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各要素生产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兴旺。一要突出特色化。会宁县自然环境多样化,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工业污染轻,比较适宜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近年来,小杂粮、胡麻油等产业的规模、面积、产量都在逐年增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但始终没有做大做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把优势产业做特,把特色产业做精,是我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路径。比如,头寨子、河畔、郭城一带的苹果产业规模大、品质好、效益高。这就说明,在培育特色产业上,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找准方向、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大有作为。二要突出优质化。我们讲粮食安全,实际说的就是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农产品优质化的最基本标准和底线要求。如果我们连这个起码的底线要求都做不到,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都不放心,农产品竞争力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坚持品质优先,执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要杜绝大肥大药,多施用农家肥、有机肥,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三要突出品牌化。今后发展特色产业,要把主攻点放在创品牌上,学会给农产品梳妆打扮,在产后分级、包装、仓储、营销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尽快补上冷链物流等突出短板,真正打造一批会宁优势农产品品牌。四要突出市场化。会宁县农村大都山大沟深、山坡地多,成片成规模的地少,这就决定了小农生产将长期存在,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所以,我们必须立足这一实际,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小农户从分散生产转向有组织的规模生产,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不紧的问题。
二、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就是培养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会宁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中赢得先机,就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引才、留才、用才。一方面,要留住本土人才。本土人才是在当地农村土生土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对本地资源环境、生产经验、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能够带领一方群众发展致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首要任务是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要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育培养的方式留住乡村本土人才。另一方面,要引进外来人才。除了留住本土人才外,还需要引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高端人才到农村来。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在外地创业的大学生多,我们要疏通回流渠道,做好服务工作,使他们成为会宁乡村振兴发展回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主力军。
三、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个“魂”就是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就是“乡愁”。这样的“乡愁”不仅有生态意蕴,更有精神意涵、文化意境。一要留住乡韵。会宁农村地域广阔,村情千差万别,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各不相同。因此,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因乡、因村施策,科学规划,充分尊重村情民意,切忌“一刀切”“一窝蜂”。比如,有的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拆并村庄,让农民上楼、搞集中居住,丢掉了乡村特色,违背了群众意愿,花了不少冤枉钱,群众还不买账。所以,我们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刷新农村的“颜值”,不仅要“面子”,更要注重“里子”,既美又好,农村才有旺盛活力。二要保护乡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是“乡愁”的鲜明文化标签,彰显着优秀的乡土文化。我们要坚持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按照突出地方特色、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的要求,加快建设村史馆、家史馆、农耕文化馆等乡村文化传承载体,加强对具有鲜明特色村庄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持乡村山水、花草等生态气息和文化个性。三要弘扬新风。会宁县乡村有的地方传统生态、社会关系淡薄,乡村文化荒芜。而厚葬薄亲、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风气却不断蔓延。为此,我们要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今后,我们要以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J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激励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和睦邻里,着力构建优良家风和文明乡风。
四、实施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一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实事求是地讲,会宁有些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对一些贯彻落实不力的乡镇负责人进行严厉问责或组织处理。我们要打一场垃圾歼灭战,突出抓好村庄道路、沟渠河道、农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和田间地头的垃圾、废旧地膜、农作物秸秆等集中清理,统筹推进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等“五改”工作。二要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近年来,我们精心打造了以甘沟驿镇的千亩牡丹园为代表的一批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旅游观光,打造了乡村旅游的典型,也彰显了乡村旅游的潜力。今后,我们要将旅游理念和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把广大农村打造成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主客共享、旅居相宜、农旅相融的全域大景区,推动美丽乡村由“建设”向“经营”转变。三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农业绿色发展“三不、两零、一全”的目标,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把绿色循环理念融入农业农村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实现绿色生产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举两得。
五、实施乡村组织振兴。就是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会宁县有的基层组织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基层干部不敢直面矛盾,遇事推诿扯皮,导致基层矛盾扎堆,问题突出;有的基层两委班子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为此,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和“三个专项”行动,对软弱涣散的进行集中整顿,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规范的马上规范、该清理的一律清理;要注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特别要注重在“两类人”中发展党员,一类是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一类是下乡创业的“实干人”,真正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动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二是必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振兴乡村,必须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通过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大力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了文明村风、民风、家风。三是必须营造良好政策生态。农民群众对“蝇贪”“蚁贪”等身边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作风反映强烈。鉴于此,加强作风建设,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正风气、得人心之举,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决策部署,依法打击村霸和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农村黑恶势力,营造稳定和谐、公道清明的乡村社会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我们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共会宁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二、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就是培养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会宁作为全省深度贫困县,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中赢得先机,就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引才、留才、用才。一方面,要留住本土人才。本土人才是在当地农村土生土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对本地资源环境、生产经验、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能够带领一方群众发展致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首要任务是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要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育培养的方式留住乡村本土人才。另一方面,要引进外来人才。除了留住本土人才外,还需要引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高端人才到农村来。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在外地创业的大学生多,我们要疏通回流渠道,做好服务工作,使他们成为会宁乡村振兴发展回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主力军。
三、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个“魂”就是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就是“乡愁”。这样的“乡愁”不仅有生态意蕴,更有精神意涵、文化意境。一要留住乡韵。会宁农村地域广阔,村情千差万别,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各不相同。因此,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因乡、因村施策,科学规划,充分尊重村情民意,切忌“一刀切”“一窝蜂”。比如,有的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拆并村庄,让农民上楼、搞集中居住,丢掉了乡村特色,违背了群众意愿,花了不少冤枉钱,群众还不买账。所以,我们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刷新农村的“颜值”,不仅要“面子”,更要注重“里子”,既美又好,农村才有旺盛活力。二要保护乡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是“乡愁”的鲜明文化标签,彰显着优秀的乡土文化。我们要坚持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按照突出地方特色、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的要求,加快建设村史馆、家史馆、农耕文化馆等乡村文化传承载体,加强对具有鲜明特色村庄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保持乡村山水、花草等生态气息和文化个性。三要弘扬新风。会宁县乡村有的地方传统生态、社会关系淡薄,乡村文化荒芜。而厚葬薄亲、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风气却不断蔓延。为此,我们要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最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质。今后,我们要以创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群众J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激励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和睦邻里,着力构建优良家风和文明乡风。
四、实施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一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实事求是地讲,会宁有些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对一些贯彻落实不力的乡镇负责人进行严厉问责或组织处理。我们要打一场垃圾歼灭战,突出抓好村庄道路、沟渠河道、农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和田间地头的垃圾、废旧地膜、农作物秸秆等集中清理,统筹推进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圈等“五改”工作。二要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近年来,我们精心打造了以甘沟驿镇的千亩牡丹园为代表的一批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旅游观光,打造了乡村旅游的典型,也彰显了乡村旅游的潜力。今后,我们要将旅游理念和元素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的旅游价值,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把广大农村打造成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主客共享、旅居相宜、农旅相融的全域大景区,推动美丽乡村由“建设”向“经营”转变。三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中央深改组第3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农业绿色发展“三不、两零、一全”的目标,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把绿色循环理念融入农业农村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实现绿色生产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举两得。
五、实施乡村组织振兴。就是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会宁县有的基层组织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基层干部不敢直面矛盾,遇事推诿扯皮,导致基层矛盾扎堆,问题突出;有的基层两委班子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不强,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为此,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和“三个专项”行动,对软弱涣散的进行集中整顿,该调整的坚决调整、该规范的马上规范、该清理的一律清理;要注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特别要注重在“两类人”中发展党员,一类是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一类是下乡创业的“实干人”,真正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动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二是必须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振兴乡村,必须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通过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大力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了文明村风、民风、家风。三是必须营造良好政策生态。农民群众对“蝇贪”“蚁贪”等身边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作风反映强烈。鉴于此,加强作风建设,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正风气、得人心之举,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打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决策部署,依法打击村霸和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农村黑恶势力,营造稳定和谐、公道清明的乡村社会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和政治责任。我们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共会宁县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