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画制作构图涉及视觉感知到的一切艺术现象和艺术形式。它既包括材料、造型、空间、影像和色彩,也包括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个体体验。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必须从虚拟现实技术理念及价值判断入手,以便更好地强化受众的虚拟现实技术判断。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动画制作;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
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时,就要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第一,交互性。通过对虚拟环境中的一系列事物进行操控,从而产生出相应的结果。第二,浸没感。一般来说用户以自身作为主角进入到虚拟环境中,能够产生出真实感受。第三,多感知。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原有的视觉感,还涉及了嗅觉、触觉以及听觉等方面,且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提升人的感知。
2.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的想象价值表达
2.1动画制作构图中想象的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想象具有虚幻性与逼真性、自由性与逻辑性、直觉性与虚拟现实技术性诸多特征。第一,虚幻性与真实性。动画制作构图想象来自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梦想,是通过美的规律来营造具有虚拟现实技术价值的艺术幻象。这种幻象犹如白日梦般的境界。这种假定性情景是对生活认知和感悟的一种内蕴反映,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性体现。第二,自由性与逻辑性。动画制作构图生命想象的自由性,体现得是虚拟现实技术思维对于常规生活和日常逻辑的一种突破和超越。具体到每一个艺术家来说侧重点不同,同时存在并归类于强大的虚拟现实技术想象力。第三,虚拟现实技术想象的价值诉求。动画制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现出对于艺术想象的价值认知。这种价值认知表现为假设想象、对比式想象、夸张式想象。
2.2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下想象的形式
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规则与想象之间紧密相关。对于传统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形式法则、操作方法都至关重要,决定了艺术设计的基本面貌。然而,这些抽象的法则与我们生活中以及自然中的某些知识是有一定区别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因此,对于动画制作构图的设计,我们应当既强调其规则性又注重想象性,接触情感目的要求和意图实现个人主观的想象。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规则反对直接性。传统艺术设计中无法脱离抽象的规则,但也不能直接表现对象和内心的感受。只有通过各种法则和形式来表白,通过抽象的形式法则展示内心的种种幻想。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模式价值重释
3.1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当下文化语境追求文化的多元性和一致性,反對统一及总体性。而动画制作构图观念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通过感性去认知世界,整合一切内容,因而建立起了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崇尚对意义确定性结构的“有我之境”。动画制作构图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中,构图开始重视创作者的自我参与。他们开始对山川、大河等自然景物进行加工和概括,将制作者的喜怒哀乐融入画面,较为直观地展示主体的情感诉求,从而形成新的美术作品。动画作品很好地将客体与主体交融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主客体的内在联系。
3.2当下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的多样化特征
当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征。第一,大众文化特征。虚拟现实技术的主流文化形态随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所主导的文化世界转向。这一转变借助了大众传媒的力量,动画制作构图批量复制和生产大众文化,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图像文化特征。当前,文化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成为最主要的艺术感受形式。在此基础上,动画制作构图中复制和拼贴以及机械生产也大量涌现,突破了传统艺术表达方式。第三,非线性的生命体验。早在1863年,波德莱尔就发现了传统工业社会的特征是短暂流变、偶然拼贴。而这些拼贴和碎片恰恰是后传统非艺术性的虚拟现实技术特征之一。在部分艺术家手中,动画制作构图通过非线性的间断式的叙述方式,将元素与机构分离,并通过超链接将它们无须离散的机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意义上的具体性。当然这种非线性的虚拟现实技术意义是发散的。
4.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三维动画制作不仅对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其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软件、硬件也应当满足一定的配置要求,否则,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动画制作不仅效率低下,最终作品质量也将无法达到要求。
以《秦时明月》为例,这是一部由我国专业动画制作团队设计制作的一部历史题材的三维动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使用了大量的虚拟现实技术。比如,在人物建模过程中,为体现出人物动作的流畅性,对人物动作细节的过程加以保留,就需要借助虚实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软件构建与现实场景相同的模型,加快建模速度,使动画人物的灵活性、真实性更高。
不仅如此,在某些特殊元素的建模方面,则借助了三维扫描技术对实物进行全景扫描,获得三维数据,借助三维坐标点的方式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根据真实图片中的色彩完成染色。人物动作的捕捉则是借助人体定位标识进行动作获取,从而避免了通过软件方式进行设动画人物动作设计的复杂流程。
三维动画制作中所涉及的虚拟现实技术,可在数据获取后对相关动画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导演制作时将镜头设置在任意位置,甚至可以实现由观众主导的视角点播,调动观众参与的热情。
《秦时明月》这部国产三维动画作品一经播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新时期国产动画的代表,《秦时明月》以其优美的画面设计、逼真的人物造型,以及流畅的人物动作,为我国三维动画制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庆明.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指南,2019(21):67.
[2]杨冬旭.虚拟现实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科技,2019(4):57-58.
[3]周毅勇,涂启泮,李荣彬.虚拟现实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4(11):151-155.
[4]王帅兵.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 大众文艺,2019(11):12-13.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动画制作;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
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时,就要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第一,交互性。通过对虚拟环境中的一系列事物进行操控,从而产生出相应的结果。第二,浸没感。一般来说用户以自身作为主角进入到虚拟环境中,能够产生出真实感受。第三,多感知。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原有的视觉感,还涉及了嗅觉、触觉以及听觉等方面,且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提升人的感知。
2.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的想象价值表达
2.1动画制作构图中想象的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想象具有虚幻性与逼真性、自由性与逻辑性、直觉性与虚拟现实技术性诸多特征。第一,虚幻性与真实性。动画制作构图想象来自作者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梦想,是通过美的规律来营造具有虚拟现实技术价值的艺术幻象。这种幻象犹如白日梦般的境界。这种假定性情景是对生活认知和感悟的一种内蕴反映,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性体现。第二,自由性与逻辑性。动画制作构图生命想象的自由性,体现得是虚拟现实技术思维对于常规生活和日常逻辑的一种突破和超越。具体到每一个艺术家来说侧重点不同,同时存在并归类于强大的虚拟现实技术想象力。第三,虚拟现实技术想象的价值诉求。动画制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现出对于艺术想象的价值认知。这种价值认知表现为假设想象、对比式想象、夸张式想象。
2.2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下想象的形式
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规则与想象之间紧密相关。对于传统艺术设计作品来说,形式法则、操作方法都至关重要,决定了艺术设计的基本面貌。然而,这些抽象的法则与我们生活中以及自然中的某些知识是有一定区别的,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因此,对于动画制作构图的设计,我们应当既强调其规则性又注重想象性,接触情感目的要求和意图实现个人主观的想象。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规则反对直接性。传统艺术设计中无法脱离抽象的规则,但也不能直接表现对象和内心的感受。只有通过各种法则和形式来表白,通过抽象的形式法则展示内心的种种幻想。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模式价值重释
3.1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当下文化语境追求文化的多元性和一致性,反對统一及总体性。而动画制作构图观念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通过感性去认知世界,整合一切内容,因而建立起了一种统一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崇尚对意义确定性结构的“有我之境”。动画制作构图中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中,构图开始重视创作者的自我参与。他们开始对山川、大河等自然景物进行加工和概括,将制作者的喜怒哀乐融入画面,较为直观地展示主体的情感诉求,从而形成新的美术作品。动画作品很好地将客体与主体交融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主客体的内在联系。
3.2当下动画制作构图虚拟现实技术的多样化特征
当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动画制作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征。第一,大众文化特征。虚拟现实技术的主流文化形态随大众文化、商业文化所主导的文化世界转向。这一转变借助了大众传媒的力量,动画制作构图批量复制和生产大众文化,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图像文化特征。当前,文化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成为最主要的艺术感受形式。在此基础上,动画制作构图中复制和拼贴以及机械生产也大量涌现,突破了传统艺术表达方式。第三,非线性的生命体验。早在1863年,波德莱尔就发现了传统工业社会的特征是短暂流变、偶然拼贴。而这些拼贴和碎片恰恰是后传统非艺术性的虚拟现实技术特征之一。在部分艺术家手中,动画制作构图通过非线性的间断式的叙述方式,将元素与机构分离,并通过超链接将它们无须离散的机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意义上的具体性。当然这种非线性的虚拟现实技术意义是发散的。
4.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三维动画制作不仅对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其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软件、硬件也应当满足一定的配置要求,否则,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动画制作不仅效率低下,最终作品质量也将无法达到要求。
以《秦时明月》为例,这是一部由我国专业动画制作团队设计制作的一部历史题材的三维动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使用了大量的虚拟现实技术。比如,在人物建模过程中,为体现出人物动作的流畅性,对人物动作细节的过程加以保留,就需要借助虚实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软件构建与现实场景相同的模型,加快建模速度,使动画人物的灵活性、真实性更高。
不仅如此,在某些特殊元素的建模方面,则借助了三维扫描技术对实物进行全景扫描,获得三维数据,借助三维坐标点的方式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根据真实图片中的色彩完成染色。人物动作的捕捉则是借助人体定位标识进行动作获取,从而避免了通过软件方式进行设动画人物动作设计的复杂流程。
三维动画制作中所涉及的虚拟现实技术,可在数据获取后对相关动画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导演制作时将镜头设置在任意位置,甚至可以实现由观众主导的视角点播,调动观众参与的热情。
《秦时明月》这部国产三维动画作品一经播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新时期国产动画的代表,《秦时明月》以其优美的画面设计、逼真的人物造型,以及流畅的人物动作,为我国三维动画制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庆明.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电视指南,2019(21):67.
[2]杨冬旭.虚拟现实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科技,2019(4):57-58.
[3]周毅勇,涂启泮,李荣彬.虚拟现实技术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4(11):151-155.
[4]王帅兵.虚拟现实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 大众文艺,2019(11):12-13.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