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创新工作室”的运作作为案例,论述了工作室制教学的概念、培养目标以及过程,并提出了与之配套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培养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低、就业难成了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为了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专门软件人才,很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始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效。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实施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突破性地试行一种新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以期能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提供些许支持。
1“工作室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工作室”的提出,最早是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在欧洲,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 1]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是以“作坊”为中心,从事艺术创作,组织艺术品生产、销售以及培养未来艺术家。后来在欧洲的艺术设计院校中,提出以“工作室制”为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非常适合潜心创作和研究,因此,“工作室制”模式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2] 。国外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很多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诸如:“师生工作室”“设计工作室”“项目工作室”等,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真实接触到实际工作流程,促进了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但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学理念差异等原因,“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多局限于部分高等艺术类院校,而且这一模式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实现。
2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构想
(1)“工作室制”设置。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模式可先将现有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整合,再划分为工作室的各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制定一名负责人(教师)及2—10名成员(学生),部门负责人负责项目业务的管理及教学组织,并且工作室的每一个部门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定位,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向发展。
(2)“工作室制”模式的管理。 “工作室制”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自身的特色。它主要以实际项目为核心,参照企业运行模式,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和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同时,也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主管共同参与工作室管理规章的制定。工作室负责人(教师)负责项目的组织安排以及项目常规的管理,工作室成员(学生)在负责人带领下不但要完成项目任务,而且要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
(3)“工作室制”的教学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师生共同工作的开放式教学。因此,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在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阶段分析基础上进行设计、编制。工作室的课程项目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拟的科研课题;二是来源于各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课题和项目;三是工作室与各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的课题和项目。工作室的课程采用这三个方面的项目,实现“学习”—“工作”(仿真项目实践)—“学习”—“工作”(订单项目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再提高)—“工作”(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4)“工作室制”模式的考核评价。为了使“工作室制”顺利实施,必须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上。对教师的考评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整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工作室制”模式的实施
我院在计算机类专业进行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并成立了“学生创新工作室”以及专业教学团队来开展此项工作。
(1)“学生创新工作室”的组织规划。由于工作室的师资要求较高,工作室负责人的选择上我们尽量考虑高能力、高职称或高学历的教师承担,团队教师由具有多年企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工作室成员的选取。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报名,教师根据报名范围通过专业测试等相关手段进行成员选取。由于工作室是团队作业,要完成项目课题或企业设计任务,所以在成员选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员比例以及根据学生特性进行合理搭配。
(2)工作室教学课程内容。①课程教学。工作室的课程教学本着“延伸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增强行业认知”的原则,团队教师把课程的实施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 基本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进行基本操作的练习;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任务是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和实际项目的训练。② 承接商业项目。作为工作室教学的一项实践活动,承接社会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努力,目前“学生创新工作室”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已有几十个。③完成科研项目。以工作室成员为基础,由教师领队制定带有学术性、科研性的项目课题,按工作室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完成科研命题。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能够提升专业高度,提高思想意识,为学生将来的专业细分发展提供一个磨炼平台。④参赛训练。 作为工作室教学的一项实践活动,针对某些计算机类设计大赛,由工作室教师制定出一系列参赛方案,结合工作室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条件,根据各个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关辅导,考验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成果与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完成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工作室项目的引入。 “工作室”的重中之重在于项目教学,因此充足的项目是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保障。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来源,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学生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尽管也陆续通过各种方式引入了不少的教学项目,但始终还没找到比较可靠的途径。这就需要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工作室与社会的联系。
(2)工作室制的普及性。 工作室教学目前在我院还是一种小范围的教学实践,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工作室学习。应该考虑一种具有普及性的工作室教学法,能够将专业课程阶段的课程科目进行统一规划,将课程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进入工作室,在工作室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所学内容,体现专业价值。
总之,“工作室制”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 1]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 2]段 欣.对“项目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
作者简介:袁红萍(1977—),女,四川金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许晓莉(1982—),女,四川乐山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研究。
关键词:培养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低、就业难成了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为了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专门软件人才,很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始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效。
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实施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突破性地试行一种新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以期能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提供些许支持。
1“工作室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工作室”的提出,最早是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在欧洲,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 1]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是以“作坊”为中心,从事艺术创作,组织艺术品生产、销售以及培养未来艺术家。后来在欧洲的艺术设计院校中,提出以“工作室制”为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非常注重与现实的实践项目相结合,非常适合潜心创作和研究,因此,“工作室制”模式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2] 。国外的设计艺术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和他们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很多基于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诸如:“师生工作室”“设计工作室”“项目工作室”等,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实际工作案例,让学生真实接触到实际工作流程,促进了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但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学理念差异等原因,“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多局限于部分高等艺术类院校,而且这一模式至今还没有很好地实现。
2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构想
(1)“工作室制”设置。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模式可先将现有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整合,再划分为工作室的各个部门,每一个部门制定一名负责人(教师)及2—10名成员(学生),部门负责人负责项目业务的管理及教学组织,并且工作室的每一个部门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定位,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向发展。
(2)“工作室制”模式的管理。 “工作室制”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自身的特色。它主要以实际项目为核心,参照企业运行模式,对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和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同时,也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主管共同参与工作室管理规章的制定。工作室负责人(教师)负责项目的组织安排以及项目常规的管理,工作室成员(学生)在负责人带领下不但要完成项目任务,而且要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
(3)“工作室制”的教学设计。“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师生共同工作的开放式教学。因此,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在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阶段分析基础上进行设计、编制。工作室的课程项目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拟的科研课题;二是来源于各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课题和项目;三是工作室与各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的课题和项目。工作室的课程采用这三个方面的项目,实现“学习”—“工作”(仿真项目实践)—“学习”—“工作”(订单项目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再提高)—“工作”(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4)“工作室制”模式的考核评价。为了使“工作室制”顺利实施,必须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上。对教师的考评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确保整个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工作室制”模式的实施
我院在计算机类专业进行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并成立了“学生创新工作室”以及专业教学团队来开展此项工作。
(1)“学生创新工作室”的组织规划。由于工作室的师资要求较高,工作室负责人的选择上我们尽量考虑高能力、高职称或高学历的教师承担,团队教师由具有多年企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组成。工作室成员的选取。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报名,教师根据报名范围通过专业测试等相关手段进行成员选取。由于工作室是团队作业,要完成项目课题或企业设计任务,所以在成员选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员比例以及根据学生特性进行合理搭配。
(2)工作室教学课程内容。①课程教学。工作室的课程教学本着“延伸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增强行业认知”的原则,团队教师把课程的实施过程共分为两个阶段: 基本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进行基本操作的练习;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任务是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和实际项目的训练。② 承接商业项目。作为工作室教学的一项实践活动,承接社会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努力,目前“学生创新工作室”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已有几十个。③完成科研项目。以工作室成员为基础,由教师领队制定带有学术性、科研性的项目课题,按工作室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完成科研命题。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能够提升专业高度,提高思想意识,为学生将来的专业细分发展提供一个磨炼平台。④参赛训练。 作为工作室教学的一项实践活动,针对某些计算机类设计大赛,由工作室教师制定出一系列参赛方案,结合工作室及相关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条件,根据各个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关辅导,考验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成果与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完成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工作室项目的引入。 “工作室”的重中之重在于项目教学,因此充足的项目是工作室教学最基本的保障。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来源,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问题。“学生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尽管也陆续通过各种方式引入了不少的教学项目,但始终还没找到比较可靠的途径。这就需要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工作室与社会的联系。
(2)工作室制的普及性。 工作室教学目前在我院还是一种小范围的教学实践,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进入工作室学习。应该考虑一种具有普及性的工作室教学法,能够将专业课程阶段的课程科目进行统一规划,将课程教学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进入工作室,在工作室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所学内容,体现专业价值。
总之,“工作室制”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 1]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 2]段 欣.对“项目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
作者简介:袁红萍(1977—),女,四川金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许晓莉(1982—),女,四川乐山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