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报的特点与发展策略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079所,高职高专院校1184所。高职高专学报400余种,占高校学报的1/5左右(不含内刊)。
  
  一、特点分析
  
  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众多,门类齐全。除400余家有正式CN刊号的学报外,事实上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没有刊号的高职高专学报;在办刊内容上涉及工业、农业、财经、商贸、管理、师范、政法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
  二是刊龄短,出版周期长。高专学报大多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而高职学报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本世纪初创办,出版周期大多为季刊、双月刊。
  三是模式单一,综合性强。受学校规模、师资科研力量制约和政策影响,高职高专学报现阶段除少数合并院校外,几乎全部为一校一刊、文理兼容性的综合性学报。
  四是地域和专业特色突出。广泛分布于各类城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学报在办刊方式上积极彰显地域特色,开办有地域特色的栏目,服务地方经济。
  
  二、功能定位
  
  定位是一种价值选择,是高职学报发展的前提性条件。高职高专学报首先应定位于高校学报,关于高校学报的定位,教育部1998年4月1日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无论是高职高专学报还是本科院校学报主要任务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是高校的学术理论刊物。不同的高校学报功能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不同层次的学报并不代表其地位的高低,只是定位不同而已。
  其次,高職高专学报的定位还应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几年来,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职高专学报的繁荣,高职高专学报的功能定位是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为基础来确立的。学报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项重任,提供了这个平台。但高职高专的教学科研重点与普通的高等院校教育研究不同,它更关注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展示高职高专科研成果的学报必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确立高职高专学报的功能定位,即学术性、应用性、地方性。…
  其一为学术性原则。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是高校学报存在的内在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报是高职高专院校主办的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与其他学术期刊功能大致相同。但高职高专教育有着与普通高校不同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的技术实施型教育,科技研究重点是技术研发与创新,主要解决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二为应用性原则。高职高专学报的应用性原则是由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特点决定的。高职高专院校是高等教育同时又是专门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同样以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体。高职高专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高职高专学报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而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应用研究,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
  其三为地方性原则。高职高专学报地方性的定位原则是由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域性特点决定的。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在办学上坚持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强调地方性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目标就建立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之上,直接参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三、发展策略
  
  高职高专学报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地区科技、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本校教职人员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主要载体——学报,对于提高师资质量,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强化策划意识,提高学报质量。
  引入栏目主持人制。目前的学报编辑需要担负学术鉴别与编辑两种主要功能,而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很难兼顾这两个方面。如果将其他媒体(如电视、网络等)的一种常见操作形式——栏目主持人制引入高校学报办刊,让有学术特长的教授、专家、学者担负起组稿工作,可以提升稿件的学术性,而编辑则把重点放在栏目策划、编辑加工上。这样,学报的学术品位提高了,编辑质量也跟着提升,高职高专学报的办刊方式将会有新的拓展。
  其二,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刊特色。办刊特色是地方院校学报存在的基础和重要体现。办刊特色是指学报在长期办刊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刊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报的独特优质风貌。办刊特色沉淀着一本学报的历史底蕴,彰显着学报的个性;办刊特色是一本学报所特有的比较优势,体现着学报独特的办刊思想和办刊理念;办刊特色也就是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办刊特色一旦形成,它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本学报的方方面面,也会成为学报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上产生久远的影响。特色性能够体现学术性,但特色性并不等同于学术性。融特色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在学术性的前提下追求特色,在特色性的基础上凸现其学术价值,是高职高专学报和地方高校学报办刊特色的一大表征。
  地方高校学报突出其办刊特色是提高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要研究职业教育,突出职教特色。高职教育采用的是淡化理论、强化技能和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目标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中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教学,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行产学研结合制。与科研机构、企业单位等挂钩组稿,力促学术性和特色性的统一。
  其次,要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地方高校包括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分布于全国各类城市之中,其中多数是由当地政府及社会力量举办的,旨在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地方高校学报应当有意识地从选题、栏目设置都力图适应本地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栏目。
  再次,要发挥行业优势,突出栏目特色。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的行业需求密切相关。目前地方高校学报涉及工程技术、经济贸易、农林水产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大多数地方高校学报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地方特色和职业针对性。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学报能够断然舍弃薄弱学科的稿件,密切关注具有行业优势和职业特征的强势学科,开设特色栏目,将其做大做强。办好特色栏目,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教学目标、学科建设、思想教育、教材教法、实验实训、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约请国内职教方面的著名专家,刊发其具有前瞻性视点和引领性作用的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不仅可扩大学校知名度,也可提高学报的竞争力。
  此外,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办刊。目前高职高专学报很多是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栏目面面俱到,千刊一面,很难突出自己的特色,质量上也很难达到专业期刊的水平。学报资源的共享,主要是整合各高职高专院校之间的稿件资源,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点及学科优势,突出某一专业,文章按专业分流给各校学报。其目的是使各学报所刊文章的专业相对集中,形成学报的专业化,得到类似于专业期刊的效果。
  高职高专学报只有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突出办刊特色,保持其学术性,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异军突起,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形成高职高专学报的层次特色,要办出别人无法替代的优秀的刊物,用自身的发展成果提高自己在业界的地位,成为我国高校学报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有生力量。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edu.cn/jiaoyu fa zhan 498/20090720/t20090720392038.shtml
  [2]刘自俭,胡菲,田振东,高职高专学报:历史·现状·未来[J],编辑学报,2004,16(5):331—333
  [3]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z],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备[1998]3号
  [4]熊文华,“三性”并重一“本”贯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127-130
其他文献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包括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和对稿件的加工整理等内容。近几年来,一些出版社把这些工作分为两个部分,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即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由他们协作完成上述任务。这一做法顺应了出版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给出版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 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分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的主要功能是编辑加工书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期刊
副刊是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1897年11月第一张具有副刊意义的“附张”——《消闲报》出现起,从最初的“附张”、“报尾”、“报屁股”到后来的“自有其独立的地位”,…副刊在报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自20世纪初开始,“正是上海渐渐盛行小说的当儿,读者颇能知所选择,小说与报纸的销路大有关系,往往一种情节曲折,文笔优美的小说,可以抓住了报纸的读者”。这使得副刊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新闻报》副刊“快活
期刊
对传统期刊而言,内容是核心资源,也是核心优势,只有打造好期刊内容的“三度空间”,才能持续提高传统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传统期刊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中转“危”为“机”。  ——题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009年,对传统媒体而言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传统期刊可谓面临着新旧三重叠加危机:传统出版行业的体制危机,新媒体高速增长的危机,金融风暴带来的广告量下滑的危机。从本质上来看,体制危机
期刊
报刊界一直有“男人读报,女人看刊”的说法。在期刊发展史上,女性杂志一直扮演着期刊改革弄潮儿的角色。一本时尚的女性杂志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首先在它的封面,封面是杂志的脸面,是杂志表达自己身份、吸引潜在读者的外在形象;当然,也是研究者的一个视点。美国的女性学者卡罗琳·凯奇(carolyn Kitch)就把封面女郎形象作为一个解释的透镜,来研究大众媒介与女性形象。因为“封面宣告了杂志的个性特征、对读者的承
期刊
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书局的同时,也将西方的出版理念和模式带到了中国,直接影响和刺激了中文报刊的产生。中国近代出版业由于报刊和书局的出现逐渐演变成具有现代意义的出版事业。所谓事业,就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不仅对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跟出版事业联系紧密的传统知识分子阶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麦
期刊
2010年4月24日~28日,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全国书博会)在成都召开。书博会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申办地省级人民政府主办,集合全国各个省市区及中央国家机关、港澳台地区出版社、图书策划机构、图书发行机构、著名作家群体及海外文化事业单位参加的国家级大型博览会。自1980年始,全国书博会已经在18个城市举办了19届,每一届均取得巨大成功,成为推动举办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被誉
期刊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  1 给出“出版”“编辑”新定义;  2 “出版”概念大过“编辑”概念;  3 出版活动不必需编辑活动参与。  作为初人编辑行业的新手,本来这么大的研究课题是没有我插嘴说话的份,毕竟还处在不断学习、吸取理论、实践知识的阶段,尤其像我这样,从事期刊编辑工
期刊
一 我国手机报的发展现状    所谓手机报,就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层面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现行主流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报(2G)尚存在传输速度慢,服务项目单一;各家手机报新闻内容重复率高,缺乏原创性;受众定位模糊等问题。3G通信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为手机
期刊
手边拿到一本朋友寄来的《元代文化史》(以下简称《文化史》),由陈高华、张帆、刘晓三位学者合著。元代,包括更早的蒙古时期的研究,虽然从清末民初以来陆续有柯绍忘、王国维、陈垣等前辈大家创为近代专门之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韩儒林、翁独健、周良宵、蔡美彪等学者继其后,但是站在历史科学总的背景来观察,这一领域还是比较冷寂,少有学术力作出现,和汉、唐、宋、明、清等“显学”领域相比尤其如此。学术现状让像我这样“
期刊
每当新一轮“核心期刊”遴选结果公布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番热闹的议论景象。譬如,2009年下半年,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还没正式出版,而网络上已是炒得红红火火,有人在网络上煞有介事地纷纷推出“赝品”2008年版。导致《总览》编辑部电话不断,询问网上公布结果的真与假。其“核心期刊”效应,已成为中国学术界(包括学术期刊界)一道亮丽的“学术风景”。可见,2008年版《总览》牵动了多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