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既可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树立社会责任感,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是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自主性和社会参与感更强。面对中小学生特殊的主体特征,应立足当下,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h生。由此,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劳技课要树立一种新的理念——享受劳技。我们要特别注意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要以认真积极地态度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劳技课带给他们的无穷欢乐。
一、以趣激学,享受乐趣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情绪表现,是儿童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要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精心设计导言尤为重要。导入新课的方法不胜枚举,常用的有谜语法、成果展示法、游戏法、故事法等。就小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好学、好问、好动、好玩,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然而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无关刺激吸引,因此在选择方法时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定。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通过视频,我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了摆放整齐有序的杨杨同学的房间,接着又让学生看了这样一个场面:老师打开一个堆放得乱七八糟的彬彬同学的房间,房门一开,床上的袜子、衣物、以及小零碎物品凌乱不堪,地板上玩具、文具、鞋子滚了一地,同学们都“哄”地一声笑了起来,我乘机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这时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纷纷说,我的房间里不是这样的……我因势利导说:“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房间呢?”学生说:“我们喜欢干净整洁的房间。怎样才能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已开始调动了,我立刻迎合学生的愿望:“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整理房间。”学生们一个个兴味盎然,听得津津有味。教学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邀请我去看看他们整理的房间,同学们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在老师教的方法上还加以了改进了创新,例如:袜子、红领巾诸如此类的小件物品我告诉他们用塑料袋装起来,学生却用的是塑料盒,我问:“你为什么要用塑料盒呢?”学生说:“塑料袋容易破,塑料盒不易破,好存放些”我听后给予了表扬和鼓励。
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产生学习兴趣,各种感官都会处于活跃状态,配合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知,因此在劳动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赛激趣,引发行动
劳动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我们培育学生的劳动技能应该把校内的日常劳动与家务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劳动”做起,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怎样才能家校联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家务劳动呢?
1.以赛促练
开展活动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和班级根据劳动技能课的内容,定期开展系鞋带比赛、缝纽扣比赛、叠衣服、整理床铺等比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培养家务劳动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历练劳动兴趣,培养积极地劳动情感,使学生自觉自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寓教于乐的趣味劳动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2.以展提能
有劳就有得。利用班级的墙报,粘贴劳技课的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学习同学作品的精美之处,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劳动的学习积极性,也还促进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了《小书签》这一课,结合“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活动,我布置学生们设计相关的书签,并进行了书签展评,使学生品尝了自主设计成功的喜悦,又保证创作兴趣的延续。我们还能利用墙报展示学生劳动照片。在学了《叠被子》后,让家长把学生叠被子的过程通过照片展示出来,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照片粘贴展示。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校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
3.以歌促学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学唱有关劳动的歌曲,通过充满劳动思想教育的歌词,让学生潜移默化,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长本领”,通过歌曲,让学生们知道不劳动就不能生存,不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通过各種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劳动教育。通过亲身实践,品尝到劳动的滋味,体会劳动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的好习惯。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收获成长!
三、实践操作,享受智趣
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往往经过多次实践才能获取成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为他提供多实践的时间和场所,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世界建立联系,将更多的书本知识还原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原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看到学习对于自己发展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造性的劳动任务,不仅增强学生的生活乐趣,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开展“我是劳动小达人”活动时,扫地、拖地、整理书桌、收纳衣物、侍弄花草、垃圾分类……队员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习得了技能,培养了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自主、有序、高效的幸福生活能力;在学习家务整理技能之后,队员们向难度更高的烹饪出发。择菜、洗菜、切菜……“小厨师”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化作了燃气灶上的跳跃与翻滚,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意识在他们心里深深扎根;在劳动的过程中,队员们动脑、动心,增添知识,启发智慧,许许多多的小手工、小制造也在劳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产生。又如:学生学习了《擦玻璃窗》后,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人小,擦窗外的灰尘够不着,有的学生就制作了一的简单的工具一一将抹布绑正在棒上,这样既方便省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如教《煮鸡蛋》,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家庭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操作规程,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并在三八节那天,让学生们煮鸡蛋送给妈妈。走学校、家庭相结合的路,既节约了财力、物力,减少了浪费,有发挥了家教的作用,让学生绝大多数能达到拼凑合理、形式有新,做工精致,在动手操作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操作。《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不能仅限制与课堂教学,而要拓宽渠道,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实行课内和课外想结合,以校为主,以家为辅,实施多方位、多句到的运行机智。
又如在今年五月中旬学校组织的水濂小镇体验教育基地,开展以“爱劳动,爱自然,爱生命”为主题的体验式研学实践活动中,在“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和“体验微种植”等实践活动中,通过游戏互动、小组竞赛等,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地,老师向学生们讲授了植物种植的要点,并通过让同学们观察和触摸这些植物,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过程。在种植前,老师详细地讲解了使用农耕工具的注意事项,接着学生们分组实际操作,体检种植的乐趣。学生在环保手抄报制作、垃圾分类、种植体验中,增强了爱自然爱环保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孩子们已经把研学中的体验乐趣与生命教育实践中的知识收入囊中,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广度,还加深了知识的深度。
劳动与技术为学生的创设了施展才能的有利环境,提供了思考与动手的好机会,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场所,我们要努力让实践成为劳动与技术课的主流,让创造成为劳动课的追求,让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功与欢乐!
一、以趣激学,享受乐趣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情绪表现,是儿童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要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精心设计导言尤为重要。导入新课的方法不胜枚举,常用的有谜语法、成果展示法、游戏法、故事法等。就小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好学、好问、好动、好玩,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然而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容易被无关刺激吸引,因此在选择方法时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定。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通过视频,我首先带领学生参观了摆放整齐有序的杨杨同学的房间,接着又让学生看了这样一个场面:老师打开一个堆放得乱七八糟的彬彬同学的房间,房门一开,床上的袜子、衣物、以及小零碎物品凌乱不堪,地板上玩具、文具、鞋子滚了一地,同学们都“哄”地一声笑了起来,我乘机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这时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纷纷说,我的房间里不是这样的……我因势利导说:“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房间呢?”学生说:“我们喜欢干净整洁的房间。怎样才能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已开始调动了,我立刻迎合学生的愿望:“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整理房间。”学生们一个个兴味盎然,听得津津有味。教学结束时,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邀请我去看看他们整理的房间,同学们都整理得井井有条,在老师教的方法上还加以了改进了创新,例如:袜子、红领巾诸如此类的小件物品我告诉他们用塑料袋装起来,学生却用的是塑料盒,我问:“你为什么要用塑料盒呢?”学生说:“塑料袋容易破,塑料盒不易破,好存放些”我听后给予了表扬和鼓励。
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产生学习兴趣,各种感官都会处于活跃状态,配合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知,因此在劳动课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赛激趣,引发行动
劳动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生活,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我们培育学生的劳动技能应该把校内的日常劳动与家务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劳动”做起,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怎样才能家校联合,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家务劳动呢?
1.以赛促练
开展活动是激发学生劳动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和班级根据劳动技能课的内容,定期开展系鞋带比赛、缝纽扣比赛、叠衣服、整理床铺等比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培养家务劳动的能力,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历练劳动兴趣,培养积极地劳动情感,使学生自觉自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寓教于乐的趣味劳动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2.以展提能
有劳就有得。利用班级的墙报,粘贴劳技课的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学习同学作品的精美之处,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劳动的学习积极性,也还促进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了《小书签》这一课,结合“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活动,我布置学生们设计相关的书签,并进行了书签展评,使学生品尝了自主设计成功的喜悦,又保证创作兴趣的延续。我们还能利用墙报展示学生劳动照片。在学了《叠被子》后,让家长把学生叠被子的过程通过照片展示出来,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照片粘贴展示。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校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劳动的积极性。
3.以歌促学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学唱有关劳动的歌曲,通过充满劳动思想教育的歌词,让学生潜移默化,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长本领”,通过歌曲,让学生们知道不劳动就不能生存,不劳动,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通过各種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加强劳动教育。通过亲身实践,品尝到劳动的滋味,体会劳动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的好习惯。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收获成长!
三、实践操作,享受智趣
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往往经过多次实践才能获取成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为他提供多实践的时间和场所,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世界建立联系,将更多的书本知识还原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原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看到学习对于自己发展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造性的劳动任务,不仅增强学生的生活乐趣,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开展“我是劳动小达人”活动时,扫地、拖地、整理书桌、收纳衣物、侍弄花草、垃圾分类……队员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习得了技能,培养了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自主、有序、高效的幸福生活能力;在学习家务整理技能之后,队员们向难度更高的烹饪出发。择菜、洗菜、切菜……“小厨师”们把对生活的热爱化作了燃气灶上的跳跃与翻滚,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意识在他们心里深深扎根;在劳动的过程中,队员们动脑、动心,增添知识,启发智慧,许许多多的小手工、小制造也在劳动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产生。又如:学生学习了《擦玻璃窗》后,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人小,擦窗外的灰尘够不着,有的学生就制作了一的简单的工具一一将抹布绑正在棒上,这样既方便省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如教《煮鸡蛋》,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家庭条件,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操作规程,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并在三八节那天,让学生们煮鸡蛋送给妈妈。走学校、家庭相结合的路,既节约了财力、物力,减少了浪费,有发挥了家教的作用,让学生绝大多数能达到拼凑合理、形式有新,做工精致,在动手操作提高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操作。《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不能仅限制与课堂教学,而要拓宽渠道,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实行课内和课外想结合,以校为主,以家为辅,实施多方位、多句到的运行机智。
又如在今年五月中旬学校组织的水濂小镇体验教育基地,开展以“爱劳动,爱自然,爱生命”为主题的体验式研学实践活动中,在“我们是环保小卫士”和“体验微种植”等实践活动中,通过游戏互动、小组竞赛等,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地,老师向学生们讲授了植物种植的要点,并通过让同学们观察和触摸这些植物,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过程。在种植前,老师详细地讲解了使用农耕工具的注意事项,接着学生们分组实际操作,体检种植的乐趣。学生在环保手抄报制作、垃圾分类、种植体验中,增强了爱自然爱环保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孩子们已经把研学中的体验乐趣与生命教育实践中的知识收入囊中,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广度,还加深了知识的深度。
劳动与技术为学生的创设了施展才能的有利环境,提供了思考与动手的好机会,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场所,我们要努力让实践成为劳动与技术课的主流,让创造成为劳动课的追求,让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功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