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中国朋友提个醒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期望。因此,我们在2006年第一期开办“双语视窗”栏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几天前,我在书店发现了一本书,书名是《怎样和老外交朋友》,作者是因“疯狂英语”而出名的李阳。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一年的外国人,我自然很想知道一位中国作者在这方面给出了什么样的忠告。
  有一条忠告真是吸引住了我,但我也不得不说,这条忠告让我很懊恼。按照李先生的观点,外国人是你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机会”,只要见到外国人,你就应该上前和他们练英语。作者进一步说道,如果某个外国人不想回答你的问题,那他(她)就是一个粗鲁的人,是个你不屑与之交往的人。我认为这一忠告不仅不正确,还会给中国人和老外的关系带来潜在的危害。
  像多数住在中国的老外一样,我知道生活在远离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文化当中,有时会感到多么孤独啊!但在多数情况下,我接受这种文化上的孤独,将其作为生活在这儿的一部分。说到底,我来这里是想了解中国人民和她的语言,如果我真的不喜欢这个地方,那我早就回国了。到目前为止,我在中国度过的时光非常有价值,我的中文水平提高了,了解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一些中国人也成了我亲密的朋友。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也撞见很多中国人,他们借口交朋友但却只把我看成练口语的“机会”,有人从城里一直跟到我的学校宿舍,缠着我教他们英语,或是陪他们练口语;还有一些陌生人把文章、手册、讲稿塞到我面前要我帮忙翻译;还有人要我帮他们写移民申请。所有这些人当时都声称主要目的就是与我交朋友。在校园我所主持的每周英语角上,甚至有一个人不间断地连问了我半个小时的问题,在我有礼貌地请他也给别人一个机会练英语时,他竟然生起气来。他趾高气扬像只雄孔雀,告诉我他无非是想成为我的朋友。
  他或许真的想成为我的朋友,但我来自一个不可以通过纠缠与烦扰建立友谊的国度。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友谊是与某人共度时光,他(她)的陪伴让你由衷地感到快乐。友谊并非是“机会”或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我在这儿交的中国朋友都是真诚的朋友,我们因为彼此喜欢在一起而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相互了解了很多对方的文化,也加深了个人间的了解。
  在此,我并非建议你根本不与老外打交道。但是,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问一下自己的动机。如果你真的想与来自异国的人交朋友,谁会反对呢?但话说回来,如果你唯一的动机就是利用老外将其作为自己提高英语的一种手段,那么,老外很可能看穿你——那他(她)肯定不想与你共处。
  因此,如果说我对与老外交朋友并保持友谊有什么忠告,我想说的就是:把外国人看成“人”,而不要看成“机会”;友谊是逐渐形成的,要经过一段时间,不要期望速成:不要没完没了地向老外提出大量的互不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接触方式有时会让老外犯晕或是觉得不自然。
  最后,我想建议,如果你真的想和一个老外交朋友,那么你就应该是发自内心真心喜欢这个人。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友谊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如果你与老外交朋友的唯一目的是提高英语水平,那你恐怕就不会有一个长久的老外朋友。
  (本文作者为英国海外志愿者组织(vso)成员,年轻女士,现在河南平顶山师范学院教授英语)
其他文献
巴基斯坦向IT业进军    一谈及软件和外包业务,人们就会想到班加罗尔、马尼拉、布达佩斯这些地方,而不是拉合尔或卡拉奇。巴基斯坦的城市也许都不在外包业务的版图上,但它要改变这种局面。巴政府想利用外包业务刺激经济增长。虽然起步已晚,但它在软件发展上努力模仿印度的成功经验,追赶速度非常快,预计未来几年年增长率至少在45%以上。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巴基斯坦的失业率有所攀升,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8%。政府在
期刊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形势下,什么样的外宣工作队伍才称得上是高素质的呢?换句话说,外宣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外宣工作的要求呢?答案也许会是各种各样的,但其核心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德才兼备。    牢记使命,无私奉献    就国际形势来看,今天的国际舆论仍然是“西强我弱”。美国等西方媒体垄断了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传播,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信息总量的百倍。  有人在20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在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应该让世界人民看到真实的中国,听到中国的声音,并使这个声音日渐强大起来。这不仅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而且具有现实而长远的经济意义。  近来,随着韩剧和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引发了笔者一些思考,希望能为中国外宣事业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自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开始,中央及地方台相继推出了大批颇受中国人喜爱的韩国影视
期刊
有人说,一个人的时候,济州岛是购物天堂;两个人的时候,济州岛是浪漫天堂;许多人的时候,济州岛是游走天堂。  不久前,我受韩国观光社的邀请,来到了著名观光度假地济州岛。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水,漫长的海岸线,挺拔的棕榈树,海天之间隐隐可见的层层山脉……济州岛无不洋溢着浪漫情调。  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济州道(“道”相当于中国的“省”),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41公里,是个呈椭圆形状的岛屿,
期刊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2005年12月7日文章    很多读者都很想知道,俄罗斯现政府能否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俄罗斯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总喜欢把各个历史时期以领导者的名字来命名。我们经常说到的有:“列宁电气化时期”,“斯大林个人崇拜时期”,“赫鲁晓夫解冻时期”,“勃列日涅夫停滞期”,“叶利钦膨胀时期”。  “当弗·普京把政权交接给下一任总统时,我们会说什么?”来自乌戈里奇的瓦西里·布尔采
期刊
外宣是我国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始终是值得我们外宣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我在外交部长期从事对越关系事务,先后四次在我国驻越南大使馆工作,共达18年之久,经历过中越关系的风风雨雨,对不同时期的外宣工作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至今回想起来仍感触良多。  ——作者    往事回忆    我于20世纪
期刊
编者按:2005年11月13日时30分,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约100吨化学物流入松花江并顺水而下。19天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主动提出辞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些许变化,首先,一般而言,当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提出批评时,下级部门都会有苦也不说。然而这一次,情况出现了变化,吉林省环保局在面对上级领导部门的问责时,“勇敢”地拿出了两份“专报信息”的快报。这是否意味着各级
期刊
2005年6月,《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吉米先生曾作为论坛驻中国首席代表接受本刊专访。2006年初,他再一次走近我们的读者,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驻北京分社社长的角度,向我们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展和中国新闻发言人的风采。  1月10日傍晚,访谈在北京建外外交公寓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里进行。珊瑚红的灯光和着悠扬的音乐在红色墙壁组成的空间内交错,坐在我们对面的吉米先生显得和悦
期刊
译/沈苏儒 贾宗谊 钱雨润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泼斯坦  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爱泼斯坦——中国人民尊敬和热爱的老朋友离开了我们。  去年4月,本刊推出了一组重点话题《致意,与我们共同走过的外国朋友们!》,让读者认识了几位与中国人民一道,为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外国朋友。同期,开始对爱泼斯坦先生的回忆录《见证中国》进行连
期刊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兴起之后,美国依靠先进的软件和通信技术在生产率上拥有绝对优势,新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由于没有跟上创新步伐,陷入了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中国领导人已经看到这种差距以及美国在创新领域内取得的成功。美国成功的综合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基础科研领域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鼓励创造和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支持高风险创业公司的银行系统。这三个方面正是中国加大力度要加强和改革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