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国外几所高校课程考试的特点,从考试思想、考试内容、考试成绩的评定以及对学生综合水平的评估等方面,与国内考试进行比较、分析。在反思中发现我国大学课程考试的若干问题,期望对课程考试改革有所启迪。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由国家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或教师按照事先拟订好的命题组织的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或学力的测试。
评价个人综合能力不仅仅依赖考试却也离不开考试。大学的考试是评价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制定合理的大学课程考试评估体系,完善考试制度,是我国大学课程考试努力追求的,我国大学应积极借鉴各国各校大学的考试和评估形式、手段,取精华,弃糟粕,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考试体系,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考试制度。
从考试若干要素看考试思想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考试的开卷与闭卷不是依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决定,而是依据如何能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一原则来决定。例如,一些需要背很多公式的数学专业课允许带公式或书本开卷,使得学生有精力放在能力的运用上。
在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基本为开卷考试,像高等数学和英语都可以带相应的字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强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英语也不考词汇,而是考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去思考和写作。
我国多数高校都只采取比较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针对此问题,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开卷或闭卷不同的考试方式。一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简单应用的考核宜用闭卷,而综合运用理论、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宜用开卷。但是,无论开卷还是闭卷,都应该有明确的考试思想,如果仅仅是学习别人的开卷考核方式,也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另外,将基本的知识点,采用随机或抽题签的方法进行口试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有关的参考书,主要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拓展情况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作弊及抄袭问题,体现学生个人实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实践。
总之,确立考试思想的基础上,考试方式应多样性、灵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真正发挥考试的作用。
考试内容的比较
(一)状况
美国高校考核中,强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记忆和描述能力。如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考试中,有现成标准答案的题目不多,大多数题目是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的问题。学生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尽可能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印度大学为自己的附属学院拟订各科教学大纲、指定教科书和补充教材,教学大纲对课程所做的规定很粗略。命题老师一般不担任本科教学活动,教学主要围绕考试进行,但是考试内容往往超纲。《印度时报》曾记载某次考试中有将近40%的试题超出教学大纲,另外40%不是从本门课程指定的教科书上出的,而3本指定的教科书也买不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考试内容方面,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考试题目。教学组织以小班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指定平时作业或论文题目,学生可带回家完成。有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闭卷考试时,学生也可选择考试内容,选择范围很广。考前半小时阅读考卷,选择考题。
中国大学的大学课程考试则注重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较多,而对高层次能力的测量不够,试题难度普遍偏低。考前老师划范围,考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一些人靠期末突击,记背教学笔记混过关。
(二)分析
对各类学校考试内容的分析来看,印度大学考试的内容最不可取,教学大纲粗糙,考试内容与教学不完全结合,内容超纲,很难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考试题目,这在考试内容上是一项创新,只是这种选择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会导致学生学习不全面。给我们的提示是,对于基础课程,每个学生都一定要求掌握的内容就必须按常规考试大纲出题,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原则上,对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进行范围较广地灵活出题形式,采用考前读题,自主选择考题的形式。美国大学的考试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任凭学生发挥。这种题目设计方式,探讨问题式考试,值得我们去学习。
针对我国大学期末考试出题随意、学生搞突击可能得高分的问题,我们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点,对较稳定的基础课, 可采取建立试题题库的方式。题库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可以自由组合的试题库(包括按不同题型进行分类编排或按学科内容、不同章节进行分类编排的题库),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自由提取试题后科学排序构成试卷。另一类是成卷题库, 库内存入学科及单元的多套题,每套试题都以恰当的题型、题量,测量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两种形式的题库各有特点, 第一种使用灵活,第二种比较方便。无论哪种题库,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的变化不断完善。
基础课程在试题库中选题,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专业课程,就应学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专业考试涉及范围广泛一些,综合实际应用方面以及一些前沿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挑选。在稳固基础的前提下,在较精确狭窄的学术领域,学生可从兴趣出发,自由选择学习。
另外,还可以增加校际间的联合考试。对于同级同类院校,可选择部分课程实行统一命题,综合考试内容,测评课程成绩。这对于提高考试质量和教学质量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考试评定与学生的评估
(一)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
美国高校比较注重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能反映出其综合学习能力,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多元化标准,以确保评定的准确和客观。例如某一门课程,学生的成绩的决定因素除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包括论文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小测验成绩、讨论活跃程度、上课出勤情况等等。在这种任何教学行为都可以影响学生成绩的体制下,学生必须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教学中不松懈。美国高校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按照学生在整个班级中的位次给分,也就是“根据曲线给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所有课程都采取分次累积的记分方法。有些课程的成绩是由平时作业与期考的成绩按相应比例权重计算,有些则由数次考试共同决定。分次累积将总的成绩分解计算,督促学生在认真对待考试的同时也重视平时的作业和论文。
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执行“宽进严出”政策,考核上,学生要通过一门课程,需要很努力。如果某阶段测验和考试结果不好,授课教师会找学生谈话,提供帮助;学生还需接受小组讨论的训练,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并要说明自己在其中做了什么工作;而最后的考试则是全面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学生不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能补考,必须重修,一般重修的次数越多成绩越低。如果学生没有通过某一门基础课程,那么该生不得选修后续课程。由于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母校重修。
中国大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倾向于用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在课程最后给分的时候,多以学生的考试试卷实际所得成绩给分,使学生放松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将“赌注”压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上。
(二)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影响
美国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笼统,认为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成为有发展潜力、并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的好学生。考核更是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一考试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言之有理,就能得高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课程考试后,教师必须一一与学生见面,指出其考试得失原因,并根据学生的不足的方面及不同的情况做个别辅导,在共同讨论考试内容过程中,如老师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是理解的,仅是卷面没表达好,则可能因此更正分数。
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非常重视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测验、阶段考试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又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相互协作、集体研究的能力。通过平时训练,有很多的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自然不必占太大的分量。最后成绩是该学生参加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如果某学生重修N次,最后成绩将是N+1次(1为最初的成绩)成绩的平均值,该成绩反映了该学生的学习能力。
国内许多高校只有考试和“给”分数,而不是“评定”,考试流于形式,学生片面追求高分。评价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考试成绩。
(三)对我国的借鉴
在成绩构成上,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来,就某一门课程而言,其成绩构成应至少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实践环节、课堂表现、到课率)、课程测验成绩(含小论文、设计、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这种成绩构成及评定方法体现了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能有效缓解考试对学生的压力,防止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使学生学到的是真正的知识,而不只是一些应试的技巧。
此外,评卷是考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考试起着评价的作用,所以作为评卷教师,在评卷的过程中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给学生一个更人性化的评价。特别是在评改主观性题目时,不应按标准答案一刀切,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目答案的基本意思就应该给相应的分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而不是单靠考前的死记硬背获取高分。这个方面吸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做法,考试后再进行一次成绩的反馈,使考试能真正发挥完善学生能力,发挥“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由国家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或教师按照事先拟订好的命题组织的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或学力的测试。
评价个人综合能力不仅仅依赖考试却也离不开考试。大学的考试是评价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制定合理的大学课程考试评估体系,完善考试制度,是我国大学课程考试努力追求的,我国大学应积极借鉴各国各校大学的考试和评估形式、手段,取精华,弃糟粕,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考试体系,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考试制度。
从考试若干要素看考试思想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考试的开卷与闭卷不是依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决定,而是依据如何能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这一原则来决定。例如,一些需要背很多公式的数学专业课允许带公式或书本开卷,使得学生有精力放在能力的运用上。
在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基本为开卷考试,像高等数学和英语都可以带相应的字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强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英语也不考词汇,而是考运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去思考和写作。
我国多数高校都只采取比较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针对此问题,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开卷或闭卷不同的考试方式。一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简单应用的考核宜用闭卷,而综合运用理论、方法,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宜用开卷。但是,无论开卷还是闭卷,都应该有明确的考试思想,如果仅仅是学习别人的开卷考核方式,也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另外,将基本的知识点,采用随机或抽题签的方法进行口试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有关的参考书,主要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拓展情况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作弊及抄袭问题,体现学生个人实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实践。
总之,确立考试思想的基础上,考试方式应多样性、灵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真正发挥考试的作用。
考试内容的比较
(一)状况
美国高校考核中,强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记忆和描述能力。如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考试中,有现成标准答案的题目不多,大多数题目是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的问题。学生们不需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尽可能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印度大学为自己的附属学院拟订各科教学大纲、指定教科书和补充教材,教学大纲对课程所做的规定很粗略。命题老师一般不担任本科教学活动,教学主要围绕考试进行,但是考试内容往往超纲。《印度时报》曾记载某次考试中有将近40%的试题超出教学大纲,另外40%不是从本门课程指定的教科书上出的,而3本指定的教科书也买不到。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考试内容方面,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考试题目。教学组织以小班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指定平时作业或论文题目,学生可带回家完成。有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闭卷考试时,学生也可选择考试内容,选择范围很广。考前半小时阅读考卷,选择考题。
中国大学的大学课程考试则注重知识记忆和简单应用较多,而对高层次能力的测量不够,试题难度普遍偏低。考前老师划范围,考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一些人靠期末突击,记背教学笔记混过关。
(二)分析
对各类学校考试内容的分析来看,印度大学考试的内容最不可取,教学大纲粗糙,考试内容与教学不完全结合,内容超纲,很难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考试题目,这在考试内容上是一项创新,只是这种选择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会导致学生学习不全面。给我们的提示是,对于基础课程,每个学生都一定要求掌握的内容就必须按常规考试大纲出题,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原则上,对部分专业课程可以进行范围较广地灵活出题形式,采用考前读题,自主选择考题的形式。美国大学的考试比较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任凭学生发挥。这种题目设计方式,探讨问题式考试,值得我们去学习。
针对我国大学期末考试出题随意、学生搞突击可能得高分的问题,我们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点,对较稳定的基础课, 可采取建立试题题库的方式。题库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可以自由组合的试题库(包括按不同题型进行分类编排或按学科内容、不同章节进行分类编排的题库),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自由提取试题后科学排序构成试卷。另一类是成卷题库, 库内存入学科及单元的多套题,每套试题都以恰当的题型、题量,测量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两种形式的题库各有特点, 第一种使用灵活,第二种比较方便。无论哪种题库,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的变化不断完善。
基础课程在试题库中选题,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专业课程,就应学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专业考试涉及范围广泛一些,综合实际应用方面以及一些前沿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挑选。在稳固基础的前提下,在较精确狭窄的学术领域,学生可从兴趣出发,自由选择学习。
另外,还可以增加校际间的联合考试。对于同级同类院校,可选择部分课程实行统一命题,综合考试内容,测评课程成绩。这对于提高考试质量和教学质量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考试评定与学生的评估
(一)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
美国高校比较注重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能反映出其综合学习能力,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多元化标准,以确保评定的准确和客观。例如某一门课程,学生的成绩的决定因素除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还包括论文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小测验成绩、讨论活跃程度、上课出勤情况等等。在这种任何教学行为都可以影响学生成绩的体制下,学生必须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教学中不松懈。美国高校比较普遍的方法是按照学生在整个班级中的位次给分,也就是“根据曲线给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所有课程都采取分次累积的记分方法。有些课程的成绩是由平时作业与期考的成绩按相应比例权重计算,有些则由数次考试共同决定。分次累积将总的成绩分解计算,督促学生在认真对待考试的同时也重视平时的作业和论文。
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执行“宽进严出”政策,考核上,学生要通过一门课程,需要很努力。如果某阶段测验和考试结果不好,授课教师会找学生谈话,提供帮助;学生还需接受小组讨论的训练,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并要说明自己在其中做了什么工作;而最后的考试则是全面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学生不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能补考,必须重修,一般重修的次数越多成绩越低。如果学生没有通过某一门基础课程,那么该生不得选修后续课程。由于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可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母校重修。
中国大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倾向于用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在课程最后给分的时候,多以学生的考试试卷实际所得成绩给分,使学生放松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将“赌注”压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上。
(二)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影响
美国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笼统,认为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成为有发展潜力、并能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的好学生。考核更是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一考试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言之有理,就能得高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课程考试后,教师必须一一与学生见面,指出其考试得失原因,并根据学生的不足的方面及不同的情况做个别辅导,在共同讨论考试内容过程中,如老师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是理解的,仅是卷面没表达好,则可能因此更正分数。
加拿大里墨斯基大学非常重视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测验、阶段考试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又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相互协作、集体研究的能力。通过平时训练,有很多的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自然不必占太大的分量。最后成绩是该学生参加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如果某学生重修N次,最后成绩将是N+1次(1为最初的成绩)成绩的平均值,该成绩反映了该学生的学习能力。
国内许多高校只有考试和“给”分数,而不是“评定”,考试流于形式,学生片面追求高分。评价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与考试成绩。
(三)对我国的借鉴
在成绩构成上,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来,就某一门课程而言,其成绩构成应至少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实践环节、课堂表现、到课率)、课程测验成绩(含小论文、设计、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这种成绩构成及评定方法体现了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能有效缓解考试对学生的压力,防止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使学生学到的是真正的知识,而不只是一些应试的技巧。
此外,评卷是考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考试起着评价的作用,所以作为评卷教师,在评卷的过程中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给学生一个更人性化的评价。特别是在评改主观性题目时,不应按标准答案一刀切,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目答案的基本意思就应该给相应的分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而不是单靠考前的死记硬背获取高分。这个方面吸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做法,考试后再进行一次成绩的反馈,使考试能真正发挥完善学生能力,发挥“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