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作用分析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et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脑中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脑中风患者100例,以双盲法,随机分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析2组脑中风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 2组干预后的FMA评分、BI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实验组干预后的FMA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2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实验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中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效果好,更好对其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意义重大。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中风;肢体功能
  脑中风后瘫痪,会降低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其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语言不利、吞咽障碍等后遗症[1],因此,做好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脑中风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作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脑中风患者100例,以双盲法,随机分组,時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每组为50例。
  纳入标准:a:确诊为脑中风;b:意识清晰;c:自愿配合本研究。
  排除标准:a:伴有肝肾心等重要器官严重障碍者;b:合并恶性肿瘤者;c:严重并发症者;d: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者;e:难以对本研究配合者。
  实验组中,年龄53岁-82岁,均值(68.49±3.58)岁,病程1d-7d,均值(2.56±0.51)d,男29例,女21例。对照组中,年龄51岁-83岁,均值(67.97±3.62)岁,病程1d-8d,均值(2.75±0.44)d,男30例,女20例。对比2组脑中风患者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脑循环改善、血压控制、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为:
  1.2.1 卧床训练
  嘱咐患者保持合理体位,并定时协助其翻身。对于疼痛、肿胀周围部位,实施向心性按摩(由远到近),以此对淋巴、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症状消除后,实施离心按摩(由近到远),从而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按摩后,实施关节被动运动,如踝关节背屈、膝关节屈伸等,由大关节,逐渐向小关节,进行训练。条件允许时,指导患者自主在床上翻身训练,并对其皮肤情况观察。
  1.2.2 坐位训练
  按照患者机体恢复情况,首先进行床上坐位,之后床边坐位,由床至轮椅,最后轮椅至站立位,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
  1.2.3 站立训练
  病情稳定,且已经对坐位期训练完成后,可实施站立训练,护理人员首先协助其靠墙站立,若其存在不适感,则停止训练,之后逐渐向前缓慢行走。
  1.2.4 行走训练
  患者可独立站立,且其患侧能够承受1/2体重时,可实施步行训练,协助患者通过手扶支撑位来站立之后逐渐向独立站立过渡,之后缓慢行走。
  1.3 观察指标
  对2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MA评分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者,其运动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者,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心理状态(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焦虑,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评分越高者,即表示其焦虑、抑郁越严重)作观察分析。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经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2组干预后的FMA评分、BI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实验组干预后的FMA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如表1:
  2.2 2组心理状态分析
  2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实验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讨论
  脑中风即脑卒中,其是脑部疾病,具有进展快、疾病急、残疾率、死亡率高等特点,若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后,未能得以有效治疗,则可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如瘫痪等。多数脑中风患者,其对自身疾病知识较为缺乏,受到心理压力、疾病应激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治疗抵触的情况,影响其康复的进程。
  本研究中,2组干预后的FMA评分、BI指数均较干预前升高,实验组干预后的FMA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高;2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实验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早期康复护理,其是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进一步的强化,以此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2]。为脑中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承受能力、偏瘫情况等,以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渡,并给予患者疾病知识的讲解,充分安慰、鼓励患者,可纠正其不良的疾病认知,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以此积极面对疾病和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中风患者中,其康复的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减轻其不良心理,更好促进脑中风患者预后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覃勤.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病人肢体康复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10):996-998.
  [2]严洁.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评价[J].健康必读,2019,27(13):20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急诊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分组方式采取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患者接受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脑梗塞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比较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评分及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上肢肌力评分为(1.57±0.43)分,下肢肌力评分为(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心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4月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信封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心内科糖尿病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心内科糖尿病患者需要运用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运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6.81±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12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5.0%(9/60)、3.3%(2/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景观疗养的护理模式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睡眠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76名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纳入研究对象范围,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平分两组,每组38例。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景观疗养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睡眠质量状况优势显著,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较高,组间数据的差异性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进行研究,按护理不同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给予参照组病患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病患预见性、针对性护理。组间比较两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09%显著低于参照组15.15%,护理满意率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拮抗针联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痰浊血淤、筋脉不通"之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药结合,由表及里,促进恢复[1]。选择240例诊断明确的患者进行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接抗针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用以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开辟新思路。结论电针拮抗肌穴位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疗法能够改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细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腹泻患儿为对象,根据采取的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患儿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95.56%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感染控制中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本科室接治的66例患白血病的患者展开研究,以护理方案不同划分成常规组(n=33)和观察组(n=33),给予常规组一般护理,予以观察组整体护理模式,对两组生活质量及感染控制效果实施评价。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与常规组比较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情绪功能、社会能力等生活指标
期刊
摘要:目的:对全面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6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心绞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7.0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