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语教材苏教版第二册的《放小鸟》一文,叙述了作者从“得到小鸟”、“喂养小鸟”到“放飞小鸟”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爱护小鸟,就要让小鸟自由”的思想感情。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真正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呢?我领着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探究文本,与文本对话,创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智慧场”、“情感场”。
一、走进文本,让思维碰撞思维
课文中描述的小鸟是那样可爱——“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可是,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在多方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了“一动也不动”的意思的基础上,我问他们:“小鸟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呢?”教室里静得出奇。刹那间,又变得小手如林,他们说:
“小鸟‘一动也不动’,是因为它很伤心,被关在了笼子里,找不到妈妈了。她想妈妈了。”
“是因为它很担心,不知道妈妈会不会来找它,它还能不能像原来一样和小伙伴们玩。”
“是因为它很着急,希望妈妈能来这里找它。”
“是因为它很后悔,后悔自己不该到处乱跑,不听妈妈的话。”
(学生走进了小鸟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小鸟“伤心”、“担心”“着急”、“后悔”的心情,与小鸟进行了第一次对话。)
师:“小鸟不吃也不喝,‘我’为什么很着急呢?”
生:“小鸟不吃也不喝,它这样会死掉的。”
这时,老师又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小作者,体会一下此刻的心情,从而明白了作者的心情为什么那么着急。
二、回归生活,让心灵接纳心灵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窗外的鸟和笼子里的鸟都叫了起来。”
师:“鸟的叫声就是鸟的语言,请小朋友们看图,你能不能做个小小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对于孩子找不到妈妈这样的心情,学生也许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还是不难回答的。
“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呢!”
“妈妈,我在这里好孤单,好害怕呀!”……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你让妈妈找得好辛苦呀。”
“老师,我认为窗外的那只鸟是鸟爸爸。孩子,爸爸带着你出来练习飞翔,告诉你要注意安全,你怎么跑这儿来了?你这孩子,就是太好奇了!”
接下来请同桌互相合作,扮演两只鸟儿进行对话练习,体会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再指名学生到台前表演。就这样,在对话中,在表演中,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小鸟与亲人相见的那种兴奋、激动、惊喜,自然会体现出来。
三、拓展升华,让情感交融情感
通过前面两处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了。“请小朋友们看图,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我从‘拍拍翅膀’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小鸟很高兴,看到小鸟飞上了蓝天,我也格外高兴。”
“我会告诉我的兄弟姐妹们: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
最后,学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时,那高兴的情感溢于言表,对情感的体验也水到渠成。
讨论填空、深化情感: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___________。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体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是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对话中,学生的多元解读还超越了文本的内容,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
(责编侯艳星)
一、走进文本,让思维碰撞思维
课文中描述的小鸟是那样可爱——“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可是,就是这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它一动也不动”。在多方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了“一动也不动”的意思的基础上,我问他们:“小鸟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呢?”教室里静得出奇。刹那间,又变得小手如林,他们说:
“小鸟‘一动也不动’,是因为它很伤心,被关在了笼子里,找不到妈妈了。她想妈妈了。”
“是因为它很担心,不知道妈妈会不会来找它,它还能不能像原来一样和小伙伴们玩。”
“是因为它很着急,希望妈妈能来这里找它。”
“是因为它很后悔,后悔自己不该到处乱跑,不听妈妈的话。”
(学生走进了小鸟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小鸟“伤心”、“担心”“着急”、“后悔”的心情,与小鸟进行了第一次对话。)
师:“小鸟不吃也不喝,‘我’为什么很着急呢?”
生:“小鸟不吃也不喝,它这样会死掉的。”
这时,老师又启发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小作者,体会一下此刻的心情,从而明白了作者的心情为什么那么着急。
二、回归生活,让心灵接纳心灵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窗外的鸟和笼子里的鸟都叫了起来。”
师:“鸟的叫声就是鸟的语言,请小朋友们看图,你能不能做个小小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对于孩子找不到妈妈这样的心情,学生也许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还是不难回答的。
“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呢!”
“妈妈,我在这里好孤单,好害怕呀!”……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你让妈妈找得好辛苦呀。”
“老师,我认为窗外的那只鸟是鸟爸爸。孩子,爸爸带着你出来练习飞翔,告诉你要注意安全,你怎么跑这儿来了?你这孩子,就是太好奇了!”
接下来请同桌互相合作,扮演两只鸟儿进行对话练习,体会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再指名学生到台前表演。就这样,在对话中,在表演中,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小鸟与亲人相见的那种兴奋、激动、惊喜,自然会体现出来。
三、拓展升华,让情感交融情感
通过前面两处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了。“请小朋友们看图,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我从‘拍拍翅膀’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小鸟很高兴,看到小鸟飞上了蓝天,我也格外高兴。”
“我会告诉我的兄弟姐妹们: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
最后,学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时,那高兴的情感溢于言表,对情感的体验也水到渠成。
讨论填空、深化情感: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___________。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
“我把小鸟放走了,是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所表达情感的体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是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对话中,学生的多元解读还超越了文本的内容,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