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它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基;不仅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涵,也符合當前新课程三维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忌生搬硬套。学校除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还必须为学生量身打造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课程,在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头脑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5-01
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当前形势下各级各类学校第一要务。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意义
1.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如何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让每个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并愿意为之奋斗,习总书记适时提出的中国梦让无数仁人志士摩拳擦掌。
2.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基
学校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国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将来是否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取决于学校德育教育,看是否把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贯彻执行。
3.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较之以往的课程改革,这次最受关注的就是提出三维目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维度。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并将此列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和知识与技能放到同更重要的位置。所以说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与新课程三维目标不谋而合,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
4.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中之后,极大地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涵,也适当拓宽了学科教学的外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有效措施
1.根据学科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发掘出来,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教材,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头脑中形成家庭、社区、社会、国家、世界的雏形。从小树立“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道德习惯。
语文课程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感受伟大祖国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入挖掘和拓展每一组主题单元的内涵,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感悟、启迪,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逐步形成乐观、自信、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自觉抵触不良社会习气的侵扰。
数学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简单统计中逐步学会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推理、善于观察、乐于归纳,将复杂的数学原理用已有知识推演、论证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程要让学生掌握技能要领的基础上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总结美育规律,开发学生美育潜能,教育学生从小追求真、善、美,自觉抵触假、丑、恶不良社会习气。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刚从幼儿园步入学校生活,对国家和社会的概念尚未形成,因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落在合格公民这一层面,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具有发展为合格公民的良好潜质,逐步懂得与家人相处、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道理,具有公正、公平等思想雏形。
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年龄增长,了解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逐步有了国家的概念,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教育学生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对社会有了初步的感知,且恰逢青春叛逆期,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教育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信心和感激之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将要踏入社会,因此要全面将社会、国家、公民这三个层次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
3.设计别开生面的实践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品德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十分有限,班主任利用班会、少先队利用晨会等德育手段其效果也不尽人意,其形式单调枯燥,脱离实际,学生厌烦。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量身打造各类项目载体,开设社会实践课程便是其中之一,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空间转换迅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能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去农学基地体验农民的艰辛;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带领学生去军营聆听战斗英雄的故事;带领学生去运动会场馆体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少年宫活动,既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又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其魅力凝聚和团结了学校所有学生,其欣欣向荣的盛况让学生流连忘返。
课题号: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6年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6]PLG23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5-01
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当前形势下各级各类学校第一要务。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意义
1.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如何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让每个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并愿意为之奋斗,习总书记适时提出的中国梦让无数仁人志士摩拳擦掌。
2.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基
学校生活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我国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为了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将来是否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取决于学校德育教育,看是否把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贯彻执行。
3.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较之以往的课程改革,这次最受关注的就是提出三维目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维度。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并将此列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和知识与技能放到同更重要的位置。所以说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与新课程三维目标不谋而合,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
4.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涵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中之后,极大地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涵,也适当拓宽了学科教学的外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有效措施
1.根据学科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发掘出来,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教材,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头脑中形成家庭、社区、社会、国家、世界的雏形。从小树立“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道德习惯。
语文课程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感受伟大祖国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入挖掘和拓展每一组主题单元的内涵,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感悟、启迪,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逐步形成乐观、自信、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自觉抵触不良社会习气的侵扰。
数学课程要让学生在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简单统计中逐步学会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推理、善于观察、乐于归纳,将复杂的数学原理用已有知识推演、论证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空间想象、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程要让学生掌握技能要领的基础上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传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总结美育规律,开发学生美育潜能,教育学生从小追求真、善、美,自觉抵触假、丑、恶不良社会习气。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刚从幼儿园步入学校生活,对国家和社会的概念尚未形成,因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落在合格公民这一层面,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具有发展为合格公民的良好潜质,逐步懂得与家人相处、与同学和老师相处的道理,具有公正、公平等思想雏形。
小学中高年级随着年龄增长,了解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逐步有了国家的概念,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思想,教育学生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生正值青少年时期,对社会有了初步的感知,且恰逢青春叛逆期,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思想,教育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信心和感激之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将要踏入社会,因此要全面将社会、国家、公民这三个层次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中,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
3.设计别开生面的实践课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利用品德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十分有限,班主任利用班会、少先队利用晨会等德育手段其效果也不尽人意,其形式单调枯燥,脱离实际,学生厌烦。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量身打造各类项目载体,开设社会实践课程便是其中之一,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空间转换迅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能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去农学基地体验农民的艰辛;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带领学生去军营聆听战斗英雄的故事;带领学生去运动会场馆体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少年宫活动,既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又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其魅力凝聚和团结了学校所有学生,其欣欣向荣的盛况让学生流连忘返。
课题号: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6年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6]PLG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