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举办了第二次影像专场拍卖,其中一件由郑景康拍摄、陈石林修版的《毛泽东正面标准像》以72万元的高价成交。这张表面布有田字格的10英寸照片,当年被天安门管理处作为城楼毛泽东画像的母本。那一年,这张照片的价格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最贵单张照片的拍卖纪录,而这个纪录直到2015年11月华辰秋拍时才被吴印咸拍摄的《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照片,以80.5万元成交价打破。
买下《毛泽东正面标准像》的收藏家叫关耀光,是一位美籍华人。关耀光这个名字,在中国摄影界并不出名,但在摄影收藏领域,他却着实是一位“大家”,除了曾创造中国单张照片最高拍卖纪录,他还保持着另一个纪录——全球收藏美国摄影家布雷特·韦斯顿(Brett Weston,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之子)作品最多的收藏家。
爱上摄影
初识关耀光,是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西行漫记——赵羡藻摄影艺术展 ”上,他穿着朴素,言行内敛,但透过不露锋芒的外表,却让人感到企业家特有的精明强干。
关耀光祖籍华侨之乡广东开平,因为叔叔在美国,1979年16岁时便也远赴美国“讨生活”。在启程赴美之前,他逗留香港一年。而那一年,让他和摄影结下难解的缘。“在香港的一年,让我改变非常多,因为可以看到很多不曾看到的信息,接触到很多不曾接触的事物,特别是摄影。”关耀光说。
当时的香港,正经历着经济大繁荣,人均GDP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经济的发达推动着各项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自由港”的定位也让全世界的新鲜资讯都可以在香港被传播。从小喜欢照相的关耀光在1979年的香港大開眼界,那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照相器材,有世界闻名的沙龙摄影,也有满载高质量内容的摄影报刊。这些都给少年关耀光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人生的第一台照相机就是当时在香港购买的,而那之后,摄影也便从没有离开过他的生活。
1982年9月对关耀光来说也是永不会忘记的一天,未满20岁的他遇到了人生的贵人——赵羡藻。赵羡藻是海外华裔摄影家中的佼佼者,1955年以来,不断在美国多个影赛摘得桂冠,在美国的多个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如今其作品已经分别被美国4家博物馆所收藏,并且是少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的摄影家之一。同时,赵羡藻也是最早涉猎摄影收藏的美国华人之一,1970年初便开始收藏经典摄影作品,是华裔摄影收藏大家。
那时,关耀光来到了赵羡藻经营的餐馆打工,喜欢摄影的他被餐馆中挂着的多张摄影作品震撼。慢慢地,他得知这些照片是自己的老板拍摄的,继而他还发现有不少摄影名家会来到餐馆用餐,找老板聊摄影。他的摄影梦想就这样子在工作中又一次升腾了。幸运的是,赵羡藻也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之后多年,关耀光都跟着赵羡藻学摄影,并带着他游历西部,去寻找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拍摄足迹。
餐馆的工作很辛苦,每个星期关耀光都要工作六天,但一到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精力旺盛地去拍照,晚上回到住处就一头扎进暗房冲洗照片,睡眠时间被压缩得很有限,甚至一晚上不睡觉,第二天直接去上班。
对关耀光来说,摄影是快乐的。随着照相器材从135相机到120相机,再到大画幅相机,他的摄影技艺不断提高,对摄影的爱也逐渐加深。直到1995年,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这一切。
爱上摄影收藏
1995年,在美国餐馆业打拼16年的关耀光决定创业,开始自己经营餐馆。这一决定影响着他的事业、生活,也影响了自己的爱好。
“我很喜欢摄影,但是摄影不能当饭吃,我还是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之后的三年,他没有再像从前那样一有空就去拍照片,而是经营新生意。但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让他的事业进展也算顺利。“我要花三年时间让生意走上正轨。我对自己有信心,当时觉得肯定可以做到。”关耀光说。
事实证明,关耀光在餐馆经营上确实有一套功夫。但事业愈发忙碌,拍照的时间就必然愈发减少。不过,虽然不拍照片了,但他对摄影的爱好却没有变,只是表现方式有些不一样了。
那时,摄影收藏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当代艺术品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曾有人估算,从1975年到1995年间,美国道·琼斯指数上升481%,而拍卖市场中图片价格指数则上升了675%。而到了1995年以后,摄影收藏品的价格也开始迎来新一轮大幅度上涨。而且,在关耀光创业前后的那段时间,在各大艺术品拍卖行举行的拍卖会中,照片的比例一直在扩大。
从1989年开始,受到赵羡藻的影响,关耀光已经开始收藏一些经典的摄影大师作品,而到了1995年,他对摄影的爱因为工作的原因渐渐更多转向收藏,拍卖行的照片拍卖图录成了他购买最多的书籍品类之一。加之自己十七八年的拍照经历,以及跟随赵羡藻学习的经验,关耀光跨进摄影收藏市场的大门显得轻车熟路。
“内行收藏”是关耀光转型成为摄影收藏家的一个优势。所以,他在选择藏品时,不会凡事都以市场行情为判断准绳,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一张照片时,会先去了解这个摄影师的过去,翻看他的全部作品,甚至亲身体会摄影家的创作际遇,比如所有安塞尔·亚当斯拍照的地方,他都走遍了。而这样的价值判断依据,也决定了他的收藏偏好。
执着经典
在关耀光的摄影收藏中,很少有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当代摄影家作品,而像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布雷特·韦斯顿、盖里·维诺格兰德、罗伯特·弗兰克、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保罗·斯特兰德、理查德·艾维顿等西方经典摄影大师的作品,以及郎静山、候波、徐肖冰、吴印咸、杜修贤、吕厚民、郑景康、朱宪民、吴家林、解海龙、石少华等中国老一辈摄影家作品才是他的收藏对象。
不过,虽然关耀光曾保持国内单张照片拍卖价格纪录八年,但在他藏品当中,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和中国主题的照片并不多,大概只占到他全部收藏数量的5%。
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多以新闻记录为主,能得到国际摄影界和艺术市场认可的摄影家很少;其次,长久以来,中国的照片保存条件不好,现在能够在收藏市场上流通的少;再次,也是关耀光认为最重要的,即中国的老摄影家,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让判断作品真伪及是否原版有很大的难度。“是否有签名非常重要,像郎静山的作品如今卖得不便宜,但市场很好,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签名。但吴印咸的照片,我们即使知道某张照片应该是他拍摄的,但没有签名还是很难判断真假。”他说。
关耀光收藏的中国照片占比不高,也和他的收藏策略有很大关系,那就是:只收藏经典作品。在西方,一些摄影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社会大众和艺术史的认可,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并被奉为经典。但在中国,能够在现代艺术史中找到定位的摄影家和作品着实不多。
因此,關耀光对中国照片的收藏,除了少数能够称得上现代摄影经典的摄影家代表作外,更多基于照片的历史价值,购买那些特定年代、特别人物的历史照片,大多是因照片才了解到摄影家,而不是因为摄影家了解到作品。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照片也会愈显珍贵,堪称经典。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喜欢。” 如今,关耀光收藏的所有照片一件都没有卖过,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他会一直保留着。而因为经典摄影作品数量是有限的,收藏的人却越来越多,趁现在摄影作品价格比较稳定,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买下来。
“我很享受把经典照片拿在手里的感觉。”关耀光说。
买下《毛泽东正面标准像》的收藏家叫关耀光,是一位美籍华人。关耀光这个名字,在中国摄影界并不出名,但在摄影收藏领域,他却着实是一位“大家”,除了曾创造中国单张照片最高拍卖纪录,他还保持着另一个纪录——全球收藏美国摄影家布雷特·韦斯顿(Brett Weston,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之子)作品最多的收藏家。
爱上摄影
初识关耀光,是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西行漫记——赵羡藻摄影艺术展 ”上,他穿着朴素,言行内敛,但透过不露锋芒的外表,却让人感到企业家特有的精明强干。
关耀光祖籍华侨之乡广东开平,因为叔叔在美国,1979年16岁时便也远赴美国“讨生活”。在启程赴美之前,他逗留香港一年。而那一年,让他和摄影结下难解的缘。“在香港的一年,让我改变非常多,因为可以看到很多不曾看到的信息,接触到很多不曾接触的事物,特别是摄影。”关耀光说。
当时的香港,正经历着经济大繁荣,人均GDP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经济的发达推动着各项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自由港”的定位也让全世界的新鲜资讯都可以在香港被传播。从小喜欢照相的关耀光在1979年的香港大開眼界,那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照相器材,有世界闻名的沙龙摄影,也有满载高质量内容的摄影报刊。这些都给少年关耀光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人生的第一台照相机就是当时在香港购买的,而那之后,摄影也便从没有离开过他的生活。
1982年9月对关耀光来说也是永不会忘记的一天,未满20岁的他遇到了人生的贵人——赵羡藻。赵羡藻是海外华裔摄影家中的佼佼者,1955年以来,不断在美国多个影赛摘得桂冠,在美国的多个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如今其作品已经分别被美国4家博物馆所收藏,并且是少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的摄影家之一。同时,赵羡藻也是最早涉猎摄影收藏的美国华人之一,1970年初便开始收藏经典摄影作品,是华裔摄影收藏大家。
那时,关耀光来到了赵羡藻经营的餐馆打工,喜欢摄影的他被餐馆中挂着的多张摄影作品震撼。慢慢地,他得知这些照片是自己的老板拍摄的,继而他还发现有不少摄影名家会来到餐馆用餐,找老板聊摄影。他的摄影梦想就这样子在工作中又一次升腾了。幸运的是,赵羡藻也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之后多年,关耀光都跟着赵羡藻学摄影,并带着他游历西部,去寻找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拍摄足迹。
餐馆的工作很辛苦,每个星期关耀光都要工作六天,但一到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精力旺盛地去拍照,晚上回到住处就一头扎进暗房冲洗照片,睡眠时间被压缩得很有限,甚至一晚上不睡觉,第二天直接去上班。
对关耀光来说,摄影是快乐的。随着照相器材从135相机到120相机,再到大画幅相机,他的摄影技艺不断提高,对摄影的爱也逐渐加深。直到1995年,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这一切。
爱上摄影收藏
1995年,在美国餐馆业打拼16年的关耀光决定创业,开始自己经营餐馆。这一决定影响着他的事业、生活,也影响了自己的爱好。
“我很喜欢摄影,但是摄影不能当饭吃,我还是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因此之后的三年,他没有再像从前那样一有空就去拍照片,而是经营新生意。但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让他的事业进展也算顺利。“我要花三年时间让生意走上正轨。我对自己有信心,当时觉得肯定可以做到。”关耀光说。
事实证明,关耀光在餐馆经营上确实有一套功夫。但事业愈发忙碌,拍照的时间就必然愈发减少。不过,虽然不拍照片了,但他对摄影的爱好却没有变,只是表现方式有些不一样了。
那时,摄影收藏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当代艺术品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曾有人估算,从1975年到1995年间,美国道·琼斯指数上升481%,而拍卖市场中图片价格指数则上升了675%。而到了1995年以后,摄影收藏品的价格也开始迎来新一轮大幅度上涨。而且,在关耀光创业前后的那段时间,在各大艺术品拍卖行举行的拍卖会中,照片的比例一直在扩大。
从1989年开始,受到赵羡藻的影响,关耀光已经开始收藏一些经典的摄影大师作品,而到了1995年,他对摄影的爱因为工作的原因渐渐更多转向收藏,拍卖行的照片拍卖图录成了他购买最多的书籍品类之一。加之自己十七八年的拍照经历,以及跟随赵羡藻学习的经验,关耀光跨进摄影收藏市场的大门显得轻车熟路。
“内行收藏”是关耀光转型成为摄影收藏家的一个优势。所以,他在选择藏品时,不会凡事都以市场行情为判断准绳,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一张照片时,会先去了解这个摄影师的过去,翻看他的全部作品,甚至亲身体会摄影家的创作际遇,比如所有安塞尔·亚当斯拍照的地方,他都走遍了。而这样的价值判断依据,也决定了他的收藏偏好。
执着经典
在关耀光的摄影收藏中,很少有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当代摄影家作品,而像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布雷特·韦斯顿、盖里·维诺格兰德、罗伯特·弗兰克、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保罗·斯特兰德、理查德·艾维顿等西方经典摄影大师的作品,以及郎静山、候波、徐肖冰、吴印咸、杜修贤、吕厚民、郑景康、朱宪民、吴家林、解海龙、石少华等中国老一辈摄影家作品才是他的收藏对象。
不过,虽然关耀光曾保持国内单张照片拍卖价格纪录八年,但在他藏品当中,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和中国主题的照片并不多,大概只占到他全部收藏数量的5%。
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多以新闻记录为主,能得到国际摄影界和艺术市场认可的摄影家很少;其次,长久以来,中国的照片保存条件不好,现在能够在收藏市场上流通的少;再次,也是关耀光认为最重要的,即中国的老摄影家,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上签名,让判断作品真伪及是否原版有很大的难度。“是否有签名非常重要,像郎静山的作品如今卖得不便宜,但市场很好,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签名。但吴印咸的照片,我们即使知道某张照片应该是他拍摄的,但没有签名还是很难判断真假。”他说。
关耀光收藏的中国照片占比不高,也和他的收藏策略有很大关系,那就是:只收藏经典作品。在西方,一些摄影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社会大众和艺术史的认可,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并被奉为经典。但在中国,能够在现代艺术史中找到定位的摄影家和作品着实不多。
因此,關耀光对中国照片的收藏,除了少数能够称得上现代摄影经典的摄影家代表作外,更多基于照片的历史价值,购买那些特定年代、特别人物的历史照片,大多是因照片才了解到摄影家,而不是因为摄影家了解到作品。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照片也会愈显珍贵,堪称经典。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喜欢。” 如今,关耀光收藏的所有照片一件都没有卖过,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他会一直保留着。而因为经典摄影作品数量是有限的,收藏的人却越来越多,趁现在摄影作品价格比较稳定,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买下来。
“我很享受把经典照片拿在手里的感觉。”关耀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