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因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行调研与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引起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一、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亟待解决
  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倾向严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这些倾向表现在,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蚀着广大学生的思想。网吧、游戏机室等学生活动的场所,是导致学生沉迷网络,甚至成为传染疾病的直接根源。部分报刊、电视和音像等宣传媒体渲染暴力、色情等的不良信息,导致一些学生模仿黑社会组织拉帮结伙甚至实施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犯罪行为,严重影响着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一些地方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否认,学校是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主阵地,但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越来越突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约束力减小,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极易引导一些学生走向歧途。调查显示:一是部分学生人生目标功利化,22%的学生把人生目标定为成名成家或升官发财;二是部分学生私欲膨胀,以自我为中心,20%的学生崇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格言,信奉宁可我负他、不可他人负我的信条;三是少数学生生活态度消极,理想信念缺乏,16%的学生生活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四是拜金主义严重,表现在生活上相互攀比,追求名牌;五是相当一部分崇尚流行、时尚、前卫的文化新潮,42%的学生喜爱娱乐类电视节目,29%的学生以影视体育明星为偶像,15%的学生认为男生佩带首饰、女生化妆是“酷”有个性的青春时尚。
  二、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消极影响的成因分析
  第一,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一是应试教育像一座大山压在学生身上,十多年喘不过气来,一个幼童从进幼儿园那一天开始,到进中心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一个“考”字,难得出头;二是现行教育考评体系,使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偏向学业成绩,而对思想道德的教育严重滞后,学习成绩的差异成为评价“好学生”和“后进生”的唯一标准,致使“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厌学,辍学,一旦受到不良诱惑则加速走向极端;三是评价学校是升学率,评价教师还是升学率,这是导致教师重智育、轻德育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
  第二,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上的仕途至上和权势至上、经济上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生活方式,同时,文化上低级庸俗的产品极易腐蚀学生的灵魂。另外,社会教育机构尚未形成,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空挡,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第三,家庭教育的失衡,是学生走上邪路的直接原因。这主要是一些单亲再婚、重组、留守家庭的青少年,在家庭得不到温暖时就会到社会上去寻求,搞不好就会失足。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家庭多达百分之二十的离异家庭、外出打工家庭、再婚组合家庭。还有不和谐家庭、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成长教育问题,也是人们应该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改善社会环境,利用家庭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一)家長努力为孩子成长净化环境,营造和谐氛围。优化社会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氛围。要认真落实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的管理,推广绿色上网软件,坚决查处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健康文化信息资源进校园、乡村、家庭,切实丰富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坚持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首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要有机结合,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其次,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串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纠正重成绩轻德育的思想,从小学开始就要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家庭是教子成才的终生学校,学生学习做人和最初人格的形成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要做合格的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的心灵,是一块神圣的土地,心理还未成熟,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引导。全社会应该用爱心栽培,用心灵呵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文本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文本的情味,与文本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让心灵有所触动,继而进行解读文本型练笔。在练笔的过程中,使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经验,去挖掘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诠释文本内涵,促进学生对文本新意义的发现与构建,放飞了生命的灵性。  一、在品味词语中激活生命的灵性  文本中有些重点词语,是语言形象、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聚
期刊
很多语文教师也许会羡慕大学教师讲课的随意洒脱,不拘一格,可以离题万里而不必在意,因为这样的课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享受。教师可以添加上自己喜欢的情节而乐在其中,学生享受于这些趣事而饶有兴味,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享受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因为语文课的兴趣和魅力正诞生于此。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在要求上虽然更加严谨精细,不能任由教师随意发挥,但也并非要求教师只能死板教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
期刊
一、召开特定的德育主题班会  通过召开特定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品德标准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常态化,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  每月都应定时召开主题班会,最好每月安排两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这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期刊
其实,最终让我写下此文的是复习班的那几位女生。  她们应该是来借书或者交什么表,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也不知道说了啥,她们的笑声感染了整个办公室的人,我们也都不由得从疲惫的阅卷中抬起头,笑了起来。人生越往后走,会越喜欢干净的眼神和明朗的笑声。有个女生走过来,说了句:“老师,其实我很喜欢你。”这个年龄被人直接“表白”,虽然很受用,但还是会觉得有点突兀和不好意思,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的管理很有温度
期刊
苏轼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道为趣。”“趣”即趣味,它是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感受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体,能让课堂更增活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半倍。情趣盎然的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语文教学长河中闪闪发光的明珠,逾久逾亮。作为中国人联接情感纽带的精
期刊
全国卷高考文言文一共有三道选择题,这几年,前两道题考核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10年到2013年,前两道选择题是一道实词题和一道题干为“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主人公某某性格或特点的一组是”的题。2014年,第一道是实词题,第二道变成了断句选择题。2015到2017年,第一道是断句选择题,第二道是文化常识选择题。无论前两题如何变化,第三题都没有发生变化,都是选择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期刊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那就是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二、品读课文,选点突破  第一组问题:遇绿。  全文仅14段文字,却用了4段文字才引出常春藤,为什么?  提示:通过写居室之狭小、潮湿、简陋、朝向不佳而炎热、窗户破损,一方面为常春藤的出现设置了环境,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我”对绿色的极度欢喜,同
期刊
经典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阅读方法,也在于获得文化传统的启蒙和文化精神的熏陶。由于作家的精神意识、人文情怀往往隐藏在文字背后,所以要把这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精神揭示出来,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还原与比较,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自清《背影》最后一段的内容似乎很容易理解,其实,作者的懊悔和感慨,对父亲的怜惜与宽容,统统埋伏在平实而不平静的文字之下,没有合宜的操作方法是很难帮助学
期刊
林崇德指出: “学科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被研究者长期忽视的问题。”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体验与感悟,而对“外部”学习内容,即“考试”内容的强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了。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
期刊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中考的实践所证明。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