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碗,再倒水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ao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每次来首尔,我和妹妹都会到机场去接。陪着父亲前往位于汝矣岛的家的路上,我们会向他汇报一下近况,就像在开一个简单的发布会。
  要在女儿家住上几天,父亲大概也想事先了解一下情况,所以他很喜欢在车里和我们聊一聊。
  妹妹先说完后,我开始讲最近的烦心事。我抱怨儿子已经是中学生了,本来希望他能好好上课外班,但是他一天绝不肯去超过一个的地方,令我很生气。
  “他放学后要先睡一会儿,吃点儿零食再去课外班,既然去了,把英语和数学都上了多好,但他说一天只能上一科。我再怎么劝也不行,难道是青春期到了吗?”
  父亲只是静静地听着。
  “也没法强迫他。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他不愿做卷子,我硬让他做,但做到第三天的时候,他说讨厌这种重复练习的方式,实在学不下去。我说已经交了一个月的钱,就学上一个月吧,结果他做题的时候居然呕吐起来。这孩子真是没办法强迫,他这个年纪正是应该好好学习的时候……”
  一直默默聽我讲的父亲突然说道:“现在不是才初一吗?”
  “是啊。”
  “初中生的碗只有这么大,你却想像瀑布一样往里倒水,他能盛住吗?”
  这句话的意思,我马上就领会了。碗小,却把水管拧得“哗哗”地往里注水,水就只能往外流。
  “青春期的时候碗很小,如果一下子灌得太多,就只能往外漏。”
  父亲还说:“如果拼命倒水,有的碗还会碎掉。”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聊其他事情的时候,父亲常常言简意赅,但只要说到孩子,父亲总会比平常听得认真,一定要讲到我明白为止。
  从父亲的话中可以想象到,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他等待、忍耐了多少次。我也明白了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守望着笨拙的我,他知道我的碗小,需要等待。
  (张 愚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父亲的话,女儿的路》一书,厚 闲图)
其他文献
梁永安,这位“50后”复旦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在2020年10月注册了自己的“B站”账号。  “如何成为精致的打工人?”“为什么我说‘90后’和‘00后’是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一条条短视频直击年轻人的神经,许多金句流传于微博、豆瓣和朋友圈中。  “城市鸡娃vs小镇做题家,他们的人生差别有多大?”最近更新的一条视频中,UP主梁永安又发出了“每期一问”:“如果你觉得差别大,请扣1;如果觉得差别
期刊
在网上看到一个年轻人的提问:突然冒出的亲生父母,我该怎么面对?  大意是好端端跟父母生活了二十多年,突然冒出来一对夫妇说是她的亲生爹妈,血浓于水,想要相认,吓得小姑娘无所适从。  这让我想起我们医院一位曾经的“常客”。  “常客”有六七十岁了吧,估计就住在附近,他每周会有两次,颤巍巍地来到医院,跟医生说些不痛不痒的不舒服——头晕、头疼、肚子疼。医生便给他量个血压,测个脉搏,再问要不要开点儿板蓝根之
期刊
1985年,我6岁。  一个夏日午后,我爸给我讲项羽的故事。说到项羽打了败仗,将乌骓马托付给划船来救他的老翁,而后,项羽在江边拔剑自刎,乌骓马已经在江心,但还是长嘶一声,跃入乌江殉主。  我哭了。等我哭完,我爸问:“这个故事好吗?”我点头:“好。”  我爸又问:“这个故事是一个叫司马迁的人写的,你以后想不想做一个写故事让人哭、让人笑的人?”我再点头:“想。”我爸说:“那你要努力啊,这种职业叫作家。
期刊
有时会被问:下剧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最大的感受是,跟剧组实在辛苦。跟拍战争戏的剧组尤其苦,不仅苦,还危险。  有一次,我轮上一回爆炸戏的采访。去探班,拍摄地设在某闲置景区,一棵树也没有,我站了几分钟就被晒得眼冒金星。导演端坐棚中,面前摆放着监视器、饮料、瓜子、薯片、葡萄干、山楂条。所有工作人员一人一帽,且都用各种布料(海盗骷髅图案的头巾、旅馆的白毛巾、枕巾)把眼睛以下的部位包起来,远远看去,这伙人
期刊
在我9岁以前,外婆家还是外婆家。9岁以后,外婆家变成了外公家。原因很简单,外婆走了。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在口头禅中抹去“去外婆家”的痕迹,于是变成了“去外公家吃西瓜吧”“今晚到外公家聚聚啊”。外婆刚走那两年,大家时不时还会顺嘴说错,就像每次跨年后在日记本上打开新的一页时,我总是习惯性地写成上一年的日期,又马上反应过来划掉。  “外婆”成了生活里的过去式,也被划掉了。  我不敢提起外婆,怕妈妈伤心;妈妈
期刊
某老友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美食图片,并配了文字:“疫情汹汹,但只要还有鸭子、辣油馄饨和薄皮小笼包,那么南京就还是南京。”当时,南京出现疫情,形势一度很紧张。但看到这句话,顿时觉得十分减压。  北京人有另外的标准。老舍《四世同堂》的第一页上,住在小羊圈胡同的祁老太爷,“他的家里老存着够全家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
期刊
1  一个下雨天,一个小男孩跟着祖母坐上一辆巴士,他们要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不过目的地不是什么遥远的奇妙国度,而是真的终点站——市场街。  满心不情愿的小男孩,在祖母温柔且充满想象力的指引下,开始“看”到日常生活中隐藏的风景:一棵正在用吸管喝水的大树,一辆会喷火的老巴士,一位会变魔术的司机……  一段再平凡不过的旅途,每一个上车的乘客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全身覆盖了文身的光头男人,一个抱着
期刊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表现之一,就是害怕在众人面前講话,每次上讲台都像受刑。我会结巴,忘词,面红耳赤,紧张到不知所措。因为焦虑,我想学心理学,于是读了师范学校。但在师范学校,我又经常为将来某一天可能站上讲台而焦虑万分。  我就在这种焦虑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的大学生涯。研二时,某所成人自考的大学要找一个研究生做兼职的心理学教师,教变态心理学。我那时候很缺钱,犹豫了很久,一狠心,就把活儿应承了下来
期刊
在多年从医生涯中,我始终有这样的感慨:这个职业终究还是要以人为本。接连看过3个病人后,你会无可避免地发现,你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要求你掌握的技能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你得坚持不懈地继续摸索学习。  最近,有一个小男孩被救护直升机送到我们医院,我们都叫他安迪。他以前一直很健康,但在最近几周,他总是干咳,两天前,他几乎都不能吃饭。他妈妈凭经验认为他可能是感冒了,然而那天晚上,他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期刊
本文是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施一公在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原题为《少年壮志不言愁》。  施一公说:“无论什么学科,物理、工程、生物、文学……我认为最不重要的是智商。”在他看来,对于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这3个方面:时间的付出、方法论的改变和建立批判性思维。我的成长之路  在座的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想明白以后要做什么,会感到焦虑: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没想好未来的发展方向,该怎么办?  其实我想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