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则爆料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近期,监管层已对相关事件展开调查并对外做出回应。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名为叶飞的资本市场掮客,自称在一场疑似上市公司的坐庄交易中担任中介,遭遇了“黑吃黑”。在遭遇下家催款数百万元、上家屡屡赖账之后,叶飞近期在其微博中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爆料,并由此牵扯出上市公司、操盘方、中间人、接盘方等整个利益链中的涉事方,而接盘方则被直接指向券商资管和公募基金。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名人士表示,一些所谓的市值管理,是业内的“常规”操作,这样的利益链基本上是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
“这次估计是操盘方因中源家居股价大幅下跌,资金链出问题了,无法兑付此前给中间人和机构的承诺,或者是利益链上游的上市公司股东、操盘方和中间人之间,有利益分配问题没协商好,牵连到下游的机构。”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作为这场利益链的一端,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需求由来已久,但是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和机构把“市值管理”的经念歪了,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实际进行的则是股价操纵,即伪市值管理。
一位从事多年市值管理相关业务的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伪市值管理多发生在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前后和进行定向增发之前,以满足股东套现等目的。
而在接盘方一端,叶飞在爆料中也多有提及,以中源家居(603709.SH)为例,机构就包括民生证券、天风证券等。
“参与类似事件的资金方,或者说接盘方,多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等。”一位大型券商的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是因为他们手中管理的资金不是自己的,大部分亏了也不会承担什么后果。”
他进一步指出,“出现股价操纵和内幕交易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方赔了钱没有人找他麻烦。”因此,其建议监管层从加强对资金方的监管入手,以进一步遏制类似股价操纵事件的发生。
叶飞爆料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据叶飞微博显示,5月19日,他接受了证监会问询,并提交了很多资料。在此之前,证监会已经连发两篇公告,通报对该事件的关注。同时,证监会称已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603629.SH)、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一事立案调查。
《财经》记者注意到,监管层近年来对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案实行高压严打政策,已有多起相关案件被查处。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名人士表示,因为相关股价操纵案例比较隐蔽,难以获得有效证据,监管层可以建立更完善的举报人制度,无论其是否参与到相关事件中,都对举报人实行重奖,从而有力打击这类交易。
他们普遍认为,在完善举报人制度的同时,监管层还可以加强对资金方的管理,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
爆料门掀起坐庄争议
叶飞“爆料门”事件的源头,还要从一次公开“讨债”说起。
5月9日,新浪微博大V“叶飞私募冠军直说”高调喊话中源家居的董事长和董秘,声称自己曾通过中间人参与该公司的市值管理,联系下家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接盘,但此后公司股票一直跌停,盘方赖账不付尾款,导致他被下家催要几百万元尾款。
新浪微博认证显示,该账号对应的人为“淮北市倚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飞”。2015年,叶飞因涉嫌操纵“信威集团”等五只股票价格,被证监会处罚。
在市场人士看来,叶飞喊话“讨债”,表面是作为中间人与盘方之间的利益纠葛,实际上折射出部分A股上市公司“伪市值管理”的黑洞。叶飞的爆料,将这一利益链条上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方、操盘方、中间人、接盘方(基金、券商资管等),推到了聚光灯下。
资深投行人士侯大玮对《财经》记者表示,所谓的“伪市值管理”,都是产业链的模式,公司、研究院、游资先商量好方案,公司发公告炒概念,研究院发报告烘托气氛,游资操作二级市场。至于分成模式,有很多种,其中保底收益加上超額分成模式是比较常见的,大股东会出一部分钱作为劣后资金,给游资一个安全垫;二是操盘方买断的模式,就是操盘方按照固定价格去接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股份,然后自己去做盘,控盘能力好的话,会赚得比较多,当然也可能出现亏损。
之后,叶飞在微博和直播中持续发声,并称将爆料1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行为。目前除了中源家居,还有10家上市公司遭叶飞点名,分别是东方时尚(603377.SH)、维信诺(002387.SZ)、昊志机电(300503.SZ)、隆基机械(002363.SZ)、ST华钰(601020.SH)、今创集团(603680.SH)、法兰泰克(603966.SH)、祥鑫科技(002965.SZ)、*ST众应(002464.SZ)、城地香江(603887.SH)。
这份名单的特点是,大都属于中小市值和民企上市公司。其中,总市值最小的公司,市值不足10亿元。
目前,多家公司发布公告否认参与其中。
前述涉事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因爆料遭到重挫。5月17日-19日,东方时尚连续三日跌停、中源家居三日下跌6.3%,法兰泰克下跌19%,昊志机电下跌16.5%,今创集团下跌17%,利通电子下跌12%。它们的下跌,还引发了市值普遍偏小的ST板块大面积下挫。
目前,监管部门回应称已出手展开调查。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告诉《财经》记者,爆料内容若经证监会查证属实,相关责任人将涉嫌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可能会被证监会处罚,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若查证叶飞有参与相关违法行为,他就是共犯,视其参与程度和所起到的作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伪市值管理利益链
从该事件可以看出,伪市值管理有一个利益链条。上市公司和接盘方是这一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两环。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和机构把“市值管理”的经念歪了,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实际进行的则是操纵股价,即伪市值管理。
一位从事多年市值管理相关业务的人员告诉《财经》记者,伪市值管理,总体分为事件驱动型和配合资方操作型。事件驱动型,多为上市公司面临股东减持、定增事件,需提升股价,以满足股东套现的目的、完成定增等。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前后,是伪市值管理发生的主要时间点。在IPO之际,多数持股5%以上股东,都会做出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的承诺,甚至在部分公司定增时,也有类似承诺。
某上市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如果相关公司股价低于IPO发行价,则相关股东无法减持,在此情况下,相关股东有动力通过私下手段,提升股价。
上市公司实施定增前,是进行伪市值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节点。部分公司实控人,为了旗下上市公司募集更多的资金,通常会通过私下动用配资或与资金方联合,来提升公司市值,以期上市公司定增募集更多资金。
据《财经》记者了解,上市公司股东进行伪市值管理的手段,一种是相关股东动用自己的资金,如质押、配资获得资金,来抬升股价。另外一种形式,是通过非关联方公司,与相关资金方私下签署协议,拉升公司市值,这种情况在市场较为多见。
“此前一家上市公司老板,为了旗下上市公司定增募资更多资金,自己拿出5000万元,并从场外获得5倍-10倍配资,来提升股价。”上述从事市值管理业务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该老板来说,旗下公司可能是其一生的事业,其愿意豪赌一把。”
配合相关操作的,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私募等机构,当公司发布利好消息,提升股价后,潜伏资金则趁机出货。“这样做,潜伏资金可以获利,而上市公司市值也可以提升。”
随着证监会展开大数据排查,如果上市公司和资金方直接相互勾兑,影响股价,有涉嫌操纵股价的嫌疑,风险较大。在此情况下,类似的中间人也就不可或缺。据《财经》记者了解,中间人依靠中介费获得收入,收费比例通常约为成交额的1.5%-3%。
“中间人领域鱼龙混杂,只要有上市公司和资金方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这类人,但撮合成功率并不高。”上述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人士了解到,参与伪市值管理的资金方,多以私募和公募基金为主,偶尔也有牛散参与其中。而私募基金多以保底协议为主。
“我们通常会与相关方,签订保底协议,以确保公司不会亏损。”一位操盘手对《财经》记者坦言,他们手中的钱都是靠自己的信用募资而来,需要对自己的投资人负责,没有保底协议,他们不会做。
“对于接盘的公募基金来说,从中获得稳定收益的可能是基金经理。”上述上市公司人士分析。
其进一步指出,相关利益方给予公募基金经理报酬,有时会按照买进1股多少钱计价,但买入金额需要进入到前200名股东名册中,与之前私下约定对的上,相关方才会支付报酬。
其实,市值管理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在A股市场上,2005年因股权分置改革,市值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7号),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随后,市值管理实践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
市值管理的核心,是上市公司通过完善制度、创造价值等,让投资者认可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而让公司股票价格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
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上市公司业务负责人马丽华对《财经》记者表示,健康的市值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工程,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将公司的核心价值传递给市场,获得投资者的合理认知,最终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這种正向循环市值管理,应该受到鼓励。
机构隐秘参与其中
在伪“市值管理”的利益链中,金融机构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它们的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则很难实现。
此次事件中,叶飞明确指出了四家券商参与其中,分别是申万宏源、恒泰证券、天风证券和民生证券。
对此,卷入其中的券商纷纷进行了回应。民生证券称,一季度确实有自营部门投资经理在投资权限内买入了中源家居,但不会参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申万证券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天风证券与恒泰证券也先后进行了否认。
而后叶飞再度爆料,公募基金也参与其中。目前,部分公募基金已启动了内部自查,包括头部公募基金。
这场罗生门事件仍在继续上演,暂未有结论。券商、公募基金究竟是否会参与类似的市值管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对此评价是,“十分常见,只是外界很少知道”。
其进一步称,相比小规模的私募,大的公募基金的参与可能会更多。因为小私募资金规模有限,没有过多资金去参与。相反,大体量的基金参与的会更多,隐蔽性也很强。
“这个领域存在很多灰色地带。”上述人士表示,比如某只股票在基金经理的股票池中,但是买还是不买,买多买少基金经理都有决定权。“公司层面基本不知道也不会参与,但是高管、基金经理个人是有可能参与的。”
“对于公募基金经理来讲,无论亏赚,只要完成约定的任务就会有费用。在这种配合下,也有可能会带动该基金经理产品整体净值的提升。有的案例中公募基金经理出货时也会提前安排好下家接货。”前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侯大玮也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和排名非常重要,参与这件事,不仅可以获得高收益,还可以提高排名,自身也可以拿到返点。这种返点会以多种方式给到基金经理,过程非常隐秘。
在整个链条上,各个利益方相互纠缠。如果没有参与其中的人主动爆料消息,局外人很难一窥其中秘密。
该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爆料短期会给所谓的市值管理行为带来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现象很难杜绝。“方式会更隐秘,很难追查到。很可能因公募基金承担的风险更大因此提成也更高了。”
隐秘违规成监管难题
在触动整个伪市值管理利益链之时,此事件也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近期,监管层已对叶飞事件展开调查并对外作出回应。
5月14日,证监会在官网称,上交所已启动排查相关账户,同时,证监会派出机构已约谈公司及相关各方,并启动核查程序。
证监会还表示,对于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依法予以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一旦发现上市公司及实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关机构从事或参与相关违法违规活动,证监会将一查到底。
5月16日,证监会称,已决定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立案调查。
“上市公司所谓的市值管理,至少涉及到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两大违法违规行为。”一位上海私募界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称,负责市值维护的投资机构会提前了解上市公司什么时候出何种正向或负面信息,然后在盘面上进行相应的操作,这实际上已经构成内幕交易。至于操纵股价,则是投资机构在得到相应的消息后,进行拉高、维持股价高位震荡、卖出等。
“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等的行为,在过去十多年曾一度盛行,如在2015年之前,很多中小市值公司通过讲故事等吸引投资者跟风。”前述大型券商的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不过,自2016年以来,证监会加大了对操纵股市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参与违法违规的人已经较之前有所收敛。最近几年,证监会都保持了对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的严查之势。”
《财经》記者查询证监会历年官网信息发现,近年来,证监会已披露了多起相关案件。
证监会曾在相关通报中总结了该类案件的一些特点:一是短线操纵趋势明显;二是涉案金额巨大;三是违法动机多样;四是违法主体组织化,如有的操纵主体租用专门场所,集中上百台电脑盯盘下单,形成明确分工,甚至形成“流水线作业”。
2020年8月,证监会在新的通报中指出,内幕交易案件多发态势得到一定遏制,恶性操纵市场案件仍然较多,如实际控制人伙同市场机构操纵本公司股票价格案件时有发生。
不过,由于伪市值管理各个环节的隐秘性,很难找到证据,令相关违法违规事件的监管成为难题。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近期爆料中提到的请机构帮忙‘抬轿子’的方式,若不是有人举报,监管部门不好查实,因为公募基金或者券商资管等,完全可以辩称自己是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才决定买入。”
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监管层未来可改善当前的举报制度,对举报人给予重金奖励。”
“如果要遏制操纵股价等事件的发生,建议将核心放在限制接盘方(资金方)上。”前述大型券商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上市公司的相关需求是长期存在的,难以杜绝,因此,更好的方式应该是对资金方,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等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严查和限制。”前述大型券商资深人士说。
除了以上应对措施,还有证券行业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监管层还可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宣传相关案例,让投资者远离那些业绩不佳的中小市值公司。
“上市公司操纵股价,最终还需要将股票卖给投资者,如果投资者都不去接盘,就可以对类似事件做到釜底抽薪。”前述资深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