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就是将语文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教学问题如何设计
1、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如:上课前,请大家听首诗,猜猜写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幻想中,你凌驾于别人之上;现实中,你被所有的人踩在脚下;可怜你,甚至没有一名半姓;可恼你,茫然如故,洋洋依然;可悲你,糊里糊涂地活;可叹你,莫名其妙地死。你——旧中国的破产农民——愚昧、麻木的化身!对!——这就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著名人物——阿Q!
2、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巧”。如《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势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意,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然后再在黑板上写一个“生”字,指出它在课文中的位置,分析“生”的意义即“本性,禀赋”,介绍荀子、“性恶论”及“学”的重要作用。
3、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语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五人墓碑记》的新课导入: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如何活化
1、调整语文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
2、调控语文教学流程。语文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
3、调整语文课堂练习。语文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练习活动中,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廖维光,教师,现居广东中山。
一.教学问题如何设计
1、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如:上课前,请大家听首诗,猜猜写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幻想中,你凌驾于别人之上;现实中,你被所有的人踩在脚下;可怜你,甚至没有一名半姓;可恼你,茫然如故,洋洋依然;可悲你,糊里糊涂地活;可叹你,莫名其妙地死。你——旧中国的破产农民——愚昧、麻木的化身!对!——这就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著名人物——阿Q!
2、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巧”。如《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势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劝”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意,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然后再在黑板上写一个“生”字,指出它在课文中的位置,分析“生”的意义即“本性,禀赋”,介绍荀子、“性恶论”及“学”的重要作用。
3、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语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五人墓碑记》的新课导入: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如何活化
1、调整语文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
2、调控语文教学流程。语文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
3、调整语文课堂练习。语文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练习活动中,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廖维光,教师,现居广东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