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调查、探究讨论,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上,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受到广泛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部分.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抽象以及思维的多重性,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准确、明白地讲授知识,并加以引导,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可讲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他想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就让发明者提个奖励的要求.发明者说:“在象棋盘的第一个格里放1粒稻谷,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以此类推,后一个格中的稻谷粒是前一个格的2倍,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即可.”国王听了非常高兴,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国王命令卫士抬来一包稻谷放满了很多个格,接着又抬来了第二包、第三包……国王发现随着格子的增加,所需的稻谷越来越多,即使成车的稻谷也不足填满一个格子.这个故事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条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发现解题规律;让学生寻找解题方法;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让学生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反馈,把知识串起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等差和等比数列只是一字之差.等差数列中的公差可以是任何实数,当公差大于0时,这个数列就递增;当公差小于0时,这个数列就递减;当公差等于0时,这个数列就是常数数列.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数列的各点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 ? 是否可以为1 ?(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象上?(5)b2 =ac是a、b、c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这些问题,看上去不难回答,每个学生都想尝试,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学生通过强化练习,比较不同之处,教师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达到了学生参与的目的,又做到了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接下来的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由学生回忆并说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边提问,边让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演算,动眼观察、比较,动脑探索规律.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技巧,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用上述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后,让学生复述推导过程.学生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类比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学会了“转化”、“类比”等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它可以和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经济等各方面都联系起来.因此,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了解学习数学的好处,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当教师把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之后,学生就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不断为学生创造主动、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背景下,自主学习受到广泛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部分.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抽象以及思维的多重性,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准确、明白地讲授知识,并加以引导,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可讲故事:古印度有个国王,他想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他就让发明者提个奖励的要求.发明者说:“在象棋盘的第一个格里放1粒稻谷,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以此类推,后一个格中的稻谷粒是前一个格的2倍,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即可.”国王听了非常高兴,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国王命令卫士抬来一包稻谷放满了很多个格,接着又抬来了第二包、第三包……国王发现随着格子的增加,所需的稻谷越来越多,即使成车的稻谷也不足填满一个格子.这个故事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条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发现解题规律;让学生寻找解题方法;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让学生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反馈,把知识串起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等差和等比数列只是一字之差.等差数列中的公差可以是任何实数,当公差大于0时,这个数列就递增;当公差小于0时,这个数列就递减;当公差等于0时,这个数列就是常数数列.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数列的各点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 ? 是否可以为1 ?(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象上?(5)b2 =ac是a、b、c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这些问题,看上去不难回答,每个学生都想尝试,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学生通过强化练习,比较不同之处,教师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达到了学生参与的目的,又做到了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接下来的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由学生回忆并说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边提问,边让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演算,动眼观察、比较,动脑探索规律.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技巧,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用上述方法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后,让学生复述推导过程.学生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类比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学会了“转化”、“类比”等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它可以和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经济等各方面都联系起来.因此,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了解学习数学的好处,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当教师把生活中实际遇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之后,学生就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不断为学生创造主动、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