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代住宅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现代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现代住宅;绿色景观;建筑理念;生态环保
一、前言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随之在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
二、住宅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住宅设计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商品住宅应对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应面积、设施、装修标准以及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住宅套型。同时还应考虑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提供多样的户型组合以供市场选择。
(二)住宅设计要考虑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对于市场需要的大面积套型,不仅是各房间面积的适度扩大,而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三)住宅设计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四)住宅设计要考虑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在推进智能化技术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五)住宅设计要考虑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六)住宅设计要考虑建筑风格的地方性
建筑风格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居住空间的风格应采用延续历史文脉的多元化建筑形式,以围合的组群构成多种邻里形成的空间,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筑脉络应寻找当地建筑文化的内涵,吸取合理的建筑装饰节点符号与色彩,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
三、住宅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一)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二)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三)空间在居住应用中的新变化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独住的好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共享空间逐渐增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即每隔一定的层数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问,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此外,复合空间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呈现多样性,它包含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功能的多义性和空间感受的含蓄性。这种设计提高了空间使用的质量,使空间增值间。
(四)强调环境整体设计
环境设计的整体观念包括:
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筑不应对周边环境带来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轮廓线等诸方面的不利影响。
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在总体规划满足住宅日照、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地形、景观优势等,并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到沟通和互动。应指出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声环境等多方面。设计师要注意对小区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如厨房油烟排放、汽车库废气、垃圾房等)进行控制和理;要重视节地、节能、节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并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绿化系统。
(五)住宅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
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单靠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设计显然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主要包括: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外环境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是在办公商业建筑中应用,后逐步延伸到居住建筑中。中国住宅业从1996年开始广泛采用智能化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智能化”几乎已成为开发商和设计人员耳熟能详的名词。建立良好的智能化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对安全、通讯、视听、资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物业管理,可以使住户的生活更加安全、现代化。
(六)建筑节能设计
在夏热冬暖地区,主要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和隔热功能,门窗注意遮阳,室内空间组织好穿堂风降温,室外空间合理布置水面和绿化来改善环境微气候,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和电气设备等措施来降低住宅总能耗。
结束语
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现代住宅,在设计、施工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不断提高的要求,建设方便、安全、舒适、美观的小康住宅。
关键词:现代住宅;绿色景观;建筑理念;生态环保
一、前言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也随之在环境、外观、内部格局、材料的选择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
二、住宅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住宅设计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当前住宅供需体制已从福利分配转向商品行为。商品住宅应对经济收入、结构类型、生活模式、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提供相应面积、设施、装修标准以及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的住宅套型。同时还应考虑因生活习俗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提供多样的户型组合以供市场选择。
(二)住宅设计要考虑居住功能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和其形体功能学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功能进行分区,起居厅、餐厅、厨房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与卫生间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口,私用区设在住宅内部,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其次,房间的面积和尺度要适当,避免住宅套型仅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的现象。对于市场需要的大面积套型,不仅是各房间面积的适度扩大,而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藏间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再次,住宅内部各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三)住宅设计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可改性
家庭规模和结构是变化的,因此住宅具有可改性是客观的需要,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改性首先应该提供一个大的空间,这样就需要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常采用的有大柱网的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剪力墙结构,其次应有可拆装的分隔体和可灵活布置的设备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改体系。厨房、卫生间是设备众多和管线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管束和设备管道墙,使之能达到灵活性和可改性的要求。
(四)住宅设计要考虑家居科技的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住宅技术的科学性反映在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小区管理形成智能化系统,以适应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在推进智能化技术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密切与开发项目的经济性接轨,达到实用、先进、经济、综合的效果。
(五)住宅设计要考虑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均好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市场需要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对于基地上清澈的水景、层叠的树景等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的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使住户在自然资源环境有所失的情况下,在人工景观环境方面能有所得。其次,要强调的是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在规划时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隔绝外来噪声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六)住宅设计要考虑建筑风格的地方性
建筑风格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成果,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传统、居民习俗、地理、气象等因素。居住空间的风格应采用延续历史文脉的多元化建筑形式,以围合的组群构成多种邻里形成的空间,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筑脉络应寻找当地建筑文化的内涵,吸取合理的建筑装饰节点符号与色彩,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风格。
三、住宅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一)住宅设计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策划设计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现代住宅设计不再是一个相对静态、单纯的技术过程,它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即以市场为核心,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基本要素。因而,设计已成为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的重要部分。
(二)户型设计的多元化
以多元化的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近年的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
(三)空间在居住应用中的新变化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独住的好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因此,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共享空间逐渐增多,住宅区在拥有集中绿化、园林、庭院、会所、架空层外,开始出现空中庭园,即每隔一定的层数设置一个共享空间。在开敞的空间内,布置植物和花卉,以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问,使居住在高层的住户也可以直接感受到室外的自然景观和邻里相亲的人情味。
此外,复合空间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呈现多样性,它包含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空间功能的多义性和空间感受的含蓄性。这种设计提高了空间使用的质量,使空间增值间。
(四)强调环境整体设计
环境设计的整体观念包括:
尊重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建筑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新的建筑不应对周边环境带来日照、噪音、污染、交通及城市轮廓线等诸方面的不利影响。
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在总体规划满足住宅日照、朝向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下,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地形、景观优势等,并创造条件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得到沟通和互动。应指出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环境和声环境等多方面。设计师要注意对小区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如厨房油烟排放、汽车库废气、垃圾房等)进行控制和理;要重视节地、节能、节水的措施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利用;要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并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绿化系统。
(五)住宅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
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逐渐提高,单靠建筑、结构、水暖电的设计显然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住宅辅助设计日渐兴起并走向专业化。主要包括: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室外环境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是在办公商业建筑中应用,后逐步延伸到居住建筑中。中国住宅业从1996年开始广泛采用智能化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智能化”几乎已成为开发商和设计人员耳熟能详的名词。建立良好的智能化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对安全、通讯、视听、资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物业管理,可以使住户的生活更加安全、现代化。
(六)建筑节能设计
在夏热冬暖地区,主要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和隔热功能,门窗注意遮阳,室内空间组织好穿堂风降温,室外空间合理布置水面和绿化来改善环境微气候,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和电气设备等措施来降低住宅总能耗。
结束语
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现代住宅,在设计、施工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满足人们对居住条件不断提高的要求,建设方便、安全、舒适、美观的小康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