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而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因此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至关重要。
将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进行有机结合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導介入的方式很重要。根据笔者的潜心研究,得出两种适合教师指导的方式,即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这两种指导实质上类似于游戏中的外指导与内指导。显性指导是指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在现场直接指导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但是这种直接的指导方式常常会不自觉地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这是它的局限性。但是,在游戏中出现危险情况时,教师的显性指导是一种保护幼儿安全的行为指导。比如,当幼儿把大积木堆得很高并想往上爬时,教师立马上前制止,这种行为就是显性指导,能够迅速有效地消除危险因素。
定期更换或补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材料
幼儿在玩游戏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观察已有的游戏材料是否能被幼儿充分运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有效利用环境材料解决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投放材料,使材料能够体现出层次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教师提供材料时要以成品为主,种类要少,数量要多,形象直观地呈现材料,让幼儿学习生活经验;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投放的材料需以半成品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如,在邮局增添自动取款机会引起幼儿对邮政储蓄的讨论;在邮局内放上几本书和杂志,能使幼儿了解邮局除了卖邮票和信封之外,还可以卖书报杂志。因此,教师要不断构建好的角色游戏环境,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拿出来,可视游戏情节的发展不定期地在游戏区内投放新材料。
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游戏的内容
在角色游戏组织中,过去大多是教师确定主题、指定角色、设计情节,这是“要我玩”。然而,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由、自愿地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幼儿独立确定主题、自选角色,根据主题自由发展情节,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过去的“要我玩”变为“我要玩”。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扮演角色,并利用扮演的角色参与游戏。在幼儿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或暗示,从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发现“医院”的“医生”总是给病人打针,教师就以“病人”身份参加游戏,对“医生”说:“ 我咳嗽、胸闷,请您用听诊器听听有没有问题。”此时,“医生”便很高兴地用“听诊器”听了一会儿,说:“有一点问题,我开点药给你吃,很快就会好。”教师扮演角色, 把自己置于游戏环境中, 通过隐而不露的点拨引导, 不但增强了幼儿的游戏兴趣,而且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提高。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游戏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扭转游戏中出现的危机或不良行为表现。如,幼儿在“饮食店”游戏中模仿成人大声猜拳饮酒, 这时,教师可扮演保安人员,引导幼儿变“猜拳作乐”为“举杯庆贺”。
教师的观察应具备有效性
提高教师的观察意识,是进行有效观察的基础。教师在观察时要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幼儿爱玩什么样的游戏?幼儿爱在哪里玩?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游戏水平,这是教师观察意识的建立,同时也是教师组织好游戏、改善游戏观察策略的有效前提和基础。如,在“美食区”繁忙的面包房中,当“顾客”很多时,面包房会出现人手不够用的局面,幼儿难免会手忙脚乱,但不排除有些幼儿的游戏能力比较强,他们会想到“招聘员工”的计策。此时,教师不应该迫不及待地帮助幼儿,而应该学会等待幼儿,继续观察幼儿的发展。当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再给予有效指导。
教师明确每次观察的内容与要求,是进行有效观察的依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稍纵即逝,教师每次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即对观察的内容与要求一清二楚,这样才能在观察幼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
把握指导时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考虑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在什么时候给他们提供支持。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用自己既定的标准衡量幼儿的游戏行为,否则很容易“误会”幼儿的行为。教师应学会适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而不应该主动指导,这是对幼儿游戏自主权的不尊重,也是教师自身指导水平低的表现。笔者观察到,在游戏中,幼儿常常因为自身生活经验的限制使自身的游戏行为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阶段,这时,教师应该在保持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前提下适时促进游戏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将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进行有机结合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導介入的方式很重要。根据笔者的潜心研究,得出两种适合教师指导的方式,即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这两种指导实质上类似于游戏中的外指导与内指导。显性指导是指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在现场直接指导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但是这种直接的指导方式常常会不自觉地打断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这是它的局限性。但是,在游戏中出现危险情况时,教师的显性指导是一种保护幼儿安全的行为指导。比如,当幼儿把大积木堆得很高并想往上爬时,教师立马上前制止,这种行为就是显性指导,能够迅速有效地消除危险因素。
定期更换或补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材料
幼儿在玩游戏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观察已有的游戏材料是否能被幼儿充分运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有效利用环境材料解决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投放材料,使材料能够体现出层次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教师提供材料时要以成品为主,种类要少,数量要多,形象直观地呈现材料,让幼儿学习生活经验;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投放的材料需以半成品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幼儿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如,在邮局增添自动取款机会引起幼儿对邮政储蓄的讨论;在邮局内放上几本书和杂志,能使幼儿了解邮局除了卖邮票和信封之外,还可以卖书报杂志。因此,教师要不断构建好的角色游戏环境,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拿出来,可视游戏情节的发展不定期地在游戏区内投放新材料。
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游戏的内容
在角色游戏组织中,过去大多是教师确定主题、指定角色、设计情节,这是“要我玩”。然而,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由、自愿地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幼儿独立确定主题、自选角色,根据主题自由发展情节,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过去的“要我玩”变为“我要玩”。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扮演角色,并利用扮演的角色参与游戏。在幼儿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或暗示,从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发现“医院”的“医生”总是给病人打针,教师就以“病人”身份参加游戏,对“医生”说:“ 我咳嗽、胸闷,请您用听诊器听听有没有问题。”此时,“医生”便很高兴地用“听诊器”听了一会儿,说:“有一点问题,我开点药给你吃,很快就会好。”教师扮演角色, 把自己置于游戏环境中, 通过隐而不露的点拨引导, 不但增强了幼儿的游戏兴趣,而且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提高。此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游戏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扭转游戏中出现的危机或不良行为表现。如,幼儿在“饮食店”游戏中模仿成人大声猜拳饮酒, 这时,教师可扮演保安人员,引导幼儿变“猜拳作乐”为“举杯庆贺”。
教师的观察应具备有效性
提高教师的观察意识,是进行有效观察的基础。教师在观察时要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幼儿爱玩什么样的游戏?幼儿爱在哪里玩?幼儿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游戏水平,这是教师观察意识的建立,同时也是教师组织好游戏、改善游戏观察策略的有效前提和基础。如,在“美食区”繁忙的面包房中,当“顾客”很多时,面包房会出现人手不够用的局面,幼儿难免会手忙脚乱,但不排除有些幼儿的游戏能力比较强,他们会想到“招聘员工”的计策。此时,教师不应该迫不及待地帮助幼儿,而应该学会等待幼儿,继续观察幼儿的发展。当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再给予有效指导。
教师明确每次观察的内容与要求,是进行有效观察的依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稍纵即逝,教师每次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即对观察的内容与要求一清二楚,这样才能在观察幼儿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
把握指导时机,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考虑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在什么时候给他们提供支持。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用自己既定的标准衡量幼儿的游戏行为,否则很容易“误会”幼儿的行为。教师应学会适时指导幼儿进行游戏,而不应该主动指导,这是对幼儿游戏自主权的不尊重,也是教师自身指导水平低的表现。笔者观察到,在游戏中,幼儿常常因为自身生活经验的限制使自身的游戏行为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阶段,这时,教师应该在保持幼儿独立自主性的前提下适时促进游戏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