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百善孝为先,孝道也成为人立身之根本,心中有“孝”之人,必定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孝经》和《二十四孝》更是作为传统孝文化的经典流传千古,引领华夏子民走向美好未来。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崔河村为对象,叙述“孝”文化对其的作用。
关键词:孝文化 崔河村 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77-02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国,农村是反映中国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孝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它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就中国的今天,它给崔河村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崔河村是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一个普通的农业村,它有着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的现实条件,十几年前的崔河村贫穷散乱,但现在已经成为县示范村,山乡巨变的原因之一正是有“孝”文化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孝文化对崔河村的作用
第一,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有“皇权不下县”之说,农村行政级别最低,管理难度较高,在有些时候道德的约束力会大于法律,宗族在基层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维系宗族伦理关系最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孝道,因此,“孝”作为道德之本就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作为治理主体的村干部来说,他们的品行左右着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成绩,更影响整个村落的发展,因此在选拔村委会成员时尤其要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甄选。
2002年,崔晓满书记退休返乡,准备接年迈的母亲回吉林尽孝,可是看到贫穷散乱的崔河村,他决定留下来,为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奉献自己的余生,他首先做的就是凝聚人心,改建村委。崔书记认为,在培养党员提拔干部时,必须把孝顺作为考核的第一标准,没有孝心的人就担不起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怎么能替老百姓办事,不知道团结群众,站在那里只懂发号施令的人就办不成事。”“孝道之风”渗透到崔河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崔河村村干部在“孝”的道德风气引导下带领崔河村民走向小康,曾子也曾说:“孝子善事君。”对父母孝顺的人也会将其忠心转移到报效国家上,自古忠臣良将皆孝子,心怀天下者也必心系“小家”。古有仁孝治天下,今有孝义建崔河,一个心中有“孝”的人其行为也会被乡亲们看在眼里,道德品质高的干部才能真正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如今崔河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提高,村庄建设也日渐成效,驱车入村的路是水泥路,道路两旁是挺拔的柳树和杨树,这些都是“文化治村”的真实展现。
第二,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基本的家庭关系和与周围人的关系,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之一,而要想有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家庭成员要有爱敬之心,是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小辈要孝顺长辈,长辈要爱护小辈。孟子曰:“爱而不敬,禽兽也。”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更要在精神上使老人得到慰藉,乳羊尚且跪乳,更何况是人类。
在农村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就像崔河村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崔姓,他们都是同一个祖先,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亲密。但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使崔河村村民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夫子之道,天性也。”村书记以身作则每天早晨为母亲洗脸梳头,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看到母亲的精神面貌,借此感染村民。母亲也会经常拿儿子孝顺自己的事情来教育不懂孝顺的村民。村民平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影响邻里关系,崔书记便耐心地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大都不爱听大道理,但是喜欢听故事,崔书记便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崔河村村干部在崔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村广场粉刷“今天你和邻居搞好关系了吗?”之类的标语,发起以孝敬父母、团结互助为主题的各类评选活动,使得崔河村以血缘宗亲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得以改善,现在的崔河村村民思想水平普遍提高,已经听不到不和谐的声音了。
第三,构建文明村风。和谐的社会氛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使村子形成文明和谐的村风气光靠法律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儒家所提倡的孝道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更是涉及整个社会和国家,一个心中有孝的人会赡养父母、敬奉师长,进而会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所得的回报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孝”。
崔河村的崔晓满书记,他可以选择在退休后留在吉林,让母亲在吉林安度晚年,他对母亲的行为是一种“孝”。但他选择留在崔河,帮助崔河村民建设家园,还自己捐钱修学校、修路,自掏腰包为村民选定致富项目,并且时常对干部和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崔河(下转第76页) (上接第77页)村中有一口光绪年间修造的百年老井,井里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有时大家为了方便就在井边洗衣、洗菜,把一口好井弄得污浊不堪。崔书记便主动承担了老井的卫生工作,他承诺“一定要还老井一个清清白白”,每天他都会在洗衣做饭的高峰时期,蹲在井边给群众讲历史。之后不合理用井水的人少了,自觉把井边清扫干净的人多了。崔书记组织全村合理规划村容村貌,倡导创造文明村莊。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文明传播,改变着村里的旧俗,转变着村民的陋习。建学校缺少资金时,村民义务献工4700多个;修路缺少劳力时,青壮年村民自发来到施工现场无偿献工;贫困户麦收遇到困难时,富裕村民主动出车帮助抢收;冬天大雪封村时,全村百姓一呼百应,走出家门清扫积雪;村民们还自发组织了健身队、女子音乐队、鼓书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自娱自乐……村民的思想正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村里的精神风貌正在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二、若干思考
崔河村孝文化有待加强弘扬和发展。孝文化对崔河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村庄发展目前仍停留在依靠各种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孝文化”作用的发挥和弘扬还没有得到极大的实现。一方面受到村民文化素质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空心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崔河村在村人员数量减少,孝文化的影响成效遇到瓶颈,村中心建设的艺术活动中心和文化馆平时并不开放,即便是开放,参观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几年前崔河村拍摄了宣传片《回家》,讲述了崔河村在崔晓蛮书记带领下走出贫穷,走向小康的故事,这是崔河村孝文化的集中体现,但宣传片所起的影响不够深远,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意识深植人心,这些文化建设的初衷都没有得到深刻的实现,“孝文化”教育群众、熏陶村民、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崔河村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仍需寻求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让“孝文化”成为崔河村建设成美丽乡村的精神支柱。
孝文化给崔河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崔河村重拾往日的和谐,帮助崔河村走向繁荣,这里被记者们感叹道“像城市一样”。将孝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国的建设,不仅会给农村带来文明村风,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基层治理的完善,而且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丘.孝经[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健
关键词:孝文化 崔河村 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77-02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国,农村是反映中国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孝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它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就中国的今天,它给崔河村同样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崔河村是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一个普通的农业村,它有着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的现实条件,十几年前的崔河村贫穷散乱,但现在已经成为县示范村,山乡巨变的原因之一正是有“孝”文化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孝文化对崔河村的作用
第一,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有“皇权不下县”之说,农村行政级别最低,管理难度较高,在有些时候道德的约束力会大于法律,宗族在基层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维系宗族伦理关系最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孝道,因此,“孝”作为道德之本就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作为治理主体的村干部来说,他们的品行左右着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成绩,更影响整个村落的发展,因此在选拔村委会成员时尤其要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甄选。
2002年,崔晓满书记退休返乡,准备接年迈的母亲回吉林尽孝,可是看到贫穷散乱的崔河村,他决定留下来,为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奉献自己的余生,他首先做的就是凝聚人心,改建村委。崔书记认为,在培养党员提拔干部时,必须把孝顺作为考核的第一标准,没有孝心的人就担不起带领村民致富的重任。“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怎么能替老百姓办事,不知道团结群众,站在那里只懂发号施令的人就办不成事。”“孝道之风”渗透到崔河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崔河村村干部在“孝”的道德风气引导下带领崔河村民走向小康,曾子也曾说:“孝子善事君。”对父母孝顺的人也会将其忠心转移到报效国家上,自古忠臣良将皆孝子,心怀天下者也必心系“小家”。古有仁孝治天下,今有孝义建崔河,一个心中有“孝”的人其行为也会被乡亲们看在眼里,道德品质高的干部才能真正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如今崔河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提高,村庄建设也日渐成效,驱车入村的路是水泥路,道路两旁是挺拔的柳树和杨树,这些都是“文化治村”的真实展现。
第二,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基本的家庭关系和与周围人的关系,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之一,而要想有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家庭成员要有爱敬之心,是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小辈要孝顺长辈,长辈要爱护小辈。孟子曰:“爱而不敬,禽兽也。”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的满足,更要在精神上使老人得到慰藉,乳羊尚且跪乳,更何况是人类。
在农村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就像崔河村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崔姓,他们都是同一个祖先,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亲密。但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使崔河村村民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夫子之道,天性也。”村书记以身作则每天早晨为母亲洗脸梳头,让每一位村民都能看到母亲的精神面貌,借此感染村民。母亲也会经常拿儿子孝顺自己的事情来教育不懂孝顺的村民。村民平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矛盾,影响邻里关系,崔书记便耐心地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大都不爱听大道理,但是喜欢听故事,崔书记便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崔河村村干部在崔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村广场粉刷“今天你和邻居搞好关系了吗?”之类的标语,发起以孝敬父母、团结互助为主题的各类评选活动,使得崔河村以血缘宗亲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得以改善,现在的崔河村村民思想水平普遍提高,已经听不到不和谐的声音了。
第三,构建文明村风。和谐的社会氛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使村子形成文明和谐的村风气光靠法律的治理是远远不够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儒家所提倡的孝道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更是涉及整个社会和国家,一个心中有孝的人会赡养父母、敬奉师长,进而会努力发挥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所得的回报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孝”。
崔河村的崔晓满书记,他可以选择在退休后留在吉林,让母亲在吉林安度晚年,他对母亲的行为是一种“孝”。但他选择留在崔河,帮助崔河村民建设家园,还自己捐钱修学校、修路,自掏腰包为村民选定致富项目,并且时常对干部和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崔河(下转第76页) (上接第77页)村中有一口光绪年间修造的百年老井,井里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有时大家为了方便就在井边洗衣、洗菜,把一口好井弄得污浊不堪。崔书记便主动承担了老井的卫生工作,他承诺“一定要还老井一个清清白白”,每天他都会在洗衣做饭的高峰时期,蹲在井边给群众讲历史。之后不合理用井水的人少了,自觉把井边清扫干净的人多了。崔书记组织全村合理规划村容村貌,倡导创造文明村莊。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文明传播,改变着村里的旧俗,转变着村民的陋习。建学校缺少资金时,村民义务献工4700多个;修路缺少劳力时,青壮年村民自发来到施工现场无偿献工;贫困户麦收遇到困难时,富裕村民主动出车帮助抢收;冬天大雪封村时,全村百姓一呼百应,走出家门清扫积雪;村民们还自发组织了健身队、女子音乐队、鼓书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自娱自乐……村民的思想正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村里的精神风貌正在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二、若干思考
崔河村孝文化有待加强弘扬和发展。孝文化对崔河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村庄发展目前仍停留在依靠各种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孝文化”作用的发挥和弘扬还没有得到极大的实现。一方面受到村民文化素质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空心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崔河村在村人员数量减少,孝文化的影响成效遇到瓶颈,村中心建设的艺术活动中心和文化馆平时并不开放,即便是开放,参观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几年前崔河村拍摄了宣传片《回家》,讲述了崔河村在崔晓蛮书记带领下走出贫穷,走向小康的故事,这是崔河村孝文化的集中体现,但宣传片所起的影响不够深远,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意识深植人心,这些文化建设的初衷都没有得到深刻的实现,“孝文化”教育群众、熏陶村民、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崔河村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仍需寻求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让“孝文化”成为崔河村建设成美丽乡村的精神支柱。
孝文化给崔河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崔河村重拾往日的和谐,帮助崔河村走向繁荣,这里被记者们感叹道“像城市一样”。将孝文化融入新时代中国的建设,不仅会给农村带来文明村风,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基层治理的完善,而且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丘.孝经[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