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之美在于和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98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和谐易于激发兴趣和热情
  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学中,师生是渐趋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陪着学生成长,陪着学生缘文会友。在这同一的过程里感情是和谐教学的催化剂。授教者如果能声情并茂、批文入情、融情于课,使课堂形成一个特定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又运用平和、传神的言语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再寻觅最能体现主题的优美画面,引领学生沉浸到优美的情境之中,走近作者,走进文中的主人公,实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在老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位和谐一统中再现美。一滴水能够辉映太阳的光辉。莫怀戚一曲真、善、美的颂歌《散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诗化的语言,诗中有画。清新、流畅、自然与人浑然天成的画面,它告诉我们:正是在古朴的“尊老爱幼”美的主宰维系下有了这样和和美美的家庭,就有了民族、国家以至世界的和谐与和平。课堂上通过角色的动情诵读引起心灵的共鸣,经过对“正因为如此”的玩味领受作者的诚恳与孝心。运用对画面的直观感受切入到人物的人性分析,采用观照讨论的方式、读懂人物面对“分歧”时的心理,揭示家庭和美的原则、珍爱生命的本质——孝道,伦理的火炬。这样,学生在教学总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引导下从中拓宽了视野,看清了这些人、事的意义;通过形象关照,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辩主次;人人学有所得、长智慧;从渐趋明晰的认知中,去欣赏美,探求美,彰显美,树立高尚审美理念;进而,朝自觉、自足、自在的学习境界迈进;积极自主地探求那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学艺术的殿堂。
  二、谋求阅读创新、充实美
  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既然是这样,那么,承认每一个体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也在情理之中。事实表明他们阅读文本时往往存在个性化倾向。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关注:“和”即须求同存异,承认差别,尊重不同。只有这样真正做到“和谐”、并“合作”。和谐相处、平等交往;相互学习、交流讨论;才能在砥砺中明确原来模糊的,在辩论中深化原来肤浅的,在求异中丰富原来单一的。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就《藤野先生》的主题争论颇多:(1)表现作者的爱国情感;(2)主要写作者的爱国,次写藤野先生;(3)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4)主要赞扬藤野先生,次写爱国情感。营造和谐气氛允许学生有个人的观点和看法。鼓励他们探究文本、交流思想,进行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歌德也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
  即使是一个句子,意在言外,不寻索玩味难求其真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结尾句:”后遂无问津者“。意境深远,可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提出:(1)包含作者寂寞孤独之感,世上志同道合者何其廖廖;(2)包含作者愤世嫉俗之情。理想的社会无人追求等等。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无拘无束的情感释怀;冲破了束缚,扫除了羁绊,开放了思想。有了教学相长的功效。鲁迅的《故乡》里: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中苦得润土像一个木偶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不局限于教参:“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勾结”的结论,进而提出:“多子”是主要原因、现在不是提倡“少生快富”吗?阅读的价值就在于创新。自由、自主的阅读里熔融生活,把阅读文本还原成生活,把阅读活动变成生活的生命体验。这样才是“真语文”。“和谐”与“合作”,这是一种传统道德的美,是一种现代美的精神。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底子”;古人云:“文以载道”。“和谐”正闪耀着语文理性的光芒。
  三、和谐利于取舍课内及课外
  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地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这是唯心思想,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不可能的。这样就涉及到了老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和谐问题,教材合理取舍的问题,内容轻重的权衡问题,教学过程张弛有度的问题。关系结构的合理性显得至关重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是关键。语文学科的知识重复性大,缺少逻辑推理,每一篇课文都牵涉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等。教师要综合各种因素定重点、讲难点。“一个人的知识有80℅是走出学校后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去获取的”。由此可见,在学校里的语文课堂学习语文,时间是有限的,知识是可以延伸的。“风物长宜放眼亮”我们要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创设和谐的语文学习“场”。课内与课外并举,课内的方法课外用,课外的知识课内引。既注重课内积累又重视课外学习。学习语文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几册教材。语文即生活,我们要把眼光投放到丰厚的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地在课内及课外的文字材料中吸取知识,增加生活积累。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诗歌这种体裁更是古今文人抒发感情的载体,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从《诗经》到现当代诗歌,需要我们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现就高考诗歌鉴赏考察内容以及应对技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 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把握作者思想内容的主要方法。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1)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阅读教学中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影响而产生的僵化的阅读教学,其特征表现为对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机械化和传统教材选文的过于政治化。因此,首要的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关键词】 小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日趋完善,大多数课堂教学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并能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下面,我就简要谈谈自己在教学评价方式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要有积极性,以鼓励为主。以往的教学评价无论在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又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对其人格心理的健全和发展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我认为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从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还是从实际教学出发,都有必要对作文评语作进一步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是一门工具课,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又是一门很好的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除了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因此,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当把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一本书,放在学生的面前,他们首先会打开的是电视机或电脑。现今的学生离书籍很远,更不用说,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而一张语文试卷上,总少不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更会令他们头痛。老是批阅这一部分,很难得意起来。凡是没有学过流利的阅读的人,他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无论什么也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第一种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  一、 发学
期刊
【摘要】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关系的思考,指出古诗文教学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古诗文教学关系 策略  一、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般而言,它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
期刊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必然趋势。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   我们不妨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来探讨一下这一难题。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