位。由于水稻是比较喜欢温暖气候的作物,因此要想防范经常变化的天气对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就要先从对于水稻的选取和种植上做好准备,比如一些水稻在气温比较低的环境下是根本没办法生存的,这个时候就要把这些水稻和其他的水稻区分开,在温暖的地方进行种植。
参考文献
[1]段居琦,周广胜.我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年代际动态[J].科学通报,2013
[2]孙智辉,王春乙.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J].科技导报,2010
[3]郭建平.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1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