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时效性以及本土化的特征而深受观众青睐。做好“民生新闻”不仅是各地党委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要。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平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远不及上级电视台,只有开发和提升民生类新闻的报道空间和报道水准,才能吸引、拥有更多的收视人群,使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保持应有的活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 民生新闻;主流意识;文化特色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时效性以及本土化的特征而深受观众青睐。做好“民生新闻”不仅是各地党委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要。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平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远不及上级电视台,只有开发和提升民生类新闻的报道空间和报道水准,才能吸引、拥有更多的收视人群,使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保持应有的活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做简要分析。
一、县级电视台做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作为县级电视台,要做好民生新闻并不容易。由于设备落后、采访人员少且经验不足,许多记者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还存在公式化、就事论事、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特别是批评性报道,迫于各种压力,深怕把握不好尺度而连累到自己,遇到问题或是避而不谈、或是谈而不深,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在实际采访、播发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基层电视台常常会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同是采访贫困群众,虽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不同,但新闻的结构、表现形式常见雷同之处,有的甚至连提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民生新闻,让观众看了上段就知道下段讲的是什么,毫无新闻可言。其实,民生新闻源于民间,而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相似类同并存,记者往往需要的只是调换一下角色,转换一下视角。
农民常常被忽略。县级电视台在民生新闻的取材方面,往往局限在那些与城市居民相关的新闻信息上。这是因为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远未完成,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于无形中离开了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农民是最庞大而且最需要媒体关注的群体,民生新闻报道的这种局限,不能不说是相当大的遗憾。
报道过多拘泥于生活琐事。对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的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琐碎有余而缺乏小中见大的提炼。
二、如何做好本地区的民生新闻
县级电视台想要把民生新闻做好,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贴近百姓生活、要具有主流意识
从县级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要充分发掘、表现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在反映群众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同时,应考虑新闻的重要性和导向。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出本地特色的同时,学会找到与社会发展主流问题的接口,做出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在新闻线索来源方面,一方面要从民众中获得新闻线索;另一方面要从党政部门获得与民生有关的新闻线索。因为党政部门出台的许多政策、办法中,为民众服务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忽略这方面的新闻线索,将丢掉民生新闻的权威性。
2.讲求平等为百姓说话
民生新闻要用百姓的视角来报道百姓的事,人文关怀应贯穿始终。我们的记者、编辑应该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的焦虑、疑惑或误解,使报道更具针对性。民生新闻在表达上要讲求平等,不仅“为百姓说话”,还要“说百姓话”。
3.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每个地区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客观存在,不同地区的电视新闻自然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应着力去表现这个地区的人文景观,力求与当地群众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而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电视新闻,就越能为这个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增效。
4.监督性报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有些记者误认为,做民生新闻就是要对这些突出的社会矛盾进行曝光。其实不然,解决这些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许多问题的存在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因此,媒体在做民生新闻的监督性报道时,要有大局意识,对所监督的问题,要充分评估解决的可能性、阶段性。如果可行,则全力去做;如果暂不可行,就不去做。否则,不但无济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对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产生负面作用。
总之,民生新闻是激发县级电视台活力、赢得百姓信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县级电视台要想真正搭建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实现本土特色化、视觉平民化、内容生活化、监督合理化上做文章,全力做好民生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将民生新闻真正做好老百姓的心坎上,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参考文献
[1]把握民生新闻的核心二要素 常纯 200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浅谈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度过疲惫期 蔺奔奔 曹婷
(作者单位:桦南县电视台)
【关键词】 民生新闻;主流意识;文化特色
民生新闻以其贴近性、时效性以及本土化的特征而深受观众青睐。做好“民生新闻”不仅是各地党委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要。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电视平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远不及上级电视台,只有开发和提升民生类新闻的报道空间和报道水准,才能吸引、拥有更多的收视人群,使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保持应有的活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做简要分析。
一、县级电视台做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作为县级电视台,要做好民生新闻并不容易。由于设备落后、采访人员少且经验不足,许多记者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还存在公式化、就事论事、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特别是批评性报道,迫于各种压力,深怕把握不好尺度而连累到自己,遇到问题或是避而不谈、或是谈而不深,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在实际采访、播发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基层电视台常常会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同是采访贫困群众,虽然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不同,但新闻的结构、表现形式常见雷同之处,有的甚至连提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民生新闻,让观众看了上段就知道下段讲的是什么,毫无新闻可言。其实,民生新闻源于民间,而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相似类同并存,记者往往需要的只是调换一下角色,转换一下视角。
农民常常被忽略。县级电视台在民生新闻的取材方面,往往局限在那些与城市居民相关的新闻信息上。这是因为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远未完成,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于无形中离开了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农民是最庞大而且最需要媒体关注的群体,民生新闻报道的这种局限,不能不说是相当大的遗憾。
报道过多拘泥于生活琐事。对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的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琐碎有余而缺乏小中见大的提炼。
二、如何做好本地区的民生新闻
县级电视台想要把民生新闻做好,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贴近百姓生活、要具有主流意识
从县级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要充分发掘、表现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在反映群众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同时,应考虑新闻的重要性和导向。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出本地特色的同时,学会找到与社会发展主流问题的接口,做出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在新闻线索来源方面,一方面要从民众中获得新闻线索;另一方面要从党政部门获得与民生有关的新闻线索。因为党政部门出台的许多政策、办法中,为民众服务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忽略这方面的新闻线索,将丢掉民生新闻的权威性。
2.讲求平等为百姓说话
民生新闻要用百姓的视角来报道百姓的事,人文关怀应贯穿始终。我们的记者、编辑应该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与他们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的焦虑、疑惑或误解,使报道更具针对性。民生新闻在表达上要讲求平等,不仅“为百姓说话”,还要“说百姓话”。
3.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每个地区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客观存在,不同地区的电视新闻自然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应着力去表现这个地区的人文景观,力求与当地群众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而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电视新闻,就越能为这个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增效。
4.监督性报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有些记者误认为,做民生新闻就是要对这些突出的社会矛盾进行曝光。其实不然,解决这些矛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许多问题的存在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因此,媒体在做民生新闻的监督性报道时,要有大局意识,对所监督的问题,要充分评估解决的可能性、阶段性。如果可行,则全力去做;如果暂不可行,就不去做。否则,不但无济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对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产生负面作用。
总之,民生新闻是激发县级电视台活力、赢得百姓信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县级电视台要想真正搭建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在实现本土特色化、视觉平民化、内容生活化、监督合理化上做文章,全力做好民生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将民生新闻真正做好老百姓的心坎上,做出特色、做成品牌。
参考文献
[1]把握民生新闻的核心二要素 常纯 2008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浅谈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度过疲惫期 蔺奔奔 曹婷
(作者单位:桦南县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