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吟”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是在春天,你走进竹林子,那你就听吧,“喀吧、喀吧 ”这是竹子生长中拔节的声音。大家都知道,竹笋可以吃,竹材可以做家具,但当你在CD机放上一个叫《竹吟》的光盘,从那里边流泻出来的便是由竹乐演奏的天籁之音。
  当世界竹藤组织在北京为总部大厦落成剪彩时,“国珍竹乐团”受邀到现场演出。当大立柜般大小的用竹子做的“排桶琴”抬上舞台,与演员们一起演出了歌、舞、诗、乐等以竹为题的节目,尤其当时装模特们身着由竹丝、竹帘、竹笼、竹兜、竹笠组成的服装,戴着竹叶、竹耳环、竹手镯等饰品,在音乐的配合下走向T型舞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国珍竹乐团”的团长王巍,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与他的竹乐团,会让“竹吟”,这一诞生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天籁之音享誉海外。
  
  佐藤邦子女士与“尺八”的故事
  
  1992年夏,在中央直属的歌舞团已当了八年演奏队队长的王巍,随队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以音乐交流的形式出访演出。他很想看看日本有什么好的乐器或有哪些音乐形式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个形状类似中国竹箫,而音调又异常凄美的一件乐器所震撼,日本人将其称为“尺八”。王巍在听的过程中觉得这种乐器音质非常优美动听,而且非常贴近自己国家的音乐风格,于是便对“尺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翻阅了很多资料后发现,“尺八”源于中国,早在唐朝便已产生。
  这件事情给了王巍很大的冲击。自己搞了几十年的音乐竟然不知道此乐器产生于中国。在翻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同时,王巍还发现竹音乐是一个一直不被人所发现的乐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很多竹乐器但如今都已失传,但它历史悠久、种类之多,使王巍对它产生了作为一个音乐人的责任感,决定要将他发扬下去。
  再讲到“尺八”时,王巍还给笔者接着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就在当年出访日本时,接待他们的是日本音乐界创价学会的负责人佐藤邦子女士。后来佐藤邦子女士来到北京,在下榻的饭店偶然看到电视中播放关于王巍研究竹乐器的专题报道。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王巍收到了来自日本的邮包,打开一看竟是一支精美的竹制尺八,还有两册吹奏教材,连擦“尺八”内壁的小方布都一同寄来了。说到这里,王巍的眼睛透出了感动,他说:“这种乐器的制作工艺的资料在日本很少见,而这位日本朋友却连这种制作工艺的一些资料都复印了过来,而我在国内是很难寻觅到的。”在惊喜和感动的同时,王巍心中感慨万千,他想,当年唐朝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把尺八的优美乐声带到东瀛,一千三百多年后,日本朋友为了支持我的竹乐器工作,一声不响地寄来价格不菲的“尺八”。后来,王巍给佐藤女士寄去了由“国珍竹乐团”演奏的CD《竹宴》当CD播出日本歌曲《红蜻蜓》时,那“尺八”发出的凄美音调令佐藤女士悄然泪下。
  王巍对笔者讲这些话的时候,窗外的阳光很足,射进屋里,照在墙上用竹子制成的排箫等装饰物上,钢琴上摆着从各国淘回的各种形状奇异的竹乐器,一阵春风吹过,大厅里的风铃就“丁丁当当”发出清脆的声音。
  “尺八”,这短短的一节竹子做成的乐器,已经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它吹响的是渴望世界和平、人民友好的赞歌。
  
  高山流水遇知音
  
  “听众朋友,你们好,这是台北的方萍时间栏目(背景是大家熟悉的《阿里山的姑娘》音乐)。大家对刚才所听到的这段音乐都比较熟悉,但我想很少有人知道是用竹演奏的。现在我要请出一位朋友,他刚刚在台湾进行了演出,他们用很少的几个人的团体,却营造出极好的演出效果,他不但是表演的专家更是竹音乐制作和创作的专家,他就是国珍音乐团的团长王巍先生……”。
  2003年,中央音乐团受台湾佛教艺术团之邀赴台湾演出。王巍与他的竹乐团携带着大大小小的竹乐器同行。
  在大陆演出团到达台湾之前,台湾媒体给予大量报道和宣传,使得台湾同胞对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王巍和他的“竹乐团”第一次与其他大型的歌舞团同时登场演奏。当王巍等人在台湾戏剧院的舞台上演奏出海峡两岸民众熟知的乐曲《阿里山的姑娘》时,质感强烈的竹乐显得异常悦耳动听,而另一曲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尼《划船歌》在竹制敲击乐器演奏下,让人感到空气中都弥漫着大自然的气息 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全场灯光骤亮时,全场的两千多名观众起身鼓掌。
  尽管只有有限的演出时间,可是王巍等人演奏的竹乐,却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深刻而长久的印象。在台胞看来,竹器演奏的音乐声音独特,演奏时的震撼力是其他的音乐所没有的。演出结束,一位台湾年轻的作曲家对王巍说:“我恨不得能把这个乐器搬回家,每天弹奏,天天都可以聆听到如此清爽的乐曲。”晚会结束后,王巍受到了台湾广播电台的邀请,他与主持人方萍一起就竹音乐的艺术魅力向海峡两岸的听众进行了展示,尤其是当王巍通过电波向台湾同胞满怀激情地说“这属于我们中华儿女自己的音乐”时,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文化的好感。
  随着“竹乐团”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声望不断地提高,竹乐不仅得到了中国音乐界的认可,同时也受到了国际喜爱音乐的朋友的欣赏和关注。
  2004年金秋,已颇有名气的王巍和他的“竹乐团”受到了英国驻华大使馆的邀请,在其驻华使馆内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当大厅内响起了一阵悠扬独特的竹箫声时,喧闹的大厅立刻有人应声吟唱出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根据国外名曲改编的《送别》,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一种亲切而久远的感情。当《茉莉花》、《花儿与少年》,《小放牛》等流传久远的经典歌谣演奏时,美妙的旋律随着浓浓的竹风扑面而来,使人在满目苍翠的绿色声音里流连忘返。大使馆里一位叫麦克·可卢克的“中国通”听罢,挑起大拇指由衷的赞叹:“听了你们的竹乐演奏后,三月不知肉味。”
  而在瑞士驻华大使馆演出结束,在场的观众纷纷围拢上来,在对乐团的竹乐器惊叹好奇之下,都跑过来仔细研究和欣赏着这些用竹子制作而成的乐器,他们用心地询问并试着操作,亲自体验着竹乐器带给人的美妙感觉。
  
  竹音乐团的“兄弟姐妹们”
  
  其实,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竹乐器。像缅甸的“巴德拉琴”、拉丁美洲的竖琴、越南的“德朗琴”和“竹摇琴’,以及印尼的“安格隆琴”。但令王巍自豪的是,中国的竹乐器种类在世界上是最为丰富的。
  竹乐团的名声越来越大了。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海外版都对竹乐团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内最老到的音乐录音师李小沛还亲自操刀,由王巍竹乐团制作的竹乐乐器演奏制作了名称為《竹吟》的光盘,用一套完全由竹子制作的乐器,组成了完美的和声,演绎了流传久远的经典歌谣。后来,这个光盘在“首届中国唱片金碟奖”评选中获得被认为制作含金量最好的奖——最佳制作奖,同时也获得了最佳乐器演奏专辑提名奖。
  有人说,竹子不能单独成林,只要有竹子生长的地方,就会看到一蓬蓬的竹林。好像正因为如此,竹乐也似乎有了竹林的品性。在王巍的住所,我们看到的是竹乐家族的“兄弟姐妹”——有世界上最小的竹乐器口笛、世界上最长的巨笛,还有仅一根弦的独弦琴,有用双手击掌产生气流演奏的竹管琴等。据王巍说,每当演出时,这些“大大小小兄弟姐妹”都必须同时登场。而乐团每当排练的地点就在一个老楼里,王巍就站在拥挤的陋室里指挥大家演奏排练竹乐曲。在他看来,每次排练只当是“朋友来了聚一聚’。有一位退休的田昌老人,是曾为各国首脑演奏过经典音乐的大腕,他自己也甘愿做王巍的“跟班”当完搬运工当工匠,还要当语音师,而他们随身携带笛子、洞箫等,但像巨龙鼓、竹排鼓、排筒琴、竹管琴等体积庞大的乐器,就要找辆卡车来搬运乐器,装装卸卸如搬家一样。王巍幽默地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们竹音乐团的一个特点。
  在王巍和他同事们的努力下,竹音乐团名气也越来越大了起来,他们的理想是,让中华民族的竹乐在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中,成为文化与和平的使者,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扇流动的窗口。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5年11月13日时30分,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约100吨化学物流入松花江并顺水而下。19天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主动提出辞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些许变化,首先,一般而言,当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提出批评时,下级部门都会有苦也不说。然而这一次,情况出现了变化,吉林省环保局在面对上级领导部门的问责时,“勇敢”地拿出了两份“专报信息”的快报。这是否意味着各级
期刊
2005年6月,《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吉米先生曾作为论坛驻中国首席代表接受本刊专访。2006年初,他再一次走近我们的读者,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驻北京分社社长的角度,向我们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展和中国新闻发言人的风采。  1月10日傍晚,访谈在北京建外外交公寓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里进行。珊瑚红的灯光和着悠扬的音乐在红色墙壁组成的空间内交错,坐在我们对面的吉米先生显得和悦
期刊
译/沈苏儒 贾宗谊 钱雨润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泼斯坦  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爱泼斯坦——中国人民尊敬和热爱的老朋友离开了我们。  去年4月,本刊推出了一组重点话题《致意,与我们共同走过的外国朋友们!》,让读者认识了几位与中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外国朋友。同期,开始对爱泼斯坦先生的回忆录《见证中国》进行连
期刊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兴起之后,美国依靠先进的软件和通信技术在生产率上拥有绝对优势,新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由于没有跟上创新步伐,陷入了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中国领导人已经看到这种差距以及美国在创新领域内取得的成功。美国成功的综合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基础科研领域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鼓励创造和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支持高风险创业公司的银行系统。这三个方面正是中国加大力度要加强和改革的重
期刊
编者按: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期望。因此,我们在2006年第一期开办“双语视窗”栏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
期刊
“蓝盾”是与“红十字”对等的文化名词。1954年《海牙公约》规定用“蓝盾”这个符号标注于文化遗址处,使它们免受由于战争冲突引起的攻击。1996年,国际蓝盾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Shield)简称ICBS成立。  国际蓝盾委员会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由四个非政府组织机构组成,分别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
期刊
听说库恩在全国已走了好几个省市签名售书,读者反响非常热烈。我希望他也能尽快到江西来,作为江西省外宣办的负责人,笔者也期待着能与他就一些问题进行对话。  2005年,阳春三月、莺飞草长的季节。25日下午,笔者和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鹤一同赶往南昌市昌北国际机场。13点30分,我们在贵宾通道的栈桥头第一眼看到了《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博士,感觉与照片上的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传媒已经走过了2005年,回首这一年,传媒镜头里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乘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一样,所有的媒体人也要紧紧抓住扶手,以尽力适应这飞一般的速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我们的传媒也面临新的境况,需要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多种形态的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网络、手机短信、大屏幕等等,其前景无可限量。但是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却遇到了多
期刊
惊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汪道涵先生逝世的消息,身在北京的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心情十分沉痛,在赴上海参加汪老追悼会前夕,笔者有幸聆听了启正与汪老相识、相知过程的回忆。    由“数量级”开始的友谊    1982年,赵启正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时在一次会上与汪老相识。赵启正问当时在场的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汪老是学什么的?答曰:学机械的(因为汪道涵曾经担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容易让
期刊
面对“9·11”,美国人都在说什么?面对SARS,我们该怎么说?当2003年“非典”带给中国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就2003年春天的那段历史发展以及随后的事件而言,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这两个带有极强实践色彩的名词已经不可避免的结合在一起。随着全球传媒的发展和信息流动程度的提高,也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危机潜伏和爆发相交织,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已经要求政府与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涉及到重大公共危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