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自2000年建校之初便确立了“人的才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原来有多么聪明,而是通过教育,使孩子变得聪明,在某些方面变得更聪明”的办学理念,突出英语教学特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培育“I believe I can fly(我相信我能飞)”的文化自信。有了五年的实践积累之后,我校于2006年正式确立了学校自信教育特色发展方向,决定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实践创新自信教育的办学框架,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自2006年至今,我校每五年一个周期,先后引入了多元智能理论、优势智能理论和翻转课堂理念,展开了“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创建特色学校的教育行动研究”“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内涵发展——学生优势智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研究”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的实践研究,带领师生在自信教育的园地中年复一年精耕细作,从学校德育活动到课堂教学改革,逐渐培育师生的全面自信,树立起自信教育的学校特色品牌。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研究”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将我校的自信教育引向了时代发展的前沿,有效地促进了我校自信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
2006—2010年,我校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创建特色学校的教育行动研究”,开始借助多元智能理论谋划学校未来发展,建构学校自信教育的办学格局。
由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首次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能不是一种智能而是一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8种智能;智能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每个人都同时拥有8种智能,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呈现,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呈现出智能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由环境和教育造成的,也就是说,智能是一种潜能,有待环境和教育激发。我们组织教师深度研习8种智能,结合素质教育实践谋划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结合学科教学揣摩体会8种智能的深刻内涵,结合英语教学特色谋划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按照加德纳的定义:语言智能是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并加以自如运用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身体动觉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加德纳在后期还增补了第九种智能即存在智能,他认为,存在智能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为了将博大精深的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运用于我校的办学实践,我们调查分析了我校学生多元智能的结构特点,并从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德育活动、多元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方法,最终形成了我校魅力德育体系和英语校本课程等多项科研实践成果(编者注:相应成果可见本刊2009年总第655期《管理宝典》),初步构建起我校自信教育的办学框架。
(二)“十二五”期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优势智能开发
2011—2015年,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我校开始聚焦课堂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我们以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内涵发展——学生优势智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为龙头课题,同时开展了3个自治区级科研课题、7个市级子课题和3个城区级子课题的教育实践研究。
在开展多元智能實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换一个角度理解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我们的教育应该也可以做到努力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在时任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全进的带领下,我们坚定了学生优势智能开发的如下信条: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一旦找准了他(她)的优势智能并发展下去,其个性潜能必能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有强势、中势、弱势之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就是要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弱势智能、促进多元智能协调发展,最终让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优势智能。经过五年扎扎实实的课题实践研究,我们厘清了“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开发”“自信水平提高”和“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内涵发展”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自信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学生搭建了更为丰富的展示自我优势智能的舞台,形成了各学科齐头并进开发学生优势智能的有效策略。 (三)“十三五”期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
“十二五”末至今,基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我校放眼“互联网+教育”,开始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学校自信教育体系,在翻转课堂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践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
2014年7月,笔者应邀出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名校长、名师高峰论坛,并作“铸自信教育品牌,做面向未来教育”的专题发言,提出了我校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构想,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肯定;之后与我校科研团队一起应邀前往香港交流学习,在浸信会天虹小学首次“触电”翻转课堂,发现它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合作学、做中学、教中学”中表现出更加主动的学习行为,可有效解决学生因智能差异带来的学习不同步等诸多问题。返校后,笔者开始在学校布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教学案例分析和校本化实践探索等。2015年,在我校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正式结题以后,我们开始全力探索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策略方法,并主推了科学课翻转课堂教改实验。2016年9月,我校科研室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专项研修,通过骨干引路的方式,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2016年12月,我校获准立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东葛路小学‘互联网+学科拓展型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创新小学学科课堂教学”。2017年8月,在各学科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我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研究”获准立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
我们希望借助新的科研课题实践研究,系统改革课堂教学,将翻转课堂理念与我校学生优势智能开发、核心素养培养等融会贯通,不断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自信教育内涵发展的品质。
(一)翻转课堂理念的校本解读
源自美国的翻转课堂,原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译为“颠倒课堂”,指的是颠倒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首先在家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答疑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这是一种“课外知识传授,课堂知识内化”的教学结构翻转,在操作中需要教师运用微课技术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的知识学习,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情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运用。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是一种差异化、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式,可以为实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加有利的课堂支持,切实促进我校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确保每一个学生更加自主自信地展开个性化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理念与我校自信教育的融合点及教学研究的三大重点
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我校自信教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成为我校自信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重点内容。第一,通过抓好“课前”“课中”教研来确保翻转课堂教学结构的顺利翻转。课前微课教研,旨在用高品质的微课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支撑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切实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课中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充分内化与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深度学习,不断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弱势智能,有效促进自身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第二,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前、课中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个体智能的结构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精心设计知识教学和活动教学,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不断强化自身优势智能、改善自身弱势智能。第三,通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益,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知识内化水平,协调发展多元智能。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外知识传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微课视频,一种是纸质图文资料。微课视频以其多变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观,远比静态的图文符号刺激要高效,这个观点在脑神经科学上早有定论。微课视频是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响、音乐等媒体元素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的有序化、一体化的整合体,其本身的多元性可以成为激活多元智能的重要信息源。也就是说,微课视频与我校优势智能开发的理念更加匹配。
加德纳指出:“智能并不是可以看到或者可以计量的东西,而是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它们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不会被激活。这些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价值观、文化中可以获得的机会以及个体通过自己、家庭和老師等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在自信教育文化背景下,为了激活学生潜能,深度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我校决定采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理念上的翻转,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构建了如下教学流程(见表1)。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校实施翻转课堂的难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提高学生实力和自信水平为旨归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为精准的把握。为了确保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前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开发学生优势智能,充实我校自信教育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求各年级备课组必须集中全组智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教研,精心准备四类关键材料,包括微课视频、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探究任务单和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设计,其中微课视频的制作是难点中的难点,教师们没有任何前期经验可循。
遵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针对翻转课堂实施的三大重点强化教研,我校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如下策略方法。
(一)创建优质信息化资源,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学科优势智能,支持学生课外高效自主学习
尽管微课视频在激活学生多元智能方面有天然优势,但每一节微课视频都不太可能同时激活全体学生的8种智能,更可能的情况是,以某一两种智能的激活为起始,相应激活更多智能活动或多元智能的组合活动。微课视频配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于是我们提出了微课视频创建的如下原则:好的微课视频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学生优势智能的设计思想,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四点要求:第一,微课视频的导入和演绎过程要能够抓住全体学生的重点关切,基于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和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学科优势智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比如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作为微课视频设计的切入点,多采用视频或动画设计的方式,使知识演绎的过程轻松活泼、富于趣味和学科味道等。第二,微课内容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要能够承载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辅助或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比如设计一些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的载体,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等。第三,严格控制微课视频的时长,以5分钟以内为宜,确保学生高效学习,避免影响学生的课外休息。第四,不断提高微课视频制作技术,确保声音和画面清晰、影音同步、影音变化适度、背景音乐适宜等。
(二)运用结构化材料,以开发语言智能、交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为先导,因势利导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关注问题的产生和有效解决
“任务单”是我校翻转课堂中应用较广的结构化材料,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探究任务单两种,二者在内容上紧密相关。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功能包括:让学生明确课前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能够有效自主学习,能够把重要的学习信息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和期待进入课堂,带着问题求知,怀揣期待表现,不断提高自信水平。课堂探究任务单的作用则是分层递进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有效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高效达成知识的内化与运用。
两种任务单既是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导航的支架,它们的设计同样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份结构化学习材料,须特别关注以下两点:第一,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使用任务单的心理感受,尽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设计,课前学习任务以1—5个为宜,常规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任务的总耗时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个别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除外。第二,任务的设计须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多样性,可以围绕课时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作为任务主题,并使各个具体的问题之间不仅具备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问题作答方式也尽可能地多样化,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问题的难易度使五个任务设计分别以填图、画图、判断、选择、连线的不同题型呈现等。我们认为,不同的题型需要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作答,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和优势智能的开发,便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比如科学课在《昼夜交替现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让学生把自己猜想到的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的可能情况写出来、画出来,便需要学生综合调用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等。
(三)在课堂活动中用积分规则等学习激励策略来稳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深度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
人类情绪对认知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认知需求,而且有情绪需求,“被认同感”和“成就感”是学生特别看重的情绪体验。于是我们提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学习激励策略,满足学生“被认同感”和“成就感”的情绪需求,让学生充满热情,有目标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优势智能,不断提高学习自信。积分规则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激励策略。
在我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被分成了几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以利于学生在长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默契,发展合作技能。为了鼓励组间公平竞争,我们用积分规则引导学生学会组内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本组创造积分,获得“被认同感”和“成就感”的情绪体验。比如在四年级语文课《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为每个小组布置了一朵不同颜色的“大纸花”,学生每达到一次积分要求,本组的“大纸花”中间就能增加一条“小鱼”,最后,“游到”大纸花上的“小鱼”数量最多者为优胜组——积分规则与课堂学习内容无缝衔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由衷地生发出快乐的情趣,这种情趣是学生自主发展优势智能的重要环境氛围。
(四)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通过优化教学手段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我们提倡“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學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情,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情绪状态等;“定教”,就是恰当地确定教学的起点,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机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须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智能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所有课堂学习活动,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在提问时要问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指导时要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我们提倡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这些手段包括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和间接面向全体学生两种情况,而融合了信息技术优势的“面向全体学生”更加灵活、高效。直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手段包括:课堂板书、课堂演示、课堂互动时顾及全体学生、巡堂时经过每一个学生(或小组)并视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等。间接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比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生动实例等。 “随机点名”是一种随机抽号软件,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优化教学的间接手段,深得全体师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显著。我们把班级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输入该随机抽号软件,设置2—3秒的抽号时间,软件启动后发出有节奏的钟表嘀哒声,一旦抽号完成,大屏幕上会立即显示被抽中学生的学号、姓名并伴随有悦耳的音乐声。运用该软件随机抽号,让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相关活动。此外,互动游戏、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组间竞争、组间互助等教学活动,也是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也都可以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率。
(五)精准掌握学情信息,有效实施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将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情信息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反映出来的任务完成的学情信息,二是學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反映出来的学情信息,三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或教师通过移动学习设备即时收集上来的学习成果信息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对学生学情信息的反馈可以做到即时、准确、全面、可视化,关键是能够让教师通过课前、课中的学情对比,发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长进和优势智能所在。比如目前有许多移动智能设备的APP与电脑应用程序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无线传屏”,即把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当作一个移动投影仪或数字化学习工具,学生通过这个移动终端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即时上传到教室大屏幕,便于教师准确、全面、可视化和可对比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信息。
学习评价是课堂上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好的评价让学生充满获得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有利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我们所倡导的课堂评价,从三个方面立意。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回答“谁来评价”的问题,要求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时甚至可以是家长、社会人士对学生的评价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不仅有利于实现评价多元和评价公平,而且有利于协调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语言智能和交际智能等多元智能。二是评价内容多维化,回答“评价什么”的问题,要求教师无论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除了指出问题外,还应在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独特的优势智能,给予学生符合其优势智能特征的恰当评价,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断强化学生的优势智能。适当指出不足,旨在帮助学生改善弱势智能,协调发展多元智能。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化,回答“怎样评价”的问题,要求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
尽管我们努力追求评价多元,但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在乎老师的评价是否公平公正,最渴望老师和同学关注其自我认知智能的提升和优势智能的个性化表现,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差异性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尽可能地将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评价匹配于学生对公平、差异性评价的期许。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相对直观地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习和评价发生的全过程,“班级优化大师”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工具。比如我校科学老师执教四年级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在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工具前,先将班级学生名单和分组信息录入其APP,并自定义了“火眼金睛”“团队合作”“最佳发言”“实验能手”等几个评价向量,分别指向学生的自然认知智能、交际智能、语言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等,随着课堂活动的推进,该评价工具会自动记录下学生个人或者学习小组的实际表现,教师借助该评价工具的记录便可顺利给出公平而具差异性的学习评价。
我们始终认为,学生有实力才会有自信,这种实力指的就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和优势智能的充分开发。我们用翻转课堂理念进一步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实力,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自信水平,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爱。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校的自信教育内涵丰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校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充满勃勃生机,学生学习的个性、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我们信心满满地行进在实践探索的路上。
[本文是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互联网+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南宁市东葛路小学‘互联网+学科拓展型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创新小学学科课堂教学”(2016JD002)以及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研究”(2017A005)的研究成果]
(责编 白聪敏)
一、课题研究的文化积淀及“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
(一)“十一五”期间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
2006—2010年,我校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创建特色学校的教育行动研究”,开始借助多元智能理论谋划学校未来发展,建构学校自信教育的办学格局。
由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首次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能不是一种智能而是一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8种智能;智能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每个人都同时拥有8种智能,它们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呈现,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呈现出智能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是由环境和教育造成的,也就是说,智能是一种潜能,有待环境和教育激发。我们组织教师深度研习8种智能,结合素质教育实践谋划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结合学科教学揣摩体会8种智能的深刻内涵,结合英语教学特色谋划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按照加德纳的定义:语言智能是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并加以自如运用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身体动觉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音乐智能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人际智能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包括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自然认知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加德纳在后期还增补了第九种智能即存在智能,他认为,存在智能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为了将博大精深的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运用于我校的办学实践,我们调查分析了我校学生多元智能的结构特点,并从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德育活动、多元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方法,最终形成了我校魅力德育体系和英语校本课程等多项科研实践成果(编者注:相应成果可见本刊2009年总第655期《管理宝典》),初步构建起我校自信教育的办学框架。
(二)“十二五”期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优势智能开发
2011—2015年,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我校开始聚焦课堂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我们以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内涵发展——学生优势智能开发与个性发展的案例研究”为龙头课题,同时开展了3个自治区级科研课题、7个市级子课题和3个城区级子课题的教育实践研究。
在开展多元智能實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换一个角度理解学生个体智能的差异性,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能,我们的教育应该也可以做到努力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在时任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梁全进的带领下,我们坚定了学生优势智能开发的如下信条: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一旦找准了他(她)的优势智能并发展下去,其个性潜能必能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有强势、中势、弱势之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就是要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弱势智能、促进多元智能协调发展,最终让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优势智能。经过五年扎扎实实的课题实践研究,我们厘清了“多元智能发展”“优势智能开发”“自信水平提高”和“自信教育特色学校内涵发展”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进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自信教育的内涵发展),为学生搭建了更为丰富的展示自我优势智能的舞台,形成了各学科齐头并进开发学生优势智能的有效策略。 (三)“十三五”期间“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
“十二五”末至今,基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我校放眼“互联网+教育”,开始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学校自信教育体系,在翻转课堂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践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
2014年7月,笔者应邀出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名校长、名师高峰论坛,并作“铸自信教育品牌,做面向未来教育”的专题发言,提出了我校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构想,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肯定;之后与我校科研团队一起应邀前往香港交流学习,在浸信会天虹小学首次“触电”翻转课堂,发现它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合作学、做中学、教中学”中表现出更加主动的学习行为,可有效解决学生因智能差异带来的学习不同步等诸多问题。返校后,笔者开始在学校布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教学案例分析和校本化实践探索等。2015年,在我校的“十二五”规划课题正式结题以后,我们开始全力探索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策略方法,并主推了科学课翻转课堂教改实验。2016年9月,我校科研室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专项研修,通过骨干引路的方式,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2016年12月,我校获准立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南宁市东葛路小学‘互联网+学科拓展型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创新小学学科课堂教学”。2017年8月,在各学科广泛实践的基础上,我校“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研究”获准立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
我们希望借助新的科研课题实践研究,系统改革课堂教学,将翻转课堂理念与我校学生优势智能开发、核心素养培养等融会贯通,不断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自信教育内涵发展的品质。
二、翻转课堂理念与我校自信教育的融合点
(一)翻转课堂理念的校本解读
源自美国的翻转课堂,原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译为“颠倒课堂”,指的是颠倒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首先在家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答疑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这是一种“课外知识传授,课堂知识内化”的教学结构翻转,在操作中需要教师运用微课技术帮助学生完成课前的知识学习,根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情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运用。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是一种差异化、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式,可以为实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提供更加有利的课堂支持,切实促进我校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确保每一个学生更加自主自信地展开个性化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理念与我校自信教育的融合点及教学研究的三大重点
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我校自信教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成为我校自信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需要着重研究以下三个重点内容。第一,通过抓好“课前”“课中”教研来确保翻转课堂教学结构的顺利翻转。课前微课教研,旨在用高品质的微课和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支撑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切实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课中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充分内化与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深度学习,不断强化优势智能、改善弱势智能,有效促进自身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第二,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前、课中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个体智能的结构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精心设计知识教学和活动教学,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机会,激发学生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不断强化自身优势智能、改善自身弱势智能。第三,通过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益,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知识内化水平,协调发展多元智能。
三、从优势智能开发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外知识传授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微课视频,一种是纸质图文资料。微课视频以其多变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观,远比静态的图文符号刺激要高效,这个观点在脑神经科学上早有定论。微课视频是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响、音乐等媒体元素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的有序化、一体化的整合体,其本身的多元性可以成为激活多元智能的重要信息源。也就是说,微课视频与我校优势智能开发的理念更加匹配。
加德纳指出:“智能并不是可以看到或者可以计量的东西,而是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它们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不会被激活。这些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价值观、文化中可以获得的机会以及个体通过自己、家庭和老師等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在自信教育文化背景下,为了激活学生潜能,深度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我校决定采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理念上的翻转,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构建了如下教学流程(见表1)。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校实施翻转课堂的难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提高学生实力和自信水平为旨归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为精准的把握。为了确保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前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开发学生优势智能,充实我校自信教育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求各年级备课组必须集中全组智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教研,精心准备四类关键材料,包括微课视频、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探究任务单和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设计,其中微课视频的制作是难点中的难点,教师们没有任何前期经验可循。
四、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策略方法
遵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针对翻转课堂实施的三大重点强化教研,我校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如下策略方法。
(一)创建优质信息化资源,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学科优势智能,支持学生课外高效自主学习
尽管微课视频在激活学生多元智能方面有天然优势,但每一节微课视频都不太可能同时激活全体学生的8种智能,更可能的情况是,以某一两种智能的激活为起始,相应激活更多智能活动或多元智能的组合活动。微课视频配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于是我们提出了微课视频创建的如下原则:好的微课视频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学生优势智能的设计思想,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下四点要求:第一,微课视频的导入和演绎过程要能够抓住全体学生的重点关切,基于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和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学科优势智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中,比如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作为微课视频设计的切入点,多采用视频或动画设计的方式,使知识演绎的过程轻松活泼、富于趣味和学科味道等。第二,微课内容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要能够承载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辅助或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比如设计一些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的载体,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等。第三,严格控制微课视频的时长,以5分钟以内为宜,确保学生高效学习,避免影响学生的课外休息。第四,不断提高微课视频制作技术,确保声音和画面清晰、影音同步、影音变化适度、背景音乐适宜等。
(二)运用结构化材料,以开发语言智能、交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为先导,因势利导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关注问题的产生和有效解决
“任务单”是我校翻转课堂中应用较广的结构化材料,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探究任务单两种,二者在内容上紧密相关。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功能包括:让学生明确课前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能够有效自主学习,能够把重要的学习信息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和期待进入课堂,带着问题求知,怀揣期待表现,不断提高自信水平。课堂探究任务单的作用则是分层递进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有效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高效达成知识的内化与运用。
两种任务单既是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导航的支架,它们的设计同样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份结构化学习材料,须特别关注以下两点:第一,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使用任务单的心理感受,尽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设计,课前学习任务以1—5个为宜,常规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任务的总耗时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个别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除外。第二,任务的设计须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多样性,可以围绕课时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作为任务主题,并使各个具体的问题之间不仅具备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问题作答方式也尽可能地多样化,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问题的难易度使五个任务设计分别以填图、画图、判断、选择、连线的不同题型呈现等。我们认为,不同的题型需要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作答,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和优势智能的开发,便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比如科学课在《昼夜交替现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让学生把自己猜想到的地球与太阳相对运动的可能情况写出来、画出来,便需要学生综合调用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等。
(三)在课堂活动中用积分规则等学习激励策略来稳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深度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
人类情绪对认知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认知需求,而且有情绪需求,“被认同感”和“成就感”是学生特别看重的情绪体验。于是我们提出,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学习激励策略,满足学生“被认同感”和“成就感”的情绪需求,让学生充满热情,有目标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优势智能,不断提高学习自信。积分规则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激励策略。
在我校,每个班的学生都被分成了几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以利于学生在长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默契,发展合作技能。为了鼓励组间公平竞争,我们用积分规则引导学生学会组内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本组创造积分,获得“被认同感”和“成就感”的情绪体验。比如在四年级语文课《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为每个小组布置了一朵不同颜色的“大纸花”,学生每达到一次积分要求,本组的“大纸花”中间就能增加一条“小鱼”,最后,“游到”大纸花上的“小鱼”数量最多者为优胜组——积分规则与课堂学习内容无缝衔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由衷地生发出快乐的情趣,这种情趣是学生自主发展优势智能的重要环境氛围。
(四)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通过优化教学手段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我们提倡“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學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情,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情绪状态等;“定教”,就是恰当地确定教学的起点,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机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须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智能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所有课堂学习活动,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在提问时要问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指导时要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我们提倡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这些手段包括直接面向全体学生和间接面向全体学生两种情况,而融合了信息技术优势的“面向全体学生”更加灵活、高效。直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手段包括:课堂板书、课堂演示、课堂互动时顾及全体学生、巡堂时经过每一个学生(或小组)并视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等。间接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比如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生动实例等。 “随机点名”是一种随机抽号软件,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优化教学的间接手段,深得全体师生的喜爱,教学效果显著。我们把班级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输入该随机抽号软件,设置2—3秒的抽号时间,软件启动后发出有节奏的钟表嘀哒声,一旦抽号完成,大屏幕上会立即显示被抽中学生的学号、姓名并伴随有悦耳的音乐声。运用该软件随机抽号,让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相关活动。此外,互动游戏、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合作、组间竞争、组间互助等教学活动,也是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也都可以有效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率。
(五)精准掌握学情信息,有效实施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课堂评价,将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情信息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反映出来的任务完成的学情信息,二是學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反映出来的学情信息,三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或教师通过移动学习设备即时收集上来的学习成果信息等。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对学生学情信息的反馈可以做到即时、准确、全面、可视化,关键是能够让教师通过课前、课中的学情对比,发现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长进和优势智能所在。比如目前有许多移动智能设备的APP与电脑应用程序配合使用可以实现“无线传屏”,即把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当作一个移动投影仪或数字化学习工具,学生通过这个移动终端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即时上传到教室大屏幕,便于教师准确、全面、可视化和可对比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信息。
学习评价是课堂上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好的评价让学生充满获得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知识内化的效率,有利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我们所倡导的课堂评价,从三个方面立意。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回答“谁来评价”的问题,要求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时甚至可以是家长、社会人士对学生的评价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不仅有利于实现评价多元和评价公平,而且有利于协调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语言智能和交际智能等多元智能。二是评价内容多维化,回答“评价什么”的问题,要求教师无论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除了指出问题外,还应在反馈信息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独特的优势智能,给予学生符合其优势智能特征的恰当评价,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不断强化学生的优势智能。适当指出不足,旨在帮助学生改善弱势智能,协调发展多元智能。三是评价方法多样化,回答“怎样评价”的问题,要求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
尽管我们努力追求评价多元,但我们也发现,学生更在乎老师的评价是否公平公正,最渴望老师和同学关注其自我认知智能的提升和优势智能的个性化表现,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差异性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尽可能地将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评价匹配于学生对公平、差异性评价的期许。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相对直观地记录和展示学生学习和评价发生的全过程,“班级优化大师”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工具。比如我校科学老师执教四年级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在使用“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工具前,先将班级学生名单和分组信息录入其APP,并自定义了“火眼金睛”“团队合作”“最佳发言”“实验能手”等几个评价向量,分别指向学生的自然认知智能、交际智能、语言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等,随着课堂活动的推进,该评价工具会自动记录下学生个人或者学习小组的实际表现,教师借助该评价工具的记录便可顺利给出公平而具差异性的学习评价。
我们始终认为,学生有实力才会有自信,这种实力指的就是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和优势智能的充分开发。我们用翻转课堂理念进一步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学生的个人实力,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自信水平,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爱。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校的自信教育内涵丰满,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校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充满勃勃生机,学生学习的个性、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我们信心满满地行进在实践探索的路上。
[本文是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互联网+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专项课题“南宁市东葛路小学‘互联网+学科拓展型校本创新课程’实验研究——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创新小学学科课堂教学”(2016JD002)以及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开发小学生优势智能的实践研究”(2017A005)的研究成果]
(责编 白聪敏)