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起重机械作为建筑施工中一项重要的设备,其安全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以及人员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在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在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前言:
建筑起重机械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结构最复杂、使用最频繁、安装高度最高的专用特种设备,被建设部定性为施工现场三个重大危险源之一。从建设部发布的《2012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来看,建筑起重机械倒塌事故占全年事故总数的22.17%,仅次于高处坠落。虽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会针对建筑起重机械出台规范性文件,安全监督机构对起重机械的管理可谓细致全面,然而起重机械倾覆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研究探讨,对于降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1 2012事故发生部位情况
一、建筑起重机械倾覆事故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两大直接原因。建筑起重机械同样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械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淡薄。具体来讲,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表现为两个特点:其一,起重机械本身的安全隐患随着工程的实际进度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二,工程后期隐患多于工程初期。起重设备带病作业出现安全事故归根到底是由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漠视造成的。以武汉9.13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为案例,深入探讨起重机械存在的具体问题。2012年9月13日13时10分許,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景园在建楼C区7-1楼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造成19人死亡的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2]。事故调查组通过认证勘察、调查取证、综合分析,查明了9.13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时,施工升降机自由端标准节2个螺栓未有效连接,造成标准节一侧无法受力,再次工况下,升降机左侧吊笼升到该处时,产生的倾翻力矩大于固有的平衡力矩,造成左侧吊笼倾翻,吊笼内工人全部遇难。由此可见,这是一起典型的建筑施工责任事故,它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对起重机械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要想杜绝事故发生,关键是要强化对人的管理。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现状
1、机械设备本身老化,更新速度跟不上
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大部分施工企业通过租赁建筑起重机械或者购买价格低廉的起重设备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一方面,租赁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租赁市场存在大量陈旧老化的建筑起重机械,考虑到资金问题,更新速度跟不上。另一方面,价格低廉的起重设备生产厂家价格战导致起重设备质量跟不上,再加上使用单位只注重使用而缺少维修保养,造成性能下降,使该修理的得不到修理,该及时更换的部件得不到及时更换,致使设备带病作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特种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建筑起重器械安装拆卸单位,由于业务量增大,通常雇用一些无证人员参与到设备的安装(顶升)、拆卸过程中,或者一些无资质的安装队伍挂靠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从事安装拆卸业务。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临时由一些无证人员操作,更有甚者,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谁用谁操作及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都不知晓,最终酿成大祸。另一方面,企业对特种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6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人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但落实到施工现场,不培训或者代培训的现象就时有发生。
3、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弱化
建筑施工企业对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施工企业撤销了设备管理的专职部门,或把设备管理归入其他部门管理当中。由于缺乏专业管理,造成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及根据其工作特性制定的各级维修保养、设备建档、设备报废、设备流转等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工地现场监督管理和设备使用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导致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不全,机械带病运转。
三、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1、严把起重机械登记备案关
(1)加强备案登记制度。在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中,严防出现“一机两证”,甚至“一机多证”的情况;严格控制报废、陈旧老化设备的备案登记。
(2)重点做好转让过户设备备案登记。要求设备转让时,原产权方必须到原注册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站)办理注销手续,提出书面注销申请,交回原《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表》原件,取得书面注销证明。新产权方持书面“注销证明”和相关证照、设备资料到新所属安监站办理新“备案登记表”。
2、严把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和进场关
(1)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租赁市场,严禁转让和挂靠现象的发生。
(2)对租赁单位的审查中应严格把关。租赁单位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严禁采用“个体工商执照”和私人作为租赁单位从事起重机械租赁业务。
(3)抓好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严控未达标设备流入施工现场。
3、严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方案编制关
(1)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必须具备指导作用,应根据起重机械说明书和作业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编制的重点内容:编制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设备安装位置、周围环境、使用说明书、起重机械塔机安装(拆卸)方法、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工程概况。工程地点、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标准层高、计划工期、场地周边情况等。起重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机型、规格、回转半径、起重力矩、起重量、扭矩、起升高度(安装总高度)、附墙道数、整机(主要零部件)重量和尺寸、设备基础受力、用电负荷等。 (2)编制起重机械设备基础施工专项方案。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对设备基础所承受重量、倾覆力矩、扭矩及水平力的值进行计算分析,以明确基础型式、几何尺寸、钢筋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地脚预埋螺栓型号、材质、位置、预埋螺栓误差等。
(3)编制安装(拆卸)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网络体系,按岗位进行分工,制定各类专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4、严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关
(1)选择合格的安装(拆卸)单位是保证安全工作和安装质量的必要条件。因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是事故的高发阶段,作业风险大、事故风险率高。重点要求安装(拆卸)单位必须取得专业承包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產许可证,并按规定的范围承接任务。安装(拆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2)安装(拆卸)前各工序要定人定岗定责,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联络信号,合理分工。在作业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做到专人监护,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3)设备进场前,安装单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认真的维修保养和全面的安全检查。凡是结构件有可见裂纹的、严重锈蚀的、整体或局部变形的,连接轴(销)、孔有严重磨损变形的应修复更换,待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安装。
5、严把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关
(1)明确总包单位在使用管理中的安全职责。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应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用单位必须执行使用登记制度、设备隐患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一旦发现隐患必须停止作业,及时告知维修维保单位,消除事故隐患。
(2)明确安装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职责。为保证起重机械的正常使用,安装单位在进行顶升、加节、附着施工时,必须按相应的方案进行施工。
四、结论
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和安装单位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承担起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规定,杜绝违章作业,把建筑起重机械管好、用好、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钒.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机械,2010(46)
[2]陈元权.浅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1(134)
【关键词】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前言:
建筑起重机械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结构最复杂、使用最频繁、安装高度最高的专用特种设备,被建设部定性为施工现场三个重大危险源之一。从建设部发布的《2012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来看,建筑起重机械倒塌事故占全年事故总数的22.17%,仅次于高处坠落。虽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都会针对建筑起重机械出台规范性文件,安全监督机构对起重机械的管理可谓细致全面,然而起重机械倾覆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研究探讨,对于降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图1 2012事故发生部位情况
一、建筑起重机械倾覆事故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两大直接原因。建筑起重机械同样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械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淡薄。具体来讲,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表现为两个特点:其一,起重机械本身的安全隐患随着工程的实际进度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二,工程后期隐患多于工程初期。起重设备带病作业出现安全事故归根到底是由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漠视造成的。以武汉9.13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为案例,深入探讨起重机械存在的具体问题。2012年9月13日13时10分許,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景园在建楼C区7-1楼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坠落造成19人死亡的重大建筑施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2]。事故调查组通过认证勘察、调查取证、综合分析,查明了9.13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时,施工升降机自由端标准节2个螺栓未有效连接,造成标准节一侧无法受力,再次工况下,升降机左侧吊笼升到该处时,产生的倾翻力矩大于固有的平衡力矩,造成左侧吊笼倾翻,吊笼内工人全部遇难。由此可见,这是一起典型的建筑施工责任事故,它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对起重机械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要想杜绝事故发生,关键是要强化对人的管理。
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现状
1、机械设备本身老化,更新速度跟不上
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大部分施工企业通过租赁建筑起重机械或者购买价格低廉的起重设备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一方面,租赁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身利润,租赁市场存在大量陈旧老化的建筑起重机械,考虑到资金问题,更新速度跟不上。另一方面,价格低廉的起重设备生产厂家价格战导致起重设备质量跟不上,再加上使用单位只注重使用而缺少维修保养,造成性能下降,使该修理的得不到修理,该及时更换的部件得不到及时更换,致使设备带病作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2、特种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建筑起重器械安装拆卸单位,由于业务量增大,通常雇用一些无证人员参与到设备的安装(顶升)、拆卸过程中,或者一些无资质的安装队伍挂靠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从事安装拆卸业务。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临时由一些无证人员操作,更有甚者,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谁用谁操作及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都不知晓,最终酿成大祸。另一方面,企业对特种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6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人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但落实到施工现场,不培训或者代培训的现象就时有发生。
3、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意识弱化
建筑施工企业对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的施工企业撤销了设备管理的专职部门,或把设备管理归入其他部门管理当中。由于缺乏专业管理,造成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及根据其工作特性制定的各级维修保养、设备建档、设备报废、设备流转等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工地现场监督管理和设备使用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导致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不全,机械带病运转。
三、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1、严把起重机械登记备案关
(1)加强备案登记制度。在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中,严防出现“一机两证”,甚至“一机多证”的情况;严格控制报废、陈旧老化设备的备案登记。
(2)重点做好转让过户设备备案登记。要求设备转让时,原产权方必须到原注册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监站)办理注销手续,提出书面注销申请,交回原《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表》原件,取得书面注销证明。新产权方持书面“注销证明”和相关证照、设备资料到新所属安监站办理新“备案登记表”。
2、严把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和进场关
(1)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租赁市场,严禁转让和挂靠现象的发生。
(2)对租赁单位的审查中应严格把关。租赁单位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严禁采用“个体工商执照”和私人作为租赁单位从事起重机械租赁业务。
(3)抓好起重机械质量管理,严控未达标设备流入施工现场。
3、严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方案编制关
(1)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专项方案必须具备指导作用,应根据起重机械说明书和作业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编制的重点内容:编制依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设备安装位置、周围环境、使用说明书、起重机械塔机安装(拆卸)方法、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工程概况。工程地点、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数、标准层高、计划工期、场地周边情况等。起重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机型、规格、回转半径、起重力矩、起重量、扭矩、起升高度(安装总高度)、附墙道数、整机(主要零部件)重量和尺寸、设备基础受力、用电负荷等。 (2)编制起重机械设备基础施工专项方案。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对设备基础所承受重量、倾覆力矩、扭矩及水平力的值进行计算分析,以明确基础型式、几何尺寸、钢筋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地脚预埋螺栓型号、材质、位置、预埋螺栓误差等。
(3)编制安装(拆卸)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网络体系,按岗位进行分工,制定各类专业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4、严把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关
(1)选择合格的安装(拆卸)单位是保证安全工作和安装质量的必要条件。因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过程是事故的高发阶段,作业风险大、事故风险率高。重点要求安装(拆卸)单位必须取得专业承包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產许可证,并按规定的范围承接任务。安装(拆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2)安装(拆卸)前各工序要定人定岗定责,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联络信号,合理分工。在作业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做到专人监护,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3)设备进场前,安装单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认真的维修保养和全面的安全检查。凡是结构件有可见裂纹的、严重锈蚀的、整体或局部变形的,连接轴(销)、孔有严重磨损变形的应修复更换,待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安装。
5、严把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关
(1)明确总包单位在使用管理中的安全职责。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应指定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用单位必须执行使用登记制度、设备隐患上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和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一旦发现隐患必须停止作业,及时告知维修维保单位,消除事故隐患。
(2)明确安装单位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职责。为保证起重机械的正常使用,安装单位在进行顶升、加节、附着施工时,必须按相应的方案进行施工。
四、结论
建筑起重机械的使用和安装单位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承担起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规定,杜绝违章作业,把建筑起重机械管好、用好、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钒.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机械,2010(46)
[2]陈元权.浅谈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