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导语的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语设计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导语要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白课文的学习目标,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如教学契诃夫的幽默讽刺小说《变色龙》,我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变色龙》是一篇描写动物世界的科幻小说吗?是一篇想象天地神魔鬼怪的神话小说吗?如果不是,它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呢?变色龙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借这种动物影射的警官?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成功地塑造了‘变色龙’。这一典型形象可以使人们在滑稽可笑中产生深刻的思考。”
   二、导语设计要有新奇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老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一般说来,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命运所打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集美感性与情感性为一体。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老师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境、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震撼心灵,触发情思,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从内心产生出一种学习探究语文的兴趣。
   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的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如《故乡》的导语:故乡是什么,故乡是黎明的码头,满载梦想与憧憬的船儿,即将驶入人生之旅;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浓浓的母爱,风雨中是给我们温暖与鼓励;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夕阳下的港湾,不管成功与失败,叶落都是要归根的。故乡,一个永远说不够、唱不厌、写不完的话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聆听鲁迅先生谈论他的故乡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像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好的导语应该通过以上多种多样的方法把有形、有限的课堂,变为无形、无限的课堂,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之妙,使整个课堂如行云流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大语文”的神妙境界,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其他文献
积累和应用也是个老话题,可能出题人觉得“老田里年年都出新谷子”,就拿出来让我们旧曲翻作新声,老话题也未必不能翻出新意。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秉承出题人意旨,前人已有的简说,时人所无的详谈。   一、积累为基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起伏大翼也无力”。积累当然是基础,意义无需多言,您懂得。这里交流几个积累的方法吧。   (一)阅读笔记模式化。语言积累主要来源
期刊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爱因斯坦说。学习应该是一种带给人快乐的活动,教学所要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获得的享受。由此不由反思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于是一个普通却又值得思考的问题迎面涌来。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设计一节课,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认
期刊
一、重在尊重、协助与促进   尊重是语文教育的前提,但协助和促进才是目的。面对学生自主的语文学习,教师的协助主要表现在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授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切实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广度”和“长度”上引。   二、重在积累、互动与熏陶   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
期刊
一、要有明确的课堂纪律要求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    因此,一个教师在接手一个班的开始一段时间,尽早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可以让学生参与整个制定过程,和学生讨论这些规则背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之有真正的理解,认识到每条规则的必
期刊
“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生本教育”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本,而且在整个体系上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认为“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自己如何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更为智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职能和学生本体两者的高度统一。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
期刊
1.习惯定势的教学方法。实施新课改后,人们观念上崇尚“情境教学”,而实际上由于效果和评价的诸多原因,教学还是徘徊在教师讲、学生听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听课,记笔记,写作业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能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做不到以学生为主体,唱主角的依然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并且一刀切、填鸭式等忽视个体差异的教学难以适应学
期刊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正由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以教学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新的语文教学课,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的转变也日益被视为教学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提出学习由美国著名教育家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疑成趣   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学习持续的不竭动力,如果问题的情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问题,能有效地使学生由惊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教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课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录像片:那翠绿的青山,如
期刊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
期刊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其实,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而是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早在我国古代,文史哲就密不可分。可见,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