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省作为教育大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美术学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在中小学师资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笔者对河南省八所不同类型、不同地域高校的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河南;高校;美术学;课程建设;现状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计划“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2019-ZZJH-59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发展概况
美术学专业属于人文科学类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邓福星博士、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的倡导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美术史论更名而来。它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新兴学科,美术学专业发展得十分迅速。
河南省作为教育大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美术学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在中小学师资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截至2018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全国共有大学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河南省共有129所普通高等院校(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河南省的129所高校中,有18所本科高校开设了美术学专业,占比近1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学专业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招生数量也开始骤减。
二、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意义以及发展现状
(一)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这个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频繁使用,历史悠久,歧义多,涵义较为复杂。调查组最终将课程的概念落到最本质的属性也就是学习经验上,具体是指课程安排的具体方案,如开设课程门次、学时以及开设顺序等。
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成为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模式,具体指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具有客观性、系统性;二是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主观性、灵活性。
中国的美术学自诞生至今,仍然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面对艺术界涌现的新形势以及互联网、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美术领域带来的巨大挑战,美术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专业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调查目的及对象的选择
调查目的: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课题组以河南省八所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搜集河南省内高校美术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通过发放学生问卷,了解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三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线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希望通过此调查结果找出主要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解释、说明。
对象的选择:课题组分别走访了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等八所高校。首先,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历经60多年的办学历程。近年来,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较为突出。另外,笔者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该学校,与母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在获取资料上有一定的优势。其次,考虑到选取对象的多样性,课题组选择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几所省内典型的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师范类高校进行横向对比,笔者的同事们本科分别毕业于以上几所学校,获取资料较为便利。其中,河南师范大学以及许昌学院的美术学专业均为省级特色专业,并分别被确定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专业,两所高校课程设置和改革的举措对于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地域性特征,课题组选择了许昌学院、黄淮学院、安阳学院等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其课程设置在河南省亦具有可比性,笔者的同学有在以上学校就职的,收集资料较为便捷。
2.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问卷的设计:在问卷的设计上,课题组安排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问卷两个部分,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针对学生课题组设计了“美术学专业就业期望值问卷调查”“美术学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两份问卷,主要了解在校生对美术学就业前景的期望以及对所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针对教师访谈环节,课题组设计了调查提纲,深入了解高校一线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美术学建设的诉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问卷的实施:关于问卷的实施,课题组分组实地调研,着重了解八所高校美术学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与体系、专业教学成果与特色等。关于“美术学专业就业期望值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其中有效问卷322份,回收率为97.6%;关于“美术学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回收率为98.1%。
综合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两部分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美术学专业前景感到不乐观。在评价高校美术学课程设置时,认为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关于实践课程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希望参与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样的,如艺术写生或考察,前往博物馆、画廊进行艺术调研、艺术创作,到正规中小学实习等。
关于交叉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了解得并不深入。另外,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比较匮乏。调查显示,高校所开设的门次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地走访:关于走访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小组开展实地调研,着重了解八所高校美术学专业设置情况,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执行情况、课程计划实施过程、所开设的特色课程等,并对其课程设置分别进行纵向、横向比较。 三、调查总结
通过对比八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组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表述笼统、雷同
经课题組调研,几所师范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雷同,基本表述为“能在教育教学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从事美术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这样的定位并不能体现高校的层次差异,缺乏地方特色。到底具备何种能力才能被称为“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具体指的是什么地理范畴?
师范类高校应该以培养具有较高美术创作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美术教师为目标,应用型高校应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研究型高校应以培养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人才为目标。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有特色化、层次化的差异,才能满足不同的人才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
严谨、系统的课程体系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必修课、选修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为例,河南大学必修课占比最高达85.6%,许昌学院选修课占比最高达50.24%。实践课所占学时差别也比较大,占总学时比例平均,黄淮学院占比最高,达41.3%,占比最低为10%左右,整体偏低。另外,只有两所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平台课程,这反映了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较为薄弱。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体现特色课程,也没有注意开发、利用地方资源。这种情况导致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拓展课程以及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比较少,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秦宏.美术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20-01-20].http://www.gov.cn/jrzg/2010-07/
29/content_1667143.htm.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EB/OL].[2020-01-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495/moe_1073/tnull_11912.html.
[5]王宁逸,李都金,余旭鸿.国内美术学类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美术,2015(1).
[6]段宇辉.关于综合性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0(1).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关键词:河南;高校;美术学;课程建设;现状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计划“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2019-ZZJH-59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发展概况
美术学专业属于人文科学类的一个分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邓福星博士、著名艺术理论家张道一教授的倡导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美术史论更名而来。它在我国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作为新兴学科,美术学专业发展得十分迅速。
河南省作为教育大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美术学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在中小学师资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截至2018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全国共有大学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河南省共有129所普通高等院校(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河南省的129所高校中,有18所本科高校开设了美术学专业,占比近14%。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学专业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招生数量也开始骤减。
二、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意义以及发展现状
(一)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这个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频繁使用,历史悠久,歧义多,涵义较为复杂。调查组最终将课程的概念落到最本质的属性也就是学习经验上,具体是指课程安排的具体方案,如开设课程门次、学时以及开设顺序等。
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成为高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模式,具体指构建怎样的课程体系,具有客观性、系统性;二是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主观性、灵活性。
中国的美术学自诞生至今,仍然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面对艺术界涌现的新形势以及互联网、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美术领域带来的巨大挑战,美术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专业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调查目的及对象的选择
调查目的: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河南省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课题组以河南省八所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对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搜集河南省内高校美术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通过发放学生问卷,了解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学生的满意度;三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线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希望通过此调查结果找出主要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解释、说明。
对象的选择:课题组分别走访了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许昌学院等八所高校。首先,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历经60多年的办学历程。近年来,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较为突出。另外,笔者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该学校,与母校的老师保持联系,在获取资料上有一定的优势。其次,考虑到选取对象的多样性,课题组选择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几所省内典型的以培养师资为主的师范类高校进行横向对比,笔者的同事们本科分别毕业于以上几所学校,获取资料较为便利。其中,河南师范大学以及许昌学院的美术学专业均为省级特色专业,并分别被确定为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专业,两所高校课程设置和改革的举措对于其他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地域性特征,课题组选择了许昌学院、黄淮学院、安阳学院等几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其课程设置在河南省亦具有可比性,笔者的同学有在以上学校就职的,收集资料较为便捷。
2.问卷的设计及实施
问卷的设计:在问卷的设计上,课题组安排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问卷两个部分,均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针对学生课题组设计了“美术学专业就业期望值问卷调查”“美术学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两份问卷,主要了解在校生对美术学就业前景的期望以及对所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针对教师访谈环节,课题组设计了调查提纲,深入了解高校一线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对美术学建设的诉求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问卷的实施:关于问卷的实施,课题组分组实地调研,着重了解八所高校美术学专业设置的整体情况、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与体系、专业教学成果与特色等。关于“美术学专业就业期望值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其中有效问卷322份,回收率为97.6%;关于“美术学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回收率为98.1%。
综合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两部分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美术学专业前景感到不乐观。在评价高校美术学课程设置时,认为其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关于实践课程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希望参与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多样的,如艺术写生或考察,前往博物馆、画廊进行艺术调研、艺术创作,到正规中小学实习等。
关于交叉学科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了解得并不深入。另外,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比较匮乏。调查显示,高校所开设的门次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地走访:关于走访部分,课题组成员分小组开展实地调研,着重了解八所高校美术学专业设置情况,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执行情况、课程计划实施过程、所开设的特色课程等,并对其课程设置分别进行纵向、横向比较。 三、调查总结
通过对比八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组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表述笼统、雷同
经课题組调研,几所师范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雷同,基本表述为“能在教育教学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从事美术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这样的定位并不能体现高校的层次差异,缺乏地方特色。到底具备何种能力才能被称为“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具体指的是什么地理范畴?
师范类高校应该以培养具有较高美术创作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的美术教师为目标,应用型高校应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研究型高校应以培养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人才为目标。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有特色化、层次化的差异,才能满足不同的人才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
严谨、系统的课程体系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必修课、选修课占总学时的比例为例,河南大学必修课占比最高达85.6%,许昌学院选修课占比最高达50.24%。实践课所占学时差别也比较大,占总学时比例平均,黄淮学院占比最高,达41.3%,占比最低为10%左右,整体偏低。另外,只有两所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平台课程,这反映了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较为薄弱。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体现特色课程,也没有注意开发、利用地方资源。这种情况导致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拓展课程以及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比较少,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秦宏.美术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20-01-20].http://www.gov.cn/jrzg/2010-07/
29/content_1667143.htm.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EB/OL].[2020-01-20].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495/moe_1073/tnull_11912.html.
[5]王宁逸,李都金,余旭鸿.国内美术学类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美术,2015(1).
[6]段宇辉.关于综合性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0(1).
作者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