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必须彰显核心价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承载着为国家育才选人的重要使命,考查的是学生十二年乃至十八年的知识和文化积累,对人生起着固本、铸魂、打底色的作用。高考作文则是对考生的综合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并概括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核心要素,均与作文密切相关。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聚焦的是培养治国安邦之才的重大问题,宋代科举考试考策论,就是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宋嘉祐二年(1057),苏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其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枯燥的题目,作者却说得有声有色,好像早就成竹在胸,完全没有一般试卷的战战兢兢、揣摩、谄媚、讨好之相,就是在平常时刻,风清月白,灵思忽至所得之文,也不过如此。如果不说是策论,读者是想不到它只是一纸试卷的,区区六百言,读起来有青铜之音。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考场作文的千年追求。今天强调的语文核心素养终极指向也在于立德树人,就考场作文而言,学生应认识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并在写作中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现在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高考作文理应肩负“载道”的职责,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努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
   當代中学生对于历史使命应该具有责任担当,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教育培养和高考选拔的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是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家命运的人,是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发展有机结合的人,是用全面、发展、历史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
   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责任担当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中国人民在不同的时代不断赋予责任担当以新的内涵,拓展了责任担当的精神疆域。这些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学生,是写不出有鲜活思想的文章的。这样的命题指向能够有效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简单认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时代精神与良好的综合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在于语文学科特殊的育人价值:一方面通过人类优秀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另一方面也通过高雅的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皈依。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上,同样可以通过语言的运用与提升来领略文化的魅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文以载道”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高考作文就是从思想上筛选出一批有文化、有思考、有知识、有正能量、有创新精神、有读懂时代的能力、有意愿改变世界的人才。高考虽然只是虚拟为文,但面对宏大的时代主题,每个考生都要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都要增强“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想百年过去,华夏大地变化万千,而今当真是国富民强之际,青年人的所思所想应该心系祖国,思考发展,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要写,就要写出对于当下国家昌盛的自豪;要写,就要写出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要写,就要写出对于新时代新中国的热爱;要写,就要写出这是一个真正出彩的时代。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多灌输,少感染,多说教,少陶冶,结果学生的作文思维狭窄、题材雷同、语言无味,千人一腔,缺失了个性与真情。时代呼唤作文教学的创新!   一、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   基础教育作文教学改革在翻新花样上做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由于小學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文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必须教给他们阅读概括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抓住文章题目概括   一篇课文的课题常常是这篇课文的眼目,教师可以通
期刊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经典美文,这些古代经典诗文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融会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兼容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比如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笠翁对韵》《弟子规》《声律启蒙》等,也有很多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思想性很强,有强烈的爱国情《出塞》《满江红》,有充满哲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有
期刊
假期研修观看了几节优质课,其中不少精品课例,我收获良多,也感触很深。在我看来,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方面要追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产生共鸣从而达成共识,或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另一方面,课堂也必须富有创新, 接地气,更能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让学生学后有所触动和启发。以《套中人》为例:   一、教学设计新颖   在常规的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之后,周老师设计让记者采访别里科夫的环节
期刊
沿着缓流的碧水,听着酥软的吴语,嗅到了园林特有的清新,我在拙政园一隅邂逅了一座小轩。   月色穿过轩窗,投影到团蒲上,正好将这扇形小室分为一明一暗。此轩名为“与谁同坐”,取自苏轼“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之意。我独坐轩中,忽想到人生种种亦如这轩。光明处便是那些意气风发之时,千金散尽还复来;暗影处便是坠入低谷之际,呼天怆地而不应。但若看透光与影,便可如苏轼一样与清风明月融为一境,求得最真实的自我。 
期刊
阅读在初中语文中所占地位可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点之一。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应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这不但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书本的知识,提高初中生的阅讀能力,就可以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接下来准备探讨的。   一、研究阅读教材,选择适合
期刊
带着对诗词教学的困惑,我研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课堂实录——《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觉得肖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独具匠心的诗词教学妙法。   独辟蹊径的思路。按照常规教学模式,教学诗词不是从题目导入,就是从结尾反推。而肖老师却独辟蹊径,先将词上阕的后两句和下阕的前两句抽出来品味、把玩。肖老师让学生将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找出来诵读。这样的开头设计表面看起来违背常理,实际上是有考量与讲究的。教者
期刊
其实,每个孩子的独特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给予宽容、理解和支持,孩子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案例背景:   他们喜欢画画,已拥有一定的技能,但在绘画中缺少想象力、创造力。他们不仅课下调皮、吃饭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高兴了,甚至还会撒个小谎……,他们的存在有时会让整个班级秩序大乱,让我们这些老师备感无奈,甚至于束手无策。 
期刊
姚鼐和桐城派提出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的观点对现在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而高中生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显得尤为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学生的一个薄弱之处。下面,就一次考场作文进行探讨。   作文材料是这样的:   一家视觉工作室,请五个专业摄影师,给同一个人拍肖像照。拍摄之前,工作人员分别向摄影师们描述了这个拍摄对象的身份:他是一位白手起家创业致富的百万富翁,他是一名救生员,他是一
期刊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言语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新课程倡导的课堂言语不再是由上而下的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而应该让师生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随时、随地、随遇、随缘”地在课堂上诱引出无数的新信息、新思维、新方法,在瞬间与学生思想相碰撞,即时生成出“随喜”的新思想、新产品。 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交流的言语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真正激发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