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获得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便是朗读,朗读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对其写作能力有所帮助。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生语文朗读过程时,应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带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深刻体会文章主题思想及内涵,让学生真正爱上朗读,让朗读走进学生心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途径
前言:
朗读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朗读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提升其朗读能力,并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进而提高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一、以预习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
预习是高效学习所有学科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缺少了预习,在上课时学生朗读的激情与流利程度将会大打折扣。预习可以让学生查字典找出不会的生字,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在句子上也会恰当地考虑与斟酌,并严格要求反复诵读;在段与段衔接处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文畅气顺。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主动要求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朗读的积极性,以优秀的预习状态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匆匆》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及课文内容的衔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不会的生字,教师应让学生不能懒惰,应利用字典这一常用的工具来主动查找。对于在朗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如“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学生会摸不着头脑,我们的日子究竟在哪?到底是被偷了还是逃走了?又如在读到“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首先要肯定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很大的进步,只有头脑中有问题意识,才能在学习中求进步,有关这些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一一进行指导。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在上课时底气都足了起来,碰到问题也敢举手提问。就连平时几个不太爱发言的学生,都主动举手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语速、语气、语调及停顿等技巧,让学生有更好地朗读体验。由于课文较长,教师可采用分段朗读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以范读带动学生模仿朗读兴趣
示范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小觑。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容易被示范的场景所吸引,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学生往往很容易、很快速地学会并记住歌词,原因就是在反复的播放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朗读也是不断反复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的模仿超强,这为朗读教学带来了一缕明媚的阳光。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朗诵时,应时刻牢记范读的力量,让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独一无二的朗读榜样,让学生互相也成为范读的榜样,让朗读教学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例如,在学习六年級上册《花之歌》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这是一篇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作为诗的押韵之处,也要注意作为散文优美的语言,更要明白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此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首散文诗里有很多生字,也有很多让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要注意用好停顿,声情并茂甚至加动作将文章表达出来。如在读到“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后面的停顿要比其他语句稍长,让学生有无尽的想象空间。当读到“秋令我昏昏睡去”,教师要有意压低和拉长“睡去”两个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到花在睡去时的场景。全文的高潮在第六自然段,在读的时候要比之前的都要有激情一些。在读“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时,一定要读出花既不张扬,又不自卑的独特个性魅力。只有教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真情来朗读文章,学生将会群起而模仿,从而让朗读更具趣味性。
三、以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热情
参加演讲、朗读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让学生从小养成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文化与知识素养。因为比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早读或读书课上,教师可以安排模仿性朗读、情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来开展朗读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先从每组中选出一位优胜者,让优胜者上台接受其他学生的挑战,在相互促进交流中增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然后比赛结束评比出班级里的“朗读之星”,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骄傲感,进而激发全班级学生的朗读热情。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时,学生普遍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因为它的场面表现的很真实,把两个小朋友比摔跤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以生动的开场白来进入今天的比赛:同学们,你和别人摔过跤吗?你们谁赢了?过程是不是很刺激和有趣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摔跤》是小胖墩儿和小嘎子之间的较量,他们最后谁会赢呢?首先让我们分组来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吧,看看哪个同学是大家心中的朗读之星!学生们立刻开始精神抖擞地朗读起课文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组内自己选出最优秀的选手,如果有人觉得不公平可以一对一再进行角逐。结果所有的八个组已经挑选完毕。然后就是这八个人之间的比拼,选出优胜者就是今天的“朗诵之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事先科学指导学生朗诵,一些儿化音如胖墩儿、一点儿、牛劲儿等。再如由于文章的前部分是两个人的对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音色表达出来,比如胖墩儿的声音就该粗一些,让学生朗读起来真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样以比赛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氛围中,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结论:
朗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通过正确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重视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范读力量、参加丰富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文章情感把握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改善和创新朗读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娇.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神州,2021(10):136-137.
[2]李艳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21(3):57.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吴店小学 3220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途径
前言:
朗读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朗读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提升其朗读能力,并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进而提高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一、以预习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
预习是高效学习所有学科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预习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缺少了预习,在上课时学生朗读的激情与流利程度将会大打折扣。预习可以让学生查字典找出不会的生字,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在句子上也会恰当地考虑与斟酌,并严格要求反复诵读;在段与段衔接处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文畅气顺。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主动要求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朗读的积极性,以优秀的预习状态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匆匆》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及课文内容的衔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不会的生字,教师应让学生不能懒惰,应利用字典这一常用的工具来主动查找。对于在朗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如“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学生会摸不着头脑,我们的日子究竟在哪?到底是被偷了还是逃走了?又如在读到“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首先要肯定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很大的进步,只有头脑中有问题意识,才能在学习中求进步,有关这些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一一进行指导。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在上课时底气都足了起来,碰到问题也敢举手提问。就连平时几个不太爱发言的学生,都主动举手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语速、语气、语调及停顿等技巧,让学生有更好地朗读体验。由于课文较长,教师可采用分段朗读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以范读带动学生模仿朗读兴趣
示范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小觑。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容易被示范的场景所吸引,就像一首流行歌曲,学生往往很容易、很快速地学会并记住歌词,原因就是在反复的播放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朗读也是不断反复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的模仿超强,这为朗读教学带来了一缕明媚的阳光。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朗诵时,应时刻牢记范读的力量,让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独一无二的朗读榜样,让学生互相也成为范读的榜样,让朗读教学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例如,在学习六年級上册《花之歌》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这是一篇散文诗,也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美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作为诗的押韵之处,也要注意作为散文优美的语言,更要明白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此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首散文诗里有很多生字,也有很多让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在做示范朗读时要注意用好停顿,声情并茂甚至加动作将文章表达出来。如在读到“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后面的停顿要比其他语句稍长,让学生有无尽的想象空间。当读到“秋令我昏昏睡去”,教师要有意压低和拉长“睡去”两个字,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象到花在睡去时的场景。全文的高潮在第六自然段,在读的时候要比之前的都要有激情一些。在读“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时,一定要读出花既不张扬,又不自卑的独特个性魅力。只有教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真情来朗读文章,学生将会群起而模仿,从而让朗读更具趣味性。
三、以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热情
参加演讲、朗读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能让学生从小养成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文化与知识素养。因为比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早读或读书课上,教师可以安排模仿性朗读、情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来开展朗读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先从每组中选出一位优胜者,让优胜者上台接受其他学生的挑战,在相互促进交流中增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然后比赛结束评比出班级里的“朗读之星”,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骄傲感,进而激发全班级学生的朗读热情。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时,学生普遍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因为它的场面表现的很真实,把两个小朋友比摔跤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以生动的开场白来进入今天的比赛:同学们,你和别人摔过跤吗?你们谁赢了?过程是不是很刺激和有趣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摔跤》是小胖墩儿和小嘎子之间的较量,他们最后谁会赢呢?首先让我们分组来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吧,看看哪个同学是大家心中的朗读之星!学生们立刻开始精神抖擞地朗读起课文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组内自己选出最优秀的选手,如果有人觉得不公平可以一对一再进行角逐。结果所有的八个组已经挑选完毕。然后就是这八个人之间的比拼,选出优胜者就是今天的“朗诵之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事先科学指导学生朗诵,一些儿化音如胖墩儿、一点儿、牛劲儿等。再如由于文章的前部分是两个人的对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不同音色表达出来,比如胖墩儿的声音就该粗一些,让学生朗读起来真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样以比赛的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氛围中,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结论:
朗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语言技能。通过正确培养小学生朗读习惯、重视教师及学生之间的范读力量、参加丰富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文章情感把握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朗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改善和创新朗读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娇.浅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神州,2021(10):136-137.
[2]李艳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21(3):57.
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吴店小学 32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