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三种唱法”(上)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g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重大庆典与纪念活动很多,声乐界也十分活跃。在此重提“三种唱法”,希望引起新一轮的关注与讨论。
  
  继续沿用“三种唱法”名称
  
  最近这些年,“三种唱法”已成了一种客观存在。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现实,换一个思路来观照。目前有哪些不能回避的现实呢?
  一是难于找到合适的名称来代替“三种唱法”,二是没有任何媒体能与CCTV抗衡,使“三种唱法”的名称得以纠正。青歌赛二十多年,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推行“三种唱法”并没有使声乐艺术停滞或倒退。目前不分唱法的声乐比赛实操难度很大。我曾作为评委参加过由官方和权威部门主办的不分唱法的声乐比赛。在不用电声扩音的情况下,所有歌手在同一个舞台上打擂台,致使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参赛歌手寥寥无几。这样的比赛缺少可比性,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选手们的演唱,评委在头脑中仍然按照“三种唱法”分类打分。形式上不分唱法,实际上还是分了唱法。这种局面同样不能再继续下去。
  我认为,声乐界应该在全面阐释“三种唱法”的同时,接受这些现实,继续沿用“三种唱法”。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矛盾面前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聪明的做法是正视矛盾,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实告诉我们,继续沿用“三种唱法”的称谓是一种积极的因势利导之举。
  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加强“三种唱法”对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演唱风格的包容性,按美声、民族和流行三
  种唱法进行分类,完全可行。
  
  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一种
  
  从字面上看,“三种唱法”很容易被理解为是三种不同的发声方法,实际上指的是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并非指唱法不同,更不是指发声方法不同。科学的发声方法只有一种,但是演唱风格可以多变。
  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在我看来,科学的发声方法在技术上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或曰标准):一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具备很好的呼吸支持能力;二是具有宽广的音域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声乐技巧;三是能够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能运用不同的音色并可以调整声音的共鸣;四是吐字要灵活自如、清楚自然并富有美感;五是声音的持久性强(或曰负荷量大)并能保持很长的歌唱寿命,即一直能唱到老。学习声乐的人如果能做到以上的要求,我相信他(她)的发声方法一定是科学的。具备以上能力的人可以灵活地运用声音,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唱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好歌者在声音运用上可以具备灵活多变的能力,如同人们可以用多种语言讲话一样。比如有人除了会讲普通话,还能讲些地方方言,山东话、四川话、广东话等等。难道用不同的语言讲话都要用不同的讲话方法吗?不同地区的语言(仅指汉语)有的是语音语调不同,有的是文字相同而发音不同,各种地方语言的讲话习惯有所差异,但讲话的方法没有根本上的不同。
  众所周知,讲话和唱歌都出自于同一种生理机能,许许多多的声乐大师们都特别强调要把歌唱与讲话统一起来。比如意大利老一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提托·斯基帕的一句名言是:“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动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再如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声乐专家贝尔冈齐在京讲学时,说得更明白,他常对学员们说:“怎么说话就怎么唱!”可见唱歌与说话的关系是多么密切!我想,既然讲话可以做到多变,唱歌的声音为什么不可以多变呢?既可以唱美声作品,又可以唱民歌,还可以演唱流行歌曲。唱得好不好,唱得像不像,是否有味道,风格是否准确,那是作为演唱者在声音运用上是否具备这种能力的问题。事实上,不要说学习声乐的人,就是普通的人都能模仿出多种声音,更不必说有许多中外“跨界”的歌唱家已经为此做出了注脚。
  大约在10年前,笔者(男中音)和女高音傅海燕、女中音刘珊、男高音金永哲为北京电视台录过一首改编为混声四重唱的流行歌曲《弯弯的月亮》。我们每个人都有几句独唱,导演要求我们用流行唱法演唱。这对于我们4个学美声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儿,刚开始都感到不太适应。然而,当整首歌录完以后到监听室听录音时,我为之一惊!没想到我们也能唱这种风格的作品。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三种唱法”之间在技术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声乐技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运用不同的声音,做到声音灵活多变是完全可能的。(待续)
  ■田玉斌/文 陈雄/摄
其他文献
近半年的时间,有两段钢琴视频在网上连创同类视频点击率之最,一个是炫技版的《土耳其进行曲》,另一个则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野蜂飞舞》,有网友评价说:“她的演奏简直能令琴弦燃烧”。这位被称为“飞指钢琴手”的演奏者就是22岁的北京姑娘王羽佳。6月4日,这位年轻钢琴家衣锦还乡,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首场个人独奏音乐会,演绎斯卡拉蒂、勃拉姆斯、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等大师的重量级钢琴作品。  2009年1月,DG
期刊
在历经了17年并将洛杉矶爱乐打造成一个世界上最富创意,风格多样的乐团之后,芬兰指挥家艾莎-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最终于4月19日在洛杉矶的沃尔特·迪斯尼音乐厅指挥了在任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萨洛宁是洛杉矶爱乐乐团过去90多年历史中在任时间最长的音乐总监,并为乐团建设做出了卓越功勋。听众在音乐会结束后,起立鼓掌致意长达12分钟,乐团乐师紧紧围绕指挥家,相拥而抱,依依不
期刊
来自中国天津的钢琴新秀郑博亚5月5日在著名的柏林爱乐音乐厅与柏林古典乐团合作举行了专场音乐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和称赞。    郑博亚在音乐厅室内乐乐厅演奏了莫扎特的《C大调第13号钢琴协奏曲》和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尽管郑博亚与成立才两年的柏林古典乐团为这场音乐会才准备了数周时间,但双方配合得相当默契。两个小时的演出博得观众热烈掌声和喝彩,并进行加演。  正在柏林艺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郑博
期刊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5月9日“俄罗斯胜利日”前一天视察了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国防部女子寄宿学校。当学校的一名女学生在演唱一首爱国歌曲卡壳时,一向以硬汉形象著称的普京展现了自己热情温柔的一面,他一展歌喉帮助那名女生解围。普京和女生一起演唱了二战歌曲《窑洞里》。  女学生卡特亚·卡扎科娃在演唱二战著名歌曲《窑洞里》时卡壳。这样的场面恐怕是每个人童年都经历过的噩梦。特别是当你面前的贵客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硬汉普
期刊
我们的同胞大多真实率性,在音乐会上也不例外,掌声可以证实这一点。如果喜欢这个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或喜欢这个作品,肯定掌声拍得起劲,“呱唧呱唧”又多又响;反之,懒得理你,连应付一下都省了。  这些年,我曾一年100-200场音乐会听下来,发现很多时候,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刚刚鞠完躬,腰还没直起来,掌声没了,只好转身在一片寂静中走下舞台。有时,我会感觉那段路怎么那么长?虽然,看不见他们脸上的表
期刊
法国著名歌手约翰尼·哈里代告别巡回演唱会,5月8日在法国圣艾蒂安市拉开帷幕,演唱会吸引了6500名歌迷激情参与。在歌迷的欢呼声中,哈里代以一首代表作《我的脸》拉开了将持续数月的告别巡演序幕。  2008年10月,哈里代宣布将告别舞台并将在法国各地举办告别巡演。他说:“明年我将迎来66岁生日,舞台表演对我来说已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和舞台说再见。不过,我还会以其他方式继续自己的音乐道路”。   素
期刊
我的《火把节》的被侵权演奏的现象已经近20年了!而我从来没有说话的机会,《谁动了作曲家的奶酪》中说“类似的抱怨听过无数次”,这里的“抱怨”是应该还是不应该?该文最后说:“就像一位交响乐团团长说的:如果真按著作权法规定那样付费,那国内的交响乐团没有一个不垮的”。对这位团长的话必须加分析和讨论:这种虚饰夸张、耸人听闻而又颠倒是非的话对吗?这样的话能够代表历史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吗?如果不加分析和反驳,则这
期刊
由中国声乐家协会、中国声乐孔雀奖组委会、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天津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承办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附中、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吉林艺术学院附中、云南艺术学院附中、广西艺术学院附中等学校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中等艺术学校声乐大赛于5月正式启动报名和
期刊
4月11日,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听贝多芬《三重协奏曲》、埃尔加《音乐人》,小提琴靳海音、大提琴朱牧、钢琴沈珗;女中音丽贝卡·斯科特、国际节日合唱团,新雅空气乐团,指挥尼克·史密斯。  大可保险地忽略上半场的存在。靳海音无疑是作为乐团首席靳哲的父子关系户担当独奏,他的高把位让人胆颤心惊。朱牧在第二乐章有多处技术失调,同一个音的演奏缺乏变化,僵硬无比。乐曲中的钢琴没有分量,也不值一提。尼克·史密斯是一
期刊
宁峰是近年来中国小提琴界一颗闪耀的新星,有关他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曾几度擦肩而过,终于在4月11日杨洋指挥中国爱乐乐团音乐会上,第一次现场聆听他的精彩演奏。  当晚宁峰是最为突出的亮点。他的演奏展示了天才的魅力,精湛娴熟的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强烈刺激着观众的神经。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被众多小提琴家所青睐,宁峰的演奏与众不同,他赋予了帕格尼尼全新的艺术诠释。人们谈及帕格尼尼,往往过多留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