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安慰剂联合N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9个月;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0.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4.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NP方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肺癌总数的85%以上,绝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其中75%左右的患者已到肺癌晚期。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0%~15%。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是化疗。在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细胞毒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滨等联合铂类药物,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只有9个月左右。我院采用分组对照方法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选取在40例2013月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细胞学或者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27例,女13例,年龄为29~69岁,平均年龄为(48.7514.06)岁;全部患者均存在1处及以上的病灶可供评价,在进行治疗前由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其中4例患者为2分,其他患者均为0~1分;通过病理细胞学可将其分为:腺癌16例,鳞癌15例,腺鳞癌9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没有智力障碍或者精神病史;②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有可供评估的1处及以上的病灶。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或者有生育能力却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手段;②患者有严重心肺病史或者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③有感染性慢性创伤且迁延不愈者。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措施有:在第1~14d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7.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在第1d、8d采取 NVB(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在第1~3d采取DDP(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个化疗周期为21d。
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NP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措施为:在第1~14d将安慰剂加入500ml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都是21d。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量子患者进行评价,可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个等级,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同时根据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肿瘤进展时间,即患者给药时到死亡之时的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PS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骨髓抑制6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5例,骨髓抑制5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肿瘤进展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9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4.1个月。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Meta等研究结果显示,新药联合铂类药物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其治疗有效率可保持在40%左右,且中位生存期限大约为8.5个月,同时患者1年生存率为35%[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然而通过一线或者多线的化疗之后,仍旧无法避免肿瘤进展,由此可见非小细胞肺癌容易产生耐药性[2]。因为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环节,和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性高,又因为血管靶向治疗的毒性小,且不容易发生耐药,因而成为目前临床上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3]。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和VEGF受体靶向抑制剂等[4]。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由我國自主研究开发,并在2006年上市[5]。
综上所述,我院在此次研究中发现,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安慰剂联合NP方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患者耐受良好。由此可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沛沛.恩度联合第三代含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2,7(28):3—4.
2吴春娇,马丽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14):2963—2965.
3刘颖.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 2012.
4曹德东,戈伟,王慧敏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肺癌杂志. 2011,14(5):404—413.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安慰剂联合N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9个月;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0.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4.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控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NP方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
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肺癌总数的85%以上,绝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其中75%左右的患者已到肺癌晚期。而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0%~15%。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手段是化疗。在20世纪90年代,第三代细胞毒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滨等联合铂类药物,可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只有9个月左右。我院采用分组对照方法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选取在40例2013月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细胞学或者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27例,女13例,年龄为29~69岁,平均年龄为(48.7514.06)岁;全部患者均存在1处及以上的病灶可供评价,在进行治疗前由美国东部协作组评分,其中4例患者为2分,其他患者均为0~1分;通过病理细胞学可将其分为:腺癌16例,鳞癌15例,腺鳞癌9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没有智力障碍或者精神病史;②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有可供评估的1处及以上的病灶。排除标准:①患者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或者有生育能力却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手段;②患者有严重心肺病史或者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③有感染性慢性创伤且迁延不愈者。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措施有:在第1~14d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7.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在第1d、8d采取 NVB(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在第1~3d采取DDP(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个化疗周期为21d。
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联合NP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措施为:在第1~14d将安慰剂加入500ml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都是21d。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量子患者进行评价,可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个等级,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同时根据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肿瘤进展时间,即患者给药时到死亡之时的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PS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骨髓抑制6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5例,骨髓抑制5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比两组患者肿瘤进展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8.9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4.1个月。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Meta等研究结果显示,新药联合铂类药物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其治疗有效率可保持在40%左右,且中位生存期限大约为8.5个月,同时患者1年生存率为35%[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然而通过一线或者多线的化疗之后,仍旧无法避免肿瘤进展,由此可见非小细胞肺癌容易产生耐药性[2]。因为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环节,和肿瘤生长和转移相关性高,又因为血管靶向治疗的毒性小,且不容易发生耐药,因而成为目前临床上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主攻方向[3]。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和VEGF受体靶向抑制剂等[4]。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由我國自主研究开发,并在2006年上市[5]。
综上所述,我院在此次研究中发现,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安慰剂联合NP方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患者耐受良好。由此可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沛沛.恩度联合第三代含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2,7(28):3—4.
2吴春娇,马丽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2,33(14):2963—2965.
3刘颖.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P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 2012.
4曹德东,戈伟,王慧敏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肺癌杂志. 2011,14(5):40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