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浩瀚、灿烂的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占据重要的地位。虽然俄罗斯作家的风格及表现手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些女性生动、美丽、崇高、个性鲜明,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对于女性的理想。本文对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主要类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以及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女性形象;文化内涵
一、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主要类型
1、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
俄罗斯地广人稀,地理气候条件严苛,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俄罗斯人民不畏苦难、坚强勇敢的个性,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俄罗斯女性以坚韧不屈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生产及文明的进步。在俄罗斯作家动人的描述中,女性形象散发着独特的色彩,如俄国剧作家A.N.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她本来是一个真诚、质朴、善良的女孩,对婚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然而婚姻生活与她想象的截然不同,丈夫对她冷漠生硬,婆婆对她打击欺压,面对陌生孤独的环境,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在内心中依然燃烧着对生活炙热的情感,她积极地追求与鲍里斯的爱情,并且勇敢地向禁锢她、冷落她的家庭抗争,向压迫者发起不屈的挑战,虽然最后她因无人相助,因为生活的冷酷无情而投河自尽,但是她勇于反抗、斗争的精神在黑暗、残酷的社会中发出令人振奋的光芒。
2、悲剧式
俄罗斯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中,生活的艰难使她们命运多舛,当善良、热情、执著的女性在遇到残忍的现实社会时,她们的命途大多是悲剧的,如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在《苦命的丽莎》中就塑造了一个美丽而悲苦的女性形象。出身贫苦农家生活的丽莎与贵族青年埃斯特拉发生了爱情,但是与真挚、善良的丽莎相比,埃斯特拉不务正业,不思进取,因沉迷赌博而欠下巨额赌债,最后违背与丽莎的爱情誓言,与一个富有的寡妇勾结并抛弃了丽莎,丽莎遭到背叛后,伤心欲绝而投湖自尽,美丽的丽莎并没有得到她向往的爱情,她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男权对女性的压抑。
3、圣徒式
俄罗斯文学中不仅塑造了一些值得尊重的女性形象,还刻画了许多圣徒式的女性,这些女性道德崇高、身心纯洁,既拥有自然美丽的外表,同时精神、修养上也无可挑剔,体现了俄罗斯作家、人民对于完美女性的理解。如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在与奥涅金最后一次相见时,说到“我爱您,这我又何必掩饰?但我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一辈子对他忠实。”可见,达吉雅娜坚持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即使面对苦苦追求的、自己也深深爱慕的情人,她依然选择遵守传统的婚姻道德,虽然内心非常痛苦,但是为了忠于自己的婚姻,她选择了牺牲。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品格是俄罗斯文学中圣徒式女性形象最显著的特点,不仅如此,出身高贵的达吉雅娜宽容、无私的对待生活中的人或事,表现了一种圣洁光辉的形象,体现了俄罗斯文化对于理想女性的定义。
4、青春热情
虽然俄罗斯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俄罗斯人乐观、热情,在俄罗斯文学中,也常常看到青春活泼的女性形象,如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创作的《查密莉雅》中,女主人公查密莉雅天真、熱情,她绽放着健康、纯真的笑容,对于残疾青年丹尼亚尔给予了发自内心的关怀,她用温暖、善良的心开导、帮助苦闷抑郁的残疾人,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久违的阳光,重拾对生活的渴望与信心。这样的女性形象与俄罗斯人民的个性紧密联系,反映了俄罗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1、体现了宗教文化的价值观念
东正教是对俄罗斯影响最广泛、深远的宗教,东正教文化崇拜圣母,崇尚自我忏悔与牺牲,这种宗教信仰倡导禁欲主义,在俄罗斯文学的女性形象中,很多都是经历过挫折、苦难,最终走向死亡的,如《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就是跪倒在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上帝忏悔,这种圣徒式的死亡庄严、圣洁。又如伊凡·屠格涅夫创作的《贵族之家》里,丽莎笃信宗教,并坚持以宗教信条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她对所有人都保持着真挚的爱,这种爱反映了宗教文化对于人们个性的渗透,丽莎在失去了与拉弗列茨基的爱情后,走进了修道院,这也象征着一种灵魂的回归。作为俄罗斯文学中最为美好、圣洁的女性形象之一,丽莎身上所折射的宗教性使人们崇拜,并且渴望与之亲近,这种宗教信仰与她的命运紧紧相连,体现了宗教文化对俄罗斯文学及人民个性的影响。
2、社会道德的规范
俄罗斯经历了漫长的农奴制度,虽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奴隶制度瓦解,但是社会道德规范中还残余着封建制度思想,如社会道德规范中男权之上,父权、夫权仍是家庭的主导,无论身处何种阶层,女性受压迫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她们被迫嫁给陌生的人,被禁锢在狭小闭塞的家中,难以自由地进入到社会中,追寻自己的理想,长久被压抑的个性需要得到释放,《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丈夫虚伪冷漠,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女,他更多地不是出于自身的情感,而是更在意外界的看法,虽然在这样郁闷的家庭中,但是安娜最初并没有觉得不妥,因为社会道德规范中并没有不允许这样的家庭,因此面对渥伦斯基的热烈追求,安娜开始还担心社会的流言蜚语,因而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家庭的冷漠最终让她选择了投向渥伦斯基的怀抱,这是社会道德规范所难以容忍的。对于这段婚外恋情,安娜承受的职责与痛苦远远多于渥伦斯基,最终安娜身心疲惫,以卧轨的方式来表现对残酷社会的抗争。
3、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苏醒,长期受封建制度压迫的俄罗斯女性,对于自由生命的渴望更加强烈。她们本身就具有勇敢、积极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觉醒后,虽然自由的道路充满艰难,但是她们不甘于受奴役、不愿受屈辱,因而与封建制度发生激烈的反抗,尤其在资本主义人本思想的影响下,俄罗斯女性热烈追求理想的意志更加坚定。这种精神不仅感染了俄罗斯的作家,也对俄罗斯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体现
俄罗斯文学中对女性的刻画与其民族心理、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俄罗斯人们心中,理想的女性不仅具有纯洁美丽的外表,还要具有善良、质朴的品质,这种理想女性的构建源于俄罗斯女性在家庭中的奉献,源于女性的勤劳勇敢,文学艺术的根基在于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俄罗斯女性坚毅果敢,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来维系家庭,并且在精神上追求进步,俄罗斯作家将广袤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女性灵魂挖掘出来,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俄罗斯文学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有的坚强勇敢、有的具有反抗精神,有的热情活泼,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俄罗斯社会道德规范,对女性形象的构建既受宗教文化影响,也表现出俄罗斯女性在社会发展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俄罗斯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也为世界文学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增添了宝贵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赵麦玲.从人道主义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J].新西部,2010 (11).
[2]陈方.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J].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5(1).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女性形象;文化内涵
一、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主要类型
1、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
俄罗斯地广人稀,地理气候条件严苛,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俄罗斯人民不畏苦难、坚强勇敢的个性,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俄罗斯女性以坚韧不屈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生产及文明的进步。在俄罗斯作家动人的描述中,女性形象散发着独特的色彩,如俄国剧作家A.N.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她本来是一个真诚、质朴、善良的女孩,对婚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然而婚姻生活与她想象的截然不同,丈夫对她冷漠生硬,婆婆对她打击欺压,面对陌生孤独的环境,她并没有自暴自弃,在内心中依然燃烧着对生活炙热的情感,她积极地追求与鲍里斯的爱情,并且勇敢地向禁锢她、冷落她的家庭抗争,向压迫者发起不屈的挑战,虽然最后她因无人相助,因为生活的冷酷无情而投河自尽,但是她勇于反抗、斗争的精神在黑暗、残酷的社会中发出令人振奋的光芒。
2、悲剧式
俄罗斯文学塑造的女性形象中,生活的艰难使她们命运多舛,当善良、热情、执著的女性在遇到残忍的现实社会时,她们的命途大多是悲剧的,如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在《苦命的丽莎》中就塑造了一个美丽而悲苦的女性形象。出身贫苦农家生活的丽莎与贵族青年埃斯特拉发生了爱情,但是与真挚、善良的丽莎相比,埃斯特拉不务正业,不思进取,因沉迷赌博而欠下巨额赌债,最后违背与丽莎的爱情誓言,与一个富有的寡妇勾结并抛弃了丽莎,丽莎遭到背叛后,伤心欲绝而投湖自尽,美丽的丽莎并没有得到她向往的爱情,她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男权对女性的压抑。
3、圣徒式
俄罗斯文学中不仅塑造了一些值得尊重的女性形象,还刻画了许多圣徒式的女性,这些女性道德崇高、身心纯洁,既拥有自然美丽的外表,同时精神、修养上也无可挑剔,体现了俄罗斯作家、人民对于完美女性的理解。如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雅娜在与奥涅金最后一次相见时,说到“我爱您,这我又何必掩饰?但我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一辈子对他忠实。”可见,达吉雅娜坚持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即使面对苦苦追求的、自己也深深爱慕的情人,她依然选择遵守传统的婚姻道德,虽然内心非常痛苦,但是为了忠于自己的婚姻,她选择了牺牲。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品格是俄罗斯文学中圣徒式女性形象最显著的特点,不仅如此,出身高贵的达吉雅娜宽容、无私的对待生活中的人或事,表现了一种圣洁光辉的形象,体现了俄罗斯文化对于理想女性的定义。
4、青春热情
虽然俄罗斯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俄罗斯人乐观、热情,在俄罗斯文学中,也常常看到青春活泼的女性形象,如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创作的《查密莉雅》中,女主人公查密莉雅天真、熱情,她绽放着健康、纯真的笑容,对于残疾青年丹尼亚尔给予了发自内心的关怀,她用温暖、善良的心开导、帮助苦闷抑郁的残疾人,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久违的阳光,重拾对生活的渴望与信心。这样的女性形象与俄罗斯人民的个性紧密联系,反映了俄罗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1、体现了宗教文化的价值观念
东正教是对俄罗斯影响最广泛、深远的宗教,东正教文化崇拜圣母,崇尚自我忏悔与牺牲,这种宗教信仰倡导禁欲主义,在俄罗斯文学的女性形象中,很多都是经历过挫折、苦难,最终走向死亡的,如《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就是跪倒在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上帝忏悔,这种圣徒式的死亡庄严、圣洁。又如伊凡·屠格涅夫创作的《贵族之家》里,丽莎笃信宗教,并坚持以宗教信条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她对所有人都保持着真挚的爱,这种爱反映了宗教文化对于人们个性的渗透,丽莎在失去了与拉弗列茨基的爱情后,走进了修道院,这也象征着一种灵魂的回归。作为俄罗斯文学中最为美好、圣洁的女性形象之一,丽莎身上所折射的宗教性使人们崇拜,并且渴望与之亲近,这种宗教信仰与她的命运紧紧相连,体现了宗教文化对俄罗斯文学及人民个性的影响。
2、社会道德的规范
俄罗斯经历了漫长的农奴制度,虽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奴隶制度瓦解,但是社会道德规范中还残余着封建制度思想,如社会道德规范中男权之上,父权、夫权仍是家庭的主导,无论身处何种阶层,女性受压迫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她们被迫嫁给陌生的人,被禁锢在狭小闭塞的家中,难以自由地进入到社会中,追寻自己的理想,长久被压抑的个性需要得到释放,《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的丈夫虚伪冷漠,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女,他更多地不是出于自身的情感,而是更在意外界的看法,虽然在这样郁闷的家庭中,但是安娜最初并没有觉得不妥,因为社会道德规范中并没有不允许这样的家庭,因此面对渥伦斯基的热烈追求,安娜开始还担心社会的流言蜚语,因而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家庭的冷漠最终让她选择了投向渥伦斯基的怀抱,这是社会道德规范所难以容忍的。对于这段婚外恋情,安娜承受的职责与痛苦远远多于渥伦斯基,最终安娜身心疲惫,以卧轨的方式来表现对残酷社会的抗争。
3、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苏醒,长期受封建制度压迫的俄罗斯女性,对于自由生命的渴望更加强烈。她们本身就具有勇敢、积极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觉醒后,虽然自由的道路充满艰难,但是她们不甘于受奴役、不愿受屈辱,因而与封建制度发生激烈的反抗,尤其在资本主义人本思想的影响下,俄罗斯女性热烈追求理想的意志更加坚定。这种精神不仅感染了俄罗斯的作家,也对俄罗斯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体现
俄罗斯文学中对女性的刻画与其民族心理、个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俄罗斯人们心中,理想的女性不仅具有纯洁美丽的外表,还要具有善良、质朴的品质,这种理想女性的构建源于俄罗斯女性在家庭中的奉献,源于女性的勤劳勇敢,文学艺术的根基在于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俄罗斯女性坚毅果敢,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来维系家庭,并且在精神上追求进步,俄罗斯作家将广袤大地上独具特色的女性灵魂挖掘出来,塑造了经典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俄罗斯文学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有的坚强勇敢、有的具有反抗精神,有的热情活泼,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俄罗斯社会道德规范,对女性形象的构建既受宗教文化影响,也表现出俄罗斯女性在社会发展中自我意识的觉醒。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俄罗斯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也为世界文学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增添了宝贵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赵麦玲.从人道主义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J].新西部,2010 (11).
[2]陈方.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J].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