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迈入“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创新自身教学办法以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依托于互联网领域技术的支持,智慧课堂建设如火如荼,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就整体的实践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解决。因此,对智慧课堂的应用优势做了简要探讨,对当前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最后就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9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深化其改革和创新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课题,智慧课堂的产生立足于智慧教育的理论和应用的智慧教育实践,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体现,通过构建智慧教学系统优化课堂教学各个方面,以达成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高校智慧课堂的应用优势
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板书、教师口述、纸质教材为主,在一些情况下会用到多媒体教学工具,但总体教师对信息教学工具的利用率不高。智慧课堂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要求可以充分落实,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与教师互动的有效性提升,并且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简言之,学生可以在智慧课堂的支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而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落实到位。因此,其优势主要在于:
(一)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新课程改革后,倡导由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侧重于发挥其引导和辅助的功能,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在过去的课堂,学生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师的主观意志影响、学习条件的限制,这使得很多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于教师的督促,自身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智慧课堂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充分展现出来,逐步取得学习主导权,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发展自身思维能力,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其学习效果。
(二)学习资源更加充裕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授课载体就是已有的教材或者其他参考资料,基于课时的有限和教师观念的偏差,补充课外资源的机会很少。智慧课堂中,纸质教材的内容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导入各种有用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的远程互动,学生的学习视野将更加开阔,对所学复杂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积累更加多元的知识,逐步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推动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转变。
(三)互动方式更加多样
以往师生的互动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以提问、发言的形式呈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为确保学生学习效益进一步扩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智慧课堂中,互動方式不仅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在于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学生和学习成果之间、学生和学习评价之间,构建出一个立体的互动体系,这样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准确获取最需要的学习资源,探寻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并在最好的时机展示自身学习结果,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更好。
(四)教学评价更加完整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智慧课堂之后,对教学评价工作也愈发重视,尤其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二者相统一。过程性评价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表现展开评价,是对传统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倾向的转变,能够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因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准确的把握,了解学生的问题,将因材施教贯彻落实,调整教学计划或者方案,便于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当前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参与感不强,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智慧课堂立足于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教师通过教学行为监控和分析系统来对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各种表现。部分学生因为智慧课堂中所包含的资源与其实际兴趣和需要不相符合而无法产生学习动力,在上课时开小差,和其他学生聊天、玩乐,学生的参与感不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智慧课堂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展现其学习主动性推动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亦不可忽视。
(二)学生进度差异大,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在智慧课堂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而导致其学习进度也存在差异。基于学生前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兴趣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参与自主学习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不具备自控能力、自律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图尽快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参与智慧课堂时就会投机取巧,“刷视频”“刷题”现象频发,对于不属于强制性要求的课外学习资源,学生不会过多地关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纠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学生的这些表现,使得他们在讨论板块中对相关学习内容不够了解,话题度不足,使得学生的讨论参与状态也不积极,又对其整体学习进度产生了消极影响,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亟待解决。 (三)教学内容不准确,教师设计有待完善
在应用智慧课堂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后,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作反馈收集时,学生存在一个集中的问题,就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难以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得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获取到的教学资源准确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还有待完善,对教学内容应当有深入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是选择的智慧平台内容设计的客观因素。对于我国高校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应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唯有在实践的积累中才可以真正使智慧课堂迸发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解决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不足的建议
鉴于当前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对该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景中。其实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边倾听边思考教学对策,调整自身教学思路,使师生之间的思维节奏始终可以保持在同一轨道上。如果教师在智慧课堂中还是依照线下课堂教学中习惯按照自身预测好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授课,那么很难对学生的发言回答产生深入的思考,难以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而一味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导致学生思维和个性难以发展,这样的互动意义不大。其次,任何思维活动都需要一定时间,当学生的回答未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问题,然后让学生再度思考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智慧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都可以提高,避免在往日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外一部分学困生需求现象的出现。最后,教师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完整性,对不同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评价,比如对于成绩优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就要避免过度的褒奖,而应当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相对简单,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要及时给出肯定和赞扬,如果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增强学生智慧课堂学习的自信,从而帮助所有学生都树立起健康而积极的学习心态,养成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参与智慧课堂时,学生就会更加投入。
(二)准确推送学生状态
在师生实现了良性互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其推送准确的学习资源,结合系统中已有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学习任务来组织学生选择学习的重点,通过课后补充资源包来弥补学生的资源需求。对于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刷视频”“刷题”现象的解决,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道预警线,如学生未能达到该预警线,系统就会为教师推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教师及时对其加强关注,给予指导。在教师的帮助下,增长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通过有效反馈进一步促进互动有效性的提升,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效果。
(三)强化教师教学素养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智慧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达成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虽然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却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相反,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进程中,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高度专业的教学素质,更需要积极学习有关智慧课堂教学的各项操作,对学校指定的智慧课堂系统有深入而全面的把握,对其中的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解读,能够将其和相关教材、学生需求联系起来并进行整合和筛选,从而对自身教学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有所启发。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优质的智慧课堂教育实践经验,反思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中寻求解决思路。最后,教师要充分体现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严谨、务实、负责的态度应对自身教学工作,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科学的分析,进而在完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而言之,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大势所趋,在未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更加频繁,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去发现问题,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分享有用的经验和方法,最终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可以促进高校自身的稳步发展,同时也可以给其他高校提供一些优质的经验,共同助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木洋.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158-159.
[2]毛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29):217-218.
[3]孙从军.高校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素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72-174.
[4]程二九.智慧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效能研究[J].職业技术,2019,18(6):60-62,85.
编辑 栗国花
[关 键 词] 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9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深化其改革和创新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课题,智慧课堂的产生立足于智慧教育的理论和应用的智慧教育实践,在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体现,通过构建智慧教学系统优化课堂教学各个方面,以达成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高校智慧课堂的应用优势
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板书、教师口述、纸质教材为主,在一些情况下会用到多媒体教学工具,但总体教师对信息教学工具的利用率不高。智慧课堂下,突出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要求可以充分落实,学生所能够接触到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与教师互动的有效性提升,并且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简言之,学生可以在智慧课堂的支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而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落实到位。因此,其优势主要在于:
(一)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新课程改革后,倡导由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侧重于发挥其引导和辅助的功能,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突破。在过去的课堂,学生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教师的主观意志影响、学习条件的限制,这使得很多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于教师的督促,自身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智慧课堂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主人公地位充分展现出来,逐步取得学习主导权,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发展自身思维能力,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其学习效果。
(二)学习资源更加充裕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授课载体就是已有的教材或者其他参考资料,基于课时的有限和教师观念的偏差,补充课外资源的机会很少。智慧课堂中,纸质教材的内容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导入各种有用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的远程互动,学生的学习视野将更加开阔,对所学复杂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积累更加多元的知识,逐步让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推动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转变。
(三)互动方式更加多样
以往师生的互动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以提问、发言的形式呈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为确保学生学习效益进一步扩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智慧课堂中,互動方式不仅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在于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学生和学习成果之间、学生和学习评价之间,构建出一个立体的互动体系,这样的互动可以让学生准确获取最需要的学习资源,探寻最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并在最好的时机展示自身学习结果,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更好。
(四)教学评价更加完整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智慧课堂之后,对教学评价工作也愈发重视,尤其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二者相统一。过程性评价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表现展开评价,是对传统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倾向的转变,能够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因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准确的把握,了解学生的问题,将因材施教贯彻落实,调整教学计划或者方案,便于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当前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参与感不强,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智慧课堂立足于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教师通过教学行为监控和分析系统来对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各种表现。部分学生因为智慧课堂中所包含的资源与其实际兴趣和需要不相符合而无法产生学习动力,在上课时开小差,和其他学生聊天、玩乐,学生的参与感不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智慧课堂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展现其学习主动性推动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亦不可忽视。
(二)学生进度差异大,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在智慧课堂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展开对相关课程的学习,但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而导致其学习进度也存在差异。基于学生前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兴趣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参与自主学习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不具备自控能力、自律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图尽快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参与智慧课堂时就会投机取巧,“刷视频”“刷题”现象频发,对于不属于强制性要求的课外学习资源,学生不会过多地关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纠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学生的这些表现,使得他们在讨论板块中对相关学习内容不够了解,话题度不足,使得学生的讨论参与状态也不积极,又对其整体学习进度产生了消极影响,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亟待解决。 (三)教学内容不准确,教师设计有待完善
在应用智慧课堂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后,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感受作反馈收集时,学生存在一个集中的问题,就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难以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得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获取到的教学资源准确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还有待完善,对教学内容应当有深入的解读;另一方面则是选择的智慧平台内容设计的客观因素。对于我国高校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应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唯有在实践的积累中才可以真正使智慧课堂迸发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解决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不足的建议
鉴于当前高校智慧课堂教学行为监控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对该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景中。其实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边倾听边思考教学对策,调整自身教学思路,使师生之间的思维节奏始终可以保持在同一轨道上。如果教师在智慧课堂中还是依照线下课堂教学中习惯按照自身预测好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授课,那么很难对学生的发言回答产生深入的思考,难以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而一味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导致学生思维和个性难以发展,这样的互动意义不大。其次,任何思维活动都需要一定时间,当学生的回答未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问题,然后让学生再度思考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智慧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都可以提高,避免在往日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外一部分学困生需求现象的出现。最后,教师要注意教学评价的完整性,对不同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评价,比如对于成绩优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就要避免过度的褒奖,而应当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相对简单,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要及时给出肯定和赞扬,如果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增强学生智慧课堂学习的自信,从而帮助所有学生都树立起健康而积极的学习心态,养成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参与智慧课堂时,学生就会更加投入。
(二)准确推送学生状态
在师生实现了良性互动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其推送准确的学习资源,结合系统中已有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学习任务来组织学生选择学习的重点,通过课后补充资源包来弥补学生的资源需求。对于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刷视频”“刷题”现象的解决,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道预警线,如学生未能达到该预警线,系统就会为教师推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醒教师及时对其加强关注,给予指导。在教师的帮助下,增长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通过有效反馈进一步促进互动有效性的提升,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效果。
(三)强化教师教学素养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智慧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达成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虽然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却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相反,在构建智慧课堂的进程中,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高度专业的教学素质,更需要积极学习有关智慧课堂教学的各项操作,对学校指定的智慧课堂系统有深入而全面的把握,对其中的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解读,能够将其和相关教材、学生需求联系起来并进行整合和筛选,从而对自身教学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有所启发。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优质的智慧课堂教育实践经验,反思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中寻求解决思路。最后,教师要充分体现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严谨、务实、负责的态度应对自身教学工作,规范自身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科学的分析,进而在完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而言之,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大势所趋,在未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融合更加频繁,在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去发现问题,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分享有用的经验和方法,最终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可以促进高校自身的稳步发展,同时也可以给其他高校提供一些优质的经验,共同助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木洋.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0):158-159.
[2]毛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29):217-218.
[3]孙从军.高校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素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9):172-174.
[4]程二九.智慧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与效能研究[J].職业技术,2019,18(6):60-62,85.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