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多年来《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经验,提出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应与服装缝制工艺课密切配合。利用缝制工艺课中制作服装的合体与否、造型优美与否来验证服装结构制图的正确性、合理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新模式,探寻既科学又适合教学的制板方法。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制板师;服装结构;制图课;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在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上,结构制图、缝制工艺、设计无疑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课中的主要专业课程,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完成设计(服装成品)的中间环节,也是服装造型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出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的桥梁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服装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必须通过有效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服装结构制图课应与服装缝制工艺课配合
服装结构制图课主要解决服装加工制作中的“制板”和“裁剪”环节,服装缝制工艺课着重解决服装加工制作中的“缝纫、整烫”两个环节。这两门课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图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数据使用是否精准到位,都要靠缝制好的样衣来检验。因而,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裁剪、缝纫、整烫工艺技术,具有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和独立生产经营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首先,两课程教学的主要服装品种、款式必须一致。这样,学生通过服装结构制图的学习裁剪出来的服装,才能作为服装缝制工艺课上学生练习的材料,并通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缝制为成衣,从而系统地掌握服装制作工艺知识和技能。
其次,两课程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要一致。两课程应同时开设,同步进行。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互相激励,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构建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的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性实训方式。培养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合作探究,充分讨论交流,加深对服装缝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互动,作到在做中学,学中做。
第三,两课程教师的教学要一致,这里主要指两课程教师对服装缝制知识和技术的理解与教学要一致,最好是两课程由同一名教师来担任。笔者认为,两课程任课教师务必加强集体备课,使服装缝制工艺知识和技术保持一致,在可能的情况下,两课程最好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学生操作练习时再增派实习指导教师协助。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新的工艺,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模式。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上必须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老师到实训车间现场演示、学生同步反复练习,充分体现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体型与服装结构、造型设计间的关系,依据不同的体型和着装后所产生的主要弊病对制图、样板进行正确的样板补正,培养学生对“人体曲面”、“人体运动”与“服装造型”关系的洞悉能力。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服装品种的款式设计、结构制图与样板设计、工艺制作到成品的全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重点是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直观教学方式。如在服装制板学习中,训练学生对人体的观察能力、训练审视效果图、分析款式结构的能力,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制板速度能力、训练掌握各类服装放松量、各局部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训练在一张图纸上采用几种造型方法综合最佳效果的能力,在训练中纠正偏差。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工厂”式实践性教学设计
“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主要是一种传授生产技术的社会活动,生产第一线的各工作岗位要求(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有较强从事生产实践现场所需的操作技能或分析、解决技术问题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界所培养的人才之重要特征。
服装结构制图课即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应实行以产业需求为依据确立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行“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学上实行“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它并不是在课堂之外再办一个工厂,而是强调课堂教学由模拟、模仿到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即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
围绕项目进行教学,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摹仿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过程,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模拟公司,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市场的氛围,全面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工厂岗位实习,把任务作业带到假设的企业实践中,从项目的设计、工艺的编制甚至设备的布置都让学生尽早熟悉,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用新的理念和元素来创作并完善方案,提高作业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参与企业的部分设计,学生根据企业的特色和要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老师与客户、学生与客户直接对话,相互交流,互享资源。实行过程教学,不但重视教学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可以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对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对技能的拓展训练,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创造力。学生作业的完成无论从作业量、到作业深度都远大于作业要求,在作业过程中锻炼了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制板师;服装结构;制图课;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在服装专业课程设置上,结构制图、缝制工艺、设计无疑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课中的主要专业课程,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完成设计(服装成品)的中间环节,也是服装造型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出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课程的桥梁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服装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必须通过有效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服装结构制图课应与服装缝制工艺课配合
服装结构制图课主要解决服装加工制作中的“制板”和“裁剪”环节,服装缝制工艺课着重解决服装加工制作中的“缝纫、整烫”两个环节。这两门课有着密切的关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图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数据使用是否精准到位,都要靠缝制好的样衣来检验。因而,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裁剪、缝纫、整烫工艺技术,具有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和独立生产经营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首先,两课程教学的主要服装品种、款式必须一致。这样,学生通过服装结构制图的学习裁剪出来的服装,才能作为服装缝制工艺课上学生练习的材料,并通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缝制为成衣,从而系统地掌握服装制作工艺知识和技能。
其次,两课程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要一致。两课程应同时开设,同步进行。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在任务驱动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互相激励,共同探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构建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的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性实训方式。培养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合作探究,充分讨论交流,加深对服装缝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互动,作到在做中学,学中做。
第三,两课程教师的教学要一致,这里主要指两课程教师对服装缝制知识和技术的理解与教学要一致,最好是两课程由同一名教师来担任。笔者认为,两课程任课教师务必加强集体备课,使服装缝制工艺知识和技术保持一致,在可能的情况下,两课程最好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学生操作练习时再增派实习指导教师协助。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新的工艺,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模式。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上必须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老师到实训车间现场演示、学生同步反复练习,充分体现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体型与服装结构、造型设计间的关系,依据不同的体型和着装后所产生的主要弊病对制图、样板进行正确的样板补正,培养学生对“人体曲面”、“人体运动”与“服装造型”关系的洞悉能力。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服装品种的款式设计、结构制图与样板设计、工艺制作到成品的全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重点是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直观教学方式。如在服装制板学习中,训练学生对人体的观察能力、训练审视效果图、分析款式结构的能力,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制板速度能力、训练掌握各类服装放松量、各局部比例关系的判断能力,训练在一张图纸上采用几种造型方法综合最佳效果的能力,在训练中纠正偏差。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工厂”式实践性教学设计
“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主要是一种传授生产技术的社会活动,生产第一线的各工作岗位要求(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有较强从事生产实践现场所需的操作技能或分析、解决技术问题能力是职业技术教育界所培养的人才之重要特征。
服装结构制图课即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应实行以产业需求为依据确立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行“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学上实行“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模式,它并不是在课堂之外再办一个工厂,而是强调课堂教学由模拟、模仿到融合,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即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课堂。
围绕项目进行教学,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摹仿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过程,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模拟公司,教师和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将学生置身于市场的氛围,全面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工厂岗位实习,把任务作业带到假设的企业实践中,从项目的设计、工艺的编制甚至设备的布置都让学生尽早熟悉,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用新的理念和元素来创作并完善方案,提高作业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参与企业的部分设计,学生根据企业的特色和要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让老师与客户、学生与客户直接对话,相互交流,互享资源。实行过程教学,不但重视教学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可以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对创造力的培养。这种对技能的拓展训练,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创造力。学生作业的完成无论从作业量、到作业深度都远大于作业要求,在作业过程中锻炼了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