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51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觀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平肝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斑块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及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尿β2-MG、尿mAlb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IMT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滋肾平肝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尿蛋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关键词】 滋肾平肝汤;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1-0114-03
  原发性高血压为全身性慢性疾病,可引起重要脏器(肾、心等)功能、结构变化,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是其常见并发症,可引发心血管事件及终末期肾病[1]。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多数患者疗效不理想。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优势[2]。中医认为,肝肾阴虚,痰浊、血瘀为其病机特点,治疗应以活血化痰、滋肾平肝为主。笔者选取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2例,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肾平肝汤对血压控制及尿蛋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女20例,男3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73±7.39)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29±2.43)年;观察组女19例,男3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25±7.81)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42±2.57)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3]、《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4]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 μg或30 mg/24 h,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3 mm;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标准;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承诺书。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继发性高血压;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④出血倾向;⑤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54)2.5 mg/d,口服;血脂增高者加辛伐他汀片(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 0675)20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肾平肝汤,药物组成:山茱萸10 g,水蛭3 g,泽泻10 g,熟地黄15 g,丹皮10 g,山药15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丹参30 g,夏枯草10 g,怀牛膝10 g,白蒺藜10 g。1剂/d,水煎,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检测方法:尿微量白蛋白(mAlb)以Nycocard金标法定量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白介素6(IL-6)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尿蛋白(尿mAlb、尿β2-MG);②两组治疗前后斑块情况(IMT、斑块面积),以美国HP-8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③血清炎性因子(CRP、IL-6)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尿蛋白 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尿β2-MG、尿mAlb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斑块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IMT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炎性因子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密切相关,三者互为因果。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引起内膜增厚、内皮功能损伤,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肾损害出现尿mAlb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系[6]。肾小动脉硬化可加剧高血压症状,并引起尿蛋白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具有可靠降压及靶器官保护作用[7];辛伐他汀片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向甲羟戊酸转化,调节血脂水平[8]。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在症候、病机方面存在诸多相同之处,“火”“风”“虚”“痰”“瘀”为高血压基本病机,而“肝肾亏损”“瘀血”“痰浊”等为动脉粥样硬化、肾损害最常见证型。因此,滋肾平肝、活血化痰为重要治法。滋肾平肝汤中,山药健脾固肾;山茱萸、熟地黄滋养肝肾;丹皮清虚热,并减山茱萸之温涩;泽泻利湿,并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与泽泻共泄肾浊,并助山药运脾,即三补三泻配伍。加法半夏燥湿化痰;白蒺藜滋阴平肝解郁;水蛭破血逐瘀通络;丹参祛瘀生新、行气活血;怀牛膝活血祛瘀、补益肝肾,并与夏枯草共平上亢之阳,泻肝经郁热。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平肝、活血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可抑制脂质氧化[9];熟地黄、茯苓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10-11];泽泻具有降血脂、抑制斑块形成等作用,可抗动脉粥样硬化[12];山茱萸可调节血脂,抗血栓[13];丹皮可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尿β2-MG、尿mAlb、斑块面积、IMT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滋肾平肝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转录因子κB被大量激活,促进多种炎性因子(IL-6、CRP等)表达,而炎性因子反过来激活转录因子κB,导致炎性反应持续放大,加速病情进展[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滋肾平肝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减轻炎症。
   综上,滋肾平肝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尿蛋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3):209-230.
  [2]杨丽,沈洋.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3):81-83.
  [3]《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24-43.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0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6-37.
  [6]孙超群.益肾化瘀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7]洪刘.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及临床应用展望[J].医学综述,2014,20(12):2212-2214.
  [8]刘慧,陆嘉骏,樊璐,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辛伐他汀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14):1510-1513.
  [9]金蕊.山药多糖对1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D].武汉:湖北大学,2016.
  [10]李乃谦.熟地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7,15(1):14-14,15.
  [11]方潇,丁晓萍,昝俊峰,等.茯苓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87-191.
  [12]汪玉成,魏伟,苏清平,等.泽泻汤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8):763-768.
  [13]张秋生.山茱萸不同组分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14]宋爱伟,吴鸿飞,戴敏.丹皮酚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及发展涉及脂质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活性[J].中国药学(英文版),2018,27(8):565-575.
  [15]许金鹏,刘洋,李靖,等.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8):61-65.
  (收稿日期:2020-06-08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 要】 范源教授从医三十余年,诊疗经验丰富,临床治疗中注重辨证论治及方证对应,发现尽管甲状腺结节和乳腺增生属于不同疾病类型,但是情志为两种疾病的共同影响因素,气滞、痰凝、血瘀为两者共同的病机特点,多以肝郁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在饮食失节、脏腑失衡、经络循行等各个方面均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可以从肝脾论治,疏肝理脾,兼以化痰,同时确立了疏肝、理气、化痰、散瘀之针刺原则,针药并济,临床疗效确切。  
期刊
【摘 要】 目的:确定花菊盆炎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并与正丁醇浸出物总量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中头花蓼、醋延胡索、三七加7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过滤得醇提液;野菊花、夏枯草、茜草炭、粉萆薢加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 ℃)的浸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溪黄草水提物的保肝作用。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酒精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其中溪黄草组和阳性组分别灌服溪黄草水提物(6g生药/kg)、联苯双酯滴丸(200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间隔1h后,除了空白组,其余组均灌服 52°乙醇,连续10d。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和丙二醛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朱氏一指禅推法联合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和研究组(48例,采用朱氏一指禅推法联合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ROM、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贺氏温通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棱针放血治疗;治疗组采用贺氏温通法治疗。采用血沉、尿酸、C-反应蛋白作为检测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效,但治疗组的好转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治疗后检测血沉(ESR)、尿酸(UA)、C-反应蛋白(CRP)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枯蛇花熏洗汤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的止痛效果及水肿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术后采用高锰酸钾粉兑温水熏洗坐浴;观察组60例术后采用枯蛇花熏洗汤进行熏洗坐浴。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评分,术后水肿情况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术后第3、6、9天的疼痛情况评分高于观察组 (P<0.05);对照组术后第6、9天的水肿情况评分高于观察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浊中阻型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敏使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变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 要】 小兒感冒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证型主要包括风寒证、风热证、暑热证、时疫证,并有夹痰、夹滞、夹惊等兼证,其中以风热证为多。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易被家属接受的独特优势。文章整理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相关研究及经验报道,并从内治法、外治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儿感冒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 小儿感冒;风热证;中医治疗;研究概况  【中图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洗舒筋汤熏洗联合CPM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CPM机均行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洗舒筋汤熏洗。对比两组腕关节恢复效果、康复进程(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36)。结果:研究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94.3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降黄散中药熏蒸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降黄散中药熏蒸;对照组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