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控制工作对院内感染的作用。
方法:通过加强医院内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医院内感染意识。
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所供应物品的无菌、无毒、无热源。
结论:从源头上杜绝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具因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污染原因控制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4-02
供应室是集中供应临床科室所需医疗器械、敷料、一次性用品科室。其产品直接用于病人身体,这些物品或器具的无菌质量是预防热源反应与医院内感染的基本保障。因此供应室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洗涤流程,保证有效的消毒灭菌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在降低医源性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感染分类
1.1医院内感染。从广义上讲,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均称为医院内感染。根据感染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1.2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通常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体携带者、陪护、探视者、医务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血液制品,病房设施等外环境。这类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保护等措施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感染最典型的为供应室因消毒灭菌失误所造成的感染。
1.3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来源自身肠道、口腔、阴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手段使用,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正常菌群趁虚而入,造成宿主的感染。
2供应室对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供应室通过供应合格的医疗用品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有利于医院诊疗水平的提高,其工作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高水平的消毒灭菌质量,可降低甚至避免发生于医疗器械本身造成的医院内感染,能够避免发生医院大规模的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2通过对一次性器具的使用,消除了由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疗器械,消除了由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疗器具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2.3通过严格执行洗涤流程及各种检测手段,避免了病人因器具不洁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微粒因子的损害。
3供应室工作影响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1工作人员自身原因。主要是指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无菌观念和院内感染意识不强,而致使工作中疏忽大意,或者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够严格执行4个洗涤流程及消毒隔离措施,导致生产出来的器械去热源不彻底,灭菌不合格而引起医源性感染。
3.2消毒隔离制度因素。如供应室分区制度,人、物分流制度,下收下送制度,无菌操作准则及细则等不健全或制定不合理,甚至约束力不强,使微生物随着人、物的流动而在供应室各区流动,工作时流程路线紊乱,工作不严谨,可造成清洁物品及无菌物品的再污染,从而无法保障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
3.3消毒隔离措施因素。供应室处理及供应的物品种类繁多,应根据物品的危险程度,器械种类是否进入血液循环等采用不同的洗涤流程及消毒灭菌方法,不能擅自简化流程。如果进入血液循环的器具未去热源或去热源不彻底会引起发热反应,或者采用的化学消毒液不合乎要求,甚至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程序设置不当、为省时将灭菌敷料程序设置为锐器灭菌程序等。而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目的。
3.4治疗监测及管理因素。供应室应有着一套比较完善且适应医院发展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管理手段,并且对各环节质量要有检查标准与方法,甚至用数据化衡量。如果质量监测不到位、不及时则无法保证所供应物品的绝对安全可靠。
4避免医院内感染供应室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供应室应根据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供应室本身工作的特点,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4.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不断加强对刚从事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工人等培训。如院内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灭菌方法、操作技能、消毒灭菌包的大小要求、包装要求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预防意识,使之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流程,杜绝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产品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与工作程序。
4.2供应室布局合理。供应室布局应该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且三区符合由污染到清洁,再到无菌的原则。三区人、物分流,在各区清洁用物及各种器具和人员相对固定,不能交叉使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区的空气、地面物体进行清洁消毒。
4.3加强下收下送感染控制。下收下送车应严格区分污染车与无菌车,下送车只能装载无菌物品,下收车只能装载使用后的污染物品,两车不能混装。用后分别用75%的酒精擦拭车身,下收车放置于污染缓冲间,下送车放置于无菌缓冲间。下收下送人员应相对固定,穿戴要整齐,职责明确,下收人员不能接触无菌物品,回收后回到供应室也不能进入无菌区,下送人员不能接触污染物品。
4.4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2]。对于接触病人血液循环的物品一要严格执行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四个洗涤流程。各个流程要使用合格有效的侵泡液体,采取正确的洗涤方法,同时灭菌后保持物品无菌、无热源,以避免发生热源反应,杜绝医源性感染。加强一次性医疗用物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过程包括进货、储存、发放、质量监测、使用追踪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以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4.5健全相关制度。如更衣制度保证做到三区工作服及工作鞋严格分开。各区工作人员守则、清洁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参观制度等。
5讨论
供应室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要想从根源上控制医院内感染就要加强全员医院内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医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从而从源头上杜绝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具因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3]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9
方法:通过加强医院内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医院内感染意识。
结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所供应物品的无菌、无毒、无热源。
结论:从源头上杜绝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具因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污染原因控制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44-02
供应室是集中供应临床科室所需医疗器械、敷料、一次性用品科室。其产品直接用于病人身体,这些物品或器具的无菌质量是预防热源反应与医院内感染的基本保障。因此供应室因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洗涤流程,保证有效的消毒灭菌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在降低医源性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感染分类
1.1医院内感染。从广义上讲,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均称为医院内感染。根据感染的来源可分为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1.2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通常指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体携带者、陪护、探视者、医务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及血液制品,病房设施等外环境。这类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保护等措施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感染最典型的为供应室因消毒灭菌失误所造成的感染。
1.3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来源自身肠道、口腔、阴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手段使用,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正常菌群趁虚而入,造成宿主的感染。
2供应室对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供应室通过供应合格的医疗用品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有利于医院诊疗水平的提高,其工作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高水平的消毒灭菌质量,可降低甚至避免发生于医疗器械本身造成的医院内感染,能够避免发生医院大规模的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2通过对一次性器具的使用,消除了由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疗器械,消除了由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疗器具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2.3通过严格执行洗涤流程及各种检测手段,避免了病人因器具不洁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微粒因子的损害。
3供应室工作影响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3.1工作人员自身原因。主要是指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无菌观念和院内感染意识不强,而致使工作中疏忽大意,或者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能够严格执行4个洗涤流程及消毒隔离措施,导致生产出来的器械去热源不彻底,灭菌不合格而引起医源性感染。
3.2消毒隔离制度因素。如供应室分区制度,人、物分流制度,下收下送制度,无菌操作准则及细则等不健全或制定不合理,甚至约束力不强,使微生物随着人、物的流动而在供应室各区流动,工作时流程路线紊乱,工作不严谨,可造成清洁物品及无菌物品的再污染,从而无法保障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
3.3消毒隔离措施因素。供应室处理及供应的物品种类繁多,应根据物品的危险程度,器械种类是否进入血液循环等采用不同的洗涤流程及消毒灭菌方法,不能擅自简化流程。如果进入血液循环的器具未去热源或去热源不彻底会引起发热反应,或者采用的化学消毒液不合乎要求,甚至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程序设置不当、为省时将灭菌敷料程序设置为锐器灭菌程序等。而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目的。
3.4治疗监测及管理因素。供应室应有着一套比较完善且适应医院发展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管理手段,并且对各环节质量要有检查标准与方法,甚至用数据化衡量。如果质量监测不到位、不及时则无法保证所供应物品的绝对安全可靠。
4避免医院内感染供应室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供应室应根据引起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供应室本身工作的特点,制定和执行切实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4.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不断加强对刚从事供应室工作的护士,工人等培训。如院内感染管理规范、消毒灭菌方法、操作技能、消毒灭菌包的大小要求、包装要求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以提高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预防意识,使之在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工作流程,杜绝因主观因素引起的产品不合格现象的发生,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与工作程序。
4.2供应室布局合理。供应室布局应该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并且三区符合由污染到清洁,再到无菌的原则。三区人、物分流,在各区清洁用物及各种器具和人员相对固定,不能交叉使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区的空气、地面物体进行清洁消毒。
4.3加强下收下送感染控制。下收下送车应严格区分污染车与无菌车,下送车只能装载无菌物品,下收车只能装载使用后的污染物品,两车不能混装。用后分别用75%的酒精擦拭车身,下收车放置于污染缓冲间,下送车放置于无菌缓冲间。下收下送人员应相对固定,穿戴要整齐,职责明确,下收人员不能接触无菌物品,回收后回到供应室也不能进入无菌区,下送人员不能接触污染物品。
4.4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2]。对于接触病人血液循环的物品一要严格执行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四个洗涤流程。各个流程要使用合格有效的侵泡液体,采取正确的洗涤方法,同时灭菌后保持物品无菌、无热源,以避免发生热源反应,杜绝医源性感染。加强一次性医疗用物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过程包括进货、储存、发放、质量监测、使用追踪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以保障病人的医疗安全。
4.5健全相关制度。如更衣制度保证做到三区工作服及工作鞋严格分开。各区工作人员守则、清洁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参观制度等。
5讨论
供应室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要想从根源上控制医院内感染就要加强全员医院内感染培训,提高全员医院内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从而从源头上杜绝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具因消毒灭菌不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3]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