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孩子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养成

来源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多年教育养成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注重细节、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氛围;要严而不凶、亲而不松、常抓不懈;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学会做一个品行端正、高素质的人。
  关键词:家庭教育  培养  良好品德  行为习惯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身心健康、知识渊博、品行端正、有发展前途的孩子。为此,为人父母者可谓是呕心沥血,不惜代价。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如此。由于诸多原因,有的收效甚微,有的甚至事与愿违。因此,实施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走向成功,其意义不言而喻。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多年教育养成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如果在小学入学之初就进行行为养成训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输入知识,输出智慧,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人,赢在了人生的起点。在家庭教育中,就是要抓准契机,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入手,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一、注重细节,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演奏的生命二重奏。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父母的信念、情绪和言行,都会对孩子耳濡目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得都是“言传身教”的作用。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永远都是整整齐齐的,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情,家长坚决不做。
  二、严而不凶,亲而不松,塑造良好品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说,教孩子做学问,先要教会孩子做人。育人是培育才能,启智是学习学问,先有才能,后有学问。如果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无异于舍本逐末,终究会害了孩子。一个人十几年的苦读,取得了较高的学历,寻到了理想的工作,但并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因为这只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而今后的很长时间还将在与他人相处中工作和生活。因而,学会做人,乃人生第一课,也是人生永远的一课。我个人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管教得严格一些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严不是任意打骂、讽刺挖苦,而是要从小事抓起,“逼”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忽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更不能忽视孩子出现问题的萌芽。当发现问题苗头时,不要被孩子的要求左右,要适时地批评,甚至是教训。让孩子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更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在我的生活中,由于孩子的爸爸工作较忙,我一直是既当爹又当娘,且经常扮演“严父”的角色。但我是严出于爱,爱寓于严,爱而不纵,严而不凶。记得有次朋友问我女儿:“你怕你妈妈吗?”女儿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怕我妈妈,因为她经常教训我,不过每次教训我都是我确实犯了错。”这种恩威并重的教育,曾让女儿久久不能忘怀,促使她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而“亲而不松”的策略使我们母女之间更加融洽知心。
  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因为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事,需要长期抓,持久抓;矫正一个不良的行为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今天心血来潮,就要求严格一些,过几天又什么都不管了。这样的管教方式,是很难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如果要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就得天天检查,直至养成习惯后再放手。就是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耐性和韧性,要持之以恒,更不要怕反复。
  四、父母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先做到。孩子所作所为大都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想让子女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孝顺父母,经常回家看看父母,更不能顶撞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自己在生活中就要避免铺张浪费。然而,往往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未必做到,这样的教育就没有效力,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比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而自己却经常窝到沙发里,如同一滩稀泥,又怎么能教好孩子呢。还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而当自己有急事时,却照闯不误。这样的教育很显然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父母行为的折射。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功不可没,但作为家长,绝不能坐享其成。我们可以不是教育家、心理学家,但我们必须承担起家长的基本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和习惯,让孩子学会做人。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做一个品行端正、高素质的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让孩子富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没有爱心的人,永远不会尊重人、同情人,包括对自己的亲人。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私,只会接受别人的爱,而不会爱别人,包括爱自己的父母,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卢勤老师说过:“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涓涓之水,汇成江海,爱的殿堂要靠一言一行来构建。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培养它、呵护它,一点一滴的培养,一言一行的引导,坚持下去,那仁慈的爱心,就会在孩子心头扎根、发芽,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扩展和升腾。
  2.培养乐观的态度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努力,父母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保持良好状态的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我们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的成功,也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培养他们的耐挫抗压能力。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遭遇挫折与失败,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性急,心态要平和,使用最合适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3.培养孩子的責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以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要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非常庆幸的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很独立,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很有责任感,不仅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经常帮助我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良好的品行习惯如同挚友一样会伴随孩子一生,使他受益终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孩子成就事业,走向成功。
  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一本难念的经,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杰出的父母并不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他们懂得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教”字在身传,“育”字在感悟,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在细节中塑造自己,塑造孩子,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因材施教,成功的家庭教育必将属于我们。
  (责任编辑:晓角)
其他文献
摘 要: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发展。而在农村,家庭教育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落后、对孩子的态度和期望程度参差不一等问题。为此,首先要教育家长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要期望值过高和过度溺爱。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
摘 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承载着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职责。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如何使数学教育充满文化的氣息?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内外,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以期共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 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
摘 要: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极强的特殊文化形态,对课堂的不同思考与实践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文化。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构建课堂新的教学文化则十分重要。课堂文化的设计是教师文化的体现,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努力构建平等民主、自主探究、注重人格精神的课堂文化,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摘 要:小学生“自我封闭”,主要是环境造成的,加上抗挫折能力差,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与外界沟通;克服自我封闭的方法有: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树立榜样和个体关爱等。  关键词:自我封闭 环境 抗挫折力 自信 榜样 关爱  【案例】  三年级的一名小女生,平时不爱说话,上课总是在做玩笔之类的小动作,老师同伴提醒她注意上课纪律时,她会像小刺猬一样乍起满身的刺,斜着眼
摘 要:由于父母在城市打工、孩子交与祖辈或者亲戚照看,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家庭教育脱轨。家庭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在基本的生活、日常的学习、健康安全、心灵归属、道德品行等方面呈现或隐藏着一定的“阴暗”问题。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再犯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消极教育 角色弱化 在线交流 角色认同 资源整合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
摘 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貌似精妙,但是把“起跑线”看成“孩子成长的起点”是不太适合的。因为,体育竞技中的跑步比赛比输赢,孩子成长比努力;跑步比赛忽略个体差异,教育孩子看重个体差异;跑步比赛主要是拼体力,教育孩子重在挖潜力。造成这种观念的根源是,家长比较中的绝对化,控制上的盲目化和心态里的简单化。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必须遵循孩子年龄的阶段性特点,在孩子的每个阶段都能完成自己最基本的责任
摘 要:随着二胎家庭越来越普遍,由于缺乏教育意识,导致家庭中出现极端事件逐渐显现,二胎家庭中如何处理亲子关系,如何面对同胞竞争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本文是对二胎家庭的父母提出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二胎家庭 亲子关系 心理感受  最近,“二胎”成为了大家的热门话题,自从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夫妻都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很多家庭有了“新计划”。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第一个孩子自
摘 要: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多不便。有时,还会受到他人的歧视、嘲笑、讽刺、挖苦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感到孤独、胆怯、痛苦和自卑。因此,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使他们学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要用爱心陪伴,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措施,使残疾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
摘 要:“家长助教”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模式,它以家长进课堂、幼儿进社区的活动形式,加强了家园合作,提升了教育合力,丰富了幼儿的教学资源,有效弥补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缺陷,促进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家园共育 资源互补 活动形式  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幼稚园任何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