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经络、脏腑和三焦等辨证,综合西医检查诊断,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以鼻黏膜炎、咽炎、咽-结合膜热、扁桃体炎、反复咳嗽、气管及支气管感染为主,其治疗总有效率97.5%,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小柴胡汤
资料与方法
2001~2004年共观察治疗患儿300余例次,年龄0.5~16岁,4岁约占2/3,5~6岁99例,3~4岁106例,0.5~3岁85例,男女比例约为1∶1。发热,体温37.5~39.5℃。
通过中医的经络和脏腑辨证以及必要的西医检查,诊断明确后,应用小柴胡汤方义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轻症:病变在少阳经,体温37.5~38.0℃,舌尖红、苔白或淡黄、苔略厚,双肺呼吸者略粗糙,无干湿啰音,双手指纹略呈紫红色或双手脉浮数,无腹泻和水肿之症状。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改人参为太子参。方剂组成:柴胡3~6g,黄芩3~6g,太子参6~10g,牛子4~6g,荆芥3~5g,防风3~5g,前胡3~6g,蝉衣3~5g,炒神曲6~10g,生姜2~3片。
中症:体温在39℃以下,双肺听诊偶可闻及干鸣音,舌质红、苔黄白相間而厚,指纹紫红达风关,双手脉浮数或脉象略弦,血象高。给予抗感染和退热西药(如体温超过38℃)。中药治以清热肃肺,利咽化痰,兼通利中焦。基本方:柴胡3~6g,黄芩4~8g,银花4~8g,射干4~8g,枳实3~6g,厚朴3~6g,炒菜菔6~10g,连翘3~6g,紫苏3~6g,玄参3~8g。
重症:体温38~39.5℃,舌红,苔黄或略黑燥,扁桃体Ⅱ°以上肿大,甚有化脓点或有多个脓点,大便干燥或秘结或2~3日未行大便,小便黄少,脉数,指纹紫红达风关以上。血象高或偏高,西医给予退热,补液以防脱水,防止电解质紊乱。适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其效果不理想时,只要呕吐不严重即配以中药,清热解毒,透热通腑,兼清肺化痰。基本组方:银花3~10g,柴胡3~8g,黄芩3~8g,牛子3~10g,石羔6~12g,川贝母6~9g,半夏3~9g,枳实3~9g,厚朴3~9g,鱼腥草6~12g,大黄3~6g(另包后下)。此期的辨证以脏腑和三焦辨证为主,上、中、下三焦兼顾,此法治疗以取适可而止,不能多服,以免伤脾胃。
疗效标准:①治愈:体温正常,症状缓解,饮食,玩耍如常,不咳不喘,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②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少许咳嗽,咽部和体征明显好转,但咽周仍有红晕或后壁有少许滤泡,但体温正常,精神、饮食均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前后,发热及其他症状同前,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愈(其中含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好转(以中药为主或全用中药、偶有少数服用西药)95例,无效7例(单服中药)。
讨 论
根据小儿生理特点,其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不成熟和不完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临床医生不但治已发之疾,更要防病于未然。在治病的同时,要不断教育家长们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营养、衣着、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的改良,要给予恰当的照料、护理知识的传教和指导,尤其是婴幼儿的饮食和衣着。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王玉润.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 张恩虎.实用临床中药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3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小柴胡汤
资料与方法
2001~2004年共观察治疗患儿300余例次,年龄0.5~16岁,4岁约占2/3,5~6岁99例,3~4岁106例,0.5~3岁85例,男女比例约为1∶1。发热,体温37.5~39.5℃。
通过中医的经络和脏腑辨证以及必要的西医检查,诊断明确后,应用小柴胡汤方义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轻症:病变在少阳经,体温37.5~38.0℃,舌尖红、苔白或淡黄、苔略厚,双肺呼吸者略粗糙,无干湿啰音,双手指纹略呈紫红色或双手脉浮数,无腹泻和水肿之症状。治以小柴胡汤加减,改人参为太子参。方剂组成:柴胡3~6g,黄芩3~6g,太子参6~10g,牛子4~6g,荆芥3~5g,防风3~5g,前胡3~6g,蝉衣3~5g,炒神曲6~10g,生姜2~3片。
中症:体温在39℃以下,双肺听诊偶可闻及干鸣音,舌质红、苔黄白相間而厚,指纹紫红达风关,双手脉浮数或脉象略弦,血象高。给予抗感染和退热西药(如体温超过38℃)。中药治以清热肃肺,利咽化痰,兼通利中焦。基本方:柴胡3~6g,黄芩4~8g,银花4~8g,射干4~8g,枳实3~6g,厚朴3~6g,炒菜菔6~10g,连翘3~6g,紫苏3~6g,玄参3~8g。
重症:体温38~39.5℃,舌红,苔黄或略黑燥,扁桃体Ⅱ°以上肿大,甚有化脓点或有多个脓点,大便干燥或秘结或2~3日未行大便,小便黄少,脉数,指纹紫红达风关以上。血象高或偏高,西医给予退热,补液以防脱水,防止电解质紊乱。适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其效果不理想时,只要呕吐不严重即配以中药,清热解毒,透热通腑,兼清肺化痰。基本组方:银花3~10g,柴胡3~8g,黄芩3~8g,牛子3~10g,石羔6~12g,川贝母6~9g,半夏3~9g,枳实3~9g,厚朴3~9g,鱼腥草6~12g,大黄3~6g(另包后下)。此期的辨证以脏腑和三焦辨证为主,上、中、下三焦兼顾,此法治疗以取适可而止,不能多服,以免伤脾胃。
疗效标准:①治愈:体温正常,症状缓解,饮食,玩耍如常,不咳不喘,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②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少许咳嗽,咽部和体征明显好转,但咽周仍有红晕或后壁有少许滤泡,但体温正常,精神、饮食均明显好转;③无效:治疗前后,发热及其他症状同前,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愈(其中含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好转(以中药为主或全用中药、偶有少数服用西药)95例,无效7例(单服中药)。
讨 论
根据小儿生理特点,其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不成熟和不完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临床医生不但治已发之疾,更要防病于未然。在治病的同时,要不断教育家长们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营养、衣着、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的改良,要给予恰当的照料、护理知识的传教和指导,尤其是婴幼儿的饮食和衣着。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王玉润.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2 张恩虎.实用临床中药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3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