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了解变化拍子并感受由四四拍与四二拍不同的速度、情绪、场景变化。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激起学生缅怀烈士、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歌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2)难点:能用合适的声音、恰当的情感表现歌曲的三个乐段;唱准一字多音,唱好歌曲的民歌风。
教学过程
1. 基础训练
1.1 听音模唱一(用u模唱)1=F2. 1 32 1 - 与 2. 1 32 1. 6感受两个旋律的异同,用连贯的声音注意唱好句尾的小拖音。
2、听音模唱二(用u模唱)1=F 2. 5 76 5 - 与 2. 5 76 5. 3 除了感受两个旋律的异同、注意唱好句尾的小拖音外,学生还有音高、发音方法上的困难上。
(1)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怎么唱会更好些?
(2)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再指导具体的演唱方法(用右手手势辅助用上气息唱好高音、长音)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专注的聆听、模唱中感受旋律的异同,为本课的一字多音及民歌风、高音演唱等难点做好铺垫。本着促学生“延迟满足”的想法,在“1、”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表现的评价是鼓励在先、新要求在后;在“2、”环节,则请学生先进行自评、自主尝试,再由教师指点演唱方法,使学生茅塞顿开,非常乐于学习。 】
2. 新歌导入
(1)考一下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看黑板上的两个年份1949 1937-1945 ,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2)1937-1945 是的,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他们烧毁 (……) 杀害 (……) 抢占 (……),你们说,中国人能屈服吗?!
(3)当然不能!当日寇的铁蹄踏到山东枣庄的时候,共产党和抗日人民一起组织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叫“铁道游击队”。“游击队”什么意思?用怎样的战术?“铁道游击队”说明他们专门在哪里打击敌人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唱一首歌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激起学生缅怀烈士、珍惜生活的情感。” 对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战争” “烈士”都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因此,采用了提取旧知、填充句子、自解词语的方式唤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卫国情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设计由学生自己来忆起这段历史、填充日寇的恶行、解释“铁道游击队”的意思,本身就体现了“延迟满足”的理念,这比老师直接说给他们听效果要好得多!】
3. 新歌教学
3.1 初步感受歌曲。
(1)初听(版本——50多年前黑白电影原声带 视频) 说说听了后的感受,心情怎样(乐观愉悦)?有没有浓烈的烽火硝烟战争味(无)?铁道游击队战士们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乐观,这是一种多么大气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再听(版本——演唱处理改进版 范唱)和先前听的有何不同?浓烈的烽火硝烟战争味有了吗(有了)?你觉得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理由?
3.2 分部分学唱——第一部分。
(1)听师范唱,想象情境(微山湖边一天战斗后的休憩,美丽的湖光山色,若有所思的)。
(2)随琴轻唱,唱好句尾的一字多音,连贯悠长,亲切舒缓。
(3)稍慢,力度稍弱,民歌风。
3.3 分部分学唱——第二部分。
(1)听这部分的男声齐唱范唱,感受2/4、稍快、战斗场景及飞虎队的雄姿。
(2)随琴哼唱前11小节。动词的气势体现——爬、骑、杀,用合适的力度、气息、体态动作表现。
(3)随琴哼唱后面12小节。飞虎队的“虎威”体现——爬、搞、炸、插、打,结合旋律的进行形象生动地演唱。
(4)完整演唱这一部分。
3.4 分部分学唱——第三部分。
(1)听师范唱,在第一段抒情的格调上,又增加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对胜利的渴盼、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2)力度处理(比第一部分更强些)?结尾句的演唱处理,想表现情景(渐慢减弱 淡化 冥想 远去)?
3.5 完整演唱歌曲。自评、师评。
【设计意图:教育家林格先生说“教育者最好少一只手”,少了一只手的我们站在孩子面前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会做得那么好。 在“新歌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我安排了听范唱两次和分部分学唱。每次学唱前进行不断地感受、体验、想象情境,学唱的过程则在教师 “引”、“导”、“点”、“拨” 的评价中有效地进行,学生越学越想唱,老师越教越轻松,这也正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的。】
4. 拓展延伸
歌曲创作溯源:
(1)师:这首歌曲的演唱版本,在备课光盘里就有三种,我们已经听了两种,还有一种是通俗演唱的(可听片段)。一首歌能被人们广泛传唱而历久弥新,说明它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而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又植根于艺术家对音乐创作的执着追求。
(2)大屏幕展示当年作曲家的创作思想。
(3)看谱聆听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你觉得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哪些部分有相似的味道(前、后部分)?
(4)当革命的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跟山东民歌特有的悠扬旋律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时,这首经典歌曲便一泄而出……
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新歌教学完毕也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我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当我看到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当年创作此曲的资料时,我断定,这就是我要寻觅的!我想让学生们感受的是作曲家对音乐创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想让他们从作曲家的创作札记中去汲取有关歌曲演唱中更深入的东西,并把它带到歌声中来。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又有了不满足感,激发了他们想再进一步演唱、表现的欲望。
5. 结课
歌声中回味:
(1)师:回想一下,这首经典战斗歌曲的曲名叫?曲作者是?好的!全体起立。再次用我们的歌声来缅怀那些为抗日救国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同时向现已80高龄的作曲家吕其明先生致以由衷的敬意!
(2)在有情、有境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 设计意图:用歌声再现经典,于歌声中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2)了解变化拍子并感受由四四拍与四二拍不同的速度、情绪、场景变化。
(3)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激起学生缅怀烈士、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歌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2)难点:能用合适的声音、恰当的情感表现歌曲的三个乐段;唱准一字多音,唱好歌曲的民歌风。
教学过程
1. 基础训练
1.1 听音模唱一(用u模唱)1=F2. 1 32 1 - 与 2. 1 32 1. 6感受两个旋律的异同,用连贯的声音注意唱好句尾的小拖音。
2、听音模唱二(用u模唱)1=F 2. 5 76 5 - 与 2. 5 76 5. 3 除了感受两个旋律的异同、注意唱好句尾的小拖音外,学生还有音高、发音方法上的困难上。
(1)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怎么唱会更好些?
(2)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再指导具体的演唱方法(用右手手势辅助用上气息唱好高音、长音)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专注的聆听、模唱中感受旋律的异同,为本课的一字多音及民歌风、高音演唱等难点做好铺垫。本着促学生“延迟满足”的想法,在“1、”环节,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表现的评价是鼓励在先、新要求在后;在“2、”环节,则请学生先进行自评、自主尝试,再由教师指点演唱方法,使学生茅塞顿开,非常乐于学习。 】
2. 新歌导入
(1)考一下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看黑板上的两个年份1949 1937-1945 ,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2)1937-1945 是的,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恶不作,他们烧毁 (……) 杀害 (……) 抢占 (……),你们说,中国人能屈服吗?!
(3)当然不能!当日寇的铁蹄踏到山东枣庄的时候,共产党和抗日人民一起组织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叫“铁道游击队”。“游击队”什么意思?用怎样的战术?“铁道游击队”说明他们专门在哪里打击敌人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唱一首歌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激起学生缅怀烈士、珍惜生活的情感。” 对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战争” “烈士”都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事,因此,采用了提取旧知、填充句子、自解词语的方式唤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卫国情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设计由学生自己来忆起这段历史、填充日寇的恶行、解释“铁道游击队”的意思,本身就体现了“延迟满足”的理念,这比老师直接说给他们听效果要好得多!】
3. 新歌教学
3.1 初步感受歌曲。
(1)初听(版本——50多年前黑白电影原声带 视频) 说说听了后的感受,心情怎样(乐观愉悦)?有没有浓烈的烽火硝烟战争味(无)?铁道游击队战士们把生命置之度外的乐观,这是一种多么大气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再听(版本——演唱处理改进版 范唱)和先前听的有何不同?浓烈的烽火硝烟战争味有了吗(有了)?你觉得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理由?
3.2 分部分学唱——第一部分。
(1)听师范唱,想象情境(微山湖边一天战斗后的休憩,美丽的湖光山色,若有所思的)。
(2)随琴轻唱,唱好句尾的一字多音,连贯悠长,亲切舒缓。
(3)稍慢,力度稍弱,民歌风。
3.3 分部分学唱——第二部分。
(1)听这部分的男声齐唱范唱,感受2/4、稍快、战斗场景及飞虎队的雄姿。
(2)随琴哼唱前11小节。动词的气势体现——爬、骑、杀,用合适的力度、气息、体态动作表现。
(3)随琴哼唱后面12小节。飞虎队的“虎威”体现——爬、搞、炸、插、打,结合旋律的进行形象生动地演唱。
(4)完整演唱这一部分。
3.4 分部分学唱——第三部分。
(1)听师范唱,在第一段抒情的格调上,又增加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对胜利的渴盼、对美好明天的向往)?
(2)力度处理(比第一部分更强些)?结尾句的演唱处理,想表现情景(渐慢减弱 淡化 冥想 远去)?
3.5 完整演唱歌曲。自评、师评。
【设计意图:教育家林格先生说“教育者最好少一只手”,少了一只手的我们站在孩子面前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会做得那么好。 在“新歌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我安排了听范唱两次和分部分学唱。每次学唱前进行不断地感受、体验、想象情境,学唱的过程则在教师 “引”、“导”、“点”、“拨” 的评价中有效地进行,学生越学越想唱,老师越教越轻松,这也正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的。】
4. 拓展延伸
歌曲创作溯源:
(1)师:这首歌曲的演唱版本,在备课光盘里就有三种,我们已经听了两种,还有一种是通俗演唱的(可听片段)。一首歌能被人们广泛传唱而历久弥新,说明它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而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又植根于艺术家对音乐创作的执着追求。
(2)大屏幕展示当年作曲家的创作思想。
(3)看谱聆听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你觉得跟《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哪些部分有相似的味道(前、后部分)?
(4)当革命的浪漫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跟山东民歌特有的悠扬旋律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时,这首经典歌曲便一泄而出……
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新歌教学完毕也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我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当我看到作曲家吕其明先生当年创作此曲的资料时,我断定,这就是我要寻觅的!我想让学生们感受的是作曲家对音乐创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想让他们从作曲家的创作札记中去汲取有关歌曲演唱中更深入的东西,并把它带到歌声中来。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又有了不满足感,激发了他们想再进一步演唱、表现的欲望。
5. 结课
歌声中回味:
(1)师:回想一下,这首经典战斗歌曲的曲名叫?曲作者是?好的!全体起立。再次用我们的歌声来缅怀那些为抗日救国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同时向现已80高龄的作曲家吕其明先生致以由衷的敬意!
(2)在有情、有境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 设计意图:用歌声再现经典,于歌声中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