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拨儿“名媛”即将来袭
一家小县城名媛培训班的招生简章直白地称:“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向人们展示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一家高端到充满隔绝感的名媛培训公司打出的口号是:“从女人到女神,从平凡到超凡。”
在搜索引擎输入“名媛培训班”,会跳出75万条结果。从北上广,到四五线县城,各种名媛培训班春笋般生出。名媛,正在成为时下中国的热词。
它点石成金。当“名媛”和“职业技术培训”,这两个气场迥异的词,珠联璧合成“名媛职业培训学校时”,其招生的火爆不亚于“蓝翔”。
在大都市,成为名媛,“疗程”大约需10天,价格8万元,“就是个爱马仕包的钱嘛。”
5月20日,北京一家高端名媛培训学校开始两天的体验课,费用8800元。
上课地点在一个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里,灰砖黑瓦,门口种着竹子和菊花。办公室里有巨大的落地窗,墙上挂着现代画。四合院坐落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周围环绕着居民小卖部、公共厕所和建筑沙堆。
第一天来上体验课时,学员亚双一直止不住抱怨,“你们这地儿太难找了,幸亏今天开的是小车,要是开另一辆大车绝对进不来了。”
亚双一口京腔,海归,80后,有两个女儿,日常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满世界飞着玩儿。
这间能容纳12人的教室,这一天只有4个学员。一对母女专程从成都赶来,母亲董颖50多岁了,脸上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但身材保持得很好,在成都跟人合伙开了家公司;女儿婉婷在银行工作,皮肤像瓷器一样光滑,话很少,听说马上要去普吉岛的悬崖酒店举行婚礼了。
最晚到的一位学员是在资本圈打拼的女高管高航,作息随着市场走,凌晨3时下班,早上9时又得跟着开盘爬起。
早上10时30分,老师碧泓准时出现在教室。她是这所学校的3名老师之一,“你们平时喜欢吃西餐吗?”碧泓问第一排的4位学生。
“一个月一次吧。”大咧咧的亚双说。“不爱吃,只有应酬活动才吃。”高航说。
随后的两个小时,碧泓一边翻着PPT,一边讲着西餐的餐桌礼仪。在接下来的一天半里,她们还将学习如何着装、如何喝英式下午茶,下午茶的司康饼是先抹奶油还是草莓酱。
“新三板、房地产会快速地复制一批富人出来,有这些需求需要满足。”高航静静地说,“我报名,就是想学习出访礼仪。完全混迹于这个圈子,肯定不行。”她走路很快,说话也直接,“要学习人家怎么活得惬意。”
“哪还有什么名媛
不过是商业的把戏”
惬意的生活吸引的不光是有钱人,散落在县城的女孩同样跃跃欲试。
在一个中部县城的名媛培训班里,姑娘们在光线不佳的练功房里,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练习走路和微笑。几天后,她们蹲在地上拍结业照——她们成为“名媛”了。
在这个小縣城,等待成为名媛的姑娘聚会选在新开的德克士——目前县里最高端洋气的社交场合;下午,大家一起去商城里的小城咖啡馆坐坐,打扑克,聊八卦,商城也是县里最高级的商场,“非常上档次”;晚上,去娱乐一条街的杰克西餐厅,一起吃吃牛排,喝点儿葡萄酒,提前和老板打好招呼,拼一张大长桌,和中央八套播放过的《唐顿庄园》里的大长桌一模一样,充满了“贵族气息”。
在搜索出的几十万条“名媛培训班”结果中,有一家“名媛职业培训学校”一直排在前面。网站上挂着夸张的造型和头饰,“我们是培养造型师的。”工作人员回答,当被问到和学校名字里的“名媛”二字有什么关系时,对方表示“我也不知道”。
相比而言,清华大学的“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看上去高端多了。课程表上没有常见的计算机、外语,重点放在品位熏陶、美丽塑造、心理辅导和管理能力等内容上,包括高端社交与红酒文化、艺术品鉴赏投资、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而授课老师更是个个头顶“光环”,包括知名作家洪晃,CCTV春晚造型师徐晶,国际文化名人靳羽西等。
“哪还有什么名媛,不过是商业的把戏。”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早就告别那个淑女时代了,现在的‘名媛’是商品时代的产物。”
一位观摩过这所学校的媒体人翻起了白眼,“我理解的饮食穿着是文化,而不是技能,三五天告诉你这些门道,跟30天掌握英语口语是一个逻辑,都是针对社会的急躁心理。”
认为自己一贯优雅的Rebecca,觉得同行的做法很浮躁。有的培训老师在几百人的大场子做宣讲,哭天抹泪地讲述自己被男人抛弃的悲惨故事,最后通过礼仪修炼又成为人生赢家,掌声未落,台下出现10多个拿着POS机的工作人员鼓动听众报名交钱。
有些人在台上风度翩翩,下了台就翘起了二郎腿;有些教礼仪的书,看了封面就不用打开了,设计得花花绿绿,各种人题词,“太丑了”;有些培训班直接叫“名媛速成班”,“叫这种名字,一看就注重形式”。
Rebecca说,还有人在他们学校上完几天课,转身就开个班再培训别人。
不管胡同外多嘈杂,在装修声的伴奏下,四合院里的名媛培训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Sara为大家上了一节法餐课,她是这家学校的灵魂人物,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讲究的人会用24k金的勺子,吃一口很冷的鱼子酱,再喝一口伏特加酒来爽口。”她讲了鱼子酱、鹅肝、松露等如何用法语发音,同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食材才更“高贵”。
尽管有些人质疑Sara的法语发音,并且纳闷她为什么只教读音,不讲吃法,学生还是认认真真地把她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媛”曾谈起圈里的共同爱好,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哪个国家的热气球最好玩,哪个国家最适合冥想,哪里滑雪最好,哪里可以考浮潜证。“不是装,是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她补充了一句。
独特的热爱有时并非是“独特”的,名媛培训班的老师教人如何复制“独特”。他们把各种不同“款式”的女子,迅速打造成举手投足、浅颦低笑都中规中矩的名媛。
“我最大的投入是护肤品,护肤品的钱是你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年轻的碧泓老师一边说,一边解释自己下巴上新冒出的青春痘是因为吃辣的缘故。
此外,她还教了一些如何挑选内衣、如何保养头发、如何脱毛的方法,总之,“一个优雅的女性,全身露出的地方都要修饰过”。同时,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把软尺,让大家测测自己的腰臀比是不是像玛丽莲·梦露一样性感。
亚双听到一半就先走了,她赶去参加孩子的演出,没跟新同学打招呼告别。她以前还听过学校请来一位法国女人讲《诱惑的艺术》,“应该少讲点儿怎么化妆,多讲点儿内在的东西。”她说。
但流水线上的名媛还有许多“外在”要学。诸如奢侈品的介绍和发音、插花、贵族运动、葡萄酒品鉴、礼帽礼仪、如何更上镜、男士着装品鉴等。
学生有时也会被带去和大使夫人喝下午茶。这样“扮家家”似的实景练习,让人感受到福楼拜小说中的沙龙气氛。西式点心在旁边摆成一座塔。
何为名媛
课堂上,几乎没人考究“名媛”这个词的出处。 “商业把这个概念玩坏掉了,名不副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说。
海派作家程乃珊在《上海Lady》表示,本土名媛必须达到三个标准,一是名门之女;二是才貌双全;三是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 最后一点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旧时遗老遗少家的贵族千金,还是北洋政府的官家小姐,又或是民族资本家或文学泰斗家的世家名媛,所扮演的角色不能仅仅是在客厅、舞厅里漫谈风花雪月的太太。
陈丹青曾说,“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名媛,没有一个毕业于培训班……咱们这个社会不要说没有名媛了,就是模特走出来我看都很自卑,毫无内容的一张脸。”
两天的体验课中,戴着礼帽吃下午茶的学员,没人提到“名媛本质上,是要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的”。4位学员在学习完餐桌礼仪后,被带到人均500多元的法餐厅就餐,这更像是一场测试。一盘盘精致的食物摆上餐桌,学员大眼瞪小眼,偷瞄着老师如何拿起刀叉、吃完后刀叉该摆成什么角度。
不爱说话的婉婷偷偷跟邻座说,“我想拍照,又不好意思。”后来她还是拍了俄罗斯的鱼子酱和搞不清名字的甜点,在回成都的路上,心满意足地按了上传键。
一家小县城名媛培训班的招生简章直白地称:“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向人们展示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一家高端到充满隔绝感的名媛培训公司打出的口号是:“从女人到女神,从平凡到超凡。”
在搜索引擎输入“名媛培训班”,会跳出75万条结果。从北上广,到四五线县城,各种名媛培训班春笋般生出。名媛,正在成为时下中国的热词。
它点石成金。当“名媛”和“职业技术培训”,这两个气场迥异的词,珠联璧合成“名媛职业培训学校时”,其招生的火爆不亚于“蓝翔”。
在大都市,成为名媛,“疗程”大约需10天,价格8万元,“就是个爱马仕包的钱嘛。”
5月20日,北京一家高端名媛培训学校开始两天的体验课,费用8800元。
上课地点在一个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里,灰砖黑瓦,门口种着竹子和菊花。办公室里有巨大的落地窗,墙上挂着现代画。四合院坐落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周围环绕着居民小卖部、公共厕所和建筑沙堆。
第一天来上体验课时,学员亚双一直止不住抱怨,“你们这地儿太难找了,幸亏今天开的是小车,要是开另一辆大车绝对进不来了。”
亚双一口京腔,海归,80后,有两个女儿,日常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满世界飞着玩儿。
这间能容纳12人的教室,这一天只有4个学员。一对母女专程从成都赶来,母亲董颖50多岁了,脸上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但身材保持得很好,在成都跟人合伙开了家公司;女儿婉婷在银行工作,皮肤像瓷器一样光滑,话很少,听说马上要去普吉岛的悬崖酒店举行婚礼了。
最晚到的一位学员是在资本圈打拼的女高管高航,作息随着市场走,凌晨3时下班,早上9时又得跟着开盘爬起。
早上10时30分,老师碧泓准时出现在教室。她是这所学校的3名老师之一,“你们平时喜欢吃西餐吗?”碧泓问第一排的4位学生。
“一个月一次吧。”大咧咧的亚双说。“不爱吃,只有应酬活动才吃。”高航说。
随后的两个小时,碧泓一边翻着PPT,一边讲着西餐的餐桌礼仪。在接下来的一天半里,她们还将学习如何着装、如何喝英式下午茶,下午茶的司康饼是先抹奶油还是草莓酱。
“新三板、房地产会快速地复制一批富人出来,有这些需求需要满足。”高航静静地说,“我报名,就是想学习出访礼仪。完全混迹于这个圈子,肯定不行。”她走路很快,说话也直接,“要学习人家怎么活得惬意。”
“哪还有什么名媛
不过是商业的把戏”
惬意的生活吸引的不光是有钱人,散落在县城的女孩同样跃跃欲试。
在一个中部县城的名媛培训班里,姑娘们在光线不佳的练功房里,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练习走路和微笑。几天后,她们蹲在地上拍结业照——她们成为“名媛”了。
在这个小縣城,等待成为名媛的姑娘聚会选在新开的德克士——目前县里最高端洋气的社交场合;下午,大家一起去商城里的小城咖啡馆坐坐,打扑克,聊八卦,商城也是县里最高级的商场,“非常上档次”;晚上,去娱乐一条街的杰克西餐厅,一起吃吃牛排,喝点儿葡萄酒,提前和老板打好招呼,拼一张大长桌,和中央八套播放过的《唐顿庄园》里的大长桌一模一样,充满了“贵族气息”。
在搜索出的几十万条“名媛培训班”结果中,有一家“名媛职业培训学校”一直排在前面。网站上挂着夸张的造型和头饰,“我们是培养造型师的。”工作人员回答,当被问到和学校名字里的“名媛”二字有什么关系时,对方表示“我也不知道”。
相比而言,清华大学的“卓越女性高级研修班”,看上去高端多了。课程表上没有常见的计算机、外语,重点放在品位熏陶、美丽塑造、心理辅导和管理能力等内容上,包括高端社交与红酒文化、艺术品鉴赏投资、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而授课老师更是个个头顶“光环”,包括知名作家洪晃,CCTV春晚造型师徐晶,国际文化名人靳羽西等。
“哪还有什么名媛,不过是商业的把戏。”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说,“早就告别那个淑女时代了,现在的‘名媛’是商品时代的产物。”
一位观摩过这所学校的媒体人翻起了白眼,“我理解的饮食穿着是文化,而不是技能,三五天告诉你这些门道,跟30天掌握英语口语是一个逻辑,都是针对社会的急躁心理。”
认为自己一贯优雅的Rebecca,觉得同行的做法很浮躁。有的培训老师在几百人的大场子做宣讲,哭天抹泪地讲述自己被男人抛弃的悲惨故事,最后通过礼仪修炼又成为人生赢家,掌声未落,台下出现10多个拿着POS机的工作人员鼓动听众报名交钱。
有些人在台上风度翩翩,下了台就翘起了二郎腿;有些教礼仪的书,看了封面就不用打开了,设计得花花绿绿,各种人题词,“太丑了”;有些培训班直接叫“名媛速成班”,“叫这种名字,一看就注重形式”。
Rebecca说,还有人在他们学校上完几天课,转身就开个班再培训别人。
不管胡同外多嘈杂,在装修声的伴奏下,四合院里的名媛培训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Sara为大家上了一节法餐课,她是这家学校的灵魂人物,举手投足间透着自信。“讲究的人会用24k金的勺子,吃一口很冷的鱼子酱,再喝一口伏特加酒来爽口。”她讲了鱼子酱、鹅肝、松露等如何用法语发音,同时告诉大家什么样的食材才更“高贵”。
尽管有些人质疑Sara的法语发音,并且纳闷她为什么只教读音,不讲吃法,学生还是认认真真地把她说的话一句句记下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媛”曾谈起圈里的共同爱好,大家聚在一起,谈论哪个国家的热气球最好玩,哪个国家最适合冥想,哪里滑雪最好,哪里可以考浮潜证。“不是装,是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她补充了一句。
独特的热爱有时并非是“独特”的,名媛培训班的老师教人如何复制“独特”。他们把各种不同“款式”的女子,迅速打造成举手投足、浅颦低笑都中规中矩的名媛。
“我最大的投入是护肤品,护肤品的钱是你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年轻的碧泓老师一边说,一边解释自己下巴上新冒出的青春痘是因为吃辣的缘故。
此外,她还教了一些如何挑选内衣、如何保养头发、如何脱毛的方法,总之,“一个优雅的女性,全身露出的地方都要修饰过”。同时,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把软尺,让大家测测自己的腰臀比是不是像玛丽莲·梦露一样性感。
亚双听到一半就先走了,她赶去参加孩子的演出,没跟新同学打招呼告别。她以前还听过学校请来一位法国女人讲《诱惑的艺术》,“应该少讲点儿怎么化妆,多讲点儿内在的东西。”她说。
但流水线上的名媛还有许多“外在”要学。诸如奢侈品的介绍和发音、插花、贵族运动、葡萄酒品鉴、礼帽礼仪、如何更上镜、男士着装品鉴等。
学生有时也会被带去和大使夫人喝下午茶。这样“扮家家”似的实景练习,让人感受到福楼拜小说中的沙龙气氛。西式点心在旁边摆成一座塔。
何为名媛
课堂上,几乎没人考究“名媛”这个词的出处。 “商业把这个概念玩坏掉了,名不副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说。
海派作家程乃珊在《上海Lady》表示,本土名媛必须达到三个标准,一是名门之女;二是才貌双全;三是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 最后一点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旧时遗老遗少家的贵族千金,还是北洋政府的官家小姐,又或是民族资本家或文学泰斗家的世家名媛,所扮演的角色不能仅仅是在客厅、舞厅里漫谈风花雪月的太太。
陈丹青曾说,“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名媛,没有一个毕业于培训班……咱们这个社会不要说没有名媛了,就是模特走出来我看都很自卑,毫无内容的一张脸。”
两天的体验课中,戴着礼帽吃下午茶的学员,没人提到“名媛本质上,是要对社会、对女界有贡献的”。4位学员在学习完餐桌礼仪后,被带到人均500多元的法餐厅就餐,这更像是一场测试。一盘盘精致的食物摆上餐桌,学员大眼瞪小眼,偷瞄着老师如何拿起刀叉、吃完后刀叉该摆成什么角度。
不爱说话的婉婷偷偷跟邻座说,“我想拍照,又不好意思。”后来她还是拍了俄罗斯的鱼子酱和搞不清名字的甜点,在回成都的路上,心满意足地按了上传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