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9年8月16日“饭圈女孩”与“帝吧网友”以“出征”外网的形式,对抗港独分子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点名表扬。文章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探究此次跨圈互动的行动逻辑,发现此次活动符合互动仪式链中的三种要素,并产生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外界认同与个体满足对于他们的行动规范产生了影响。因此,正确发挥网络民族主义的情感能量需要理性引导、组织规则与提升个人素养。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跨圈出征;互动仪式理论
“饭圈女孩”是指喜爱某明星或某组合的粉丝团体,帝吧网友则源于百度贴吧李毅吧,帝吧网友善于运用表情包与别人讲道理,就是这样两个群体在面对港独分子对于国家的抹黑与破坏时,“跨圈合作”共同发起了“出征外网”的群体互动,体现了“90后”为主的爱国情感的表达方式。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互动仪式理论的概述
“互动仪式”的概念是由最早是由欧文·戈夫曼提出的。在欧文·戈夫曼的理论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进一步发展了互动仪式理论。根据柯林斯的观点,互动仪式是一种具有因果关联与循环反馈的过程,其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现在同一现场;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也就是参与者的群体识别;3)人们有共同的对象或活动提供集中的注意力;4)人们通过相互关注的焦点传递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①。仪式最后将产生四种结果:群体团结、个体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以及道德感。
1.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概述
2003年,“钓鱼岛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等让中国民族主义进入了一轮高潮,加上互联网科技的诞生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民族主义也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民族主义一词,最早由李慕瑾在2003年提出。而2016年1月20由“周子瑜事件”②引起的“帝吧出征Facebook”,被认为是动建立了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运动的模式。其中,学者刘海龙在《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提出了“粉丝民族主义”这一词,粉丝民族主义认为对于“90后”来说,网络技术与民族主义的在个人建构中合二为一,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民族主义”。
除了“周子瑜事件”,帝吧网友还在反对“英国维珍航空种族歧视事件”、抵制“台独艺人戴立忍事件”等事件中多次“出征”,这种出征形式以集体刷屏与表情包大战为主要形式,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与非理性声音,带有集体行为色彩。
2 基于互动仪式理论对跨圈“出征”行动分析
2.1 社交媒体所带来的虚拟现场
虽然柯林斯十分强调亲身现场的必要性,但柯林斯也指出,强调亲身在场是为了使人们达到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但如果能通过某种手段使神经系统在远程交往中依然可以直接产生作用。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超越了空间的跨度,网络信息在社交媒体形成的舆论场,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虚拟的现场。人们通过虚拟账号进行交流,满足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现在同一现场”。
2.2 港独分子成为相互关注的焦点
8月14日,央视新闻曝光香港艺人王嘉尔在转发“护旗手”微博后,被港独分子列为攻击目标。同时,歌手张艺兴、演员吴谨言等在多位艺人也因为在海外社交平台发表爱国言论被攻击③。这一现象引起了粉丝们的公愤,使有网友们了共同的关注对象。同时,这一热点事件也激起了粉丝的爱国情绪。粉丝们社交媒体上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相关话题传递了共同情绪。
2.3 媒体技术带来的局外人限制的模糊
柯林斯认为仪式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仪式一旦开始,就很少会有新的个人临时加入,破坏仪式的整体团结和秩序感。”这场网络出征中,“饭圈女孩”先掀起这场“出征”,很快有网友呼吁“帝吧”能够一同加入,很快帝吧就响应了号召,参与了这次“出征”。而“帝吧”能够加入“饭圈女孩”的仪式中很大程度依靠媒体带来的仪式的开放性。社交媒体中的表情包等传播内容与形式,具有狂欢特点,一定减轻对仪式的集体压迫感。社交平台允许受众随意进入,模糊了对于局外人的限制。
2.4 理性原则下产生道德感
在“出征”行动中,参与者们统一了“坚决支持香港警察保持理智理性,不可骂人,不可说脏话,不激进……”的口径,并且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这表明在互动仪式中,“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相较于先前的带有集体行为色彩的“出征”行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性原则,并且出现集体性自发的道德感。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对于这次行动做出的肯定,也侧面印证了他们的成熟。
3 网络民族主义下的个体满足与群体团结
这种跨圈合作让“出征”带有明显的粉丝活动体系特征。他们在微博平台设置超话,建立“祖国反黑战”“中国超话”,QQ后援团等各类线上后援平台,还有专门的美术组、文案组、翻译组等。就像追星一样,粉丝群体会把偶像作为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之间的“过渡客体”,积极地参與偶像的建构,这满足了粉丝群体追星的需要,而且“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也在参与着国家这场网络话语权战争的国家形象的建构,通过这种方式的国家形象建构,让他们的爱国情感得到了释放,在“出征”中完成了个体满足。当粉丝对偶像崇拜的狂热遇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再加上道德感,集体行动产生了很强的仪式感。在行动中,参与者们集体发起了“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以拟人化的称谓将国家当做爱豆,“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成了他们的群体符号。可见带有民族感情的集体符号,能够迅速煽动参与者投身到活动中,带来一种群体认同。
4 网络民族主义需要理性引导
这次的“跨圈出征”生动印证了互动仪式理论的深刻,同时也极大阐述了网络民族主义释放的力量。网络民族主义需要理性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出群体团结的情感能量。 4.1 媒体正面宣传与引导
媒體正面宣传与正确引导结合,给予其合理发展空间。这次“跨圈出征”是网友的自发行动,源于网友自身的爱国的内部动机。在央视点名表扬“饭圈女孩”与“帝吧网友”后,这条消息立马登上微博热搜,在社交平台相关评论与弹幕中不难发现参与者们对收到官方点名的自豪之感。媒体加强对其的正面宣传,能够给予参与者们外部动机,有利于强化其群体认同感,但同时也要合理利用外部动机,给予正确引导,尽力减少群体中的不理性声音。
4.2 培养组织内的意见领袖
在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常常能对网民产生更大的影响。“饭圈”中的意见领袖往往是掌握更多偶像信息,并为其他粉丝提供信息的人,常被称作“站姐”“站哥”。在这次行动中,也出现了“祖国反黑站”“帝吧”等超话、“帝吧官微”等影响力较大的意见领袖。在网络语境下,集体行动中的意见领袖往往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理性“出征”,还需培养具有较强网络素养的意见领袖。
4.3 提升个人的“前台”意识
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提出了“前台”和“后台”的概念。拟剧理论认为,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日常中所看到的现实其实是社交互动精心锤炼而来的。“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在进行集体行动时,已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形象,他们也在参与构建着国家形象的“前台”。在进行集体活动时,“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的前台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注释
①方娅丽:《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网络民族主义的集体行动策略》,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18-04-01。
②“周子瑜事件”:http://www.sohu.com/a/54448500_188123。
③“饭圈女孩”与“帝吧网友”出征相关新闻资料: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9_30_519910_s.shtml;http://www.b2bhs.com/news/show-4765.html。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4,79-80,101,127,9,79,74.
[2]李慕瑾.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N].国际先驱导报,2003-09-18.
[3]刘玉洁.新媒体时代社会互动仪式面临的挑战与重构[J].青年记者,2018(20):9-10.
[4]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4):27-36.
关键词 网络民族主义;跨圈出征;互动仪式理论
“饭圈女孩”是指喜爱某明星或某组合的粉丝团体,帝吧网友则源于百度贴吧李毅吧,帝吧网友善于运用表情包与别人讲道理,就是这样两个群体在面对港独分子对于国家的抹黑与破坏时,“跨圈合作”共同发起了“出征外网”的群体互动,体现了“90后”为主的爱国情感的表达方式。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互动仪式理论的概述
“互动仪式”的概念是由最早是由欧文·戈夫曼提出的。在欧文·戈夫曼的理论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进一步发展了互动仪式理论。根据柯林斯的观点,互动仪式是一种具有因果关联与循环反馈的过程,其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现在同一现场;2)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也就是参与者的群体识别;3)人们有共同的对象或活动提供集中的注意力;4)人们通过相互关注的焦点传递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①。仪式最后将产生四种结果:群体团结、个体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以及道德感。
1.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概述
2003年,“钓鱼岛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等让中国民族主义进入了一轮高潮,加上互联网科技的诞生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民族主义也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民族主义一词,最早由李慕瑾在2003年提出。而2016年1月20由“周子瑜事件”②引起的“帝吧出征Facebook”,被认为是动建立了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运动的模式。其中,学者刘海龙在《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提出了“粉丝民族主义”这一词,粉丝民族主义认为对于“90后”来说,网络技术与民族主义的在个人建构中合二为一,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民族主义”。
除了“周子瑜事件”,帝吧网友还在反对“英国维珍航空种族歧视事件”、抵制“台独艺人戴立忍事件”等事件中多次“出征”,这种出征形式以集体刷屏与表情包大战为主要形式,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与非理性声音,带有集体行为色彩。
2 基于互动仪式理论对跨圈“出征”行动分析
2.1 社交媒体所带来的虚拟现场
虽然柯林斯十分强调亲身现场的必要性,但柯林斯也指出,强调亲身在场是为了使人们达到神经系统的相互协调,但如果能通过某种手段使神经系统在远程交往中依然可以直接产生作用。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超越了空间的跨度,网络信息在社交媒体形成的舆论场,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虚拟的现场。人们通过虚拟账号进行交流,满足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出现在同一现场”。
2.2 港独分子成为相互关注的焦点
8月14日,央视新闻曝光香港艺人王嘉尔在转发“护旗手”微博后,被港独分子列为攻击目标。同时,歌手张艺兴、演员吴谨言等在多位艺人也因为在海外社交平台发表爱国言论被攻击③。这一现象引起了粉丝们的公愤,使有网友们了共同的关注对象。同时,这一热点事件也激起了粉丝的爱国情绪。粉丝们社交媒体上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相关话题传递了共同情绪。
2.3 媒体技术带来的局外人限制的模糊
柯林斯认为仪式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仪式一旦开始,就很少会有新的个人临时加入,破坏仪式的整体团结和秩序感。”这场网络出征中,“饭圈女孩”先掀起这场“出征”,很快有网友呼吁“帝吧”能够一同加入,很快帝吧就响应了号召,参与了这次“出征”。而“帝吧”能够加入“饭圈女孩”的仪式中很大程度依靠媒体带来的仪式的开放性。社交媒体中的表情包等传播内容与形式,具有狂欢特点,一定减轻对仪式的集体压迫感。社交平台允许受众随意进入,模糊了对于局外人的限制。
2.4 理性原则下产生道德感
在“出征”行动中,参与者们统一了“坚决支持香港警察保持理智理性,不可骂人,不可说脏话,不激进……”的口径,并且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这表明在互动仪式中,“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相较于先前的带有集体行为色彩的“出征”行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性原则,并且出现集体性自发的道德感。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对于这次行动做出的肯定,也侧面印证了他们的成熟。
3 网络民族主义下的个体满足与群体团结
这种跨圈合作让“出征”带有明显的粉丝活动体系特征。他们在微博平台设置超话,建立“祖国反黑战”“中国超话”,QQ后援团等各类线上后援平台,还有专门的美术组、文案组、翻译组等。就像追星一样,粉丝群体会把偶像作为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之间的“过渡客体”,积极地参與偶像的建构,这满足了粉丝群体追星的需要,而且“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也在参与着国家这场网络话语权战争的国家形象的建构,通过这种方式的国家形象建构,让他们的爱国情感得到了释放,在“出征”中完成了个体满足。当粉丝对偶像崇拜的狂热遇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再加上道德感,集体行动产生了很强的仪式感。在行动中,参与者们集体发起了“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以拟人化的称谓将国家当做爱豆,“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成了他们的群体符号。可见带有民族感情的集体符号,能够迅速煽动参与者投身到活动中,带来一种群体认同。
4 网络民族主义需要理性引导
这次的“跨圈出征”生动印证了互动仪式理论的深刻,同时也极大阐述了网络民族主义释放的力量。网络民族主义需要理性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出群体团结的情感能量。 4.1 媒体正面宣传与引导
媒體正面宣传与正确引导结合,给予其合理发展空间。这次“跨圈出征”是网友的自发行动,源于网友自身的爱国的内部动机。在央视点名表扬“饭圈女孩”与“帝吧网友”后,这条消息立马登上微博热搜,在社交平台相关评论与弹幕中不难发现参与者们对收到官方点名的自豪之感。媒体加强对其的正面宣传,能够给予参与者们外部动机,有利于强化其群体认同感,但同时也要合理利用外部动机,给予正确引导,尽力减少群体中的不理性声音。
4.2 培养组织内的意见领袖
在社交网络中,“意见领袖”常常能对网民产生更大的影响。“饭圈”中的意见领袖往往是掌握更多偶像信息,并为其他粉丝提供信息的人,常被称作“站姐”“站哥”。在这次行动中,也出现了“祖国反黑站”“帝吧”等超话、“帝吧官微”等影响力较大的意见领袖。在网络语境下,集体行动中的意见领袖往往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理性“出征”,还需培养具有较强网络素养的意见领袖。
4.3 提升个人的“前台”意识
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提出了“前台”和“后台”的概念。拟剧理论认为,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是一个舞台,日常中所看到的现实其实是社交互动精心锤炼而来的。“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在进行集体行动时,已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形象,他们也在参与构建着国家形象的“前台”。在进行集体活动时,“饭圈女孩”和“帝吧网友”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的前台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注释
①方娅丽:《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网络民族主义的集体行动策略》,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18-04-01。
②“周子瑜事件”:http://www.sohu.com/a/54448500_188123。
③“饭圈女孩”与“帝吧网友”出征相关新闻资料: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9_30_519910_s.shtml;http://www.b2bhs.com/news/show-4765.html。
参考文献
[1]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4,79-80,101,127,9,79,74.
[2]李慕瑾.网络民族主义掀开中国民族主义新篇章[N].国际先驱导报,2003-09-18.
[3]刘玉洁.新媒体时代社会互动仪式面临的挑战与重构[J].青年记者,2018(20):9-10.
[4]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4):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