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2
肠梗阻为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分类较多,一般以机械性肠梗阻多见,其中主要病因分为肿瘤占位、肠粘连、肠扭转、嵌顿疝、粪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120例,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机械性肠梗阻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8~78岁,平均(46.2±2.1)岁。病因分为肿瘤性肠梗阻52例(结直肠癌45例,小肠肿瘤7例),非肿瘤性肠梗阻68例,包括肠粘连58例(腹部手术后38例,腹腔各种炎症粘连15例,腹茧症5例),肠套叠3例(均为成人肠套叠),肠扭转3例(均为老年乙状结肠扭转),嵌顿疝2例(腹内疝1例,腹外疝1例),粪石2例(结肠冗长1例,老年习惯性便秘1例)。
1.2临床表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自主排气和排便,肿瘤患者伴有消瘦、乏力、纳差、食少,腹部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膨隆、腹部蠕动波,可扪及腹部包块,腹部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肠鸣音亢进。腹部有手术史38例。
1.3诊断肠梗阻诊断首选腹部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并进一步行腹部彩超与腹部CT检查,判断其肠管扩张情况及肠套叠及肠扭转的位置及程度等,判断有无肠坏死,肿瘤患者有无转移等,以便综合其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疗效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情况肿瘤组52例均经手术治疗。12例升结肠肿瘤,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3例行单纯回肠造瘘术,3例行捷径手术,3例行肿瘤切除并回肠造瘘术。13例横结肠癌,8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5例行盲肠造瘘术及回肠结肠吻合术。10例降结肠癌,7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例行横结肠造瘘术。10例乙状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行横结肠造瘘术。7例小肠肿瘤分别进行小肠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瘘术。非肿瘤组68例,2例嵌顿疝中1例为腹股沟斜疝,行还纳、修补术,1例腹内疝行剖腹探查,行复位固定或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3例肠扭转、3例肠套叠,2例行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复位加固定术,2例非手术治疗好转。2例粪石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好转。58例粘连性肠梗阻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6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2例行小肠排列术。
2.2非手术治疗情况58例粘连性肠梗阻中,非手术治疗40例,占68.9%。2例肠扭转及2例粪石性肠梗阻也给予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措施: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应用抗菌药物,抑酸保护胃肠黏膜,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大黄10g,芒硝10g,厚朴l0g,枳实10g,莱菔子30g,赤芍10g,桃仁10g,水煎200mL,胃管注入,闭管2h。液状石蜡或肥皂水灌肠等。配合针刺及电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52例肿瘤性肠梗阻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治愈21例(40.3%),好转20例(38.5%),未愈8例(15.3%),死亡3例(5.8%)。68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经治疗后,治愈21例(30.9%),好转32例(47.1%),未愈10例(14.7%),死亡5例(7.4%)。两组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多为老年人,以多脏器衰竭、肿瘤恶病质、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为主要原因,具体见表1。
3.讨 论
肠梗阻为胃肠外科常见病,按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与非机械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约占90%。其病因包括以下3方面:(1)肠管本身病变,如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肠憩室、肠管旋转不良等;炎症性因素包括细菌性、结核性、Crohn、放射性肠炎等。(2)肠管外粘连压迫的因素,包括先天性环状胰腺、多脾症、卵黄管未闭、腹膜包裹、肿块压迫、炎症性包块;粘连包括先天性、手术后、炎症性;肠扭转,纤维索带压迫等。(3)肠腔内异物堵塞,包括吞入异物、骨块、金属3.0%。临床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以粘连性肠梗阻与肿瘤性肠梗阻多见,因此本研究将机械性肠梗阻分为肿瘤性肠梗阻与非肿瘤性肠梗阻,分析其诊疗经过。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为后天性,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刺激、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我国肠梗阻主要发病原因,在我国约占全部肠梗阻的40%~60%。本研究非肿瘤性肠梗阻68例,包括肠粘连58例,占所有肠梗阻病例的48.3%。有文献报道,腹部手术所致肠粘连约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0%。因此,在临床有腹部手术史者应首先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缓解率达60%~70%。58例粘连性肠梗阻中,非手术治疗40例,占68.9%。18例因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6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2例行小肠排列术。
随着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提高,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生在临床也显著升高,且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一般以结直肠癌常见,且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压迫肠管或阻塞肠腔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肠癌发生急性梗阻自行缓解的可能性较小,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处于晚期癌症,长期的慢性消耗可造成严重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当出现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时,很容易出现肠穿孔、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否则,应行一期肿瘤切除和结肠双造口术、一期肠切除吻合加横结肠造瘘术,或一期肠切除加Hartmann造口术。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首先要明确其梗阻原因,进行明确的诊断,缓解病因导致的梗阻,判断治疗方法,密切病情观察,均会取得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肿瘤性肠梗阻与非肿瘤性肠梗阻在治疗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其死亡病例大多由于患者年老体弱,脏器衰竭,术后难以恢复造成的。因此,肠梗阻的预后与患者体质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明确梗阻病因,选择正确方法,以达到缓解梗阻症状,是解除机械性梗阻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继延,陈宏.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指征选择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10(5):1066.
[2]王超,刘彤,王鹏志.成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预测因素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2124.
肠梗阻为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分类较多,一般以机械性肠梗阻多见,其中主要病因分为肿瘤占位、肠粘连、肠扭转、嵌顿疝、粪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120例,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经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机械性肠梗阻患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8~78岁,平均(46.2±2.1)岁。病因分为肿瘤性肠梗阻52例(结直肠癌45例,小肠肿瘤7例),非肿瘤性肠梗阻68例,包括肠粘连58例(腹部手术后38例,腹腔各种炎症粘连15例,腹茧症5例),肠套叠3例(均为成人肠套叠),肠扭转3例(均为老年乙状结肠扭转),嵌顿疝2例(腹内疝1例,腹外疝1例),粪石2例(结肠冗长1例,老年习惯性便秘1例)。
1.2临床表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自主排气和排便,肿瘤患者伴有消瘦、乏力、纳差、食少,腹部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膨隆、腹部蠕动波,可扪及腹部包块,腹部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肠鸣音亢进。腹部有手术史38例。
1.3诊断肠梗阻诊断首选腹部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并进一步行腹部彩超与腹部CT检查,判断其肠管扩张情况及肠套叠及肠扭转的位置及程度等,判断有无肠坏死,肿瘤患者有无转移等,以便综合其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疗效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情况肿瘤组52例均经手术治疗。12例升结肠肿瘤,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3例行单纯回肠造瘘术,3例行捷径手术,3例行肿瘤切除并回肠造瘘术。13例横结肠癌,8例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5例行盲肠造瘘术及回肠结肠吻合术。10例降结肠癌,7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例行横结肠造瘘术。10例乙状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切除术,3例行横结肠造瘘术。7例小肠肿瘤分别进行小肠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瘘术。非肿瘤组68例,2例嵌顿疝中1例为腹股沟斜疝,行还纳、修补术,1例腹内疝行剖腹探查,行复位固定或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3例肠扭转、3例肠套叠,2例行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复位加固定术,2例非手术治疗好转。2例粪石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好转。58例粘连性肠梗阻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6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2例行小肠排列术。
2.2非手术治疗情况58例粘连性肠梗阻中,非手术治疗40例,占68.9%。2例肠扭转及2例粪石性肠梗阻也给予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措施: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应用抗菌药物,抑酸保护胃肠黏膜,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大黄10g,芒硝10g,厚朴l0g,枳实10g,莱菔子30g,赤芍10g,桃仁10g,水煎200mL,胃管注入,闭管2h。液状石蜡或肥皂水灌肠等。配合针刺及电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52例肿瘤性肠梗阻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治愈21例(40.3%),好转20例(38.5%),未愈8例(15.3%),死亡3例(5.8%)。68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经治疗后,治愈21例(30.9%),好转32例(47.1%),未愈10例(14.7%),死亡5例(7.4%)。两组均获得良好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多为老年人,以多脏器衰竭、肿瘤恶病质、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为主要原因,具体见表1。
3.讨 论
肠梗阻为胃肠外科常见病,按病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与非机械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约占90%。其病因包括以下3方面:(1)肠管本身病变,如先天性因素包括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肠憩室、肠管旋转不良等;炎症性因素包括细菌性、结核性、Crohn、放射性肠炎等。(2)肠管外粘连压迫的因素,包括先天性环状胰腺、多脾症、卵黄管未闭、腹膜包裹、肿块压迫、炎症性包块;粘连包括先天性、手术后、炎症性;肠扭转,纤维索带压迫等。(3)肠腔内异物堵塞,包括吞入异物、骨块、金属3.0%。临床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以粘连性肠梗阻与肿瘤性肠梗阻多见,因此本研究将机械性肠梗阻分为肿瘤性肠梗阻与非肿瘤性肠梗阻,分析其诊疗经过。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为后天性,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刺激、创伤、出血、异物等引起。先天性者较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粘连性肠梗阻已成为我国肠梗阻主要发病原因,在我国约占全部肠梗阻的40%~60%。本研究非肿瘤性肠梗阻68例,包括肠粘连58例,占所有肠梗阻病例的48.3%。有文献报道,腹部手术所致肠粘连约占粘连性肠梗阻的90%。因此,在临床有腹部手术史者应首先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缓解率达60%~70%。58例粘连性肠梗阻中,非手术治疗40例,占68.9%。18例因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6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2例行小肠排列术。
随着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的提高,肿瘤性肠梗阻的发生在临床也显著升高,且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一般以结直肠癌常见,且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压迫肠管或阻塞肠腔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肠癌发生急性梗阻自行缓解的可能性较小,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处于晚期癌症,长期的慢性消耗可造成严重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当出现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时,很容易出现肠穿孔、感染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否则,应行一期肿瘤切除和结肠双造口术、一期肠切除吻合加横结肠造瘘术,或一期肠切除加Hartmann造口术。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首先要明确其梗阻原因,进行明确的诊断,缓解病因导致的梗阻,判断治疗方法,密切病情观察,均会取得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肿瘤性肠梗阻与非肿瘤性肠梗阻在治疗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其死亡病例大多由于患者年老体弱,脏器衰竭,术后难以恢复造成的。因此,肠梗阻的预后与患者体质及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明确梗阻病因,选择正确方法,以达到缓解梗阻症状,是解除机械性梗阻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继延,陈宏.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指征选择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10(5):1066.
[2]王超,刘彤,王鹏志.成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预测因素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