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而“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公示牌翻译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功能翻译;翻译目的;忠实;傣汉翻译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语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在这里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语声母较简单,韵母较复杂。西双版纳方言部分地方的声母中有浊塞音b,d,韵母中的主要元音a分长短,有-i,一u,一n、一?、一m、-?、一p,一t,一k,九个韵尾。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系统和汉语一样。在词汇中,单音节词较多,复合词中的音节多数都有意义。
傣族原有四种拼音文字,使用在不同地区。比较通行的是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1954年根据本民族的要求在这两种文字的原有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改进。
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翻译概况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公示牌都是用傣汉两种文字,部分边境地区甚至会使用三种文字(中傣泰、中傣英、中傣老),虽然公示牌都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翻译和制作,但仍然存在着文字使用、翻译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语音对应不严格
在汉译过程中汉傣音位不对应的种种现象,如:mai??为“新”义,如果按照语音对应原则,译成“埋”、“迈”等较合适,但有的地方却译成了“耐”,无法真正将两者音位对应起来。
(二)同音不同译
在傣语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有的傣语人名本是同音词,在汉译时却不同音或不同名。
如:女性用 [?i??],因西南官话“ü”、“i”不分,有的地区译成“依”,有的则译成“玉”。
(三)同译音义不同
同一个汉字却代表傣语中语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字。如:一个“莫”字在傣语地名中就有“猪[ mu??]”、“水塘[bok??]”等义项,它们之间的语音差别也很大。
(四)汉语方言影响
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汉字选择普通话,而有的却选择当地的方言,造成了音点选择上的混乱。如:感觉中的“觉”,由于当地将“觉”读成[ts???],所以将“感觉”译成[kan?? ts???]。
(五)格式混乱
在有些翻译中,既不是声韵母上的错误,也不是声调顺序上的错误,而是随意地把傣文字母拼凑在一起或是翻译过程中没有遵照傣语的语法规则。
三、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功能派奠基理论目的论提
出来翻译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在翻译中,“忠于原文”被列在了翻译标准的首位。但功能翻译论将“忠实法则”列在了“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之后,确立了“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译文可以同原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存异”是必然的。
四、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西双版纳傣汉翻译
公示语是指让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包括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错误的翻译带来诸多不便。下文将以西双版纳地区公示语为对象,分析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傣汉翻译。
1.青年路严管路段沿路非法停车罚款150元记3分
译文:
[sin?? n?n?? lu?? p?t?? ta:??? kva:n?? kat?? xi:???]
青 年 路 段 路 管 严
译文:[j?:n?? lu?? voi?? fa:?? tsi:n?? s?:?? fa:?? xv?:n?? ji:?? p?:?? vu?? s?:?? j?:n??]
沿 路 违 法 停 车 罚 款 一 百 五 十 元
译文:
[tsi:?? sa:n?? f?:n??]
记 三 分。
译文1体现出译者坚持翻译中的忠实法则。但在目的论中,忠实法则不仅仅原文和译文之间内容上的“语际连贯”,忽视了连贯法则。译文基本只使用音译法,未考虑到受众的实际需求,傣文的受众绝大多数是当地傣族人民,一味的音译,不能够让受众更准确的把握原文。
2.好喝的啤酒
译文:
[xau?? xo:?? t?:?? phi:?? tsiu?? ]
好 喝 的 啤 酒
译文2用音译的方法,将原文的信息全都表达出来,却忽略了受众的需求,没有用傣族人民习惯的表达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违背了“连贯法则”。在傣语中,“啤酒”的表达应该是“[dau?? phi:?? tsiu??]”,而“好喝”的表达方式是“[di:?? l?i??]”。译文的表达方式也不符合傣语语序,所以正确的翻译应当是:
[dau?? phi:?? tsiu?? ?an?? di:?? l?i?? ]
前缀 啤 酒 助词 的 好 喝
3.禁止从非法通道出入国境
译文:
[ha:p?? kak?? kak?? ka:n?? phi:t?? ?a:t?? ?a:t?? pa:t?? ja:?? lak?? xau?? ??:k?? l?:n?? li:n??]
禁 严格 违反 法 律 偷 进 出 土地
[pha?? tet??]
国 家
译文3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遵照“忠實原则”将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但违背傣语的表达方法,并且与傣语日常表达不符。译文试图用多音节词表现押韵,效果却适得其反。所以,译文应该是:
[ha:p?? lak?? xau?? ??:k?? l?:n?? li:n?? pha?? tet?? phi:t?? pa:t?? ja:?? ]
禁止 偷偷 进 出 土 地 国 家 违反 法律
从以上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傣汉翻译适当放弃文字上的忠实原文,灵活的选择翻译的方法,不仅能够更好的传达原文的意思,也更好的实现了翻译的目的。翻译要做到“求同存异”,既要保持原文的语言美以及本意,又要灵活的选择翻译方法和翻译部分,或同于原文,或异于原文。译文与原文的“求同存异”并不影响原文的表达,它们都服从翻译目的,是实现翻译的手段。
关键词:功能翻译;翻译目的;忠实;傣汉翻译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语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1月23日,在这里世居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种民族及尚未归类的空格人、补过人、克木人。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75.2%;其中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0.27万人。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语声母较简单,韵母较复杂。西双版纳方言部分地方的声母中有浊塞音b,d,韵母中的主要元音a分长短,有-i,一u,一n、一?、一m、-?、一p,一t,一k,九个韵尾。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声调系统和汉语一样。在词汇中,单音节词较多,复合词中的音节多数都有意义。
傣族原有四种拼音文字,使用在不同地区。比较通行的是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1954年根据本民族的要求在这两种文字的原有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改进。
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汉翻译概况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公示牌都是用傣汉两种文字,部分边境地区甚至会使用三种文字(中傣泰、中傣英、中傣老),虽然公示牌都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翻译和制作,但仍然存在着文字使用、翻译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语音对应不严格
在汉译过程中汉傣音位不对应的种种现象,如:mai??为“新”义,如果按照语音对应原则,译成“埋”、“迈”等较合适,但有的地方却译成了“耐”,无法真正将两者音位对应起来。
(二)同音不同译
在傣语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有的傣语人名本是同音词,在汉译时却不同音或不同名。
如:女性用 [?i??],因西南官话“ü”、“i”不分,有的地区译成“依”,有的则译成“玉”。
(三)同译音义不同
同一个汉字却代表傣语中语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字。如:一个“莫”字在傣语地名中就有“猪[ mu??]”、“水塘[bok??]”等义项,它们之间的语音差别也很大。
(四)汉语方言影响
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汉字选择普通话,而有的却选择当地的方言,造成了音点选择上的混乱。如:感觉中的“觉”,由于当地将“觉”读成[ts???],所以将“感觉”译成[kan?? ts???]。
(五)格式混乱
在有些翻译中,既不是声韵母上的错误,也不是声调顺序上的错误,而是随意地把傣文字母拼凑在一起或是翻译过程中没有遵照傣语的语法规则。
三、功能派翻译理论
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功能派奠基理论目的论提
出来翻译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在翻译中,“忠于原文”被列在了翻译标准的首位。但功能翻译论将“忠实法则”列在了“目的法则”和“连贯法则”之后,确立了“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译文可以同原文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存异”是必然的。
四、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西双版纳傣汉翻译
公示语是指让公众在公众场合看的文字语言,包括路标、广告牌、商店招牌、公共场所的宣传语、旅游简介等等。错误的翻译带来诸多不便。下文将以西双版纳地区公示语为对象,分析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傣汉翻译。
1.青年路严管路段沿路非法停车罚款150元记3分
译文:
[sin?? n?n?? lu?? p?t?? ta:??? kva:n?? kat?? xi:???]
青 年 路 段 路 管 严
译文:[j?:n?? lu?? voi?? fa:?? tsi:n?? s?:?? fa:?? xv?:n?? ji:?? p?:?? vu?? s?:?? j?:n??]
沿 路 违 法 停 车 罚 款 一 百 五 十 元
译文:
[tsi:?? sa:n?? f?:n??]
记 三 分。
译文1体现出译者坚持翻译中的忠实法则。但在目的论中,忠实法则不仅仅原文和译文之间内容上的“语际连贯”,忽视了连贯法则。译文基本只使用音译法,未考虑到受众的实际需求,傣文的受众绝大多数是当地傣族人民,一味的音译,不能够让受众更准确的把握原文。
2.好喝的啤酒
译文:
[xau?? xo:?? t?:?? phi:?? tsiu?? ]
好 喝 的 啤 酒
译文2用音译的方法,将原文的信息全都表达出来,却忽略了受众的需求,没有用傣族人民习惯的表达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违背了“连贯法则”。在傣语中,“啤酒”的表达应该是“[dau?? phi:?? tsiu??]”,而“好喝”的表达方式是“[di:?? l?i??]”。译文的表达方式也不符合傣语语序,所以正确的翻译应当是:
[dau?? phi:?? tsiu?? ?an?? di:?? l?i?? ]
前缀 啤 酒 助词 的 好 喝
3.禁止从非法通道出入国境
译文:
[ha:p?? kak?? kak?? ka:n?? phi:t?? ?a:t?? ?a:t?? pa:t?? ja:?? lak?? xau?? ??:k?? l?:n?? li:n??]
禁 严格 违反 法 律 偷 进 出 土地
[pha?? tet??]
国 家
译文3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遵照“忠實原则”将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但违背傣语的表达方法,并且与傣语日常表达不符。译文试图用多音节词表现押韵,效果却适得其反。所以,译文应该是:
[ha:p?? lak?? xau?? ??:k?? l?:n?? li:n?? pha?? tet?? phi:t?? pa:t?? ja:?? ]
禁止 偷偷 进 出 土 地 国 家 违反 法律
从以上的例子中不难看出,傣汉翻译适当放弃文字上的忠实原文,灵活的选择翻译的方法,不仅能够更好的传达原文的意思,也更好的实现了翻译的目的。翻译要做到“求同存异”,既要保持原文的语言美以及本意,又要灵活的选择翻译方法和翻译部分,或同于原文,或异于原文。译文与原文的“求同存异”并不影响原文的表达,它们都服从翻译目的,是实现翻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