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哲人奥修对人的独特性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论你做什么都没有关系,你或许是一个三流的总统,你或许是一个一流的鞋匠,能够满足你的就是你享受你正在做的,你能够将你所有的能量都投放进去,你不想成为其他任何人,这就是你想要成为的,你同意‘自然’在这出戏里面所让你扮演的角色是对的,即使用总统和国王来跟你交换,你都不要。这就是真正的富有,这就是真正的权力。”数学课堂中经常会碰到学生的一些发言非常富有个性,充分了反映学生思维的差异性。有些看似不着边际的学生发言,其实包含着学生富有个性的、极富创新思维的思想方法和深深的童趣,对老师本身僵化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强大的冲击。
  【教学案例】
  (片段一)教学三年级下册内容《年、月、日》的“平年和闰年”的时候,老师提了这样一个平常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平年和闰年吗?”问题刚刚抛出去,就有一个小男生(唐佳豪同学)把手举得高高地要发言了,“我知道,平年就是平常的年份,我还猜想闰年可能就是跟平年相反的,就是不平常的年份。”
  这个内容我教了好几年了,还从来没听到这样的回答,这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又故意紧急地追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他接着说道:“通过预习,我知道2008年就是闰年,就是不平常的年份,2008年中国发生了许多大事。如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还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等等。”显然这样的回答不能说服所有的学生,又有一个女生举手发言说:“你说2008年是不平常的年份,是闰年我赞同。但是2009年我觉得也是不平常的年份啊,2009年我们祖国建国60周年,可是书本却告诉我们2009年不是闰年啊,请你告诉我们这是怎么一回事啊?”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爱动脑筋的学生都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于是我觉得该是收网的时机了,“对啊,平年和闰年这是两个关于数学知识的时间概念,它的判断不是看‘平常’和‘不平常’,虽然起的名称叫平年,但是主要是看每年二月份的天数,至于什么年份是平年,什么年份是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吧。”就这样,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一点都没有减少,效果出奇得好。尽管前面让学生争论了看似与本课知识无关的一些问题,好像浪费了教学时间,其实不然。我认为,当学生有话要说的时候,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把话说完;当学生回答的问题与标准答案有很大出入时,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堵还是疏,这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
  (片段二)提前一天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
  课堂上,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学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15-7=8,所以16+19-17=18。”学生2:“我发现一个规律: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即有16+19-18=17, 16+19-17=18,19+16-18=17,19+16-17=18。”
  学生3:“应该有八种答案:因为16和19,17和18交换位置都可以。这样16、19在前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共有八种答案。”
  我对大家的踊跃发言及时地给予了表扬,正准备进行下一环节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说他有更好的答案。“我把16、17、18、19看作1、2、3、4,这样,16就成了1,17就成了2,18就是3,19就是4。因为1+4-2=3,所以16+19-17=18。”同学们立刻茅塞顿开,交口称赞。我把握住时机激励这位同学道:“这个方法非常好,把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方法的吗?”这个学生信心满满地说道:“以前妈妈住院的时候,我看病房门上标的是301、302、303、304,我怕记混了,就按1、2、3、4这样记,结果很好记。”我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自我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中,看似平常的一节课,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问题,却道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道理。片段一中学生的回答似乎与所学数学知识不搭界,不着边际,但是这种想法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果我当时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也许这么一个充分展示学生错误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此夭折了,本可以利用的学生错误资源也就错过了。同样片段二中,倘若我当时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随着自己的意愿讲授,不让同学发言,势必就扼杀了一颗创新的童心,那样的损失将无可计量。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刽子手”,更感谢新课程带给我的全新理念。新课程让我重新诠释了师生关系,体会到了学生的重要地位,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几个数字、了解几个题型、会做几道题等等,更重要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我反复琢磨这些已经发生的教学片段,在为学生有着如此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而感叹的同时,更为自己平时没有“蹲下身子”欣赏学生而感到愧疚,为自己平时的主观臆断而感到不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克服的办法有哪些?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不容忽视。第一,我们经过长期的工作,已经形成太多的思维定势。今后,在教学中,我不应一味地依赖于传统的经验,而应使自己的思维放开,富于创新。第二,要“蹲下身子”,欣赏学生。作为老师尤其应学会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第三,在今后的课堂中,应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给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灵感一个出口。
  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指点迷津的睿智去化解、点拨学生的错误。要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同时还要利用好错误,让学生在求异中发展。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学生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错误,但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我们教师要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课堂,让他们没有因答错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也没有被同学讥笑的苦恼;引导学生不要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创新,但要尽量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低级错误,更要及时告别错误;在出现错误后要“吃一堑,长一智”,能对错误进行及时、认真的反思。让孩子们都能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词块,简而言之,就是词的组合与搭配,它是语言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大于一个单词的语言现象,如词语搭配、固定用法、俚语等,其形式独立又相对稳定.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大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做了明确的要求,即“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但在现实的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阅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小学课程中的必修科目.新课改的深入使其教学地位日益提升.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尝试突破,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深入反思,积极创新,将绘本引入教学,利
期刊
一、智慧课堂的提出意义rn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里,以教师为中心,容易出现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是与现代教学模式相违背的.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幼小,活泼好动,热衷于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游戏来辅助教学,全面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小学英语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的背景下,现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理论引导方面已有很大的改观和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类似重视题海战术、苦练应试能力等传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越来越受欢迎.英语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在实际教学当中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同学们独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外交语言,相比语文来说学生接触得更晚,而英语的语法、单词、语调等都需要记忆、理解、掌握,这也让更多初中学生排斥英语,不喜欢上英语课,从而导致英语成绩不理
期刊
网络在教育应用中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一个角色是教学工具,比如利用作文批改网为学生批改英语作文,利用词典工具查阅生词;另一个角色是教育资源库,比如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课件、
期刊
动词不定式是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形式之一,而动词不定式的用法是初中阶段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中考之前,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夯实动词不定式的用法,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